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膜的干燥和固化方法及其装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涂膜的干燥和固化方法及其装备
一.涂料的成膜
1.概述
固化(干燥,又称烘干热固化)是工业涂装工艺的三大基本工序之一,固化的方法及装备选用是否合理,烘干规范的选用和执行是否正确,会直接影响涂层质量和涂装成本。
干燥、烘干、固化虽可混用,但在语意上有所差别。在日常生活中使潮湿的东西变成干燥的东西的过程称为干燥,即将水分,靠溶剂物理作用挥发掉,使物件变干(如涂装前处理和湿打磨后的干燥工序)。
涂覆在被涂物上的涂料由液态(或粉末状)变成无定形的固态薄膜的过程,即涂料的成膜过程,虽也可俗称为涂料的干燥,但称为涂料的固化(Curing)较科学,概念较全面。因涂料的成膜过程较复杂,有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有的必须在高温下(烘干)才能固化,再加之粉末涂料的成膜不是由液万言书变固态。
提高物体和空气的温度,以加速干燥(或固化)的速度,即在高温下进行干燥和固化的过程称为烘干。
在本章中主要介绍涂料的成膜过程、固化方法、涂膜的固化程度、烘干规范、烘干设备等,以指导汽车涂装工作者制定烘干规范和选用烘干设备。
2.涂料的成膜过程
涂料由液态(或粉末状)变成固态,在被涂物表面上形成薄膜的过程称为涂料成膜过程。液态涂料靠溶剂挥发、氧化、缩合、聚合等物理或化学作用成膜;粉末涂料靠熔融、缩合、聚合等物理或化学作用成膜。在成膜过程起主导作用的,则取决于涂料的类型、组分和结构。
根据涂料的成膜过程不没,汽车常用涂料可分为热塑性和热固性两大类。
1.热塑性涂料的成膜过程液态溶剂型是靠溶剂挥发,故又称为挥发型涂料;无溶剂或粉末热塑性涂料是靠熔融,所开成的涂膜能被溶剂再溶解或受热再融化。其成膜过程是物理作用,无化学转化作用,因而也可称为非转化型涂料,属于这一类型的汽车用涂料有硝基漆、过氯乙烯漆、热塑性丙烯酸树脂涂料、热塑性粉末涂料和PVC型车底涂料及密封胶等。
2.热固性涂料的成膜过程除溶剂挥发和熔融等物理作用外,主要靠缩合、氧化聚合、聚合等化学作用。通过化学反应使液态的或热熔融的低分子树脂转化为固态的网状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所形成的涂膜不能再被溶剂溶解,受热也不能再融化,只能焦化分解,因此热固性涂料也可称为转化型涂料。这一类型的涂料已是汽车制造用涂料的主流;如环氧树脂涂料、氨基醇酸树脂涂料、聚本涂料、醇酸树脂涂料、酚醛树脂涂料、电泳涂料和水性涂料、热固性丙烯酸树脂涂料和热固性粉末涂料等。
随涂料的成膜温度不同,涂料又可分为自干型和烘烤型。自干型系指在常温条件下能自然干燥成膜的涂料,有时为加速溶剂挥发,缩短干燥时间,可在80℃以下进行热风吹一下。属于这一类涂料的如硝基漆等溶剂挥发型涂料、干性油改性的醇酸树脂涂料和油性漆等;烘烤型系指必须在高温下烘烤才能干燥成膜的涂料,例如氨基树脂面漆,俗称烤漆,它必须
在(100~140)℃下烘干才能形成达到规定性能的涂膜。
二.涂膜的干粝方法及过程
涂膜的干燥(固化)方法可分自然干燥、烘干和照射固化等三种,又是可详分如下:
自然干燥(在常温下呈自然状态干燥,故谷称为自干或气干)
低温(100℃以下)热风干燥(加热方式以对流为主,也采用辐射式) 干燥 中温(100~150)℃烘干 (固化) 高温(150℃以上)烘干
催化固化
紫外线固化 电子束固化
汽车涂装的成膜过程主要是烘干,汽车修补涂装采用自干较多,照射固化在汽车工业
中几乎不用。为确保涂膜质量,涂膜干燥、自干或烘干场所应具备下列条件:
1)烘干室内或自干场所要清洁,无灰尘,空气要干净。
2)温度应符合涂料的技术要求,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干燥效率和涂膜质量。
3)空气要流动。在空气流动的场所(或烘干室内)要比空气不流动场合涂膜干燥得快,因空气流动有利于溶剂的挥发。
4)无论在自干场所,还是在烘干室内都要设置排风换气装置,便于在干燥过程中从涂
膜挥发出来的溶剂不超过一定浓度,以防溶剂蒸汽爆炸或影响涂膜质量。
1.涂膜的自然干燥
因是放置在大气中常温下干燥,所以自然干燥仅适用于挥发型涂料、自干型涂料和触
媒聚合型涂料。涂膜自干速度与气温、湿度、风速和阳光等有关,一般是气温越高,湿度越低,自干条件就越好,还要保持空气清洁,进行适度地换气,在湿度高,通风差和黑暗的场所,干燥变慢。涂膜中溶剂的挥发速度与周围的空气流动(风速)有关,风速越快,溶剂挥发越快(图5-1)。汽车涂装的自干场所应在室内,不应露天作业。
