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市抗灾保畜饲草料种植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市抗灾保畜饲草料种植加工基地建设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合作市抗灾保畜饲草料种植加工基地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合作市农牧局

承担单位:合作市恒达农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编制时间:二0一三年四月

合作市抗灾保畜饲草料种植加工基地

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况

合作市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位于甘肃省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与黄土高原接壤,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带,介于东经102°02″—103°04″、北纬34°28″—39°49″之间。是一个以牧为主的地区,草地畜牧业是本州的主导和特色产业,农牧民现金收入中85%以上来源于畜牧业。全市土地总面积27.2万公顷,其中草地面积17.4万公顷,占土地面积的63.8%,可利用草面积场16.4万公顷,主要以亚高山草甸草场和灌丛草甸草场为主,其次是高寒草甸草场、草原化草甸类和沼泽化草甸类。草地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优势资源,而且是黄河、长江上游地区的绿色生态屏障,是甘南州生态环境的主体,草地植被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地区的国生民计和整个黄河、长江区域的生态安全。

近年来,由于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和人为保护与建设力度的不足,合作市的草地逐步逆向演替,而且程度在不断加剧,据调查统计,全市近90%以上的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中度以上退化面积174万亩,重度退化面积80万亩,占全市可利用草场面积的30%,草地剧烈退化加之鼠虫灾害泛滥。造成草地大面积裸露,形成黑土滩及鼠荒地,草地的生态功能受到极大的削弱。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甘肃省农牧厅、财政厅《关于做好2012年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项目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甘农牧发[2013]97号),在饲草产业方面实现突破瓶颈,持续供给,提质增效,逐步解决草畜矛盾,亟需进行饲草料种植、加工基地建设。以专业合作社为建设主体,生产加工优质牧草,推进天然草原的植被恢复和增加饲草产(贮)总量,保障草地畜牧业的稳步发展。而合作市到目前尚无一家具备一定规模的牧草生产加工基地和生产单位。合作市年初家畜存栏量达29.4万头(只、匹),对饲草料的巨大需求与自身无力供给的矛盾正是建设此项目的背景。

二、项目区基本情况及经济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

卡加曼乡香拉村位于合作市东北部,国道213线贯穿境内,距市区16公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全村共辖7个村民小组,146户,721人,全村现有劳动力454人。2011年末各类牲畜年末存栏3422头(匹、只),其中牛1780头(其中犏雌牛1246头)、马113匹、羊1439只、猪73头。耕地面积1431亩,其中水浇地667亩,旱地762亩,主要以种植青稞、油菜、蚕豆、洋芋、蔬菜、青饲料为主。德吾鲁河穿村而过,地表水资源丰富,确保了农业增产、增收,平均每亩水浇地比旱地增产约50—80公斤,全村每年粮食总产量35万多公斤,农业生产水平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村

共有林地2300亩,草地3500亩。地处河滩地带,平均海拔2760米,年均气温2.1℃,日照时数2350小时,年均降水量600毫米,无绝对无霜期。2012年人均纯收入3663元。

2、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香拉村在调整和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的进程中,把发展日光温室蔬菜种植作为全村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工作来抓,自2004年建设拉寨百亩蔬菜基地以来,在香拉村拉寨自然村建成日光蔬菜温室90座,温室种植面积35000平方米,日光温室蔬菜种植基地初具规模。每座标准温室平均每年纯收入达4500元,拉寨蔬菜基地每年可创收40余万元。近年来在香拉村积极推广“养畜+沼气+种菜(粮)”的庭院生态经济。即把沼气池建在养畜暖棚和厕所下面,利用沼气照明和做饭,发酵产气后的粪渣是最佳的农家肥,可以用来大棚蔬菜和农田施肥,是典型的循环农业,即实现了人畜分离,又改善了人居环境。循环农业的实施和推广,为繁荣农牧村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牧村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三、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1、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实施甘肃省农牧厅、财政厅《关于做好2012年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项目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甘农牧发

[2013]97号)。以市场为导向,农牧户为基础,各级草业科技服务单位为支撑,提高本土牧草繁育及加工能力,达到牧草的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需要的稳平衡,努力推进我州首位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2、基本原则

1)保护生态,巩固成效。把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与保护草原生态、增加农牧民收入结合起来,巩固草原补奖政策实施成效,加快后续产业培育,促进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2)以草为主,草畜结合。按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的要求,加强关键技术应用,重点发展草产业和以草促畜项目,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促进草畜产业转型升级,逐步提高草原畜牧业整体发展水平和效益。

3)集中连片,突出重点。要相对集中连片、形成规模,优先安排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增收效果显著、群众积极性高的优势发展区域,重点解决落实草原补奖政策后制约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和“瓶颈”问题。

4)政策引导,多元投入。通过项目引导,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引导草原禁牧区、草畜平衡区的养殖大户、农牧民合组织

龙头企业等生产经营主体投入项目建设。鼓励配套整合

资金,吸引民间资本,形成国家、集体、个人多元化的投入格局。

5)明确责任,公开透明。按照权责到县、分级负责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负责实施,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确保项目落到实处。要加强宣传、接受社会监督,保证公开、公正、公平和透明。

3、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巩固草原补奖政策实施成效,使草原禁牧、草畜平衡措施落到实处,努力做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减畜不减肉”,是草原退化趋势得到基本遏制,草原植被盖度明显提高,草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逐步转变,农牧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

坚持“优质、高产、高效”的原则,总结以往牧草生产加工和推广工作经验,借鉴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努力提高科技含量,采用先进的农艺技术和草地改良技术,使饲草料生产加工基地达到较高的建设标准和质量。

通过努力,在合作市香拉村建设1000亩具有年生产350万公斤规模且具有现代化生产加工手段的专业化饲草料生产加工基地。届时将对本市畜牧业提供优质充足的饲草料保障,并向周边地区和全国同类地区提供服务。

四、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1、项目建设主体基本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