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艺术品鉴定行业问题分析和管理对策(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玩艺术品鉴定行业问题分析和管理对策(上)

中国正处在一个古玩艺术品收藏的大浪潮中,人们称其为第四次收藏浪潮或第四次收藏热(第一次是北宋时期,第二次是康乾盛世,第三次是清末民初),这次收藏热之烈,收藏人数之多,可谓前所未有。专业和业余的收藏流通人员有数千万人,有形无形的古玩艺术品市场正处方兴未艾之势。对这一特殊行业,市场管理的相对滞后和监督约束机制的相对缺失,使古玩艺术品收藏流通行为受到了很大制约。尤其是民间古玩艺术品鉴定行业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不仅收藏界而且社会上对鉴定业的非议实在不少。鉴定管理体系的严重混乱,乃是种种问题的关键所在,已成为古玩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的瓶颈。

本人通过对鉴定行业的调查分析,深感鉴定行业问题的复杂性、神秘性、严重性,解决这些问题,对“盛世收藏”而言时不我待。只有尽快完善古玩艺术品的鉴定管理体机制,才会规范中国历史上这次最大收藏热的健康发展。

一、问题分析

鉴定行业目前约有一百多家从事有偿鉴定服务的机构,就目前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导致问题的根源分析如下:

(一)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构成

1. 多元化的鉴定机构

对鉴定机构的分类:

(1)民营性质的鉴定机构最多,超过百家。分布在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明确表示可出具鉴定证书的有45家左右。北京市共有鉴定机构50多家,约占全国总数的一半。其中在北京古玩城、古玩书画城、天雅古玩城、潘家园、十里河等约一平方公里的古玩艺术品圈中有8家,琉璃厂有9家。

(2)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不对民间鉴定。但约有6家文物进出口审核机构在承担国家进出境文物鉴定任务的同时,也对民间文物进行有偿鉴定。

(3)国有博物馆中,有少数单位或所属机构常年对外开展鉴定业务,如首都博物馆控股的北京中润文物鉴定中心率先从事商业鉴定活动。

(4)遍布各地的收藏协会等社团组织,经常开展鉴定咨询服务,有时也进行有偿鉴定。

(5)一部分文物拍卖企业及文物商店,在一定范围内向社会开展鉴定服务,个别拍卖征集部也同时进行有偿鉴定。

(6)部分媒体组织专家鉴定。如河南卫视《华豫之门》组织的专家鉴定,每周一期节目,藏品获前十名者颁发专家

联合签名证书;央视《鉴宝》《寻宝》以专家节目形式为社会鉴定。

(7)民营画廊、古玩店,民营博物馆、美术馆等艺术品经营机构,有的签发自营古玩艺术品的“保真”证书,有的对外开展鉴定业务。

2. 多层次的鉴定人员

鉴定人员的组成最为复杂,可谓良莠不齐,鱼龙混杂:(1)有文博单位的研究员、副研究员,有大学教授、副教授,有国家及地方文物鉴定委员会的委员。许多人在鉴定机构兼职从事鉴定业务,不少人以个人名义出具鉴定证书、下鉴定结论或以题跋方式鉴定。

(2)相对于文博教育系统的研究型专家,民间流行有“实战派”专家之说。这类鉴定人员长期活跃于古玩市场,和各类收藏家、仿制高手打交道,深知古玩艺术品流通领域之道,近年活跃于媒体和市场,进行鉴定活动。

(3)古玩艺术品市场内的行家,有一定影响的收藏家或经营者,拍卖公司的工作人员,也在一定范围内以个人行为鉴定。

(4)有不少已退休的专家、行家,甚至八九十岁高龄,仍然进行鉴定活动。

(5)还有已故书画家的家属,曾拥有某类藏品的家属,在其所熟范围内鉴定某些书画或其他藏品。

(6)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古玩”中介人,他们在其“圈子”内进行鉴定活动,其鉴定收费往往不菲。

