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淀粉与板栗变性淀粉性质的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板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昌黎066600) (新疆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3,石河子832003) (河北省迁西县科技局4,迁西064300)’ 摘要比较了板栗淀粉,板栗氧化淀粉,板栗羟丙基淀粉,板栗磷酸酯淀粉的主要物理性质并测定了板 栗淀粉及其3种变性淀粉的冻融稳定性、透光率、溶解性和膨胀度、糊化特性等性质。结果表明:板栗淀粉经 过变性后,3种变性淀粉的冻融稳定性和透光率上升,溶解度变大;氧化淀粉和羟丙基淀粉的膨胀度小于板栗 淀粉,磷酸酯淀粉的膨胀度大于板栗淀粉;板栗淀粉糊的糊化温度,峰值黏度、95℃的黏度与50℃的黏度以及
r/min条件下离心20 rain,弃去上清液,
称取沉淀物的重量,计算析水率。 析水率=(糊质量一沉淀物)/糊质量×100% 1.3.4透明度的测定¨5J 将样品加水配成l%的淀粉乳,取50 mL于100 mL烧杯中,置沸水中加热,搅拌15 min,冷却至室 温,用蒸馏水调整糊体积至原有体积,用可见分光光 度计进行测定,以蒸馏水做参比,用l em的比色皿在
意义。
材料与方法
锰酸钾、磷酸氢二钠、环氧丙烷、盐酸、氢氧化
淀粉是板栗的主要贮藏物质,而对于板栗淀粉 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末,对板栗淀粉的颗粒和一
些理化性质做了大量研究,探讨了板栗淀粉的一些
1.1试验材料 钠、硫酸均为分析纯。
1.2仪器
理化性质和湿热处理对板栗淀粉结构、溶解度和膨 胀度的影响旧。】。我国近些年在板栗淀粉方面也 做了一定的工作【8。1 0|,研究了板栗淀粉的颗粒性 质、流变性质、淀粉糊黏度性质及支、直淀粉含量,
沉性越低。lE—FI表示糊的冷黏度稳定性,差值愈
小越稳定。
板栗羟丙基淀粉(MS=0.203)、板栗氧化淀粉 (DS=0.021)、板栗磷酸酯淀粉(DS=0.021)的制备 参照秦榕年[1纠的方法自制,取代度的测定参照张燕 萍¨41的方法。 1.3.3冻融稳定性的测定u如 称取一定量的板栗淀粉,配成6%的淀粉乳,沸 水浴中20 rain,冷却至室温,倒入塑料离心管中,置 于一20~一15℃的冰箱中冷冻24 h后取出,自然解 冻,在3
2.3溶解度和膨胀度
梁建兰等板栗淀粉与板栗变性淀粉性质的比较
67
性弱,回生程度低,回生程度低说明抗老化力强。凝 沉性反应了淀粉的抗凝沉作用,凝沉性小,抗凝沉性 就提高,随之抗老化力增强,说明板栗淀粉分子经变 性后,抗老化能力大大加强。
表4 样品A/℃B 4种淀粉的糊黏度性质(单位:BU)
c 595
321
黏度值。D点:95℃保温l h后的黏度。E点:淀粉 糊冷却到50℃的黏度值。F点:50℃保温1 h后的 黏度。此外,IB—DI表示淀粉糊的热黏度稳定性,差
值越小越稳定。(E—D)/D值表示冷却过程中淀粉
形成凝胶性的强弱,此值越小,凝胶性越差。(E—
B)/B值表示淀粉糊的凝沉性强弱,值越小,表明凝
3种变性淀粉的制备¨3J
2011年1月
中国粮油学报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eals and Oils Association
V01.26,No.1
第26卷第1期
Jan.201l
板栗淀粉与板栗变性淀粉性质的比较
梁建兰1,2 刘秀凤1,2 李志博3 马宏峰4 蔡金星1,2 常学东1,2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1,昌黎066600)
板栗(Castanea mollissin口Blume)属壳斗科(Fag
并与马铃薯淀粉、玉米淀粉进行了比较。梁丽松 等【l¨对3个品种群的33个主栽品种的板栗淀粉糊 化特性与直链淀粉含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綦青 华等¨21研究了pH、温度、蔗糖和氯化钠对板栗淀粉 回生的影响。关于板栗淀粉及其变性淀粉的性质 比较,还鲜有报道。研究以北方品种群中的燕山魁 栗为材料,对板栗淀粉、板栗羟丙基淀粉、板栗高锰 酸钾氧化淀粉、板栗磷酸酯淀粉的理化性质、糊化 特性进行研究,初步探讨了它们的性质变化及差 异,为板栗淀粉与其变性淀粉在食品及其它工业中 的应用提供了理论研究。
