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免费下载】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免费下载】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 导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正确理解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学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民事诉讼法的地 位和作用;明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性质、任务、立法根据和具体适用;掌握民事诉讼法学 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及学习研究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了解民事诉讼法律关 系的特点和要素;明确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以及不同的诉讼法律 关系主体在诉讼中地位和作用的差异;充分认识研究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正确进行民事诉讼。 本章计划讲授 4 学时。 第一节 民事争议和民事诉讼 一、民事争议及其处理机制
四、我国的民事诉讼法 (一)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简况 1.旧中国的民事诉讼立法 2.革命根据地、解放区的民事诉讼立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民事诉讼立法 (二)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渊源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 4.民事诉讼法的关系法。 5.涉及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的其他法律 6.民族自治地方贯彻实施民事诉讼法制定的变通或者补充规定 7.最高人民法院贯彻执行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 (三)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立法根据 1.以宪法为根据 2.总结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 3.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四)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性质和任务 1.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性质 2.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 第一,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 第二,保证人民法院正确行使审判权。 第三,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 (五)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效力 1.对人的效力 2.对事的效力 3.空间效力 4.时间效力 (六)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体系结构
追求的一种目标或者理想境界。 1.民事诉讼的首要价值目标:公正 2.民事诉讼的第二价值目标:效益
四、民事诉讼的基本模式 (一)民事诉讼模式的涵义、成因及意义 所谓民事诉讼的模式,是指以一定的国情为背景,在一定的民事诉讼价值观的支配下,

[VIP专享]《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

[VIP专享]《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英文)民事诉讼法课程类别B A公共基础课B专业基础课C专业限选课D专业任选课学时(学分)共64学时(4学分),其中理论教学64学时,课内实验教学0学时适用学科专业法学考核方式考试责任审核人签字院长:教学院长:二、课程简介(不超过300字)民事诉讼法学是以民事诉讼法及其实践运行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属于部门法学。

是法学专业核心课程。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知识;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把握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律制度;较准确地把握我国现行民事诉讼制度的定位和走向。

通过结合社会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对民事诉讼相关法律制度的具体分析,使书本上的法律走进社会日常生活,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程序意识;培养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和解决民事纠纷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处于学校环境中的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知识点(一)基本知识点第1章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1 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2 民事诉讼法概述第2章民事诉讼法的历史1 外国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2 中国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第3章民事诉讼法律关系1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述2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构成第4章诉与诉权1 诉2 诉权3 反诉4 诉的合并与分离第5章民事诉讼基本原则1 基本原则概述2 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3 法院调解原则4 辩论原则5 处分原则6 诚实信用原则7 检察监督原则8 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第6章民事诉讼基本制度1 合议制度2 回避制度3 公开审判制度4 陪审制度5 两审终审制度第7章主管与管辖1 主管2 管辖概述3 级别管辖4 地域管辖5 裁定管辖6 管辖权异议第8章民事诉讼当事人1 民事诉讼当事人2 共同诉讼人3 诉讼代表人4 诉讼中的第三人第9章诉讼代理人1 诉讼代理人概述2 诉讼代理人分类第10章民事诉讼证据1 民事诉讼证据概述2 民事诉讼证据得种类3 证明对象和证明责任4 证据的收集、调查和保全5 证明过程第11章期间、送达1 期间2 送达第12章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1 财产保全2 先予执行第13章诉讼费用1 诉讼费用概述2 诉讼费用的负担第14章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强制措施1 妨害民事诉讼行为2 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强制措施第15章法院调解1 法院调解概述2 法院调解的原则和程序3 调解协议的形式和效力第16章第一审普通程序1 第一审普通程序的发动2 审理前的准备3 开庭审理4 对案件审理中特殊情况的处置第17章民事判决、裁定、决定1 民事判决2 民事裁定3 民事决定4 既判力第18章简易程序1 简易程序的概念和意义2 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3 简易程序的具体规定第19章第二审程序1 第二审程序概述2 对上诉案件的审理第20章审判监督程序1 审判监督程序概述2 再审案件的审判第21章特别程序1 特别程序概述2 选民资格案件程序3 宣告公民失踪案件4 宣告公民死亡案件5 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案件6 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第22章督促程序1 督促程序概述2 支付令第23章公示催告程序1 公示催告程序概述2 公示催告案件的审判第24章执行程序概述1 执行和执行程序2 执行的原则第25章执行程序的一般规定1 执行的根据、主体和对象2 执行担保和执行异议第26章执行措施1 对财产给付的执行措施2 对行为的执行措施3 保障性的执行措施第27章执行的过程1 执行的开始2 执行中止3 执行终结(二)重要知识点1、民事诉讼基本理论2、管辖3、当事人制度4、证据制度5、普通程序6、执行程序四、基本要求(一)知识要求(熟练掌握、掌握、理解、了解)理解并掌握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及民事诉讼法学的概念及特点;民事诉讼程序的独立价值及公正程序的制度建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及基本制度;民事诉讼中的人民法院;民事案件的主管与管辖;民事诉讼当事人与代理人;诉与诉权;财产保全与先于执行;诉讼费用、期间、送达及对妨碍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第一审程序制度、第二审程序制度及审判监督程序制度;民事非讼程序;涉外民事诉讼的特别规定;中国港、澳、台民事诉讼程序简论;执行程序等内容。

