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环境监测与水质评价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环境监测与水质评价
4.1 水质监测概述
4.1.1 概念
水质监测是进行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的基 础,是贯彻执行水环境保护法规和实施水质管 理的依据。水质监测是在水质分析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是对代表水质的各种标志数据的测 定过程。
4.1.2 目的
通过水质监测达到如下目的 (1)提供代表水质质量现状的数据,供评价水体环境 质量使用。 (2)确定水体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状况,追朔污染 物的来源、污染途径、迁移转化和消长规律,预测水 体污染的变化趋势。 (3)判断水污染对环境生物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 评价污染防治措施的实际效果,为制定有关法规、水 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提供科学依据。 (4)为建立和验证水质污染模型提供依据。 (5)探明污染原因,污染机理以及各种污染物质,进 一步深入开展水环境及污染的理论研究。
4.3 监测断面(点)的设置
4.3.1 监测断面布设原则 在布设监测断面前,应查清河段内生产和生活取
水口位置及取水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 放口位置、污染物排放种类和数量、河段内支流汇 入和水工建筑物(坝、堰、闸等)情况。从掌握水环 境质量状况的实际需要出发,根据污染物时、空分 布变化规律,选择优化方案,力求以最少的断面、 垂线和测点,取得代表性好的样品,能比较真实地 反映水体水质的基本情况。为此,应考虑以下几个 方面:
4.1.3 过程 水质监测过程包括:布设站网,选择采
样技术、监测项目、方法,进行分析测试、 数据处理和监测成果管理,为保证监测资 料的代表性、可比性和可靠性,在监测过 程中必须实行实验室内部和外部质量控制。
4.2 水质监测网 水质站网是在一定地区,按一定原则,用
适当数量的水质测站构成的水质资料收集系 统。根据需要与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最小的代价,最高 的效益,使站网具有最佳的整体功能,是水 质站网规划与建设的目的。
水质监测项目的选择以能反映水质基本特征和 污染特点为原则。一般的必测项目有:pH、总 硬度、悬浮物含量、电导率、溶解氧、生化耗氧 量、化学耗氧量、三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 盐氮)、挥发酚、氰化物、汞、铬、铅、镉、砷、 细菌总数及大肠肝菌等。各地还应根据当地水污 染的实际情况,增选其它测定项目。
4.5.2 作用
环境标准在控制污染、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中所 起的作用表现为:
(1)环境标准是制订环境规划和环境计划的主要依 据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需要制订环境保护 规划,而环境保护规划需要一个明确的环境目标。 这个环境目标应当是从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出发, 使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控制在适宜的水平上, 也就是要符合环境标准要求。根据环境标准的要 求来控制污染、改善环境,并使环境保护工作纳 入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
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一般设在主要排污 口下游500~1000m处及较大支流汇入口下游处。 (3)消减断面
消减断面是指废水、污水汇入河流,流经一定 距离与河水充分混合后,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因 河水的稀释作用和河流本身的自净作用而逐渐降 低,其左、中、右三点浓度差异较小的断面。一 般认为,应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 游1500m远的河段。
4.3.2.2 湖泊、水库监测断面的布设 应按不同部位的水域,如进水区、出水区、深
水区、浅水区、湖心区等,同时结合水文特性 及水体功能(如饮用水取水区、娱乐区、鱼类产卵 区)要求等情况确定。通常,进出湖(库)口及河流 入汇处,必须设置控制断面。如有污水排入,则 应在排污口下设置1~2个监测断面进行控制。湖 (库)中心,一般受外来污染影响最小,可作为湖 (库)水质背景值参考,也是水质控制重要采样点 之一。如湖(库)无明显功能分区,可按辐射法或 网格法均匀设置。
(1)选择监测断面位置时,应避开死水区,尽量 选择顺直河段、河床稳定、水流平缓、无急流险 滩的地方。
(2)应考虑河道及水流特性、排污口位置、排污 量和污水稀释扩散情况。
(3)采样断面力求与水文测流断面一致,以便利 用水文参数,实现水质与水量的结合。
