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策略研究.doc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策略研究在20XX年职教视频会上,教育部孙尧副部长做了主旨讲话,提出从学生职业素养、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打好职业教育提质升级攻坚战。相比校企合作与教师队伍建设,关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一直被学术界、教育界所忽视。通过分析研究成果,可以发现目前主流的研究框架与发展趋向:概念界定上从宏观层面转向微观层面来理解职业素质的内涵;研究内容上从倡导式的职业素质“为什么要培养”转向反思性的职业素质“如何培养”,研究范式从单一教育视角转入跨界交叉研究。基于此,本文基于跨学科理论分析,运用伯克的身份理论来理解微观层次职业素养的概念,探寻新时代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策略路径。

一、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要求对职业素养培养的呼唤

高职教育正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传统的人才培养体系忽视了职业素养的培养,限制了职业教育的社会贡献率,降低了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增加了职校生的毕业流失率等,需要不断强化高职院校的教育功能,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与专业素质。

1.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与挑战

第一,高职教育肩负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任务,但高职学生社会使命感不强限制了职教贡献度。十八大以来,党和政F提出了中国制造20XX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高职学生择业忽视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及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主要考虑因素仍以地域与收入为主,毕业后主要流向“北上广深”与新一线城市,倾向于选择知识与服务密

集型的现代产业(教育、信息技术等),服务于交通工具制造业的比例逐年下降,欠发达地区及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高职教育服务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不高。第二,高职教育需要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但高职学生社会认可度不高降低了企业参与度。十八大以来,党和政F出台了一系列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例如,20XX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XX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XX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指明了新时代校企合作的发展方向[3]。经过多年探索,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得到快速发展,3万多家企业与学校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基本实现了规模扩增的效益。不过,深入分析当前校企合作现状,高职院校更显主动,而企业则处于被动状态,这主要是因为整个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认可度不高造成的。第三,高职教育需要构建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但高职学生专业认同度较低增加了毕业流失率。20XX年,中共中Y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完善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体制机制”,强调“要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近些年,高职院校通过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中融入人文素质与职业素养,努力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中的素质要求。但是,职业素质的培养比技能培养更加困难,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重复训练、社会实践提升

学生技能,而职业素质需要高职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并认同所学的专业。高职教育既属于职业教育类型,又属于专科办学层次,受“劳动者低下”、“大专不算大学”等错误观念的影响,学生及家长非自愿选择高职院校及相关专业就读,学生对专业认同度较低。

2.新时代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呼唤与探索

类似于我国高职学生当前所面临的社会使命感不强、专业认同度较低及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认可度不高等问题,美国、德国及新加坡等国家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都曾经遇到过,他们主要通过强化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来应对并解决困境,取得了较明显效果并推动了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因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出现许多新产业、职业,传统职业教育中强调固定、单一技能的培养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职业院校开始重视人类品质、内在精神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逐渐形成了“素质本位”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观[4]。德国在20世纪90年代也对双元制进行了修正完善,推行“学习领域”课程指南,开始重视学生在职业工作中的团队精神、职业伦理和心理调控等人格品质[5]。新加坡职业教育发展初期面临学生无法适应社会需要的窘境,便推行“教学工厂”教学模式,而该模式兼具德技并修功能,学生在教学工厂中能培养团队精神与责任意识[6],还能提升岗位技能。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可以通过强化职业素质培养来予以解决。何为职业素质?宗美娟认为:“职业素质是职业岗位对个体职业素养的要求,通过自身的修习而蓄积”[7];肖润花认为:“职业素质的内涵体系主要体现于学生的思想素养、心理素

养、专业素养、行为素养、社交素养等五个方面”[8];许启贤认为:“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一种基本品质”[9]。虽然上述理解各不相同,但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职业素质有宏观与微观之分,宏观层面的职业素质包含职业知识、岗位技能,微观层面的职业素质与知识、技能相对应;二是职业素质有基本素质与专业素质之分。基本素质包含社会价值的内化与自我理想的外化,专业素质就是职业岗位对个体职业素质的要求;三是职业素质可以通过教育进行培养。由于高职专业标准里人才培养规格中素质与知识、技能相对应,所以应从微观层面来理解素质。归纳起来,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是指通过教育来培养的,内化了社会价值与外化自我理想的思想、心理等基本素质,融合了学校文化、企业文化及岗位特质的专业素质。因此,为应对新时代职业教育新要求与面临的新挑战,需要不断强化高职院校的教育功能,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与专业素质。

二、新时代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高职教育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内涵建设才刚刚起步,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存在不完善、不健全等现象,运用伯克的身份理论可以从中窥探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困境的深层次理论原因。

1.新时代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困惑及问题

一是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培养体系尚不健全。由于技能优先的市场导向,加之素质培养难于技能提升,因此高职院校在职业素质培养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