《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电子教案

《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电子教案

《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一、《民事诉讼法》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2130009(二)课程英文名称Civil procedural law(三)开课对象法学院法学本科专业学生(四)课程性质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的民事诉讼法理论知识和运用民事诉讼法进行诉讼的实践能力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

民事诉讼法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的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实践。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等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等专业基础课。

(五)教学目的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掌握了解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程序法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树立公正民主的法律意识;熟悉各种民事诉讼规范,正确理解民事诉讼各种程序的规定,提高运用民事诉讼法进行诉讼、处理民事纠纷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管辖、当事人、民事诉讼证据和证明、调解、一审程序、二审程序、再审程序、特别程序、民事执行等几个部分。

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

讲授时应注意与现行法律及司法解释的协调,特别是2007年通过、2008年4月1日生效的新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48学时(八)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为主,组织模拟法庭、课堂讨论为辅。

建议学生去图书馆借几本案例书结合教材学习,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积累法律方面的知识,多关注一些法治栏目,如《今日说法》、《经济与法》、《法治在线》以及社会与法频道的相关节目,提高程序法意识;(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学生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分别占总评成绩的40%和6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教学要点:通过第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民事诉讼概况: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民事之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民事诉讼法学》实验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学》实验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民事诉讼法学英文名称:Civil Procedural Law实验总学时:6适用专业:法学本科生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宪法学;法理学;民法学;合同法二、实验教学的总体目的和要求1、对学生的要求:必须按教学计划按时完成实验课学习任务;实验课前按教师要求认真预习实验教材与实验指导书,写好预习报告;实验课不迟到、不早退,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实验中要积极思考,学会实验方法与技能,按要求完成实验;课后按教学要求独立编写和按时上交实验报告。

2、对教师的要求:应有良好的敬业精神,要精通民事诉讼法专业知识;必须清楚了解所指导实验在整体培养计划中的作用,按照实验教学大纲要求组织实验教学,确保实验项目的教学质量;课前要认真备课,提前向学生布置实验预习要求,检查学生的预习;实验过程中应巡回指导,指导时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耐心引导,鼓励学生提出新想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做好实验考勤记录,维护实验纪律;实验结束时要审查学生的实验数据和结果;课后认真批改实验报告,给学生评定实验成绩。

3、对实验条件的要求:硬件准备:布置模拟法庭、律师事务所;安排各部门办公地点,准备相应的办公设施;准备司法专用服装;印制实习中须用的文书、表格,由专人统一管理。

具备模拟办案的基本物质条件。

三、实验教学内容实验项目一实验名称:第一审普通程序实验内容:1、起诉和受理;2、审前准备;3、开庭审理;4、评议和宣判。

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学时:2 学时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普通程序的含义、内容、法定阶段及重要地位和作用;2、明确各个诉讼阶段的具体任务、要求和所要达到的目的;3、掌握和正确适用普通程序的各项法律规定;4、熟悉审理几种案件诉讼程序的特点,为学好整个审判程序打下基础。

实验条件:硬件准备:布置模拟法庭、律师事务所;安排各部门办公地点,准备相应的办公设施;准备司法专用服装;印制实习中须用的文书、表格,由专人统一管理。

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
2,3
第十四讲
督促程序、公示催告
4
讲授
课堂表现
学习法制社会的根本目的和制度建设的积极作用,通过科学、系统的学习,掌握国家法律制度的根本精髓,推进国家法制建设
3,4
第十五讲
执行程序
4
讲授
课堂表现
学习法制社会的根本目的和制度建设的积极作用,通过科学、系统的学习,掌握国家法律制度的根本精髓,推进国家法制建设
学习马克思主义法律观,掌握法律的深层内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修养
3
第十二讲
民事裁判
4
讲授
学生随机专题ppt讲解
从理论上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原则和作用,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正确制定和适用法律,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创造思想理论前提。
2,3
第十三讲
再审程序
4
讲授
课堂表现
培养学生学习、宣传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意识,关心国家立法活动、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CourseInformation)
课程代码
(CourseCode)
LAW2314
学时
(CreditHours)
64
学分
4.0
课程名称
(CourseName)
(中文)民事诉讼法
(英文)Civil Procedure
课程性质
(CourseType)
必修
授课对象
(Target)
1
第三讲
当事人
4
讲授
学生随机专题ppt讲解
通过讲解新型权利的案件使学生树立正确行使权利、保护权利的思想
1,2
教学内容
进度安排及对应课程

《民事诉讼法学》-实验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学》-实验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84004课程名称:民事诉讼法学英文名称:Subject of Civil Procedure Law实验总学时:16适用专业:法学课程类别:必修先修课程:《宪法》、《法理学》、《民法》、《商法》二、实验教学的总体目的和要求(一)实验目的《民事诉讼法学》是研究民事诉讼立法、实践及其规律的学科。

通过实验,学生不仅可深化理解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还能学以致用,形成独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从事民事司法活动打下基础。

