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典修辞学角度解读语言特点

合集下载

文言散文的修辞与句型特点解析

文言散文的修辞与句型特点解析

文言散文的修辞与句型特点解析文言散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修辞和句型特点而备受推崇。

本文将从修辞和句型两个方面对文言散文进行解析,带领读者一窥其魅力。

一、修辞特点1. 比喻与象征:文言散文善用比喻和象征手法,通过形象的描写和隐喻的运用,使作品更具意境和艺术感。

例如,清代文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写道:“文人无异于蜜蜂,采蜜而来,不留花朵一片。

”这里将文人比作蜜蜂,形象地表达了文人的勤奋和专注。

2. 对偶与排比:对偶和排比是文言散文常用的修辞手法。

对偶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排比则通过重复的句式和词语,使作品更加有力和生动。

例如,唐代文人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这里的“传道受业解惑”和“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就是对偶和排比的典型运用。

3. 借代与拟人:文言散文常常运用借代和拟人的手法,使作品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

借代通过用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以突出主题和形象。

拟人则通过赋予非人物以人的属性和行为,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宋代文人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里的“羽扇纶巾”和“樯橹灰飞烟灭”就是借代和拟人的典型运用。

二、句型特点1. 并列句与短句:文言散文常常使用并列句和短句,使句子简练有力。

并列句通过将两个或多个分句并列在一起,使句子结构清晰明了。

短句则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紧凑的结构,使句子更具冲击力和感染力。

例如,明代文人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写道:“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这里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是并列句的典型运用。

2. 倒装句与反问句:文言散文常常使用倒装句和反问句,使句子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倒装句通过将谓语动词放在主语之前,使句子更加生动和有力。

反问句则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理解古代文人的文章风格与修辞技巧

理解古代文人的文章风格与修辞技巧

理解古代文人的文章风格与修辞技巧古代文人的文章风格与修辞技巧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哲学和审美。

要想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就必须掌握文人的文章风格与修辞技巧。

本文将从古代文人的文章风格和修辞技巧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一、古代文人的文章风格1.雅正与优美:古代文人追求文章的雅正与优美,注重语言的规范与雅致。

在用词方面,他们力求文雅、含蓄,避免口语化和俚语。

2.含蓄与婉约:古代文人擅长运用含蓄与婉约的手法表达情感,往往不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而是通过景物、典故、寓言等来暗示。

3.对仗与排比:古代文人喜欢运用对仗和排比手法,使文章具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对仗要求词语、短语或句子在意义、词性、字数等方面相对应,而排比则是在句子结构、语气、意义等方面进行并列。

4.起兴与缘情:古代文人常常运用起兴和缘情的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历史典故、生活琐事的描绘,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5.寓言与象征:古代文人善于运用寓言和象征手法,通过虚构的故事、人物、动物等来表达深层的含义和哲理。

二、古代文人的修辞技巧1.比喻:古代文人运用比喻手法,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来形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等类型。

2.拟人:古代文人常用拟人手法,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情感和行为,使文章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性。

3.夸张:古代文人通过夸张手法,故意放大或缩小事物的特点,以突出某种情感或强调某种观点。

4.对比:古代文人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将两个相对立或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对比,以突显它们的特点和差异。

5.引用与典故:古代文人喜欢在文章中引用经典文献、诗词、成语、历史典故等,以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和深度。

6.反讽与双关:古代文人运用反讽和双关手法,通过表面上的言辞表达与实际意义相反或双重含义的内容,以达到幽默、讽刺等效果。

三、结论古代文人的文章风格与修辞技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才华和智慧,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

中国古代汉语修辞之特点

中国古代汉语修辞之特点

中国古代汉语修辞之特点王祖德[引言]古老的中国有许多神奇而宝贵的文化遗产,叫后人挖掘不尽。

古老文明有特别的思想文化、心理特征,也就有了自己特有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

说到古代汉语修辞学,是在五四之后兴起的,主要是在吸收外来修辞学理论研究成果的同时勾起对传统文化中有关修辞学的宝贵资料的重视与研究。

对古代修辞学著述和理论进行整理、讨论,这样中国古代汉语修辞学成形了。

这是关于古人立身养德、处世为人、传情达意、咏物记事等的所谓技巧方法、语言谋略。

下面我想通过分析语言特点、心理特征来分析中国古代汉语修辞的特点。

[关键词]道德意蕴之美韵律之美[正文]谈到中国古代汉语修辞的特点,我们不可能忽视其使用的社会、历史、民族性格等多种背景;也不可能不去关注其使用者们内心的想法。

当然再起码也该了解其使用的工具——古代汉语言文字。

故我们首先确立的是思考的方向。

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富历史意识的群体。

自从有文字以来,一直有记载历史事实的努力。

祖先的甲骨文、金文,以及后来的书简等成了今日我们了解古代先民文化的资料。

而一旦记载事件,传递信息成为事实,人们必然有对言论、文章进行合理化搭配的要求——这不就是修辞之雏形了吗?后世学者曾指出:中国先民有丰富的史官文化。

史官者,记载历史者。

为了求真实有效地办到这一点,他们必然要求陈述表达中的一种“逻辑化”。

这不正是修辞之内在特性之一吗?而史官之外,群体之间的相互交流,个体之间的传递信息,要确保其效果能不进行一番加工吗?文字也罢,言辞也罢,皆不好离开修辞而平淡无味,无甚逻辑地提出来。

