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家国情怀的热点作文素材
1、热播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里有这样一幕:在地球即将撞击木星的危急关头,中国航天员刘培强驾驶载有数十万吨燃料的空间站主控室撞向木星,使地球得以摆脱木星引力而获救。
这种为人类命运慷慨以赴的英雄精神,令无数观众为之动容。
它击中了人们的心灵,更传承着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2、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首次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评选颁授,隆重表彰一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
作为国家最高荣誉,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价值正在于,以“礼”正国,以励率民,彰显崇尚英雄的国家态度、矗立家国情怀的精神灯塔,召唤着更多人把个人奋斗汇入时代洪流。
3、2019年春节,“反向春运”的现象引发关注。
很多在城市的奋斗者、年轻人,不再跟随人潮从城市回到老家,而是把父母接到城里过年。
在工作的城市实现阖家团圆,成为春节文化的新变化。
在变化之中,也有不变的习俗。
如今,在很多地方,踩岁、辞岁、压岁仍极有生命力。
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每个家庭的团圆,构成了国家的团结;每个家庭的幸福,构成了国家的力量。
4、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家国大义,在家尽孝、为国尽忠,“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
人民共和国70年基业上,镌刻着无数为家为国奋斗不已的名字。
从“两弹一星”、国产航母等国之重器跃然于世,到杂交水稻、青蒿素等重大突破造福世人,再到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正因为有许许多多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的侠之大者,中国脊梁得以挺立,中国精神得以弘扬,中国富强得以厚积薄发。
关于家国情怀的作文
《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
正因为感念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所以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
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抑或是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
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那种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
尤其重要的是,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
它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
”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
当我们专注于亲情眷念、自我圆满,不应忘了民生之疾苦同样关乎自我之荣辱。
更好地兼顾小家与国家,将对家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
——以上来自百度百科,基本阐明了家国情怀的价值意义。
从高考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看,家国情怀理当成为高考关键词。
从备考的角度看,“家”情怀主要体现在对亲情的珍视,对故土的依恋,对家风的理解与传承等,就如当年北京高考题“谈老规矩”等。
相比较而言,“国”情怀是中国人更为珍视的情怀,是更为人们所推崇的精神境界,它所包含的不计个人名利、舍己为人、公而忘私、慷慨赴国难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一直在激励后人。
这
一类的典型事例和人物是非常多的,也是备考应当储备的作文素材。
比如那些在科研领域默默无闻、默默奉献的智士、国士;比如那些在国家、民族危亡时尽“匹夫之责”的义士、斗士;比如那些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改革勇士,都是我们可以积累的素材,并提炼出他们身上所具有的责任担当可贵品格。
家国情怀
鲁迅先生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
而我想说,不管身处什么时代,青年人都需要:秉持使命担当,不负大国情怀。
“青年人要有梦想,有担当,这样新中国才有足够的青春力量。
”梦想不应仅仅是实现自我价值,更应与国家挂钩。
每一个时代的每一个人拥有的梦想不同,或大或小,但它们都如一盏盏明灯,在黑暗的道路上给人以希望和方向。
只有当这些大大小小的梦想汇聚在一起,便铸成了每
一个时代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勇于承担时代的使命。
有梦方能追梦。
我所认识的中国,发展的道路上亦有挑战和曲折。
自21世纪以来,中国的改革发展日新月异。
无论科技还是民生方面,都位列世界前茅。
人生的路充满未知,这让我们对未来的探索迸发无穷的乐趣。
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而言亦是这样,中国的潜力很大,路途遥远且充满未知。
只有克服前进中的逆流漩涡,努力探索未来,中华民族方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李大钊曾说过,以青春之我,为世界创建文明,为人类创造幸福。
中国是个泱泱大国,却仍是发展中国家之一。