(二)实验要求1、对学生的要求(1)实验小组由5-6人组成,推选出组长,由其协调分工、组织和安排实验内容的开展。

(2)实验前应先行掌握《民事诉讼法学》课程相关内容,同时熟悉的实验大纲的要求,做好实验前的必要准备工作。

(3)注意安全,防止事故。

(4)爱护实验仪器设备,节约用材。

2、对教师的要求(1)实验前须交代实验目的与要求,提示学生温习实验项目涉及的重要知识点。

(2)重点讲解实验项目内容和注意事项。

(3)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按时完成实验任务,并提交合格的实验报告。

(4)强调实验纪律和安全制度,全程为学生提供答疑和必要指导。

3、对实验条件的要求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的室内场所,配桌椅和多媒体设备。

三、实验教学内容实验项目一实验名称:诉权与诉实验内容:一、实验原理1.诉权诉权是民事纠纷主体所享有的,请求法院行使审判权解决民事纠纷和保护民事权益的权利。

享有诉权应当具备两大要件:一是主观要件,涉及诉权主体适格问题。

大陆法系诉权理论一般认为是当事人适格。

英美法系则存在有关正当当事人的理论。

二是诉的利益,即指当事人所提起的诉中应具有的,法院对该诉讼请求做出的判决必要性和实效性。

享有诉权的情况下,若行使诉权,应该符合诉权行使的一般要件,即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19条规定的法定起诉条件,第120条规定起诉的方式以及第124条规定了起诉的否定性条件。

《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学Civil Procedure Law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课程学分:4学分课程总学时:68学时,其中讲课:68学时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第3学期先修课程: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总论,经济法学适用专业:法学专业教材:《民事诉讼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江伟主编,2013年第6版。

开课单位:公共管理学院法律系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民事诉讼法是法学专业必修的专业主干课。

本课程与民法学、经济法学、婚姻法学等课程联系密切,它所规定的内容,主要是处理民事、经济案件的诉讼程序问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系统阐述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准确传递民事诉讼法的知识,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权利保护的诉讼目的观和正当程序的价值理念,使学生能够了解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掌握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重要制度和程序,以利于今后的实践与运用。

本课程主要包括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主管与管辖、当事人与诉讼代理人、多数人诉讼、证据与证明、法院调解、临时性救济、诉讼保障制度、各种审判程序以及执行程序等内容,其中的重点在于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管辖、当事人、证据与证明、各种审判程序等内容。