时间延长而下降。淀粉糊的透光率与淀粉糊化后 分子重新排列相互缔合的程度有重要的关系。板 栗淀粉经过变性后,由于亲水性增强,故而透光率 就升高。
表2 4种淀粉的透光琦蓝/%
膨胀度=膨胀淀粉质量/[淀粉样品质量(100一
溶解度)]×100% 1.3.6淀粉糊黏度性质的测定Ⅲo 称取一定量的样品配成6%淀粉乳450 mL,倒

黜)栗属乔木经济植物,主要是分布于北半球温带
及亚热带。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尤其以华北 和长江流域栽培集中,产量最大…。近几年,我国 板栗产量达到世界年产量的60%以上,居世界首 位。板栗果实富含蛋白质、淀粉,营养丰富,具有 甜、香、糯的独特风味。板栗淀粉与其它淀粉相比, 有着特别的理化性质,如淀粉糊的黏度介于木薯和 玉米,而冷稳定性、凝沉性则不如木薯和玉米的淀 粉糊口J。由于板栗淀粉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因此 对淀粉进行改性研究,使其有更强的应用价值,对 揭示不同性质的板栗淀粉之间的差异具有重要的
入黏度测量杯中,从25℃开始升温,升温速度为1.5
。C/min。至95。C后保温1 h,然后以同样速度降温至 50℃,保温1 h,得Brabenden黏度曲线。曲线上的 黏度单位为Bu。每条淀粉Brabenden黏度曲线上有
六个关键点。
A点:开始糊化温度。B点:峰值黏度,升温期间
万方数据
第26卷第l期
000

结果与分析
析水率的高低反映了淀粉冻融稳定性的好坏,
2.1冻融稳定性
析水率低则冻融稳定性好。由于凝沉作用,在温度
逐渐降低的情况下,溶液中的淀粉分子运动减弱,分
子键趋向于平行排列。直链淀粉分子相互间生成氢 键,重新排列和缔合成结晶度较高的结构发生沉淀, 或是相互形成局部密集状的不溶于水的非结晶状凝 胶,破坏了溶液的胶体性质【l 4|。从表1中可以看出, 板栗淀粉经过变性后,吸水率下降,冻融稳定性增
87
28
板栗淀粉60
620
970 113 7212
56 —66
47
氧化淀粉72.8333
羟丙基淀粉69.6494 493 磷酸酯淀粉65.2392
290
62 49
181
—20

结论
首次分析比较了板栗淀粉与3种板栗变性淀粉
由表3可知,板栗变性淀粉的溶解度均比板栗 淀粉大,尤其以氧化淀粉最为突出。这是因为淀粉 经变性处理后,引入的其它基团空间位阻较大,使一 部分不溶性大分子降解成可溶性小分子,使溶解度 升高。从表3还可以看出,经过不同处理的板栗变 性淀粉其膨胀度不同,其中磷酸酯淀粉的膨胀度大 于板栗淀粉,而氧化淀粉和羟丙基淀粉的膨胀度又 小于板栗淀粉。这说明通过不同的变性,淀粉的颗 粒结构发生了改变,有的变性使颗粒结构更加紧密, 膨胀度降低,如氧化淀粉和羟丙基淀粉;相反,有的 变性使颗粒结构变得松散,膨胀度随之上升,如磷酸 酯淀粉。
620
强,说明经过变性后,引入的基团与水分子能形成氢 键,增加了淀粉分子的亲水性,淀粉极性增强,亲水 性增大,基团空间位阻增大,使糊在水中的分散体系
稳定。具有较强的冻融稳定性【l
裹1
5|。
nm波长下测定糊的透光率,每隔12 h测定一
h。
4种淀粉的析水率
次,直至72
1.3.5溶解度和膨胀度的测定¨刨 将淀粉配成50 mL、2%的淀粉乳,在85℃下搅 拌加热30 min,以3
本模型厂。
万方数据
中国粮油学报 1.3试验方法 1.3.1板栗淀粉制备 将淀粉剥壳、去涩皮,将得到的板栗肉置于组织 捣碎机破碎,过200目筛,然后离心分离,除去上层 液体,下层沉淀加入蒸馏水清洗后,于4℃下静置沉 降6—8 h,除去上层液,沉降物在45℃下干燥后备 用。
1.3.2
2011年第1期
淀粉糊达到的最高黏度值。C点:升温到95℃时的
参考文献 [1]郑万钧.中国树木志.第二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 社,1983,2203—2207 [2]周礼娟,芮汉明.板栗淀粉加工特性及板栗制品开发研究 进展[J].中国粮油学报,2008,23(3):205—208 [3]Kim S K,Jeon
Y J,Kim Y T,at a1.Physieochemieal
