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论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即货币需求是由何种因素决定的理论。

弗里德曼将货币看作是资产的一种形式,用消费者的需求和选择理论来分析人们对货币的需求。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是稳定的,但这种稳定不是绝对数量上的稳定,而是与其决定变量间稳定的函数关系。

他认为这种稳定的函数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影响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因素相互独立;第二,在影响货币需求的变量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收入与利率,但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弹性较低,对收入的弹性较大;第三,货币的流通速度是一个稳定的函数。

[1]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是用消费者选择理论来分析货币需求量的决定:效用、收入、机会成本,其货币需求函数式为:
其中,表示名义货币需求量,P表示物价水平,/P为实际货币需求,Y表示名义恒久收入,w表示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表示货币的预期名义收
益率,表示债券的预期收益率,表示股票的预期收益率,表示物价水平的
预期变动率,也就是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u表示影响货币需求的其他因素。

w,u,三者的关系是不确定的。

对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分析
货币需求函数研究的是货币需求量同收入、利率、物价水平等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一般而言,货币需求函数包括两个类型的变量:规模变量和机会成本变量。

但是对于中国,特有的制度因素应该考虑进货币需求函数。

1、规模变量是指那些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的变量,如收入、财富、产量等。

2、机会成本变量是指人们因持有货币而放弃持有其它资产所获得的收益,它包括两个组成部份:货币自身的收益率和除货币以外的其它资产的收益率(即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等)。

3、制度因素的变化是我国货币需求形成和变动的一个基本因素,固定的制度因素对应着货币需求稳定不变的部份,而制度变迁则会直接导致货币需求的异常变动。

现状
在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以后,我国的经济生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金融体制改革中,各种金融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这对货币需求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货币数量不再仅仅与物价和收入呈比例关系,而与经济体中所有需要货币媒介的活动有重要关系。

尽管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交易规模的扩大和以及物价水平的上升,都会导致货币需求绝对数量的增加,但金融体制改革却通过金融电子化和金融工具多样化减弱了货币的需求,使人们在既定的总资产中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欲望下降,在经济活动中对货币的使用减少,从而降低了货币在广义货币和金融资产中的比重。

第一,当前金融体制中,出现了大量货币性极强的新型信用工具和新型存款种类,如银行商业票据、自动转账存款账户等等,这些新型的金融工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流动性需要,从而减弱了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导致了货币需求的下降。

特别是由于它们能给持有者带来较高的收益,提高了持币的机会成本,促使人们在其资产组合中尽量减少货币的持有量,增加非货币性的金融资产,其结果
便是货币需求的减少和狭义货币在总资产中的比重下降。

第二,金融体制改革所带来的金融电子化和支付清算系统的革命,缩小了狭义货币,特别是现金的使用范围,使人们的交易性货币需求下降。

而且随着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对活期存款的需求也大为减少,用少量货币便可完成大量的经济活动,从而对货币需求使狭义货币量相对减少。

货币供给增长根本上说是为满足经济增长的需要,所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现的经济快速增长是货币供给增长的根本原因。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货币量也在高速增长,经济转型时期,经济的货币化必然带来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而在以投资、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和特定时期的汇率制度下,外汇储备的激增使央行被动投放基础货币,成为近些年货币供给的主要来源。

良好的经济基本面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增强也带来了大量的短期资本,外汇占款和短期资本的流入在增大了货币供应量的同时也削弱了货币政策的主动性,给货币政策造成压力。

货币供应量过多投放会通过信贷、利率、资产价格还有汇率这四个途径的传导最终影响到一国的经济发展。

1货币对产出的抑制论
这一观点主要以弗里德曼的观点为代表性。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认为,短期内,货币供给增加会引起产出的增长,继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带动作用,但从长期来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仅不会引起产出的增长,还会造成物价水平的单方面上涨,继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也就是理论界说的货币短期非中性但是长期中性论。

纵观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我们可以知道货币供应量对一国的经济增长是具有重要作用的,经济体系中合适数量的货币供应量对经济的增长起着支持的效果,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发展壮大,市场经济体制益完善,货币供应量对于经济的增长贡献度却有所降低,所以我国的高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并没有带动相应的高产出增长,这从上文中对我国数据的分析中就可以看出来,即我国存在严重的超额货币问题。

从短期分析,经济体中货币供应量过多,会通过以上分析的货币供应量传导渠道去影响产出水平或经济增长水平;但从长期来看,企业生产行为因为价格信号与预期不符而不注重长期化,居民的消费同时又趋于理性,货币对产出的积极影响必然消失并趋于消极。

总之,我国经济要保持较快增长,相对应的必须有货币供给增长率比较高才能保证目标实现,这与推动论观点近似。

但是,如果经济体系中存在过多的货币供给或者说货币供给过快的增长,那么货币对产出的抑制作用就会大于推动作用,这与抑制论观点近似。

因此,为了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持续增长,中国应该保证一个合适的货币供应量水平,从而消除目前中国货币供给高速增长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增加实际产出水平。

2货币供给高速增长对物价水平和汇率水平的影响
货币供给过量的存在于中国市场,按照货币供应量的传导渠道,货币供给通过生产、消费和流通环节深入到实体经济,对经济的方方面面造成影响,例如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影响各渠道进而对我国的物价水平和汇率水平给以调节。

按照货币数量论的理论,中国存在超额的货币供给,于是学术界一直担心过量的货币供给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严重的危害,会导致中国经济出现大规模的通货膨胀,会使中国人民币的币值发生贬值。

3货币供给高速增长对银行系统的影响
居民存款和贷款是银行系统赖以生存的主要方面。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房地产市场的波动,股市等衍生品市场的牛市之后继而低迷,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出
现,教育问题的改革试点等等一切新的因素此起彼伏,使得人们面临越来越多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人们对于未来生活,特别是未来收入与支出之间的规划不得不增加预防性需求。

预防动机的产生加大了人们对于货币的需求,很多居民弃股票等资产的投资选择收益率较低却安全性更强的银行存款。

因此,中国居民的储蓄近年来高速增长,但是高额的储蓄有利有弥,好处在于可以增加银行的资本金,有利于银行运用资产去放款盈利,支持企业投资发展;但是弊端也是显著的,它能冲击发育不完全的市场经济,特别是中国这样并不成熟的市场,居民的巨额储蓄被许多学者们比喻成“笼中虎”也是这个原因。

4货币供给高速增长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冲击
一般来说,一国的货币当局在确定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之后,会选定一些可操作、可观测、可计量的中介目标去盯住,中介目标必须能够通过传导渠道影响一国的就业情况、物价稳定情况和经济的增长程度。

我国的中国人民银行在年的金融改革中,提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目的是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指标,从而影响就业、物价和经济增长程度。

从理论上来讲,按照货币数量论的观点,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动,会通过信贷等四种渠道对产出和物价水平产生影响,这时候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其中货币供应量调节产出和物价等水平的假设前提是稳定的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给的外生性:稳定的货币流通速度就意味着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它能够确保货币供给传导机制的针对性;同样,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意味着一国的货币当局可以直接控制该国的货币供给,并且可以有效调节经济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