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摘要]教育救国思想和子女教育理念是梁启超教育思想的两大组成部分。在教育救国方面:梁启超否定旧的教育制度,提倡变革科举制度;提出设立师范教育;较早关注妇女权利;阐述幼儿教育重要性。在子女教育方面:他重视兴趣对学习的影响;引导孩子正确学习;培养孩子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孩子树立社会责任观念。其教育救国思想对近代中国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子女教育观念亦可为我们提供借鉴。
[关键词]梁启超;教育思想;教育救国;子女教育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着名的政治活动家,学术文化史专家,同时又是一位思想家。尤其是其教育思想,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理论体系,对近代中国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其着作《变法通议》和《梁启超家书》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对梁启超的教育思想进行阐释。
一、教育救国思想
在长期的实践中,梁启超逐渐认识到教育在国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在《变法通议》的《学
校总论》、《论科举》、《论师范》、《论女学》、《论幼学》等篇章中,教育救国思想凸显。
(一)否定旧的教育制度,提倡变革科举制度
《学校总论》中,他指出政府将诗赋等作为学堂教授的内容,压抑了人民的思想,学校无法培养大量有真才实学的人。同时分析了兴办学校的重要性:“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1](P40)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教育,要开民智。对士、农、工、商、兵各阶层广设学校,进行职业教育。同时谈到了教育经费的问题,要在教育上投入资金。《论科举》中,他认为变科举是兴学校的前提:“故欲兴学校,养人才,以强中国,惟变科举为第一义。”[1](P60)
(二)提出设立师范教育
他这样论述教师的重要性:“故夫师也者,学子之根核也。师道不立,而欲学术之能善,是犹种稂莠而求稻苗,未有能获者也。”[1](P81-P82)那么师范学校怎样发展呢他认为可以让师范学堂学生担任小学堂教师,用小学堂教学的效果检验师范学堂教学效果。他的这种提倡不仅有利于提高师范学堂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而且有利于提高我国教育的整体水平。
(三)较早关注妇女权利
他认为外国强大的原因之一就是重视女子教育,《论女学》中他谈到:“居今日之中国,而与人言妇学,闻者必曰:天下之事其更急于是者,不知凡几百举未兴,而汲汲论此,非知本之言也。然吾推及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请备陈其义以告天下。”[1](P87)他关注妇女的受教育权利,是时代的先声。
(四)阐述幼儿教育重要性
《论幼学》中谈到:“人生百年,立于幼学。”[1](P100)虽言简意赅,却道出了儿童教育的重要性。他也赞美了西方国家教育儿童的方法。他的重视儿童教育的思想在今天仍有讨论和借鉴意义。
梁启超教育救国的思想,起到了警醒世人的作用:他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引起了爱国人士对教育的反思,加速了科举制度的废除;他的师范教育的思想,为师范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国家教育的发展;他关注妇女权利顺应了女权运动兴起的世界潮流,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迈出了一大步;儿童教育思想提醒人们关心和重视儿童教育,为国家发展做出了长远的打算。
二、子女教育理念
梁启超的子女们个个成才,各有所长,“一门三院士”是梁启超教子有方的有力证明。作为沟通梁启超
和子女们心灵的桥梁的家书是梁启超教育思想的主要载体。梁启超家书的内容涉及一般家庭事务,但更多的是孩子们读书、生活、选择事业等问题。从这些感情充沛、娓娓动听的家书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子女教育理念。
(一)重视兴趣对学习的影响
当梁启超得知女儿对生物学没有兴趣时,立即写信给她。信中这样说:“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你应该自己体察作主……我很怕因为我的话扰乱了你治学线路,所以赶紧寄这封信。”[2](前言,P11)梁思庄看了父亲的来信后,坚持自己兴趣爱好,改学图书馆学,考入哥伦比亚大学,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图书馆学专家。
(二)引导孩子正确学习
强调注意学习的方法:“凡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2](P493)做学问的态度要认真、踏实:“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2](P356)他也提醒孩子们注意学术的专和精,知识的广与博,1921年在给梁思顺的信中说到:“尝告彼‘学问是生活,生活是学问’”,“彼宜从实际上日用饮食求学问,非专恃书本也。”[2](P294)
(三)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在困苦中不消沉,在逆境中要向上。他告诫子女困境不可避免:“人之生也,与忧患惧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2](P384)同时他强调要看到事物的两面性,困境也可以有积极作用:“处忧患最是人生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奋,志气强立。”[2](P218)(四)树立社会责任观念
1919年他在给思顺的信中写道:“人生在世,常要思报社会之恩,因自己地位做得一分是一分,便人人都有事可做了。[2](P281)“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2](P333)梁启超号任公,任:即责任,公,即男子,任公之意就是对国家有责任的男子,我们可以体会出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梁启超的教育思想的产生虽然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但不可否认,他的教育思想影响之大。面对这样一笔精神财富,我们应该结合当今实际条件,取其精华,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启超着,何光宇评注.变法通议[M].北京:华夏出版社,.
[2]张品兴编.梁启超家书[M].北京:中国文联出
版社,.
作者简介:尚越(1992―),女,河南偃师人,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