溶解度和膨胀度反映了淀粉与水之间相互作用 的大小。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淀粉样品分 子的溶解质量比例。膨胀度指每克干淀粉在一定的 温度下吸水的质量数。二者对淀粉的加工特性影响
较大㈨。
表3 4种淀粉的溶解度和膨胀度
D 520 88 449
211


lB-DI 100 245
45
lE_Fl%三’%罢
基金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2008GB2A200014),河 北省科技厅科学研究(09231001D一1) 收稿日期:2010—01—06 作者简介:梁建兰。女。1977年出生,讲师,农产品加工 通讯作者:常学东,男,1967年出生,教授,食品科学与工程
SHZ一22型恒温水浴器:江苏太仓医疗器械 厂;722型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 公司分析仪器总厂;TDL一5一A型离心机:上海安 亭科学仪器厂;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精宏实 验设备有限公司;Brabenden微型黏度糊化仪:德国 Brabenden公司;DS—l型高速组织捣碎机:上海标
2.4糊黏度性质
的理化及糊化性质的差异,研究表明:①板栗淀粉经 过变性后,三种变性淀粉的冻融稳定性和透光率上 升。②板栗变性淀粉的溶解度都比板栗淀粉大,氧 化淀粉和羟丙基淀粉的膨胀度小于板栗淀粉,磷酸 酯淀粉的膨胀度大于板栗淀粉。③板栗淀粉糊的糊 化温度,峰值黏度、95℃的黏度与50℃的黏度以及 在二者温度保温1 h的黏度值均低于板栗淀粉。④ 板栗变性淀粉糊的热黏度稳定性和冷黏度稳定性与 板栗淀粉相比变化较大。⑤板栗变性淀粉的凝胶性 和凝沉性均低于板栗淀粉。板栗淀粉经过变性后, 对改善淀粉糊的性质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很好的弥 补板栗淀粉的某些不足,使应用范围更广。
在二者温度保温1 h的黏度值均低于板栗淀粉;板栗变性淀粉糊的热黏度稳定性和冷黏度稳定性与板栗淀粉
相比变化较大;板栗变性淀粉的凝胶性和凝沉性均低于板栗淀粉,抗老化能力强于板栗淀粉。 关键词板栗淀粉变性淀粉性质
中图分类号:TS235.4 文献标识码:A 比较 文章编号:1003—0174(2011)01—0065—04
000
r/min离心20 rain,糊下沉部
2.2透光率
分为膨胀淀粉,将上清液分离于燥,即得到水溶淀粉 的量,计算出溶解度,由膨胀淀粉质量计算出膨胀 度。 溶解度=水溶淀粉质量/淀粉样品质量(干)×
100%
透光率的高低反映了透明度的高低¨71。从表
2中可以看出,板栗淀粉经过变性后透光率都升
高,其中羟丙基淀粉的透光率最高;另外透光率随
通过4种淀粉的Brabender黏度曲线,可找出各 条曲线的关键点,将结果列于表4。由表4可知,经 过不同的变性处理后;①糊化温度,大大降低,其中 氧化淀粉冷水都能糊化(<25 oC),说明淀粉在氧化 反应过程中,氢键被破坏,结晶程度降低,淀粉颗粒 易发生水合使糊化变易。②变性后,糊的峰值黏度 大幅度下降,糊的流动性大为改善。③板栗淀粉通 过变性后,其在95℃和冷却到50℃以及各温度保
温l h的黏度值都降低了,其中以氧化淀粉下降得最
and
tCx-
tural properties of chestnut
starches[J].Journal of the Korean
Society of Food and Nutrition,1995,24(4):594—600
多。④板栗变性淀粉糊的热黏度稳定性和冷黏度稳 定性发生较大变化,其中氧化淀粉和磷酸酯淀粉的 热黏度稳定性显著减弱,而羟丙基淀粉的却显著增 强。冷黏度稳定性的情况恰好相反,氧化淀粉和磷 酸酯淀粉的冷黏度稳定性明显增强,而羟丙基淀粉 的冷黏度稳定性却明显减弱。⑤板栗变性淀粉的凝 胶性和凝沉性都比板栗淀粉大大降低。说明淀粉的 分子中引人了其他基团后,阻碍了直链淀粉分子间 氢键生成,不易发生重排和缔合现象。凝胶性反应 了淀粉的回生情况【l引,凝胶性强,回升程度高;凝胶
[4]Park
H H,Lee K H,Kim
on
S K.Effect of heat—moisture
properties of chestnut
treat-
ment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