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 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 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邓小平文选》 材料二
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任何国家都难以在封闭的状态下
——法国总统希拉克
探究:思考感悟篇 外国政要看中国
“中国的改革开放 不仅促进了本国经 济发展,提高了人 民生活水平,对世 界经济的发展也做 出了巨大贡献。”
——美国总统 乔治·布什
“我认为中国给 世界树立了很 好的榜样 ”
——彼得·曼德尔森 欧盟贸易委员
探究成果
“只只改开“我有“深有们改改革 放圳社建革革的立会是是发开开经主展放立强济放义和才特才国国是经能区能验强的发之之证救政国展明中基路策中之,国,。,
中国为何要“入世”?
如果我们只是一般性参加世界经济,那
不遵守世界规则也可以,就像担着菜篮卖 小菜的那种小贩,尽管市场就在那里, 你也可以不进入市场,可以不遵守工 商部门的规则,看到工商管理干部来 了就赶快跑。但如果要进入世界经济的主
流,想把生意做大,你就要进入市场,要成 为市场中有头有脸的人物,就得在市场里建 一个铺面,就得遵守市场的规则,甚至还得 与工商部门建立好的关系。而且这个时候你 不按照市场规则办事也不行,跑也跑不了, 跑了和尚跑不了庙。——龙永图
归纳对比 加深理解
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当今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 有哪些区别呢?
旧中国
现在
背景 列强入侵 被迫开放 独立自主 主动开放
内容 不平等
平等互利
影响 沦为商品市场和原 综合国力 显著提高 料产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情况
想一想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
1.为中国经济创造了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 改善外贸条件
2.有利于加快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中国经济的发
展
3.入市可参与世贸规则的制定和修改,最大限度地 利用国际资源
挑战
1、后随的12的着产、、企关品抓深业税和和住化降服产低务机改业和将遇革面市大,,临场量严的涌迎坚峻扩入接持的大中挑开考开国验战放放,。,;;这国将外使先中进国落 3、发展科教,提升实力
50000 0
1978年
1985年
1997年
2003年
2007年
出口总额 进口总额
探究:思考感悟篇 外国政要看中国
“中国自1978年以来 的变化令人惊 奇。……中国经济正 在为人们提供日益提 高的生活水平和比以 往更好的生活方式。”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
“中国在和平稳定 发展方面值得世 界借鉴,中国迅 速地繁荣进步, 不仅仅会改变中 国的面貌,也会 改变整个世界的 面貌.”
复习巩固
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怎样的 决策? ❖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 4、我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 共产党进行了哪些理论探索?(提示:两次 会议)
20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改 革 开 放 的 总 设 计 师
课标要求: 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
2.中国4的、失坚业持人科口也学有发上展升的观可,能实。 施可持续发展
探究二:思考感悟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和进口总额情况(亿美元)
15000
10000
5000
0 1978年 1985年 1997年 2003年 2007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变化情况(亿元)
300000 250000 200000 150000 100000
2、过程
① 中国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创始国之一。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国民党窃据等历史原因, 中止了在关贸总协定的活动。
② 1981年,中国首次派观察员列席总协定主持召开 的国际纺织贸易协议谈判会议。
③ 1986年7月,中国正式申请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 的缔约国地位,并为此做了很多努力。
④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路” 国是”正确—的————中”—胡共—江锦—十泽涛邓七民小大平报告
❖ 1.我国设有哪些经济特区?为什么要在这些地区建 立特区(原因)?目的何在?经济特区“特”在哪 里?
