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考试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模拟考试题

一、选择题:

1.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 )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A.人文素养 B.科学素养 C.数学素养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 C )。

A.系统性 B.连续性 C.发展性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进行的全过程,都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 A )。其中的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学生较多接触和学习的是合情推理,第三学段则必须加强演绎推理的教学。

A.数学推理 B.数学知识 C.数学方法

4.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 B )。

A.推理意识 B.创新意识 C.逻辑意识

5.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培养目标在表述上做了修改,在“双基”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 B )。A.基本方法 B.基本活动经验 C.基本算理

6.对于问题解决能力方面,在原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培养学生( A )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A.发现问题 B.理论学习 C.实践应用

7. 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 A ),恰当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

A.多样化 B.统一性 C.严密性

8. 在各学段中,安排了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的课程内容。( B )

A.空间与图形 B.图形与几何 C.空间与几何

9. 数学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文本资源、信息技术资源、社会教育资源、环境与工具和( C )。

A.生产生活资源 B.家庭社会资源 C.生成性资源

10.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 C )的过程。

A.动手实践

B. 合作交流

C. 共同发展

二、填空题:

1. 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统筹考虑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

个学段。

2.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3.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4.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标准》中“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模型的思想。

6.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是指: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7.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也称为数学的理性思维。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等等。

8.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通过亲身经历数学活动过程所获得的具有个性特征的经验。应具有主体性、实践性、发展性、多样性等特征。

9. 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

10. 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

三、简答题:

1、简答数学的课程目标:

答:总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2、简述《标准》中“数学的基本思想”:

答:《标准》中“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模型的思想。

3、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

答:(1)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

教学活动应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注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困难或错误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思维空间,指导他们阅读,发展数学才能

(2)“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预设”是指教师要备好课,要吃透“两头”,一头是以《标准》为依据,领会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把握好尺度;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选择贴切的教学素材,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另一头是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已有的基础,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以及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能出现的思维状态,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生成”是指教师要上好课,一方面要通过启发式的教授,帮助和引导学生明确所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另一方面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各种反应和表现,耐心听取学生用各种方式表达的意见,特别是迅速发现和捕捉到学生的思维亮点,及时做出积极的反应,给予鼓励,有效互动,以平等的姿态交换意见,因势利导,把握正确的思维方向,共同探讨,直至问题的解决。及时调整“预设”的流程、方案和设计,更加顺畅地实施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相辅相成,力求更好的教学效果。

(3)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推理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推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义务教育阶段要注重学生思考的条理性,不要过分强调推理的形式。

推理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尝试、估算、归纳、类比、画图等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