这是无须争论的。

古人修辞以“信”、“达”、“雅”为标准,力求简而赅,周而美,力求章法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之境。

于是修辞成为一种智性,一种谋略,一门艺术,一种文化现象。

正是拥有了这份智慧之魅力,才让后人对之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

下面我想将此艺术之美从两方面深入地指出来,以求更显其美妙之处。

直与婉,刚与柔,奇与正,繁与简,八法竞奇,群珍斗妍,在美学上来讲无疑如彩虹中之诸色,难分轩轾。

古诗词:古典诗词的常见语言风格!

古诗词:古典诗词的常见语言风格!

古诗词:古典诗词的常见语言风格!古典诗词的常见语言风格一、语言风格1.平淡(平实质朴、朴实无华、冲淡自然、多用口语)即语言不着意修饰,不堆砌典故。

特点: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如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此诗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既绘苔之形,又显苔之神,更写出了诗人的人格精神。

冲淡,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

王维的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鸟鸣涧》)其它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温庭筠《商山早行》2.清新(清新自然、明快、清幽淡雅)即人们所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如陶渊明,王唯,孟浩然。

孟浩然:诗歌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

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

如《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全诗运用清新自然的语言,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月光和音响的变化。

3.典雅、含蓄(含蓄隽永、委婉)含蓄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而是委婉地道出真意。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天各一方夫妻间的挂念问候,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典雅:言辞有典据,高雅而不浅俗,如《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4.形象生动即运用绘形、绘声、绘色的语言对所写对象进行描摹或刻画。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了解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了解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了解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了解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本文将从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以便更加生动地描述事物的特点。

比如《红楼梦》中的“黛玉如花似玉,如玉似花”,就是通过将黛玉与花和玉进行比较,以表达她的美丽和纯洁。

2. 排比排比是指在一段文字中,使用相同的句式结构,列举多个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比如《史记》中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通过使用“天下熙熙,天下攘攘”这样的排比结构,强调了利益对人们行为的驱动力。

3. 对偶对偶是指在一段文字中,使用相同或相似的词语、短语或句子进行呼应,以增强语言的韵律和美感。

比如《论语》中的“巧言令色,鲜矣仁。

”通过对比“巧言令色”和“鲜矣仁”,突出了仁德与虚伪之间的对立关系。

4. 夸张夸张是指在描述事物时,故意夸大其特点或程度,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比如《西游记》中的“日日是好日,年年是好年”,通过夸张的说法,强调了主人公的乐观向上和积极向善的态度。

二、语言特点1. 典雅文言文以其典雅的语言风格而著称,注重修辞和音韵的运用。

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多为主谓宾的简单句或并列句,使用较多的是古汉语词汇和成语,如“吾”、“尔”、“斯”等。

这些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常用,但在文言文中仍然具有独特的韵味。

2. 文雅文言文注重文雅的表达方式,避免使用粗俗或直白的词语。

在古代社会,文人士大夫常以文雅的语言来展示自己的修养和教养。

因此,文言文中的词语和句子通常具有一定的含蓄和委婉之意。

3. 精炼文言文以其精炼的表达方式而闻名,善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句子通常较短,语言简练,但却能传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语言风格特点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语言风格特点

语言的风格特点:了解诗歌的风格有助于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1、平淡: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2、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理解时可以借助对仗。

如杜甫《观山水图》中的“红浸珊瑚短,青悬筚篥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3、直率: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样子直接写出。

如《诗经?硕鼠》。

4、委婉(含蓄):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自然:指诗词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

李白曾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明自然的风格。

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小时不知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亮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

6、清幽: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以为深长。

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前两句用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的情景,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

7、雄奇:气势雄伟,立意新奇。

如李贺《梦天》中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

8、奔放:指直率而有气势。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凸现出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9、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语言风格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语言风格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语言风格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和感悟,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

这些语言风格包含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赋予了诗歌独特的韵律和美感。

本文将探讨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语言风格,并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展示其魅力。

一、比喻与象征比喻与象征是古代诗歌中最为常见的语言风格之一。

通过将两个本来没有关联的事物进行类比,使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和深刻。

例如,《离骚》中的“维犹冯唐之耳,化被以执绋。

”这里,用“冯唐之耳”来比喻自己的耳朵被苦难所折磨,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心境。