❖ 2.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的?有何特点? ❖ 3.对外开放的意义 ❖ 4.旧中国的对外开放与当今对外开放的比较 ❖ 5.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 ❖ 6.中国入世的影响
长沙
福州
沿海开发区
贵阳 瑞丽 昆明
厦门 深圳
沿海开放城市
河口
东兴 珠海 广州 北海 湛江
汕头 闽南三 角区
经济特区
珠三角 海南
烟台市
青岛市
一、经济特区与经济开发区
(一)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对外开放的方针
(二)过程
1、经济特区(5个) 1980年 2、 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14个) 1984年 3、沿海经济开放区(4个) 1985年
深
珠
圳
海
汕头
厦门
海南(88)
在这些地区建立特区原因:
1)地理位置优势:它们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 的重要陆路通道或海运港口。
2)区位优势:是著名的侨乡,离香港、澳门、 台湾较近,在历史上与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有密切交往 目的: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 经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经济特区“特” 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
5)“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
看教材归纳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有怎样的特点?
塔城 伊宁
黑河 满洲里
珲春 长春
乌鲁木齐
呼和浩特秦皇岛
西宁
银川
大连
天津 烟台 青岛
环渤海地区
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拉萨
连云港 南通 长三角
沿边开放城市
万县 宜昌 武汉
上海
沿江港口开放城市
重庆
九江 温州 宁波
得到发展对。中外国开政放府是将中坚定国不近移代的历实史行对经外验开教放训政的策,启以示更加积极地
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 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江泽民在香港“2001《财富》全球论坛”开幕晚宴上的讲话
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实行对外开放 政策原因的认识。
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知识延伸
全方位是指: 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对社会主义国家,不论
对发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 不仅经济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在精神文明方面也
坚持对外开放(不同制度、开放程度、领域)
多层次是指: 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
海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沿边城市以及内陆 地区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 外开放
一、经济特区与经济开发区
(一)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对外开放的方针
(二)过程
1、经济特区(5个)
1)时间: 1980年后 2)含义 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
3)数量 5个: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 4)目的 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
进我国经济发展。
中国为何要“入世”?
在经济全球化中,企业要想不被淘汰, 就必须成为狼。否则,你把自己摆在羊
的 把位 自置己为上变了,成国结狼果 ,家是 还的只 可有 以发被 拚展狼 搏壮吃 一掉番。……如而果 要成为大狼,,实就必现须民熟悉族国的际伟竞争的规则, 按 不照 敢国去际了惯解大例国来 际复竞 竞兴争 争。 规。如 则果 ,你 你不就去永,远也没
一、经济特区与经济开发区
对比图片探究问题1:深圳为什么能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深
圳
1979年前的深圳
问题探究1: 深圳为什么能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对外开放的方针 2、深圳自身地理位置的优越
问题探究2:除深圳外我国还有哪些经济特区?为什么要在 这些地区建立特区(原因)?目的何在?经济特区“特” 在哪里?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洲地 区和环渤海湾地区
4、开放、开发新区1992年(浦东,天津滨海)
5、开放沿江、沿边、省会城市
我国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如何形成的?有什么特点?
经济特区
沿海港口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特点:从经济特区到沿海 开放城市,再到内陆省会 城市,从东到中西部,逐 渐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 次、宽领域、形式灵活多 样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瑞士日内瓦的世界贸易组织总部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时间; 2001年12月
卡塔尔多哈时间2001年 11月10日18时34分,随着卡 塔尔财政经济和贸易大臣 卡迈尔槌子的落下,中国 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 成员。
这是中国代表 石广生在中国加入 世贸组织的议定书 上签字。
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 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社会 调查
感感 受受 生世 活界
你能从日常衣食住行等方面找出例子,
展示对外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吗?
社会调查 国际的名牌进入中国…….
社会调查 中国的名牌走向世界…….
探究:思考感悟篇
材料一
现在的开世放界合是作开放世的界世历界史。发中国展在的西必方然国趋家产势业革命以后变得落
有成为狼的可能! ——海尔集团总裁 张瑞敏
“狼来了!”