学习民事诉讼法,要能够运用诉讼法的知识、理论来分析司法实践中的问题、探讨解决对策、将理论与实践、实体法与程序法融会贯通。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1、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4学时)(1)掌握民事纠纷解决机制和民事诉讼的概念;(2)熟悉民事诉讼的特点;(3)了解民事诉讼法的概念、民事诉讼的目的;(4)理解民事诉讼法律关系;重点:民事诉讼的概念、特征、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构成难点: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2、诉与诉权(2学时)(1)掌握诉权和诉概念;(2)熟悉诉的要素;(3)了解诉的特点;(4)理解诉的种类;重点:诉的种类难点:反诉3、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2学时)(1)掌握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2)熟悉辩论原则;(3)了解检察监督原则;(4)理解处分原则;重点:辩论原则难点;处分原则4、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4学时)(1)掌握合议制度;(2)熟悉回避制度;(3)了解公开审判制度;(4)理解两审终审制度;重点:合议制度、回避制度难点:两审终审制度5、受案范围(2学时)(1)掌握受案范围的含义;(2)熟悉受案范围的立法规定;(3)了解受案范围的意义;(4)理解受案范围的界定因素;重点:受案范围的立法规定难点:受案范围的界定因素6、管辖(6学时)(1)掌握管辖的主要种类;(2)熟悉管辖的特点;(3)了解管辖与主管的关系;(4)理解管辖的分类和种类及其关系;重点:级别管辖、地域管辖难点:特殊地域管辖、裁定管辖7、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4学时)(1)掌握当事人的概念与特点、当事人能力与诉讼能力;(2)熟悉诉讼代理人的种类;(3)了解诉讼代理权;(4)理解诉讼代理人的范围与诉讼地位;重点:当事人的特征、当事人适格难点:诉讼代理人的诉讼地位与代理权限8、多数人诉讼(4学时)(1)掌握共同诉讼的概念与特点;(2)熟悉诉讼第三人的种类;(3)了解群体性诉讼;(4)理解民事公益诉讼;重点:共同诉讼、诉讼第三人难点:两种共同诉讼的区别、诉讼第三人的界定9、民事诉讼证据(8学时)(1)掌握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与特点;(2)熟悉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3)了解民事诉讼证据的分类;(4)理解民事诉讼证据的收集、交换和保全;重点:证据种类与分类难点:证据能力与证明力10、民事诉讼证明(4学时)(1)掌握证明对象的范围;(2)熟悉证明责任的分配;(3)了解证明标准;(4)理解证明的要素;重点:证明对象、证明责任难点:证明责任的分配11、法院调解(2学时)(1)掌握法院调解的概念与特点;(2)熟悉法院调解的原则;(3)了解法院调解的程序;(4)理解法院调解的效力;重点:法院调解的原则难点:法院调解的效力12、临时性救济(2学时)(1)掌握诉讼保障制度的概念与特点;(2)熟悉财产保全;(3)了解行为保全;(4)理解先予执行;重点:财产保全与先予执行难点:行为保全与先予执行的区别13、诉讼保障制度(2学时)(1)掌握期间、送达、强制措施和诉讼费用的概念与特点;(2)熟悉期间的计算与法定送达方式;(3)了解强制措施;(4)理解诉讼费用的收取;重点:法定送达方式难点:强制措施的适用14、第一审普通程序(4学时)(1)掌握第一审普通程序的概念与特征;(2)熟悉起诉和受理;(3)了解不予受理的情形;(4)理解开庭审理的流程以及诉讼中特殊情况的处理;重点:起诉与受理、开庭审理的流程难点:诉讼中特殊情况的处理15、简易程序(2学时)(1)掌握简易程序的概念;(2)熟悉简易程序的特征;(3)了解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的关系;(4)理解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重点: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难点:简易程序的特征16、民事诉讼中的裁判(2学时)(1)掌握民事诉讼中的裁判的概念;(2)熟悉民事诉讼中的裁判的特征;(3)了解民事诉讼中的裁判的种类;(4)理解民事诉讼中的裁判的适用范围;重点:判决与裁定难点:既判力17、上诉审程序(2学时)(1)掌握上诉审程序的概念与特点;(2)熟悉上诉的提起与受理;(3)了解第一审程序与上诉审程序的关系;(4)理解上诉案件的审理与裁判;重点:上诉的提起与受理难点:上诉案件的审理与裁判18、再审程序(2学时)(1)掌握再审程序的概念;(2)熟悉再审程序的特点;(3)了解引起再审的三种方式;(4)理解再审案件的审理与裁判;重点:引起再审的三种方式难点:再审案件的审理与裁判;19、特殊程序(2学时)(1)掌握民诉法第十五章规定的特别程序的内容;(2)熟悉督促程序的概念与特点;(3)了解公示催告程序的适用范围;(4)理解支付令异议重点:民诉法第十五章规定的特别程序的内容难点:公示催告程序20、强制执行通则(2学时)(1)掌握民事执行的概念;(2)熟悉民事执行的特点;(3)了解民事执行与审判的关系;(4)理解民事执行的一般规定;重点:民事执行的概念与特点难点:民事执行的一般规定21、强制执行措施(2学时)(1)掌握强制执行措施的概念;(2)熟悉强制执行措施的特点;(3)了解强制执行措施的种类;(4)理解对给付金钱的执行与交付物和完成行为的执行;重点:控制性执行措施难点:处分性执行措施22、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2学时)(1)掌握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概念与特点;(2)熟悉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原则;(3)了解涉外民事诉讼程序规范的选择适用;(4)理解国际民事司法协助的概念、特点和种类;重点: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概念、特点与基本原则难点:国际民事司法协助的内容23、涉港澳台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2学时)(1)掌握涉港澳台民事诉讼程序的含义;(2)熟悉涉港澳台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3)了解我国区际民事司法协助;(4)理解一般区际民事司法协助与特殊区际民事司法协助;重点:涉港澳台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难点:一般区际民事司法协助与特殊区际民事司法协助四、课程考核1、作业和报告:作业:4次,课程论文:1 篇;2、考核方式:闭卷考试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平时成绩占20%,期中考试成绩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70%五、参考书目1、《民事诉讼法专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江伟主编,2005.2、《民事诉讼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邵明主编,2007.3、《民事诉讼法典专家修改意见稿及立法理由》,法律出版社,江伟主编,2008.4、《民事诉讼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张卫平主编,2011.5、《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日]棚濑孝雄著,王亚新译,1994.。

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一、引言A. 民事诉讼法的定义和作用B. 民事诉讼法的重要性和意义C. 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二、基本概念和原则A.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和涵义B. 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1. 公平原则2. 适用法定程序原则3. 等待原则4. 表述原则5. 提证原则6. 公证原则7. 调解原则8. 邻人和解原则三、民事诉讼的程序A. 民事诉讼的原则和步骤B. 民事诉讼的起诉和受理C. 民事诉讼的举证和听证D. 民事诉讼的调解和裁决E. 民事诉讼的执行和结果F. 民事诉讼的上诉和复议四、特殊类型的民事诉讼A. 劳动争议的诉讼程序B. 婚姻家庭纠纷的诉讼程序C. 医疗事故纠纷的诉讼程序D. 知识产权纠纷的诉讼程序E.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诉讼程序五、民事诉讼的案例分析A. 典型案例的介绍和分析B. 案例中的争议焦点和法律适用C. 案例中的诉讼程序和结果六、辩论和讨论A. 学生间的辩论和讨论B. 案例分析的讨论和解决方案C. 民事诉讼的优缺点讨论七、民事诉讼法的改革和发展A. 民事诉讼法的历史演变B. 目前的民事诉讼法律环境和现状C. 民事诉讼法的改革和发展方向八、教学评估A. 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估B. 教学方法和教材评估C. 教学效果评估九、教学参考文献十、结语以上是《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的大致内容。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民事诉讼法基础知识和相关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民事诉讼的程序和原则。

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掌握民事诉讼程序的具体步骤和特殊类型的诉讼程序,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案例中的问题。