总体而言,目前民间古玩艺术品鉴定行业形成了以民营鉴定机构、国有文物文博鉴定机构的各种鉴定家为主体,其他鉴定行为、鉴定资源为补充的多元化多层次的鉴定格局。

这种格局,从好的方面而言,犹如春秋战国之百家争鸣,应盛世收藏而兴,活跃了鉴定行为,对鉴定行业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就问题而言,由于鉴定行业从一开始就在摸索中起步,其管理的不规范和无序存在着许多消极因素。

(二)目前鉴定行业所存在的问题

1. 鉴定证书漫天飞,诚信缺失

在浙江某地,一企业家藏者,耗资2亿多,收藏了大量瓷器,其中有几百张带证书的藏品,绝大多数为高仿品。有些证书用语模糊不清,有的干脆连证书都是假的,令人啼笑皆非。

在艺术品市场较规范的西方,如美国、英国、法国,鉴定专家有着令人尊敬的神圣光环,专家出具的鉴定证书具有法律上的权威性,财产转让、银行质押、买卖流通皆以鉴定证书为重要依据。

相较而下,我国古玩艺术品鉴定证书的权威性、严肃性受到严重质疑,越来越多的藏家和拍卖公司等艺术品机构对

鉴定证书不屑一顾。甚至有些拍卖公司放言,对某一些鉴定专家开了证书或题跋的艺术品不予上拍。满天飞的证书,其权威性的丧失,反映了鉴定者诚信的缺失。

这一方面有鉴定水平的问题,看走了眼而把伪当真开具证书;还有一些自以为全能的专家,跨门类鉴定,如只懂得瓷器却给玉器做鉴定;还有道德的丧失,在金钱诱惑下违心下结论,如某鉴定专家每看4件藏品即开一份证书。他认为真伪比例为3∶1,于是机械地按藏品比例开证书,岂不可笑!

2. 鉴定纠纷不断,鉴定标准缺失

对古玩艺术品的学术争论是有必要的,但专家和专家之间经常就被鉴定物的真伪进行争辩,如多年前对张大千的画,北有徐邦达,南有谢稚柳争辩;几年前对关山月、黎雄才的画……买家和卖家经常由真伪引起的纠纷,还有专家鉴定结论与作品作者或家属认知不一的争议,更有专家走眼或故意而为所惹的矛盾是非甚至官司缠身,这些常在藏界引起负面影响。

一方面固然由于古玩艺术品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各人观点不同,另一方面是鉴定缺乏严格的程序、规则即鉴定标准的缺失。而且没有权威的仲裁机构,虽然鉴定纠纷不断,官司不断,最后结果往往不了了之,让藏界人疑惑,让局外人感到神秘莫测,影响了古玩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不同的鉴定者,鉴定结果不同。

如:元青花在一些专家看来,民间几乎不存在了;另一些专家认为数量不少;有的人收藏元青花50多件,竟全带有专家鉴定证书。河南某仿唐三彩高手,其用老窑瓷土烧制,再经X光照射,鉴定家难以鉴别,说真说假莫衷一是。再如某外商买了几件青铜器,海关请专家鉴定,按走私论罪,并涉及卖者。卖者咬定是仿品,再请一批鉴定家会诊,真伪意见仍未统一。最后到卖者作坊查看仿制过程,才惊叹其造假技术之高。还有一个沿海城市的玉器走私案,公安截获一批古玉,专家鉴定为商、周古玉,为一、二级文物。卖者说是自己加工的,并非出土文物。此重大国宝走私案反映到公安部,集中了北京的古玉专家鉴定,还利用仪器检测,最后结论是仿品。因此,鉴定水平的提高,鉴定标准的统一,还必须与时俱进,密切联系古玩市场,及时掌握仿制技术的提高。

3. 不对称的话语权,鉴定人和委托人平等地位缺失

笔者参加过多种形式的鉴定活动,主办机构或有关媒体营造出的气氛,使鉴定家似乎以“巨星”身份闪亮登场,而求鉴心切的藏者,也似乎以见到鉴定家为荣幸(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而今见到真人了!)。持宝求鉴的人排着长队,他们希望专家鉴定得仔细些,讲解得详细些,而由于时间关系,专家只能快速鉴定,三言两语打发走求鉴者。许多求鉴者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不少人因为大老远跑来,交了鉴定费又排了长队,认为被“糊弄”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