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语义分析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的相关研究非常丰富,涌现了大量的语义分析理论。
主要有语义场理论(Semantics Field)语义场是语义学中的一个新概念,由某些共同语义特征的一群词类聚而成的场,如表示颜色的词:红色、绿色、黑色、紫色、白色等它们都有共同的义素【+颜色】,便组成了语义场中的“颜色场”。
语义场理论是德国语言学家特里尔(J.Trier)最先提出来的(何三本、王玲玲1995:101)语义场理论的主要观点包含两个方面:首先,语言中的词汇,有些词在语义上是相互联系的,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处在同一个网络,这些词在一个统称的统辖下,构成了一个语义场。
最后,由于语义场的存在,我们想要准确的知道一个词的含义,必须了解这个词在语义场中和其他词的关系,这个词在语义场中处于什么的地位。
颜红菊《语义场理论的认知拓展》(2007)中认为:语义场理论体现的是结构主义语言学观点,语义场理论的意义不仅在于揭示了词义的系统性,也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义素分析理论(componential analysis)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义素分析理论是指把同一语义场的一群集合在一起,从义素的角度进行分析、对比与描写的方法。
有些西方学者认为义素完全是主观的东西,没有客观的基础,德国的比尔维施(M.Bierwisch)认为“义素并不是语言词汇的一部分,而只是理论上的元素,是为了描写某种语言的各个词汇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而假设出来的”。
乌尔曼认为:“义素是意义的基本要素”。
20世纪40年代,丹麦语言学家叶姆斯列夫(L.Hjelmslev)提出了义素分析的设想,5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特别是朗斯伯里(F.G.Lounsbury)和古德内夫(W.H.Goodenough),受到雅克布逊(R.Jakobson)提出的音位学里区别性特征的分析方法的启示,在研究亲属词的含义时提出了义素分析法。
到了60年代初,卡茨、福德将义素分析方法用来为生成转化语法提供语义特征,很快受到现代语义学界的重视。
(贾彦德《汉语语义学》)
配价理论(Valency Theory)配价”是当今语法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配价语法,是五十年代由法国语言学家特思尼耶尔(Lucien Tesniere)提出来的。
他于1953年出版的《结构句法概要》(Esquisse dune syntaxe structu-rale),就使用了“配价”这一概念;1959年问世的《结构句法基础》(Elements desyntaxestructurale)则标志着配价语法论的形成。
德国在配价语法研究上是最有成就的,有成就的配价学者,如博林克曼(HennigByinkmann)、艾尔本(Johanne Erben)、赫尔比希(Gerhard Helbig)、邦茨欧(Wilhelm Bondzio)以及恩格(Ulrich Engel)、舒马赫(Helmut Schumacher)。
格语法(Case Grammar)是美国语言学家菲尔墨(C.J.Fillmore)在6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着重探讨句法结构与语义之间关系的一种语法理论和语义学理论。
题元理论(Theta-Theory)进入80年代中期以后,题元理论(Thematic Theory)以及用该理论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已成为现代语言学的一大热点,最早明确提出“题元角色”(Theta Role)等概念的是Gruber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使用的术语,题元角色是Chomsky在管约论(Government and Binding Theory)中使用的术语,题元角色是关于句子参与者的语义角色的(认知语言学文献称为semantic roles)。
语义网络(Semantic Network)语义网络是自然语言理解及认知科学领域研究中的一个概念,70年代初由西蒙(R.F.Simon)提出,用来表达复杂的概念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个有向图,其顶点表示概念,而边则表示这些概念间的语义关系,从而形成一个由节点和弧组成的语义网络描述图。
语义网络多应用于计算机研究。
框架语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