而《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则通过明月光与地上霜的相似之处,表达出作者思乡之情。

二、对仗与押韵古代诗歌中常常采用对仗和押韵的手法,使诗歌更加优美动听。

对仗是指诗句中的音节、字数、语调等在结构上达到相对平衡,例如《长恨歌》中的“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即采用了平仄对仗的方式。

而押韵则是指诗句中的尾韵相同或相近,例如《七绝·忆江南》中的“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即采用了押韵的形式。

三、排比与对偶排比与对偶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用来突出并强化诗句的表达。

排比是指将相同或相似的词语或结构排列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呼应。

例如《登鹳雀楼》中的“临安羡鱼鸣濑湍,客舍青青柳色新”中的“羡鱼鸣濑湍”与“青青柳色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对偶是指将相对或矛盾的两个词语或结构放在一起,产生对比和冲突,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例如《登高》中的“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中的“生气恃风雷”与“齐喑究可哀”形成了对偶关系,表达出作者对时局的悲愤之情。

四、夸张与夸辞夸张与夸辞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用来加强诗歌的表达效果。

夸张是指对事物的描绘进行夸大处理,形成夸张的效果,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疑是地上霜”夸张了地面上的霜。

夸辞则是指对事物给予高度的褒扬和赞美,例如《将进酒》中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黄昏后”中的“怒发冲冠”对诗中主人公的气势进行了夸张的描绘。

古代文言文的修辞艺术分析

古代文言文的修辞艺术分析

古代文言文的修辞艺术分析在古代文言文中,修辞艺术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手段,它通过巧妙的言辞和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引发读者的共鸣。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古代文言文的修辞艺术进行分析。

首先,古代文言文注重对比的运用。

对比是修辞手法中常见的一种,通过将相对事物进行对立、比较,来凸显出其中的差异和特点。

比如《红楼梦》中的“荣府贾瑞之处五秋,宁府林黛玉之地一春”就通过对比贾瑞和林黛玉两处环境的时序,揭示了两个人物不同的境遇和命运。

这种对比运用使得作品更具张力,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其次,古代文言文善于使用修辞问答的手法。

在古代文言文中,作者善于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修辞手法不仅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还能让文章更富有节奏感和变化,增加作品的吸引力。

比如《论语》中的“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必为正名乎”就是一种修辞问答的表达方式。

通过问答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于君子应该正确对待名义的观点。

另外,古代文言文常常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比喻是一种通过将两种事物进行类比,使得受比喻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

比如《红楼梦》中的“好一个大老虎!别人吃人就像吃柿子一样,你却吃一堵墙”就是通过将吃人与吃柿子进行比较,形象地揭示了大老虎的凶残和吞食的巨大能力。

这种修辞手法使得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古代文言文中还常常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夸张是通过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表达方式,以达到某种修辞的目的。

比如《西京杂记》中的“泰山北斗,石敢当之辈,鄙掌中物也,让诸君笑之”夸大了自己手掌中物的地位,以表达对于泰山北斗的轻蔑和嘲讽之情。

这种修辞手法能够增加文章的趣味性,使作品充满诙谐和幽默。

最后,古代文言文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排比是通过重复使用相同或类似的词语或结构,来强调一系列事物的同时也使得文章更加流畅、有节奏感。

比如《红楼梦》中的“宝玉心内自责道:‘若论到袭人,一索抽之未晚……’又棒手道:‘你是那里读出来的胡话?’”通过反复使用“道”,使得对话更加紧凑,增强了句子的力度。

古代文言句法与修辞技巧

古代文言句法与修辞技巧

古代文言句法与修辞技巧古代文言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古代文言句法与修辞技巧是古代文言表达的重要手段,它们不仅丰富了古代文言的表达能力,更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分析古代文言句法和修辞技巧的特点及其在古代文学中的应用。

一、古代文言句法特点古代文言句法以主谓宾结构为基础,注重语序的规整和修辞的运用。

句子结构上,古代文言注重主谓宾结构的平衡与规范,偏向于使用定语后置、状语前置的句法结构,以呈现一种句子结构的和谐美。

句子语序的规范塑造了古代文言的独特特点。

主语常常位于句首,紧接着是谓语动词,然后是宾语,以确保信息的清晰与准确。

这种语序规范也是为了便于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加句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古代文言修辞技巧古代文言修辞手法丰富多样,精妙绝伦,它们是古代文言表达的精华所在。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古代文言修辞技巧。

1. 比喻比喻是古代文言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它通过比较两个事物的相似之处来达到形象生动的表达效果。