希望本教学大纲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指导和参考,进一步推动民事诉讼法的发展和改革。

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一、引言A. 定义和概述B. 民事诉讼的重要性C. 教学目标和目的二、基本概念和原则A. 民事诉讼法的定义和范围B. 立案条件和程序C. 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D. 公开审理和合议原则E. 责任证明和举证责任F. 判决和裁定的执行三、诉讼程序A. 诉讼主体及诉讼代理B. 诉讼请求和答辩C. 举证和调查取证D. 庭审程序E. 审判程序F. 判决和裁定的形式和内容G. 诉讼终结和上诉H. 司法救援和法律援助四、特殊案件和程序A. 行政诉讼B. 破产和清算案件C. 知识产权纠纷D.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E. 劳动争议和人格权纠纷F. 非诉讼程序解决纠纷五、民事执行程序A. 判决和裁定的强制执行B. 申请执行的条件和程序C. 执行申请和异议的审理D. 执行裁定的效力和执行力E. 执行程序中的普通程序和特殊程序六、法官和律师的角色与责任A. 法官的职责和权力B. 律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C. 法官与律师的合作和互动D. 法官和律师的审判和辩护技巧七、案例分析和模拟练习A. 基于真实案例的分析B. 模拟法庭实战练习八、民事诉讼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A. 公民保护权益的法律途径B. 民事纠纷的解决与调解C. 诉讼风险和预防措施九、结语A. 民事诉讼法教学的反思和总结B. 对学生的期望和建议C. 法律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十、参考资料以上为《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的内容,该文档旨在系统介绍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程序,并涵盖了特殊案件和程序、民事执行程序、法官和律师的角色与责任、案例分析和模拟练习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这份大纲旨在帮助教师系统教授民事诉讼法知识,并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能力,以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和纠纷。

教学大纲等格式(民事诉讼法)

教学大纲等格式(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学》课程简介课程代码: 0520111总学时:周学时4,共72学时学分: 4课程性质:大学法学本科学生的必修课先修课程:法理、民法授课对象:内容提要:民事诉讼法学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的程序法只是和运用民事诉讼法进行诉讼,办理民事案件(含经济纠纷案件)能力而设置的一门基本法律的必修课。

设置本课程,是为了使已经学习相关实体法的学生全面掌握民事诉讼法,加深对实体法只是的理解,提高法学理论素养,进而精通法律知识,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合法权益奠定良好基础。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旨在使学生掌握民事诉讼原理、诸审判程序的内容及相互关系,强化程序公正的概念,为以后的诉讼实践大下扎实基础。