“与狼共舞”
一、经济特区与经济开发区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11月11日)
1、时间 2001、12
2、性质 3、过程 4、影响
各国之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 世界性统一市场
1981年——1986年——2001
1)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 择,也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全面接轨的一个契 机,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 2)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 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用 3)有力的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邓小平文选》 材料二
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任何国家都难以在封闭的状态下
——法国总统希拉克
探究:思考感悟篇 外国政要看中国
“中国的改革开放 不仅促进了本国经 济发展,提高了人 民生活水平,对世 界经济的发展也做 出了巨大贡献。”
——美国总统 乔治·布什
“我认为中国给 世界树立了很 好的榜样 ”
——彼得·曼德尔森 欧盟贸易委员
探究成果
“只只改开“我有“深有们改改革 放圳社建革革的立会是是发开开经主展放立强济放义和才特才国国是经能区能验强的发之之证救政国展明中基路策中之,国,。,
中国为何要“入世”?
如果我们只是一般性参加世界经济,那
不遵守世界规则也可以,就像担着菜篮卖 小菜的那种小贩,尽管市场就在那里, 你也可以不进入市场,可以不遵守工 商部门的规则,看到工商管理干部来 了就赶快跑。但如果要进入世界经济的主
流,想把生意做大,你就要进入市场,要成 为市场中有头有脸的人物,就得在市场里建 一个铺面,就得遵守市场的规则,甚至还得 与工商部门建立好的关系。而且这个时候你 不按照市场规则办事也不行,跑也跑不了, 跑了和尚跑不了庙。——龙永图
归纳对比 加深理解
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当今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开放” 有哪些区别呢?
旧中国
现在
背景 列强入侵 被迫开放 独立自主 主动开放
内容 不平等
平等互利
影响 沦为商品市场和原 综合国力 显著提高 料产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情况
想一想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
1.为中国经济创造了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 改善外贸条件
2.有利于加快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中国经济的发
展
3.入市可参与世贸规则的制定和修改,最大限度地 利用国际资源
挑战
1、后随的12的着产、、企关品抓深业税和和住化降服产低务机改业和将遇革面市大,,临场量严的涌迎坚峻扩入接持的大中挑开考开国验战放放,。,;;这国将外使先中进国落 3、发展科教,提升实力
50000 0
1978年
1985年
1997年
2003年
2007年
出口总额 进口总额
探究:思考感悟篇 外国政要看中国
“中国自1978年以来 的变化令人惊 奇。……中国经济正 在为人们提供日益提 高的生活水平和比以 往更好的生活方式。”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
“中国在和平稳定 发展方面值得世 界借鉴,中国迅 速地繁荣进步, 不仅仅会改变中 国的面貌,也会 改变整个世界的 面貌.”
复习巩固
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怎样的 决策? ❖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 4、我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 共产党进行了哪些理论探索?(提示:两次 会议)
20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改 革 开 放 的 总 设 计 师
课标要求: 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
2.中国4的、失坚业持人科口也学有发上展升的观可,能实。 施可持续发展
探究二:思考感悟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和进口总额情况(亿美元)
15000
10000
5000
0 1978年 1985年 1997年 2003年 2007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变化情况(亿元)
300000 250000 200000 150000 100000
2、过程
① 中国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创始国之一。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国民党窃据等历史原因, 中止了在关贸总协定的活动。
② 1981年,中国首次派观察员列席总协定主持召开 的国际纺织贸易协议谈判会议。
③ 1986年7月,中国正式申请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 的缔约国地位,并为此做了很多努力。
④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路” 国是”正确—的————中”—胡共—江锦—十泽涛邓七民小大平报告
❖ 1.我国设有哪些经济特区?为什么要在这些地区建 立特区(原因)?目的何在?经济特区“特”在哪 里?
