文言虚词的种类及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文言虚词的种类及特点

(一)介词

介词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用在名词、代词、数量词或以这些词为中心的短语前面,组成介词结构(介词短语),名词、代词、数量词或以这些词为中心的短语成为介词的宾语,因此介词结构也叫介宾结构(介宾短语)。例如:“以.一当十”“不足为.外人道也”。

2.有时介词可以与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或它们的短语组合,这时动词性、形容词性已经虚化,其实相当于名词或名词短语。例如:“以.逸待劳。”(安逸的精神状况)“自.其变者而观之。”(变化的情况)“自.其不变者而观之。”(不变的情况)“以.少胜多。”(少数的力量)这些仍然属于介词结构。

3.介词“以”后面的部分在一定语境下常可省略,其他介词后面的部分较少省略,例如:“以.(蔺相如)为贤大夫”。

介词“以”后面的部分有时候可以前置,例如:“一以.贯之”即“以.一贯之”,“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是以.”即“以.是”,“何以.”即“以.何”。

4.介词结构是用来修饰说明动词的,位置在动词前面的,是状语;位置在动词后面的,有的可以移到谓语或动词前面去翻译,是状语,例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忧患中才能生存,在安乐中常会灭亡。)

5.介词结构修饰动词,通常有以下功能:

表示动作的时间:“(秦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

表示动作的地点:“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表示动作的对象:“今以.钟磬置水中。”(处置对象)“苛政猛于.虎也。”(比较对象)

表示动作的工具、方式:“常以.身翼蔽沛公。”“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表示动作的原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表示动作的依据、条件:“君何以.知燕王?”

表示被动状态:“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二)副词

副词是修饰说明动词、形容词的虚词,具有以下特点:

1.置于动词、形容词之前,不需要与别的词语组合,作状语。例如:“渔人甚.异之。”“少益.嗜食。”“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2.置于动词、形容词之后,不需要与别的词语组合,作状语或补语。例如:“王之好乐甚.。”(作补语,说明“好乐”的程度。)

3.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主要有以下类别和功能:

(1)程度副词

表示性质、状态或行为动作达到的程度,多用来修饰形容词或心理动词。

①轻微程度。少、稍、略等,翻译为“稍”“略微”“丝毫”。例如:“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夫妻心稍.慰。”

②加深程度。愈、渐、益、弥、尤、更等,翻译为“渐渐”“逐渐”“越来越”“更加”“尤其”。例如:“是故圣益.圣,愚益.愚。”“离愁渐.远渐.无穷。”“然是说也,余尤.疑之。”“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③极高程度。最、极、甚、殊、良、绝、太、特、颇、尤等,翻译为“最”“很”“太”“非常”“特别”“格外”等。例如:“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佛印绝.类弥勒。”

(2)范围副词

表示行为动作所涉及的范围,或与行为动作有关的人物、事物的范围。

①表示总括。悉、皆、咸、俱、毕、尽、举、凡等,翻译为“全”“都”“完全”。例如:“珍宝尽.有之。”“众人皆.醉我独醒。”“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②表示仅限。唯(惟)、特、只、仅、独、直、但、止、徒等,翻译为“只”“仅仅”“唯独”“独自”“只不过”等。例如:“怨不在大,可畏惟.人。”“独.在异乡为异客。”“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无他,但.手熟尔。”“直.好世俗之乐耳。”“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③表示共同。俱、并、齐、相、同、共、偕等,翻译为“一起”“共同”“互相”等。例如:“今两虎相斗,

其势不俱.生。”“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落霞与孤鹜齐.飞。”“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3)时间副词

表示动作发生、持续或变化的时间。

①过去时间:行为动作已经发生。

“曾”“尝”“既”“已”等,表示“已经”“曾经”的意思。例如:“吾尝.终日而思矣。”“人道寄奴曾.住。”

“向”“初”“始”等,表示“以前”“过去”“当初”的意思。例如:“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初.,鲁肃闻刘表卒。”

“素”“常”“恒”“雅”等,表示“一向”“常常”“平素”等意思。例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安帝雅.闻(张)衡善术学。”“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现在时间:行为动作正在进行,或正在变化。

“恰”“方”“正”“适”“会”等,表示“正在”“恰逢”“正好”的意思。例如:“会.天大雨,道不通。”“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俄”“旋”“寻”“须臾”“顷之”“未几”“无何(亡何)”“已而”等,表示“没多久”“不一会儿”“片刻”的意思。例如:“顷之

..夕阳在山,人影散乱。”“未几

..,成归。”

..,烟炎张天。”“未果,寻.病终。”“已而

“急”“遽”“猝(猝然)”“即”“立”等,表示“突然”“急忙”“立刻”“马上”的意思,说明时间紧

迫。例如:“立.诛杀曹无伤。”“遽.扑之,入石穴中。”“此其志不在小……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猝然

..边境有急,国何以馈之。”

③将来时间:表示行为动作将要发生,或最终出现的情况。

“将”“方”“且”“欲”等,表示“将要”“即将”“将会”“打算”的意思。例如:“李白乘舟将.欲行。”“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若属皆且.为所虏!”“吾欲.之南海。”

“终”“竟”等,表示“最终”“终于”的意思。例如:“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赵亦终.不予秦璧。”

(4)频度副词

表示行为动作发生、变化的周期、频率等。

表示“常常”“一再”“再三”“多次”“屡次”的,有“每”“数”“屡”“频”“累”等。例如:“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范增数.目项王。”

表示“再次”“又”“还”“第二次”的,有“复”“更”“再”“又”等。例如:“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再.拜还入户。”“春风又.绿江南岸。”

(5)语气副词

表示肯定、否定、推测、疑问等各种语气。

①表示肯定,确认语气。必、诚、信、实、果、固、真。翻译为“一定”“实在”“果真”“确实”“固然”等。例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②表示否定、禁止的语气。不、毋、勿、莫、未、非、靡、无(亡)。翻译为“不、没有、不要、不能”等。例如:“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曰:‘毋.从俱死也’。”“吾子未.之思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③表示推测、估计的语气。殆、盖、庶(庶几)、得无、无乃等。翻译为“大概”“或许”“也许”“可能”

“差不多”。例如:“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

..乎。”

④表示疑问、反问语气。胡、安、何、奚、焉、岂、宁、庸、其等。翻译为“为什么”“怎么”“如何”“怎样”(疑问)或“难道”“哪里”“怎么”(反问)等。例如:“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割鸡焉.用牛刀?”“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其.孰能讥之乎?”

⑤表示祈求命令语气。例如:“吾其.还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6)谦敬副词

表示谦卑或恭敬。

表示谦卑。窃、辱、伏惟等。例如:“窃.为大王不取也!”“府吏长跪告:‘伏惟

..启阿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