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德课堂的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德课堂的有效性
太和县第三小学孙如杰
摘要:以树立全面正确的有效课堂教学的理念为先导,立足于品德教学及学生的现状,着眼于儿童的发展。加强目标意识,精心创设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教学活动,以各种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索品德课最佳教学途径,切实提高品德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品德教育有效性
正文:
小学品德课程是将各种教育有机融合起来的一门综合教育课程。目前,小学品德课堂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致使品德课堂有效教学受到影响。因此,切实提高品德课堂的有效性,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体会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加强目标意识。
教学目标犹如开门的钥匙一般,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目标意识首先要全面把握课程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目标设计往往存在许多问题,如目标描述笼统,缺少标准和层次,只关注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而忽略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品格、跨文化交际意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等要求,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规划和培养,结果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课程目标的各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要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能力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的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的功能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导学——确定教学范围、教学内容、教学得点和难点,以及学生的原有学习基础等,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二是导教——确定教师将采取的教学步骤、教学环节以及每个步骤或环节将采取的教学活动,指导教师有条理地去完成教学计划或任务;
三是导测量——明确学生要达到的学习要求或水平,为教师本人及教育监督者提供检测的标准和依据。
当然要想判断一个目标的设计是否合理、有效,最终要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通过教学效果来衡量。如果学生学习经过学习后反馈良好,基本达到了目标的要求,说明目标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学情,是有效的。如果实施的结果与预先的设计相去甚远,那我们要回归到最初的目标,反思什么地方设计得还不合理,下一步应该如何去改进。通过设计——实施——反馈——反思——再设计不断地循环操练,那我们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能力一定会日趋成熟。
二、生活是课堂的基础。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这就决定了品德课的显著特点:以学生现实生活为课堂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儿童有他们自身与成人不同的生活需要与特点,不从这种需要与特点出发,教育是不可能有效的。教育只有关注儿童的真实生活,才能做到有实效性、有针对性。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是教育的必要手段,但这还不是这种关注的根本。这种关注的根本还在于我们的教育要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做准备,更要关注怎样去改善、促进儿童正在进行中的
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但它不是学生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在于它高于生活,所创设的活动,设置的内容要从儿童生活提取。
教育家陶行知的论述:过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把陌生于人的外在世界转换成人的生活世界,建构起人与世界的活泼生动、富于意义的联系,改善人的生活品质,丰富生活和人生。
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总之,品德课“回归生活”是立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思想,立足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
三、正确把握活动化教学学习方式。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主动发展。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是体现学生主动性的标志。这就要求我们采用学生乐于和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不再只是倾听者、接受者、被训者,而是作为一个主动参与者、实验者、探索者加入进来。所以,高效的教学活动的设计就显得极其重要了。
不要为创设活动而创设活动。要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活动形式,不同的教学内容决定不同的教学形式。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学生有切身体会的内容,适宜表演活动。一些社会事例则更多的侧重于搜集采访和交流活动。
在考虑授课内容创设活动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根据知识形成阶段设计活动。品德课程的设计思路是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某一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也不是单一的,可以交叉。学生知识形成具有阶段性不同,也是螺旋上升。所以,应根据学生知识形成阶段设计活动。比如,内容相似的活动,可以开展观察和交流活动开始,逐渐发展到以开展实践汇报活动。其次,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设计活动。低年级学生思维多具有直观性,以有趣的教学活动贯穿教学过程是有效的组织方法。如游戏、动手操、小竞赛等。高年级学生不仅要给他们提供直观活动,更要注意思维层面的活动的开展。如尝试活动、整理活动、探究活动、辨析活动等。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提高品德教学效果。要提高品德课堂的有效性,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非常重要的。恰当的运用形、音、色俱佳的现代教学媒体,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我国的国宝》一课时,在介绍万里长城时,我制作了ppt,在精美的图片中插入赞美长城的诗。那雄伟的长城,美妙的音乐,时而激昂、时而低沉的配诗,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产生情感体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品德教材中,除了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外,还有大部分内容是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和离学生生活较远的人或事物。要让学生了解这些,光是语言描述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利用丰富多彩的图片、音乐、影片片段等便可以轻易做到。总之,恰当、适时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家乡资源,激活品德课教学。我们的家乡有蕴涵丰富清史的承德避暑山庄,有体现古代人勤劳与智慧的金山岭长城,还有物产丰富的资源等都是富有极高教育意义的德育素材。还以《我国的国宝》为例,我结合教学实际,利用孩子们熟悉的两处国宝——避暑山庄、金山岭长城,让他们体会了我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课程资源的利用应该做到为教学服务,不求花样繁多,但求切合实际。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儿童思想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儿童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