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

发表时间:2019-02-19T10:31:16.887Z 来源:《中国教师》2019年4月刊作者:刘智锋

[导读] 小学科学学科与生活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本身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实现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因此,作为小学科学教学的教师,不能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样狭小的空间里,不能把学生拘泥于以文字或语言形式呈现出的现成的知识,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情境中,利用生活材料进行探究,走进生活开展活动。

刘智锋陕西省岐山县城关小学 722400

【摘要】小学科学学科与生活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本身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实现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因此,作为小学科学教学的教师,不能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样狭小的空间里,不能把学生拘泥于以文字或语言形式呈现出的现成的知识,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情境中,利用生活材料进行探究,走进生活开展活动。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4-046-01

《科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科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实际的问题;了解科学在现代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天天与科学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科学熟视无睹,对科学缺乏兴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学与用分离,把科学学习与生活割裂开来。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课堂教学是封闭的,教学活动是单一的,教学方法呆板,学生学习与生活严重脱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依附性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这就需要我们彻底改变观念,让学生回归生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一、由生活导入科学,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很多学生不了解科学,对科学没有兴趣。很大一部分原因不是因为教师将知识点讲得不够详细,不够到位,而是因为很多教师在科学学科导入学习的时候,没有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地方,没能够利用好学科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往很多教师在教学科学这门学科的时候会跟学生解释什么是科学,科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历史,很多学生在这样的讲解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逐渐失去了对本门学科的兴趣。其实教师可以先用一些小故事或者是一些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去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说,教师可以问学生每次打雷的时候是先看见闪电呢,还是先听见雷声呢?这样的导入方式与生活实际联系很密切,很生活化,是每个学生都见过的事情,这样的提问会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问题思考当中去,而不是一味地教师讲课,学生听,学生参与到思考中去,无论得出的答案是正确的还是错误,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能够让课堂更有活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很大的学科,科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当学生进行一定的思考之后回答先看到闪电,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进行讲解,原因是因为光速比声音速度要快。所以,打雷的时候,人们总是会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

二、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科学教学应以探究为核心,注重让小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思维,使课堂情境趋于生活化。

如在《溶解》一课的教学中,老师提出“现在很口渴,想泡一杯果珍来解解渴。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想一个好办法,让教师快一点喝到这杯水啊?”泡果珍对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事了,一听到能够为老师献计献策就更来劲了,学生马上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到一些方法:“用筷子不停地搅拌能够使果珍快一点溶解在水里。”“用热水来泡溶解起来也很快的。”“把果珍放进水里,然后再用两个杯子倒来倒去。”……从这样的生活情境出发然后再引入新课的教学中,学生有了前面生活化情境的引导,学生并没有感到科学是那么深不可测的,而是和他们非常的亲近,对实验设计也就非常感兴趣了。

三、结合教材,走进生活,让学生乐于实践

社会实践包括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界各种事物、现象的户外观察、考察、分析、研究,以及搜集、查阅和整理各门各类的资料。学校教育不论在时间、空间上都很有限,让小学生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比在教室里“纸上谈兵”更重要。尤其是作为小学科学学科,与自然的接触更为紧密。儿童思维、活动能力的形成,知识、经验的获得,其亲身经历和社会实践活动是重要的途径之一。结合教材,利用各种活动,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神奇及人类对它的改造和利用,从而真正理解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活动能力,这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比如在教学《认识土壤》这一课时,就和同学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认识土壤,采集土壤,学生户外学习的机会不多,一旦有了这样的机会都十分兴奋,积极行很高。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会发现我们常见的土壤有着很多让人难以想象的现象,有的土壤是红色的,有的是黑色的,还有的是黄色的,学生又提出了很多问题,为什么它们颜色会不同,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哪些土壤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此时,教师可因势利导,告诉学生可以到图书馆、书店、Internet网去搜集和查阅各门各类的资料、图片,或者向父母和其他有知识的人请教,然后集中汇报有关土壤知识、图片资料的成果,比一比看谁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多。这样的实践活动既贴近大自然,又获得了许多知识,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这必将成为他们今后幸福的童年回忆。学生们在实践学习中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好多学生都期待着下一次到大自然中实践学习。

四、生活化的课外活动

课堂教学是学生探究科学真理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现象也不能被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的天地。可以引导学生将科学探究活动由教室扩展到课堂以外的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互相结合,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与发展。

生活化的课外活动既巩固扩展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有助于学生将课堂学得的科学知识、技能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学以致用。久而久之,学生乐于对周围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并自己想办法探究解决,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我们的实际生活即是我们全部的课程。”让小学科学课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明确自然界中处处有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