二、基本要求三、教学内容第一章民事纠纷解决机制(4)第一节民事纠纷解决机制概述一、民事纠纷二、门市纠纷解决机制第二节自力救济和社会救济一、自力救济二、社会救济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第三节民事诉讼(公力救济)一、民事诉讼概念二、民事诉讼与其他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比较第二章民事诉讼法(2)第一节民事诉讼法概述一、民事诉讼法的涵义二、民事诉讼法的性质三、民事诉讼法的效力四、民事诉讼法的发展第二节民事诉讼法与宪法第三节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第四节民事诉讼法与其他相关法律一、民事诉讼法与形式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二、民事诉讼法与仲裁法三、民事诉讼法与公证法四、民事诉讼法与破产法第三章民事诉讼法学基本理论(10)第一节民事诉讼价值论(2)一、民事诉讼价值概说二、民事诉讼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第二节民事诉讼目的论(1)一、民事诉讼目的概说二、民事诉讼目的的学说第三节民事诉讼模式论(1)一、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二、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第四节民事诉权论(2)一、诉二、民事诉权第五节诉讼标的论(1)一、诉讼标的概述二、诉讼标的之涵义与识别第六节民事诉讼法律关系论(1)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涵义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要素三、民事诉讼上的法律事实第七节既判力论(2)一、既判力的概念二、既判力的本质三、既判力的范围第四章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4)第一节外国民事诉讼法主义概略一、处分权主义二、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三、言辞主义与书面主义四、直接审理主义与间接审理主义五、公开主义与不公开主义六、并行审理主义与继续审理主义七、自由顺序主义与法这顺序主义八、本人诉讼主义与律师诉讼主义九、自由心证主义与法定证据主义第二节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概述一、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含义二、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立法例和系统第三节诉讼当事人平等原则一、诉讼当事人平等原则的含义二、诉讼当事人平等原则的内容第四节辩论原则一、辩论原则的含义和内容二、我国辩论原则与大陆法系辩论主义的区别第五节处分原则一、处分原则的含义与内容二、处分权与国家干预的关系第六节法院调解原则一、法院调解原则的含义二、调解原则的适用第七节诚实信用原则一、诚实信用原则的含义二、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三、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法律后果第八节直接言辞原则一、直接言辞原则的含义二、我国民事诉讼中直接言辞原则的适用障碍和克服第五章民事审判基本制度(2)第一节民事审判基本制度概述民事审判基本制度的含义民事审判基本制度与具体制度、基本原则的区别第二节合议制度一、合议制度的含义二、合议庭的组成三、合议庭的组织机构和活动原则四、合议庭与审判委员会的关系第三节陪审制度陪审制度的含义陪审制度的内容人民陪审制度的完善第四节回避制度一、回避制度的含义二、回避制度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第五节公开审判制度一、公开审判制度的含义二、公开审判制度的内容三、公开审判原则的例外第六节两审终审制度第六章法院(4)第一节法院概述一、人民法院的性质、种类和设置二、民事诉讼中法院的职权第二节法院民事主管权一、主管的含义二、主管的确定标准和范围三、法院主管与其他组织主管的关系四、法院内部主管关系及协调原则第三节法院民事管辖概述一、管辖的含义二、确立管辖的原则三、管辖恒定四、管辖的种类第四节级别管辖一、级别管辖的含义二、级别管辖确定的标准三、级别管辖的具体内容第五节地域管辖一、地域管辖概述二、一般地域管辖三、特殊地域管辖四、专属管辖五、共同管辖与选择管辖六、协议管辖第六节裁定管辖一、移送管辖二、指定管辖三、管辖权转移第七节管辖权异议一、管辖权异议的概念二、管辖权异议的条件与适用程序第七章当时人和诉讼代理人(6)第一节民事诉讼当事人概述一、民事诉讼当事人概念二、民事诉讼当事人的构造三、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四、诉讼权利能力诉讼行为能力第二节当事人适格一、当事人适格的概念二、当事人适格的基础三、当事人变更第三节共同诉讼一、共同诉讼的涵义二、必要共同诉讼三、普通共同诉讼第四节代表人诉讼一、群体诉讼制度概述二、我国代表人为所欲为制度的主要内容第五节诉讼第三人一、诉讼第三人概述二、有独立诉讼权第三人三、无独立诉讼权第三人第六节诉讼代理人一、诉讼代理人概述二、法定诉讼代理人三、委托诉讼代理人第八章期间、送达和诉讼费用(1)第一节期间一、期间的概念二、期间的种类三、期间的计算四、期间的耽误及后果五、对案件审理期限的监督、检查第二节送达一、送达的概念和特征二、送达的方式三、送达的效力和送达回证第三节诉讼费用一、诉讼费用的概述二、诉讼费用的种类及收费标准三、诉讼费用的预交和管理四、诉讼费用的负担无、司法救助六、诉讼费用的免交第九章诉讼保障制度(1)第一节民事诉讼保全制度一、保全制度概述二、我国的财产保全制度三、我国的行为保全制度第二节先予执行制度一、先于执行的概念、适用范围和条件二、先予执行的程序三、先于执行错误的补救第三节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一、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概述二、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构成和种类三、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种类及其适用四、对妨害民事诉讼行为人追究刑事责任的程序第十章民事诉讼证据论(6)第一节民事诉讼证据概述一、证据的概念二、证据资格的属性三、裁判证据的属性四、证据的分类第二节民事诉讼证据种类一、书证二、物证三、视听资料四、证人证言五、当事人陈述六、鉴定结论七、勘验笔录第三节民事诉讼证据规则一、证据规则概述二、可采性规则三、排除规则四、优先证据规则五、传闻规则六、证言豁免规则七、预防规则第十一章民事诉讼证明论(6)第一节民事诉讼证明概述一、民事诉讼证明的概念二、诉讼证明的特征三、证明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四、证明的环节与证是要素第二节民事诉讼证明对象一、证明对象的概念二、证明对象的范围三、不要证事实第三节民事诉讼证明责任一、证明责任概述二、证明责任分配的学说三、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第四节民事诉讼证明标准证明标准的概念证明标准的分类我国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第五节民事诉讼证明过程一、证据的收集和提出二、证据的审查三、证据的认定和采信第十二章第一审普通诉讼程序(4)第一节第一审普通程序概述一、第一审普通程序的概念二、普通程序的特点第二节起诉与受理起诉受理第三节诉的合并与变更一、诉的合并二、诉的变更第四节审判前的准备一、审理前准备的涵义及内容二、国外审前准备程序概况三、我国审理前准备的现状及完善第五节开庭审理一、庭审准备二、审理开始三、法庭调查四、法庭辩论五、评议宣判阶段六、审理期限第六节撤诉与诉讼和解一、撤诉二、诉讼和解第七节缺席审判一、缺席判决的概念与适用二、缺席判决的立法模式三、我国缺席判决制度的完善第八节延期审理、诉讼中止和诉讼终结一、延期审理二、诉讼中止三、诉讼终结第九节民事判决、裁定和决定一、民事判决二、民事裁定三、民事决定