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贸易附加值的中美贸易利益衡量【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国际经济与贸易

基于贸易附加值的中美贸易利益衡量

近年来,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逐渐凸显,贸易摩擦不断升级,成为中美经济关系中的一个主要问题。中国凭借低廉的劳动力价格以及优惠的贸易政策成为举世闻名的“世界工厂”,从而使中国对美贸易顺差逐年加大。美国由此认为中国的低价倾销手段使得美方在中美贸易中受到严重的损失,而中方认为中国在中美贸易中的贸易所得(Prebisch Raul,1950)屈指可数。

1.1中美贸易不平衡原因

对于造成中美贸易逆差的原因,统计口径差异是重要因素,中美贸易是一个以香港为主的第三方转口贸易比重很大的贸易模式,而美方的统计忽视了转口贸易额,从而低估了对中国的出口(戴雪珊,2007)。当然,美国制成品国际竞争力的下降也是重要原因,美国的5个主要贸易伙伴多少经济、科技竞争力相对较强的国家和地区,而美国与这些国家在制成品的竞争中不具备优势,从而导致其制成品出口低下(刘海云,吴强,杨波,2007)。在外贸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加工贸易增值不高也是原因之一(董蓉,2001),中美贸易不平衡主要是由于美国违背国际贸易理论,限制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对中国的出口(与铁流,李秉祥,2004)。

2.1中美贸易利益分配

但是在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现状下,各研究者对于中美两国贸易利益的分配却有着不同的观点。这取决于不同的视角、贸易利益指标的设定等。

2.1.1中方得利

而以美国政府为代表的这派观点认为,在中美贸易中,中方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并且这些巨额的贸易逆差是人为而造成的。支持者部分观点的传统的贸易理论认为,顺差即是获利。例如贸易差额论,一直是重商主义国际贸易思想中的核心内容,强调处理出口。Thomas Mun 就认为,对外贸易是增加我们的财富和现金的手段。

因此,美国前财政部长米奇坎顿就认为“中国对美巨额贸易顺差是因为中国实行不公平的贸易竞争,通过低价倾销、侵犯美国知识产权,以及限制美国产品进入市场等手段造成的。”并且中国靠着这种非正常的手段,强行夺取了很大一部分中美贸易间的利益。中国一部分学者认为中国对美贸易逆差增加了外汇储备,大量的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也有效地解决

了中国庞大人口的就业问题。

2.1.2美方得利

相反也有观点认为中美双边贸易不平衡源于两国贸易的互补性,源于中美之间合理的国际分工。因此,这种贸易逆差的存在并没有给美国经济造成损害,反而利用进口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满足了需求,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而美国对中国输出的主要为资本或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周海燕,2006)。况且,美国的基本经济和制度决定了这样一种逆差的存在。美国的各跨国公司利用第三次产业转移的机遇,在发展中国家进行大规模投资,并将各种劳动密集型、资源和能源消耗型及污染大的行业以及加工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在客观上将导致转移出去的产业产品出现逆差(陈明,张鹏,2006)。因此美国利用对华的贸易逆差,获得了大量的外国资金以促进新经济的发展。并且,虽然美国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但过呢的就业并没有受到影响(伊翔硕,2002)。更有学者认为,大量廉价的中国产品的进入,使得美国消费者节省大笔开支,“弥补了消费缺口,抑制了通货膨胀发生,为实现低通货膨胀下的经济增长创造了宽松的经济环境”,并且,中国对美的巨额贸易顺差使得中国陷入“斯蒂格利茨陷阱”,中国以巨额退税补贴美国消费者,在支持美国经济发展的同时,损害了中国GDP的增长(苗迎春,2004)。同时,多年来的贸易逆差推动了美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加速了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高级化(刘建江,2005)

2.1.3第三方得利

也有学者认为,中美之间的贸易得利者并非中美双方,而是外国投资方及跨国公司。这派观点认为,近年来中国的巨额贸易顺差与亚太地区的产业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亚太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产业结构调整而产生了贸易转移效应,这直接促成了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在某个时期迅速增长(刘兴华,2005)。同时,亚太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使得中国成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这些国家在向中国转移产业的同时也将其在美国的一部分是市场和对美贸易顺差转移给了中国(苗迎春,2004),然而,贸易顺差的转移却并不意味着贸易利益的转移,中国廉价的劳动力以及长期为吸引外资形成的税收优惠政策,使得转移的贸易顺差中的大部分利润返还给了投资企业以及跨国公司。跨国公司通过对外投资,将劳动密集型和资源能源消耗型的加工工序和生产环节转移到中国,通过就地生产、销售代替了中国从美国的进口;而该公司内部的贸易又将美国母公司对中国子公司的进口转化为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这大大增加了中国的贸易顺差(曾铮,张路路,2008)。

3.1传统贸易理论在全球生产网络体系下对贸易利益分配的不适用性

传统的贸易理论认为,自由贸易通过比较优势产生的国际分工来增加效率,从而使各国

获利。然而,则个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各国间没有资本流动,且所交易的产品都是最终产品,没有中间产品。然而在现今的市场条件下,各产品的生产呈现出垂直专门化的特点:产品生产存在多个工序;产品生产跨越国界;部分国家的生产工序中存在进口中间产品(Hummelsetal,2001)。即现代的贸易内容有最终产品贸易演变成工序贸易。这造成了传统贸易理论在现今贸易条件下的不适用性。

3.2 全球生产网络体系的内涵

当今的国际贸易处于全球生产网络体系(Genera production network systenms)中,即为生产和提供最终产品及服务的一系列企业关系,这种关系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价值链环节和增值活动连接起来,形成了全球价值链,构成了全球化的重要微观基础(Ernst,1999)。

4.1 小结

而中国能从这种分工模式中获得多大的利益,就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部分学者认为,中国通过加工贸易的方式融入全球生产网络,但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加工、组装,虽然显著增强了其高技术产品的出口能力,但是这种主要依靠外资企业以及进口技术的出口增长模式对于本土企业生产能力提升及技术外溢作用十分有限(Gaulier,2005,2007)。例如,就在全球生产网络体系中,中国大陆参与笔记本电脑的品牌销售和代工制造,中国企业的收益十分有限(张纪,2006)。

因此,充分了解双方的从中获得的贸易利益,不仅有利于双方减少贸易摩擦,扩大贸易范围,也能通过新的贸易利益指标,使中国充分认清当前的形式,利用融入全球生产网络体系的机会,发展科技和提高出口产品的国内中间品利用率争取实现国内生产对产品价值链的高端和高价值的工序锁定,这样,才能在全球生产组织体系中获得更多来自国际贸易的利得。参考文献

[1]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出口贸易中的垂直专门化与中美贸易[J].世界经济, 2006,(5) :3-11.

[2] 与铁流,李秉祥. 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J]. 管理世界,2004, (9) :67-80.

[3] 曾铮,张路路. 全球生产网络体系下中美贸易利益分配的界定[J]. 世界经济研究,2008,(1):36-43.

[4] 喻春娇,陈咏梅,张洁莹. 中国融入东亚生产网络的贸易利益———基于20个工业部门净附加值的分析[J]. 财贸经济,2010,(2):70-77.

[5] 戴雪珊. 中美贸易逆差问题探析[J]. 国际经济与市场,2007,(6):45-47.

[6] 刘海云,吴强,杨波. 解析美国巨额贸易逆差形成的原因[J]. 国际贸易问题,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