采样断面一经确定,应设置固定的标志,如无 天然标志,则应设立石柱、石桩等人工标记、 标志设置后不得随意变动,以保证不同时期水质 分析资料的可比性和完整性。
4.3.2.3 采样点的布设 河流、湖(库)各采样垂线的采样点设置,
应根据水深、污染情况及监测要求而定。
4.4 监测项目及监测频率的确定
4.4.1 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包括水文和水质两大类。前者主要是
水文测量,包括断面形状实测及流速、流量、水 位、流向、水温等内容,并记录天气情况。水文 测量一般应与水质监测同步进行;水文测量的断 面也应与水质监测断面吻合。但断面数量可视具 体情况适当减少,以基本能反映河流的水量平衡 为原则,具体技术要求应遵循水文测量技术规范。 在已经设置水文站的地方,则可应用水文站的连 续测量资料。
目前,我国地表水的监测,主要由水利和 环保部门承担。
水质监测站进行采样和现场测定工作,是 提供水质监测资料的基本单位。根据建站的 目的以及所要完成的任务,水质监测站又可 分为如下几类:
(1)基本站:通过长期的监测掌握水系水质 动态,搜集和积累水质的基本资料。
(2)辅助站:配合基本站进一步掌握水系水 质状况。
4.5 环境标准的概念、作用及体系
4.5.1 概念 环境标准是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
标准的总称。它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 物质财富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对环境结构 和状态,在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 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由国家按照法 定程序制定和批准的技术规范;是国家环境 政策在技术方面的具体体现,也是执行各项 环境法规的基本依据。
4.3.2 监测断面及采样点的布设 4.3.2.1 河段监测断面的布设
流经城市和工业区的一般河段应设置以下 三种类型的监测断面。
(1)对照断面 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避
开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流入或回流处,设置对 照断面,一个河段只设一个对照断面。
(2)控制断面 一个河段上控制断面的数目应根据城市的工业
4.4.2 监测频率
目前一般都是按照当地枯、丰、平三个水期进 行监测,每期内监测两次。对水文情况复杂、 水质变化大的地区可根据人力、物力以及水污染 的实际情况等,适当提高监测频率。有些地区, 已在主要断面位置设置水质自动连续监测装置, 这对于及时掌握水环境质量变化和水环境管理工 作将提供很多方便。
4.1 水质监测概述
4.1.1 概念
水质监测是进行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的基 础,是贯彻执行水环境保护法规和实施水质管 理的依据。水质监测是在水质分析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是对代表水质的各种标志数据的测 定过程。
4.1.2 目的
通过水质监测达到如下目的 (1)提供代表水质质量现状的数据,供评价水体环境 质量使用。 (2)确定水体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状况,追朔污染 物的来源、污染途径、迁移转化和消长规律,预测水 体污染的变化趋势。 (3)判断水污染对环境生物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 评价污染防治措施的实际效果,为制定有关法规、水 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提供科学依据。 (4)为建立和验证水质污染模型提供依据。 (5)探明污染原因,污染机理以及各种污染物质,进 一步深入开展水环境及污染的理论研究。
4.3 监测断面(点)的设置
4.3.1 监测断面布设原则 在布设监测断面前,应查清河段内生产和生活取
水口位置及取水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 放口位置、污染物排放种类和数量、河段内支流汇 入和水工建筑物(坝、堰、闸等)情况。从掌握水环 境质量状况的实际需要出发,根据污染物时、空分 布变化规律,选择优化方案,力求以最少的断面、 垂线和测点,取得代表性好的样品,能比较真实地 反映水体水质的基本情况。为此,应考虑以下几个 方面:
4.1.3 过程 水质监测过程包括:布设站网,选择采
样技术、监测项目、方法,进行分析测试、 数据处理和监测成果管理,为保证监测资 料的代表性、可比性和可靠性,在监测过 程中必须实行实验室内部和外部质量控制。
4.2 水质监测网 水质站网是在一定地区,按一定原则,用
适当数量的水质测站构成的水质资料收集系 统。根据需要与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最小的代价,最高 的效益,使站网具有最佳的整体功能,是水 质站网规划与建设的目的。
水质监测项目的选择以能反映水质基本特征和 污染特点为原则。一般的必测项目有:pH、总 硬度、悬浮物含量、电导率、溶解氧、生化耗氧 量、化学耗氧量、三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 盐氮)、挥发酚、氰化物、汞、铬、铅、镉、砷、 细菌总数及大肠肝菌等。各地还应根据当地水污 染的实际情况,增选其它测定项目。
