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之(7):吴正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著名教师教学艺术研究之(七)
——感受特级教师吴正宪的课堂教学艺术
利川市教学研究室徐光华收集整理
小学数学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
教学在于激励和鼓舞,数学教师要用教学本身的艺术魅力及教师自身情感的魅力去感染和激励学生,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全面地发展。
这正是吴老师课堂教学的真实写照。
最近,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昊老师的《平移和旋转》一课,深深被吴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所折服,课堂上师生在生命情感的涌动中,忘我地探寻着教学的美……
一、在问题生成中发现数学的美
【片断一】随着优美的旋律,吴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进入游乐园,并请孩子们跟随画面用自己的动作和声音进行表演。
一张张小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
录像一停,吴老师开始了与学生的交流。
“刚才我们看到这么多的游乐项目,能按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吗?”
生1:激流勇进和滑翔索道都是往下滑的,可以分为一类。
生2:我认为观光缆车、波浪飞椅和勇敢者转盘可以分一类,因为它们都是在旋转。
“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给取个名字吗?”
学生七嘴八舌,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达成共识:平移和旋转。
【常析:给孩子一双数学的眼睛,让他们以数学的意识,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
那么,数学就不再仅仅是书本上板着面孔的枯燥的数学题,而将变得丰富多彩,充满生命活力。
平移和旋转,在现实生活中,学生都经历过,因此吴老师通过对生活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再现,巧妙引导学生进入学习。
并通过两次提问,让学生对平常司空见惯的现象产生了浓厚了兴趣:原来我们身边也有这么多学问。
课伊始,趣已生。
】
动手操作中探究数学的美
【片断二】吴老师将一张卡通人物小兰贴在黑板中央,请学生按口令帮助小兰做动作。
“把小兰向上平移”“向左平移”“向右上平移”……随着教师的指挥,卡通人物在黑板上按要求被移动着。
在平移过程中,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自身的方向。
师:你们觉得什么叫平移?
生“可以直直地平移,还可以斜斜地平移。
生:不改变自身方向的叫平移。
生:我向前和向后走一步都是平移。
……
【片断三】小组活动:汽车能听你指挥吗?
师:如果你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你能想办法接到客户A和B吗?
同时提出活动要求:先独立思考小汽车做的是平移还是旋转运动,再看它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个格子,并把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
如果接顾客A,汽车要先向()平移()小格,再向()平移()小格。
如果接顾客B,汽车要先向()平移()小格,再向()平多()小格。
明确要求后,同学们分组,得用手中的小汽车学具移动着,进一步感受着平移和旋转……
【赏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本着学生的需要,没有过多的说教,吴老师把学生推到自主学习的舞台上,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片断二和片断三中,吴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平移和旋转的特点,体验平移和旋转的不同,用热情的鼓励,耐心的期待、巧妙和疏导和孩子们思维共振、情感共鸣。
探究中,情更浓。
】
二、知识运用中体验数学的美
【片断四】赏:楼房会搬家吗?
大屏幕播放出上海音乐厅平移66.4米的新闻录像。
录像播完了,孩子们惊讶的表情还写在脸上,吴老师抓住这一时机启发他们说说自己的感想。
在“不可思议”的赞叹中,同学们为数学的神奇而久久兴奋不已。
【片断五】聪明的设计家
小明家要给卫生间安一个门,抽水马桶离门的距离为50厘米,门的宽度是1米,你给选择一下,安装平移门和旋转门,哪种更好!
生:我选择安装平移门,这样节省地方。
(课件演示平移门效果)
师:你可真有眼力!相信你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家。
这时,有个学生说:“我喜欢旋转门,朝里开不行,它还可以朝外开嘛?”
这个回答显然有悖于这道题设计的初衷,但吴老师愉快地接受了他的建议:“谢谢你的设计。
你看,这个同学多爱动脑呀,旋转门也一样可以安装。
”
【赏析:尊重每一个学生,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去探索和获取知识,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数学,不轻易否定学生的选择和判断,也从不强迫学生去认同。
这是吴老师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
在片断中,吴老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面对课堂上学生滔滔不绝的个性化思维,老师用热情的鼓励、耐心的等待和巧妙的疏导与孩子们同喜同忧。
让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师生间知识信息的传授、思维的碰撞,更有心与心、情与情真诚的交流。
课堂上智慧涌动,在解决问题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力量,正如一个孩子所说的:“数学可真美”。
课虽已完,意却深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