❖ 2.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的?有何特点? ❖ 3.对外开放的意义 ❖ 4.旧中国的对外开放与当今对外开放的比较 ❖ 5.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 ❖ 6.中国入世的影响
长沙
福州
沿海开发区
贵阳 瑞丽 昆明
厦门 深圳
沿海开放城市
河口
东兴 珠海 广州 北海 湛江
汕头 闽南三 角区
经济特区
珠三角 海南
烟台市
青岛市
一、经济特区与经济开发区
(一)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对外开放的方针
(二)过程
1、经济特区(5个) 1980年 2、 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14个) 1984年 3、沿海经济开放区(4个) 1985年
深
珠
圳
海
汕头
厦门
海南(88)
在这些地区建立特区原因:
1)地理位置优势:它们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 的重要陆路通道或海运港口。
2)区位优势:是著名的侨乡,离香港、澳门、 台湾较近,在历史上与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有密切交往 目的: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 经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经济特区“特” 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
5)“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
看教材归纳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有怎样的特点?
塔城 伊宁
黑河 满洲里
珲春 长春
乌鲁木齐
呼和浩特秦皇岛
西宁
银川
大连
天津 烟台 青岛
环渤海地区
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拉萨
连云港 南通 长三角
沿边开放城市
万县 宜昌 武汉
上海
沿江港口开放城市
重庆
九江 温州 宁波
得到发展对。中外国开政放府是将中坚定国不近移代的历实史行对经外验开教放训政的策,启以示更加积极地
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 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江泽民在香港“2001《财富》全球论坛”开幕晚宴上的讲话
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实行对外开放 政策原因的认识。
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知识延伸
全方位是指: 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对社会主义国家,不论
对发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 不仅经济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在精神文明方面也
坚持对外开放(不同制度、开放程度、领域)
多层次是指: 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
海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沿边城市以及内陆 地区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 外开放
一、经济特区与经济开发区
(一)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对外开放的方针
(二)过程
1、经济特区(5个)
1)时间: 1980年后 2)含义 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
3)数量 5个: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 4)目的 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
进我国经济发展。
中国为何要“入世”?
在经济全球化中,企业要想不被淘汰, 就必须成为狼。否则,你把自己摆在羊
的 把位 自置己为上变了,成国结狼果 ,家是 还的只 可有 以发被 拚展狼 搏壮吃 一掉番。……如而果 要成为大狼,,实就必现须民熟悉族国的际伟竞争的规则, 按 不照 敢国去际了惯解大例国来 际复竞 竞兴争 争。 规。如 则果 ,你 你不就去永,远也没
一、经济特区与经济开发区
对比图片探究问题1:深圳为什么能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深
圳
1979年前的深圳
问题探究1: 深圳为什么能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对外开放的方针 2、深圳自身地理位置的优越
问题探究2:除深圳外我国还有哪些经济特区?为什么要在 这些地区建立特区(原因)?目的何在?经济特区“特” 在哪里?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洲地 区和环渤海湾地区
4、开放、开发新区1992年(浦东,天津滨海)
5、开放沿江、沿边、省会城市
我国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如何形成的?有什么特点?
经济特区
沿海港口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特点:从经济特区到沿海 开放城市,再到内陆省会 城市,从东到中西部,逐 渐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 次、宽领域、形式灵活多 样的对外开放的格局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瑞士日内瓦的世界贸易组织总部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时间; 2001年12月
卡塔尔多哈时间2001年 11月10日18时34分,随着卡 塔尔财政经济和贸易大臣 卡迈尔槌子的落下,中国 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 成员。
这是中国代表 石广生在中国加入 世贸组织的议定书 上签字。
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 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社会 调查
感感 受受 生世 活界
你能从日常衣食住行等方面找出例子,
展示对外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吗?
社会调查 国际的名牌进入中国…….
社会调查 中国的名牌走向世界…….
探究:思考感悟篇
材料一
现在的开世放界合是作开放世的界世历界史。发中国展在的西必方然国趋家产势业革命以后变得落
有成为狼的可能! ——海尔集团总裁 张瑞敏
“狼来了!”
“与狼共舞”
一、经济特区与经济开发区
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11月11日)
1、时间 2001、12
2、性质 3、过程 4、影响
各国之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 世界性统一市场
1981年——1986年——2001
1)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 择,也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全面接轨的一个契 机,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 2)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 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用 3)有力的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