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几点思考
王志英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其实质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倡个性化学习,支持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熟悉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张扬个性。算法多样化应是一种态度,是一个过程。有的教师认为算法无需优化。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需要优化,这个观点目前被绝大多数教师所接受。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从本质上看,这二者并不矛盾,他们在本质上是两种思维训练,而这二者都是学生需要的。”学生常常会把自己熟悉的方法认为是最简的,这没有错。可是,课堂上不同的学生各讲自己的计算方法,教师不引导学生对呈现的计算方法加以比较分析,学生会分不清各种方法适用的范围,会忽视基本算法,这对学生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是不利的。优化算法需要学生对算法在计算上的有效性做出自己的评价,但绝不是强迫学生接受他人算法,应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算法,优化算法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最简便的方法不一定通用,通用的方法也不一定是最简便。通过算法优化,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使学生能辩证地看待事物,明白在不同的情况下要运用相对合理的计算方法。但算法多样化与优化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不能片面追求形式化、全面化。要真正实现算法多样化与优化,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算法多样化不同于“一题多解”
算法多样化并不是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一题多解”是学生个体能力的表现,是对每一个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是一种很高的学习要求,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很难达到的要求。算法多样化是群体学习能力的表现,是学生集体的一题多解,是学习个性化的体现。因此,个体在解决问题时没有必要掌握多种算法,让个体掌握多种算法的教学定位无疑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违背了算法多样化的精神实质。在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为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思考,这正是学生具有不同个性的体现。
第二,教师不必“索要”多样化的算法,也不必为了体现多样化,引导学生寻求“低层次算法”。有时教材编排的算法,在教学时学生没有出现,说明学生已经超越了低层次的算法,教师可以不必再出示,没有必要走回头路。在许多教学案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教师在课堂中一味追求算法的多样,恨不得
找出所有的计算方法,甚至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这是有悖于课标要求的。由于学生思维水平的差异,在令人目不暇接的个性化算法中有许多是低层次的或类似的。显然片面理解“以学生发展为本”,跟着学生走,一味的“开放”,这样的“多样化”是没有价值的。对学生出现的众多算法一味的鼓励表扬,也是不可取的。
第三,算法优化不要急于求成在交流和比较中,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优算法。没有一种方法对每个学生都是最优的,只有学生自己喜欢的方法才是最优的算法。在讨论交流得出多样化的算法之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交流,感受不同算法的特点和优劣,从而作出合理的判断与价值评判,进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算法,达到举一反三,从而真正体现因材施教。一个学生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他自己可能无法区分出优劣,但可以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得到认识,在教师的点拨启发下得到认识,在自己的计算实践中得到认识。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教师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用成人的标准对学生的个性化方法进行评价、说明、筛选,硬性规定学生解题时采用某种方法是极端错误的。优化的主体是每一个学生,要尊重学生的想法,教师应把选择判断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优化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完善的过程,产生修正自我的内需,从而悟出属于自己的最佳方法加以运用。算法多样化并非算法越多越好,理性的“优化”才能使“个性”真正的张扬,真正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于优化,教师应鼓励、引导,但莫强求,应该把优化的过程作为一个引导学生主动寻找更好方法的过程,尊重学生的选择。如果有学生通过优化掌握了一般性算法,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至于有的学生在优化过程中暂时没能找到,教师不要急于求成,只要学生参与到这个优化的过程中,其情感态度、数学思考就能得到培养,而这些对于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来说又是最重要的。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力争在学习结束时帮助他们感悟出并学会一般性算法。
第四,提倡算法多样化绝不是算法在形式上越多越好,其更深层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我价值观念。因此,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进行算法的优化教学尤为重要。算法优化需要教师的引导,每一个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理解程度各不相同的,对优化的感悟也存在着差异性。有的学生能在交流中很快地感悟到优化的算法,并对自己的算法及时进行修正与整合。有的学生却迟迟感悟不到,这时,教师绝对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强加于学生。应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各种算法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比较,不断地去理解、去感悟。
如,计算9加几时,教师创设情境,得出算式9+5后,学生想出了多种算法:(1)从9往后数,再数5个是14;(2)9+1=10,10+4=14;(3)把9分成5和4,5+5=10,10+4=14;(4)10+4=14,9+4=13;(5)把9看成10,10+4=14,14-1=13;等等。方法(1)是通过数数来计算,方法(2)、(3)是利用“凑十法”计算,方法(4)、(5)是用推理的方法。面对多种算法,教师如果不加以引导,任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可以想象会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到底如何进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感到迷茫。有的学生可能会用数数的低水平的方法计算,这样计算能力难以提高,还会为以后学习多位数加法埋下隐患。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他们的方法进行反思、比较、归类。引导学生选择“凑十法”这种对后继学习有长远影响的算法。在利用“凑十法”计算时,究竟是应该拆小补大,还是拆大补小呢,通过让学生在“想想做做”中练习9+6,予以加深理解。利用插图,提出一个问题,小猴子是搬1个方便还是搬4个方便,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应拆小补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觉地进一步加深了对凑十法的认识。
当然在算法的优化过程中,教师不能强制性地把自己认为最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应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自我感悟的基础上达到优化。所以,算法的优化需要教师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来引导,从而实现教学的理想境界。
第五,算法优化应多中选优、择优而用算法多样化为学生进行比较、反思提供了充分的素材。在多样化的算法中,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思维是凌乱无序的,有些方法并不高效,甚至有些不合理,这些都是正常的,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充分利用其他学生的不同算法,为这些学生提供模仿、学习的范例,引导他们掌握最基本的方法,使他们的算法逐步优化,思维得到逐步发展。算法多样化应该有评论,有选择,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从小学会选择出最佳方法,并择优而用。
如,教学进位加法35+9时,在学生列出算式后,教师让学生尝试探索算法后,进行交流汇报:(1)把9分成5和4,35+5=40,再40+4=44;(2)把35分成34和1,1+9=10,再34+10=44;(3)在35后面再数出9个,得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