而我们青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要想有所作为,必须全面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
在迅速发展的时代中,辨认行进的方向,把握未来的先机,方能为自己定下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否则,纵有爱国之心,亦难酬报国之志。
诚然,2035年的一切与现如今大不相同,中国将更加进步,也许我们这一代人
已经实现了我们的中国梦。
但这并不意味着砥砺前行,圆中国梦这一追求会褪色。
那时的世界不仅仅是未来的我们的,更属于年轻的你们。
新时代的你们要有新的梦想和追求,以更加优秀的姿态拥抱更加辉煌的中国梦。
著名学者罗素曾说:“我这一生被三种单纯然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所支配着,那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
”而新时代的青年们,你们应该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要有强烈的使命感,以万丈豪情拥抱新时代。
使命呼唤担当,梦想照亮未来。
秉持使命与担当,方能不负大国情怀。
1、白居易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变得高大,又重归默默无闻。
白居易的一生有了太多的起伏。
呼吸着封建礼教的气息,一个人,从年少走向衰老。
被世俗的洪流压榨的一滴不剩
之后,被遗忘在一个沉闷的江边……
听着琵琶的旋律,踩着醇厚的酒香,徒有一人,存活在他的世界。
渲染了,整个虫鸣的夜晚。
在那个世界之中流离失所着。
一阵阵琵琶声,拆除了整个宁静的夜。
更是拆除了白居易最后一道防线。
声音的波澜渐渐荡漾离去。
侵入了白居易的每一寸肌肤,每一个细胞,每一条神经。
把他,活生生从现实拖回了回忆。
回忆,多是些不可信的东西,从未停息侵蚀人们的灵魂的策略。
一走一停,刺痛每一寸活着的肌肤。
这就是那个星斗陨落的时代,总不会停息……
2012届高考语文作文素材起伏——致白居易
2、中国精短作文素材:“环保达人”白居易
公元822年,年过半百的白居易到美丽的杭州任刺史。
面对西湖的如画美景.他深感保护西湖责任重大。
他组织人整修了前人开凿的六口井,还大规模地整治西湖、修筑堤防。
有一次,在尽兴地游览了西湖后,白居
易写下了《钱塘湖春行》这首诗。
此时的西湖,风景比先前更加秀丽怡人。
3、白居易体恤民情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同情人民,他在皇帝面前做谏官时,就屡次上书,请求革除弊政,写了大量讽谕诗揭露官僚势力残害人民的罪行。
他写诗力求让人民群众看懂,相传他每写好一首诗,都要读给不识字的老妈妈听,听得懂的,方才拿出去。
他在地方做官时,每到一处,都要力争多做些对人民有益的事。
在杭州做刺史时,他修筑湖堤(现在的西湖白堤),利用湖水灌溉土地。
在苏州,兴修水利,也受到苏州人民的爱戴。
在做忠州刺史时,他搞了许多利民的改革,号召开荒生产;改进税收办法,增加豪富的税款,减轻贫苦农民负担;尽量节省开支,减轻老百姓的支出。
他亲自带头种树,绿化荒山。
他主持群众聚会,席地而坐与民同乐。
有些官员
说什么:“‘贵’、‘贱’杂处,不成体统。
”白居易对这种议论毫不理睬。
后来忠州人为了纪念这位爱民的好官,为他建了“白公祠”。
4、屈原(1)话题“自我”: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记忆顺着汨罗江,流过春秋,越过战国,当秦攻破郢都的那一刻,你悲愤至极,在叹息中,在号哭中,在悲痛中,你虽背负太多的无奈与辛酸,但却做真正的自我,用生命表达你对祖国的忠贞与高洁的品行悲哉!做真正的自我,那是屈平的水中离骚。
(2)话题:爱国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就是这样一个诗人,忧国忧民。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屈原就是这样一个史官,信念坚强。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屈原就是这样一个勇士,斗志昂扬。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
未悔。
”屈原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不畏强暴。
不管历史如何嬗变,不管时代如何变迁。
自从屈原投入汩罗江的那一刻起,他在楚国百姓心中就牢牢凝固和沉淀了,就注定他的灵魂将得到洗练和超度,割之不断、挥之不去,进而升华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精神。
时至今日,“屈原”已经不是尚且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那个屈大夫,他所代表的是一种时代精神、百姓情结和民族文化,穿越着时空,年年相继,代代相传。
也就是这样,“屈原”鲜活而永久地活在了百姓心中。
5、杜甫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读起《蜀相》,想起繁华到衰败的唐朝,心中就泛起一阵阵涟漪!杜甫,盛唐衰败的见证,一个永远的诗圣。
有过辛酸苦辣;有过流离街头;有过感叹人生,有着传奇色彩的杜甫正向完美走来。
美丽的春色陶醉着所有人的心,诗人独自走着,那盛开的花朵,那游戏的蝴蝶,那吟唱的娇莺,洗涤了诗人忧伤的心,融入自
然,不仅咏出“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还呤出了“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每每看到了春天,我就会想起那令人陶醉的诗句!
他在蜀都草堂。
一颗流离的心在这里得到了丝丝慰藉,得到了暂时的闲适!避开了“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的尘嚣,也避去了“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孤独!诗人坚硬的生命,让我感到敬畏!四年后,杜甫又踏上了征程,但他给巴蜀文化留下的,永远还在。
当国家灭亡后,杜甫又开始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他爱国,爱得惊天地,泣鬼神。
杜甫,永远的杜甫,历史上的杜甫,我心中的圣人!