第十三章第一审简易程序(2)第一节简易程序的概念和分类一、简易程序的概念二、简易程序的分类第二节我国民事诉讼中的简易程序一、简易程序的确立和意义二、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三、简易程序的特点第三节简易程序的改革与完善一、改革完善普通意义上的简单程序二、构建独立的小额案件诉讼程序第十四章第二审程序(2)第一节第二审程序的概念和意义一、第二审程序的概念二、第二审程序的性质三、第二审程序的意义第二节上诉的提起和受理一、上诉的概念和种类二、上诉的提起三、上诉的受理四、上诉的撤回第三节上诉案件的审理一、上诉案件的审理前准备二、上诉案件的审理方式三、上诉案件的审理范围四、上诉案件的审理地点五、上诉案件的调解六、上诉案件的审理第四节上诉案件的裁判一、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自行改判三、撤销原判,发回重申四、对第一审裁定提起上诉的裁定第十五章再审程序(2)第一节再审程序概述一、再审程序的概念二、再审程序与第二审程序的关系三、再审的意义第二节当事人申请再审一、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概念和条件二、当事人申请再审的程序第三节法院决定再审一、人民法院决定再审的条件二、人民法院再审的程序第四节检察院抗诉一、民事抗诉的概念二、提起民事抗诉的条件三、民事抗诉的提出第五节再审案件的审判一、立案二、裁定中止判决的执行三、另行组成合议庭四、分别适用第一、第二程序审理五、可以进行调解第六节再审程序的改革与完善一、我国再审程序存在的问题分析二、再审程序发动主体之重构三、废除法院依职权发动再审的程序四、限制人民检察院发动再审程序的范围第十六章特别程序(2)第一节特别程序概述一、特别程序念及分类二、特别程序的适用范围三、我国立法上特别程序的共同规则四、非诉讼程序的法理研究第二节选民资格案件的审判程序一、选民资格案件的意义二、审理选民资格案件的意义三、审理选民资格案件的特别规定第三节宣告公民失踪案件的审判程序一、宣告公民失踪案件的概念和意义二、审理和判决三、宣告失踪的法律后果四、宣告失踪判决的撤销第四节宣告公民死亡案件的审判程序一、宣告公民死亡案件的概念和意义二、宣告公民死亡案件的成立条件三、审理和判决四、宣告公民死亡的法律后果五、宣告公民死亡判决的撤销第五节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的审判程序一、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概念和意义二、审理和判决三、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判决的撤销第六节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的审判程序一、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的概念和意义二、审理和判决三、认定财产无主判决的撤销第十七章督促程序(2)第一节督促程序概述一、督促程序的概念和特点二、督促程序的意义第二节适用督促程序的要件第三节支付令的申请及其受理一、支付令的申请二、支付令申请的受理第四节支付令的发出和效力一、支付令的发出二、支付令的效力第五节支付令异议和督促程序的终结一、支付令异议二、督促程序的终结第十八章公示催告程序(2)第一节公示催告程序概述一、公示催告程序的概念二、公示催告程序的特点三、公示催告程序的适用范围第二节公示催告的申请和受理一、公示催告的申请二、公示催告的受理第三节公示催告一、公告二、申报权利第四节除权判决一、除权判决的概念和条件二、除权判决的法律效力三、除权判决的撤销第十九章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2)第一节破产还债程序概述一、破产还债程序的概念二、破产还债程序的特征和性质三、破产还债程序的作用第二节破产案件的申请、受理和债权人会议一、破产申请的要件二、破产案件的受理三、债权人会议第三节和解和整顿一、和解、整顿的概念二、和解协议的成立要件和效力三、企业整顿的终结第四节破产宣告和破产清算一、破产宣告二、破产清算三、破产程序的终结第二十章民事强制执行概述(2)第一节民事强制执行及其程序一、民事强制执行的概念和特征二、民事强制执行权的性质三、民事强制执行程序和民事审判程序的关系四、民事强制执行的立法体例第二节民事强制执行基本原则一、我国民事强制执行基本原则二、西方国家执行主义第二十一章民事强制执行的一般规定(2)第一节执行根据和执行标的一、执行根据二、执行标的第二节执行主体、执行管辖和委托执行一、执行主体二、执行管辖三、委托执行第三节执行和解和执行担保一、执行和解二、执行担保第四节执行救济一、执行救济的概念二、外国执行救济三、我国执行救济的有关规定第二十二章民事强制执行程序(2)民事强制执行程序的启动一、民事强制执行程序的启动的概念二、申请执行三、移送执行民事强制执行程序的进行一、执行时间和执行准备二、参与分配三、执行竞合四、执行中止民事强制执行程序的终结一、执行结案二、执行终结三、不予执行第二十三章民事强制执行措施执行措施概述一、执行措施的概念和特征二、执行措施的分类对金钱债权的执行措施一、对金钱债权的执行的涵义二、对金钱的执行措施三、对非金钱财产的执行措施对非金钱债权的执行措施一、对交付物的执行措施二、对行为的交付措施保障性的执行措施一、法院搜查二、办理有关财产权证照转移手续三、强制交付延迟利息或延迟履行金第二十四章涉外民事诉讼程序(2)第一节涉外民事诉讼程序概述一、涉外民事诉讼的涵义二、涉外民事诉讼程序三、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立法体例和法律渊源第二节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一般原则一、适用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程序二、诉讼权平等和对等原则三、司法豁免原则四、尊重国际条约原则五、适用我国通用的语言文字的原则六、委托律师代理诉讼必须委托中国律师的原则第三节涉外民事诉讼的管辖一、涉外民事诉讼的管辖的概念和意义二、确定涉外民事诉讼的管辖的原则三、我国涉外民事诉讼的管辖的特别规定四、诉讼竞合及其管辖第四节涉外送达、期间和财产保全一、涉外送达二、涉外期间三、涉外财产保全第五节涉外民事诉讼与涉外仲裁的关系一、涉外仲裁概念二、涉外仲裁和涉外民事诉讼的关系第六节司法协助一、司法协助的概念二、一般司法协助三、特殊司法协助五、习题及自学要求六、参考书目(按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的顺序)1、推荐教材:2、参考教材:(1)谭兵主编:《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民事诉讼法学》英文名称:Civil Procedure Law课程类别:必修课学时:64学时(其中实验16学时)学分:4适用对象:法学专业本科生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商法》、《民法》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教育部确定的法学本科专业十四门核心课程之一,主要介绍了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和民事诉讼的操作实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理解民事诉讼法学的基础理论和民事诉讼的相关制度,还可以掌握我国民事诉讼的重要规则以及了解我国民事诉讼的实际操作过程和实践状况,并能结合案例运用这些理论和规则,从而形成法律思维和程序正义理念,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This curriculum is one of the fourteen core curriculums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law department which are determine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It mainly introduces the fundamental theory and the basic system as well as the practice of Chinese Civil Procedure Law。