4.5.2 作用
环境标准在控制污染、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中所 起的作用表现为:
(1)环境标准是制订环境规划和环境计划的主要依 据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需要制订环境保护 规划,而环境保护规划需要一个明确的环境目标。 这个环境目标应当是从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出发, 使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控制在适宜的水平上, 也就是要符合环境标准要求。根据环境标准的要 求来控制污染、改善环境,并使环境保护工作纳 入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
布局和排污口分布情况而定。一般设在主要排污 口下游500~1000m处及较大支流汇入口下游处。 (3)消减断面
消减断面是指废水、污水汇入河流,流经一定 距离与河水充分混合后,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因 河水的稀释作用和河流本身的自净作用而逐渐降 低,其左、中、右三点浓度差异较小的断面。一 般认为,应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 游1500m远的河段。
4.3.2.2 湖泊、水库监测断面的布设 应按不同部位的水域,如进水区、出水区、深
水区、浅水区、湖心区等,同时结合水文特性 及水体功能(如饮用水取水区、娱乐区、鱼类产卵 区)要求等情况确定。通常,进出湖(库)口及河流 入汇处,必须设置控制断面。如有污水排入,则 应在排污口下设置1~2个监测断面进行控制。湖 (库)中心,一般受外来污染影响最小,可作为湖 (库)水质背景值参考,也是水质控制重要采样点 之一。如湖(库)无明显功能分区,可按辐射法或 网格法均匀设置。
(1)选择监测断面位置时,应避开死水区,尽量 选择顺直河段、河床稳定、水流平缓、无急流险 滩的地方。
(2)应考虑河道及水流特性、排污口位置、排污 量和污水稀释扩散情况。
(3)采样断面力求与水文测流断面一致,以便利 用水文参数,实现水质与水量的结合。
采样断面一经确定,应设置固定的标志,如无 天然标志,则应设立石柱、石桩等人工标记、 标志设置后不得随意变动,以保证不同时期水质 分析资料的可比性和完整性。
4.3.2.3 采样点的布设 河流、湖(库)各采样垂线的采样点设置,
应根据水深、污染情况及监测要求而定。
4.4 监测项目及监测频率的确定
4.4.1 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包括水文和水质两大类。前者主要是
水文测量,包括断面形状实测及流速、流量、水 位、流向、水温等内容,并记录天气情况。水文 测量一般应与水质监测同步进行;水文测量的断 面也应与水质监测断面吻合。但断面数量可视具 体情况适当减少,以基本能反映河流的水量平衡 为原则,具体技术要求应遵循水文测量技术规范。 在已经设置水文站的地方,则可应用水文站的连 续测量资料。
目前,我国地表水的监测,主要由水利和 环保部门承担。
水质监测站进行采样和现场测定工作,是 提供水质监测资料的基本单位。根据建站的 目的以及所要完成的任务,水质监测站又可 分为如下几类:
(1)基本站:通过长期的监测掌握水系水质 动态,搜集和积累水质的基本资料。
(2)辅助站:配合基本站进一步掌握水系水 质状况。
4.5 环境标准的概念、作用及体系
4.5.1 概念 环境标准是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
标准的总称。它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 物质财富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对环境结构 和状态,在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 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由国家按照法 定程序制定和批准的技术规范;是国家环境 政策在技术方面的具体体现,也是执行各项 环境法规的基本依据。
4.3.2 监测断面及采样点的布设 4.3.2.1 河段监测断面的布设
流经城市和工业区的一般河段应设置以下 三种类型的监测断面。
(1)对照断面 在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地方,避
开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流入或回流处,设置对 照断面,一个河段只设一个对照断面。
(2)控制断面 一个河段上控制断面的数目应根据城市的工业
4.4.2 监测频率
目前一般都是按照当地枯、丰、平三个水期进 行监测,每期内监测两次。对水文情况复杂、 水质变化大的地区可根据人力、物力以及水污染 的实际情况等,适当提高监测频率。有些地区, 已在主要断面位置设置水质自动连续监测装置, 这对于及时掌握水环境质量变化和水环境管理工 作将提供很多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