6、高考作文经典素材:陆游气吞残虏
陆游一生以诗文为武器,抒写抗敌御侮、恢复中原的激越情怀和有志难伸的忧愤,气势雄浑,感情奔放。
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
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
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的爱国诗人。
7、阮籍
一陂春水一荒台,魏晋风流杳难追。
欲觅阮踪成一恸,啸声孤起我徘徊。
你“志气宏放,任性不羁”。
嗜烈酒,将这销愁之物化作你驾车出行至无路处的恸哭。
你善弹琴,往往复长啸,将那琴音与哨声糅合成暮鼓——听以惊心,成晨钟——闻而猛醒。
你“傲然独得”而至情至性,用白眼对付礼俗之辈,用青眼接待知音。
世俗之中却有你阮籍这株出淤泥而不染的奇葩,史书里便可寻得你一派清韵。
【适用范围】人生价值、个人信仰、品质个性、人才环境、反对旧俗
8、陶渊明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晋陶渊明,大家是顶熟悉的了,他就是“出淤泥而不染”、近墨而不黑的代表,在官场腐朽,民怨载道的封建社会里,陶渊明能自守清节、出而不染,
实在不是一件易事。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同志在未参加革命之前,也是“军阀”出身,但他也能入能出,不忘高风亮节,而始终为中国革命事业奔走不息,亦为当世万流景仰。
由此可见,近墨者完全可以不黑甚而至于更红。
镜乃一种品格,既然是品格,则有高尚与低劣之分。
陶渊明选择“不为五斗米折腰”,是自尊;李白选择“直挂云帆济沧海”,是自强;苏轼选择“一蓑烟雨任平生”,是豁达。
他们各有所爱的“镜”,他们各自选择自己所坚持的秉性。
然而选择“低劣镜”的人亦有之,“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太宰嚭便在吴王面前为越国求情,是佞臣,是越国的叛徒;“张昌宗恐太后—日晏驾,为元忠所诛,乃谮元忠与戬私议”,是小人的行为,是遭人唾弃的国贼。
然人各有“志”,我们无法改变他人对镜子品格的选择。
9、李白
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
走着笑着红尘,走着辞别故友。
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
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
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
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
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
李白不被重用时,他却仍能快乐地梦游天姥,却仍能举杯畅饮。
他对明天有着乐观的微笑。
当苏轼屡遭贬谪,他却仍有“泛舟游赤壁”的雅兴,有“浪淘尽千古英雄”的豪迈。
他对明天有着希望的微笑。
当屈原纵身投江时,我想他也一定带着微笑,因为他坚信他的“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举世浑浊唯
我独清”一定会给后人带来思索和警惕。
10、李清照
话题: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李白"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般的飘逸洒脱。
诗意地生活,抑或应如易安居士"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般的温婉简约。
然而,在生活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我们既不可能像陶潜一样隐居深山,也不可能如李白一样率性而为,更不可能学易安整日对红花绿叶诉愁思。
难道诗意地生活只青睐古人,而将忙碌的现代人摒弃在外?
话题:“治学贵在勤奋”“痴”
李清照夫妇二人勤俭度日,常典当衣物,“取丰千钱”,买来一些碑文古迹,回家研习,且全身心投入。
她给自己立下规矩:不吃第二道荤菜,不穿第二件绸衣,更不置办贵重饰物。
有时她在街市上碰见珍贵史料,宁肯
脱掉身上的衣服典当,也要买回。
分析:李清照夫妇为世人所称颂,流芳百世,这与其对治学的不断追求分不开的。
范文人要有家国情怀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处在安史之乱中的杜甫,忧虑着处在山东、河南这两个沦陷区的几个弟弟,他们是生还是死呀!颠沛流离中的他,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望着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之情。
山河破碎,没有“国”哪有“家”啊!