By learning the course,students can not only understand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civil procedure law ,but master important rules of civil procedure law and know about 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 moreover, they can apply their knowledge into practical case. Thereby to form an active thinking ability with law and concept of procedure justice, also to analyze and solve legal problems by the means of combining theory and practice.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一)课程性质《民事诉讼法学》是一门必修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的民事诉讼法理论和运用民事诉讼规则进行诉讼的实践能力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

1408《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1408《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408课程名称:民事诉讼法学英文名称:Civil Procedure Law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72讲课学时:64 实验(上机)学时:8学分:4适用对象:医事法学选修课程:民法法、合同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基本要求民事诉讼法学是法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的民事诉讼法理论知识和运用民事诉讼法进行诉讼的实践能力而设置的业基础课。

民事诉讼法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的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实践。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主管与管辖、当事人与诉讼代理人、民事诉讼的证据与证明、诉讼保障程序、通常程序、特殊程序、执行程序及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等共二十七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原理,掌握民事诉讼法的基础知识,更好地把握现行民事诉讼法的立法要旨,并能运用其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应当通过听理论课和自学,掌握上述各章节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案例讨论、法庭观摩等方式学会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大纲根据第二版全国高等院校《民事诉讼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编写,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对部分章节的某些叙述作了必要的调整,以便同学们学习。

由于当代科技的突飞猛进,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教师可在完成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本专业的发展适当介绍相关研究领域的某些新理论、新进展,以飨同学。

第一章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学目的要求:1.掌握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理解民事诉讼的概念及以此相关的内容,把握民事诉讼法的总体结构。

3.了解民事诉讼法的作用。

学时安排:理论课:2学时。

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学等。

二、主要教学内容:1.民事诉讼概念、特点;民事诉讼的基础、内容、条件、形式、目的。

2.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的概念、特点、地位、作用,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体例与结构的特点。

《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BLAW30502.课程名称:民事诉讼法学3.课程英文名称:Civil Procedure Law4.课程性质:必修课5.课程适用层次:本科6.课程适用对象:法学专业本科学生7.总学时:72学时(其中实验实训6学时)8.学分:4二、课程概述《民事诉讼法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学生了解我国民事诉讼的基本法律制度和相关法律原理,掌握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通过理论教学、课堂讨论、观摩庭审现场及模拟实验等方式,使学生能将民事诉讼的相关理论知识、立法规定与实践相结合,解决诉讼程序的基本法律问题。

三、学时分配建议四、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教学目的与要求:1. 本章是对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的基本问题所作的概括论述。

学习本章的目的是掌握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的概念以及民事诉讼法的适用范围。

2. 把握民事纠纷的各种解决机制。

3. 了解民事诉讼法与邻近法律部门的关系以及民事诉讼法的体系结构。

讲授学时:2主要教学内容:一、多元纠纷解决机制1.民事纠纷的概念2.民事纠纷解决机制概述3.ADR二、民事诉讼1.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2.民事诉讼的目的3.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三、民事诉讼法1.民事诉讼法的概念与性质2.民事诉讼法的效力3.民事诉讼法的发展四、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1.民事诉讼法与宪法2. 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3. 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4. 民事诉讼法与人民调解法第二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教学目的与要求:1. 要求学生理解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概念,掌握基本原则的内容。

2. 要求理解基本原则对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的影响和作用。

讲授学时:3主要教学内容:一、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概述1.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概念2.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功能3.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分类二、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1.诉讼权利平等的内容2. 诉讼权利平等的根据3. 诉讼权利平等的保障三、同等原则与对等原则1.同等原则与对等原则的概念2. 同等原则与对等原则的意义四、法院调解自愿与合法原则1. 法院调解原则的概念和意义2. 法院调解原则的历史演变3. 进行法院调解必须自愿、合法4. 调解不成应当及时判决五、辩论原则1.辩论原则的概念2. 辩论原则的意义3. 辩论原则的形式和内容六、处分原则1. 处分原则的概念2. 处分原则的意义3. 处分原则的内容七、诚实信用原则1. 诚实信用原则的概念2. 诚实信用原则的意义3. 诚实信用原则的内容八、检察监督原则1. 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概念2. 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意义3. 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方式第三章民事审判的基本制度教学目的与要求:1. 学生了解民事审判中的四项基本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