温度越高,溶剂挥发也越快,氧化聚合等少膜固化反应也越加速。自干场所温度增高
对涂膜干燥有利,而湿度对溶剂挥发起抑制作用,另外湿度高了,易使挥发型涂料的涂膜变白,产生涂膜弊病,所以要求自干场所的空气湿度以低为好。
2.漆膜的加热干燥(烘干)
加热干燥又可分为烘干和强制干燥。前者系指靠加热使涂膜固化,后者系指采用低温
烘干办法来促进自干型涂料的成膜或水分挥发(缩短干燥时间)。
烘干温度一般在100℃以下(最高不超过110℃)称为低温烘干,在汽车涂装中适用于
烘干水分,硝基漆(一般60℃~80℃下,烘干10min ~30min )、醇酸树脂涂料(一般为90℃~照射固化 加热干燥 (固化) (加热方式有对流、辐射和感应等)
110℃下烘干30min~60min)等涂膜的干燥;还适用于易受热变形的木质和塑料制件等的涂装烘干。
烘干温度在(100~150)℃范围称为中温烘干,150℃以上(一般200℃以上很少选用)称为高温烘干。汽车涂装工艺中的烘干工序绝大部分属于中温、高温烘干;热固化型的合成树脂(氨基醇酸系和丙烯酸树脂系)的中涂、面漆采用中温烘干;电泳底漆、水性涂料和粉末涂料采用高温烘干,为适应大批量工业流水生产,烘干时间都限在30min以内。
烘干规范(即烘干温度和时间)取决于被烘干的涂料类型、被烘干物材质及热容量和加热方式等因素。烘干时间包括升温时间和保温时间。升温时间是被烘物的温度从室温升到规定的温度所需的时间,升温时间随涂料品种有所变化,如电泳作膜、粉末涂料涂层的烘干,升温可急一些,时间可短些;溶剂型涂料和厚涂层,则升温要温和些,时间可稍长些,反之易产生针孔和起皱等涂膜弊病。保温时间是被烘物温度升到规定温度后应持续的时间,保温时间必须保证,才能确保涂膜干透。烘干规范一般在涂料的技术条件中有规定,通常由涂料厂推荐,也可由汽车厂根据涂装现场条件和产品涂层的性能要求,通过试验确定。在烘干规范内烘干所形成的涂膜性能应是该涂料的最佳性能。烘干规范是涂装工艺设计和烘干室设计的基石。烘干规范所规定的烘干时间和烘干温度一般有一定的变化范围(图5-2),但一旦选到,应将烘干温度和时间控制在较窄的范围,以确保少膜的质量稳定。
在汽车涂装的工艺文件和烘干室的特性叙述中,烘干规范一般用温度-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表示,如图5-3为汽车用面漆(溶剂型涂料)的典型烘干规范曲线;图5-4为阴极电泳底漆的典型的烘干规范曲线;图5-5为汽车用水性中涂、面漆的典型烘干规范曲线(加热方式均热风对流加热)。
被涂物的烘干加热方式有对流、辐射和电感应等三种,对流是外部加热方式,辐射和高周波感应是内部加热方式。对流加热是以热空气为媒介,靠热风将热传导给涂膜和被涂物而加热升温;它的优点是加热均匀,适用于形状、结构复杂的被涂物烘干,尺寸和重量大小不一的被涂物混流生产的涂装线的烘干,是汽车涂装的涂膜烘干的主要方式。其缺点是升温速度慢和热效率低。辐射加热通常是用红外线、远红外线、高红外线,从辐射源射出来呈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辐射到物体后,被直接吸收转换成热能,使涂膜和底材同时加热;升温速度快、热效率和烘干效率高是其长处;有照射盲点,温度不易均匀(尤其在被涂物与辐射源无相对运动的场合)是辐射烘干的致命的缺点。
在汽车涂装领域近10多年来发展采用对流与辐射相结合的加热方式,用辐射加热元件布置在烘干室的升温加热区,来弥补对流加热升温慢的缺点,另外又可降低升温区的气流速度,涂膜在这一区段尚处在湿的状态,易粘尘,降低这一区段的风速对提高涂层的外观质量有利。高周波感应加热效率高,但仅适用于外形简单,且规则的小件和钢管涂装的烘干。
催化固化在汽车修补涂装和底材不能烘干的被涂物(如某些塑料件)的涂装领域应用较多,如双组分或多组分涂料在现场现用现配或用双组份喷具涂装。照射固化在汽车涂装中应用较少。
3.涂膜的固化过程
涂膜的固化过程一般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触指干燥或称表干。当手指轻触涂膜感到发粘,但少膜不附在手指上的状态。
2)半硬干燥。用手指轻捅涂膜,在涂膜上不沾有指痕的状态。
3)完全干燥。用手指强压少膜也不残留指纹,用手指急速捅涂膜,在涂膜上也不留有伤痕的状态。
在烘干场合,涂膜达到完全干燥时涂膜的各项性能应最佳,如果烘干温度过高,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