杜甫心中有“家”,更有“国”。
他漂泊四川成都,尽管自己处境艰难,茅屋为秋风所破,他仍向苍天呼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他懂得推己及人,希望温暖能普照天下。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能将温暖与幸福惠及芸芸众生,这是一种大胸怀,这是一种大境界。
小家温暖幸福只能是小家,全民温暖幸福才是大家。
有首歌唱得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生活在“家”与“国”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家国情怀”首先表现为爱国之情。
苏武十九年持节不屈,就在于他心中有汉,心中有国。
卫律的威逼利诱,没能让他叛“汉”;李陵的软话攻心,没能让他仇“汉”;单于的漫长折磨,没有让他忘“汉”。
朔风凛冽,无法冻硬他的爱国热肠;胡茄幽怨,无法软化他的爱国衷心。
饮雪吞毡,就等归汉之日。
就要回汉了,新娶的胡女的眼泪留不住他;小儿子的小手拽不住他的衣襟。
是他的心中没有妻儿吗?不是,只不过,在他心中,“国”远比“家”重要。
“家国情怀”又表现为爱民之情。
邓小
平同志一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赤子情怀溢于言表。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下乡看望一位生病的老大娘,虽素昧平生,却满含热泪地呼之为“娘”,视百姓为父母。
“家国情怀”还表现为恪尽兴国之责。
顾炎武曾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任”,范仲淹也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作为社会中的每一员,都应该为国家的发展献计出力,将个人之梦融入到中国的复兴之梦。
“家国情怀”不是要我们抛却小家,忘却亲人,而是要我们推己及人,由“家”到“国”,都捧出一颗爱心来。
“家国情怀”是立身养德之本,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与履责担当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
故乡情,是一种隽永的美,永恒的意。
不管身于何处,都不望故乡。
因为它承载着我们幼年初识世界的记忆。
它用一方水土,沉积千年的文化底蕴,化育了后世。
故土所在为国,故乡所居是家,农耕文明滋养了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
思及故乡,人总带着一抹淡淡的愁绪。
自古文人墨客便以诗歌这一独特的方式抒发乡愁。
杜甫写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诗句,寄愁思于一轮明月,感念故土之美。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尽管乡愁纵有千般姿态,但家国情怀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炎黄子孙,他们用一言一行讲述着对故土的情意,不仅是赞美和眷恋,更是一种守护、责任与传承。
古有苏武牧羊,纵然北地环境险恶,纵然被要求让公
羊产出羊奶,也仍不放弃为人臣的忠义。
以国为家,心怀故土的信念,支撑他守节十九年。
这信念来自于《诗经》《楚辞》,来自于炎黄血脉,至今仍如长江黄河,血脉奔涌。
家国情怀流淌于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成就了中国人宁折不弯、自强不息的风骨。
《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于是就有了中国百年来屈辱血泪中,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就有了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壮气概,就有了为共和殚精竭虑最终推翻帝制的孙中山,就有了“铁件谈到一,妙手著文章”的李大钊,还有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毛泽东……哪个不是用铮铮铁肩,前赴后继,自强不息,扛起了保卫祖国的责任,而成为民族的脊梁?
故乡是家国情怀的伊始,以国为家,以家为国。
中国人对于国家的眷恋,早已和对国家发展的责任和担当融为一体。
魏源“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的“大我”
胸怀,直接影响和熏陶了今天的我们,以祖国为立身的根本,乐于接受中华优秀文化的滋养,理应传承家国情怀,既然“受光于天下”,就必须担起“照四方”的大责,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
一个伟大时代的青年,必是传承中华文化之精粹,怀一份家国情怀,具有心怀天下的胸襟和宁折不弯的脊梁,才能为家为国担当履责。
生于伟大的时代,必铸就伟大的梦想。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
【素材剖析】
本文在素材运用上具有如下特点:
活用古今名人素材。
古代素材有苏轼、魏源的事迹,近代素材有谭嗣同、孙中山、李大钊、毛泽东等人的事迹。
古今素材围绕“家国情怀和履责担当”这个主题阐发,很好的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巧用诗词名言素材。
引用丰富的诗词素材,如唐代王维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近代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李大钊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毛泽东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诗词名句的引用,不仅论证了文章的观点,而且使文章的内涵更加深刻。
中国崛起的背后
短短的几十年,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超越日本;中国的声音在国际舞台上不可或缺,且越来越响亮;百姓生活日新月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科技事业突飞猛进;中国改革开放深入人心……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其原因何在?让我们探究中国崛起的背后——
天道酬勤,中国崛起的背后是勤奋。
“勤能补拙”“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业
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在中国人的眼里,勤奋不仅是一种励志的精神力量,还具有伦理道德的色彩。
靠勤奋,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国土上建立了工厂,建立了现代文明;靠勤奋,我们在十年浩劫后千疮百孔的废墟上构建了美好的家园,构建了幸福生活。
活力勃发,中国崛起的背后是创新。
地质学家李四光不迷信中国大部分是陆相地层的传统“贫油论”,创新地提出了自己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理论,使我国终于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
海尔集团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的手段和依托,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从引进技术到整合国内外资源、自力更生,坚持技术创新,使海尔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创新是海尔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不日新者必日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