比喻可以增强句子的表现力,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文言文中的抽象概念。

2. 借代借代是一种通过引用或借用事物来表达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

通过借用和替换,借代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文言文中的含义,增加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3. 排比排比是古代文言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它通过将同类型的词语或句子并列在一起,以增加修辞效果和语气的强烈感。

排比可以突出某一思想或情感,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知到古代文言所要表达的内容。

4. 对偶对偶是古代文言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它通过运用形式对称的词句、句子或段落,以表现事物之间的对立或对应关系。

对偶可以为文言文增添一种韵律感和美感,使整个句子或段落更加得体和协调。

5. 夸张夸张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在古代文言中经常运用。

通过夸大事物的程度或增加事物的数量,夸张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感官刺激和情感共鸣。

夸张可以使古代文言更加引人入胜,具有浓郁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谈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语言风格

谈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语言风格

谈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语言风格一、平实质朴、朴素自然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与平淡中蕴涵着深意。

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

二、含蓄隽永、含蓄委婉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

含有深意,藏而不漏。

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三、清新明丽、清新雅致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

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清清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

如“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的、美的愉悦。

四、形象生动、绚丽飘逸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

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的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李白的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展现了一幅绚丽飘逸的画面。

五、婉约细腻、幽默讽刺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腻如抽丝。

如“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武陵春》)另外在诗中也不乏诙谐风趣和辛辣的笔调。

如“竹帛烟硝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六、雄浑雄浑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

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吞宇宙,气度豁达。

它如奔腾咆哮汹涌澎湃的大海,而不像碧波荡漾涟漪粼粼的西湖。

如刘邦的《大风歌》,壮志凌云,刚毅雄健;项羽的《垓下歌》,慷慨悲歌,视死如归;曹操的《观沧海》,胸襟豁达,豪情横溢;雄浑是盛唐时期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

古代诗词语言特色与表达技巧

古代诗词语言特色与表达技巧

古代诗词语言特色与表达技巧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独特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艺术享受。

本文将探讨古代诗词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代文学的魅力。

一、古代诗词的语言特色1. 精炼简洁:古代诗词追求简洁精炼的表达方式,将深刻的思想和感情融入短小精悍的文字中。

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常用几句简短的文字便能表达出庞大的意境。

2. 高度凝练:古代诗词具有高度凝练的特点,将复杂的思想用简约的语言精准地传达出来。

通过精选词语和诗句的排列,使得诗词在表达上达到了至臻至美的程度。

3. 借景抒情:古代诗词常常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利用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诗人通过描绘山水、花鸟等自然景观,借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4. 善用比喻和象征:诗人借助比喻和象征手法,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得诗词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比如,用明月比喻思念的情感,用红叶象征衰老的岁月等。

二、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1. 出奇制胜:古代诗人常常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来打动读者,给人以新鲜感和意外之美。

诗人会用一些与众不同的词语或句式,使得诗词独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

2. 寓情于景:古代诗人善于利用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情感,通过景物的描绘来唤起读者的共鸣。

诗人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使得诗词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情。

3. 突出形象描写:古代诗词在表达时注重形象描写,通过对事物的具体描绘,使抽象的思想变得可触可感。

相比于描述抽象概念,形象描写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4. 追求音韵和谐:古代诗词追求音韵和谐,注重平仄押韵的运用。

通过押韵和韵律的呼应,诗词更具韵味和节奏感,使得诗词更富有音乐性。

总结:古代诗词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以凝练精炼、借景抒情、善用比喻和象征等手法,唤起读者对自然、情感和生命的共鸣。

古代诗词的表达艺术是一种独特而精湛的形式,通过对诗词的欣赏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言文语言特点分析

文言文语言特点分析

文言文语言特点分析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经典文学语言。

它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体现了古代文学的魅力和独特性。

本文将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形式优美、博大精深的语言。

一、古文的古雅华丽文言文以古雅华丽的语言特点闻名于世。

在用词方面,文言文更倾向于使用古代的词汇,避免使用过多的俗语和口语,给人一种典雅高贵的感觉。

另外,文言文中采用了较为复杂的成句结构,以及一些古代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使文章更富有艺术性和修辞效果。

二、简练精炼的表达风格与现代汉语相比,文言文的表达方式更为简练精炼。

文言文注重言简意赅,通过少量的文字表达出深层次的含义。

例如句子结构简练,主谓宾的表达方式常见,不像现代汉语那样需要使用大量的虚词和连接词来串联句子。

这种简练的表达风格使得文言文具有较高的语言经济性。

三、注重修辞和音韵的运用古代作家在创作文言文的时候,注重修辞手法和音韵的运用。

文言文中常使用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反复等,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此外,在用词方面,文言文也很注重音韵的运用,追求声音的美感。

这使得文言文在表达意义的同时,也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四、兼具规范性和灵活性文言文作为古代汉语的标准语言形式,具有一定的规范性。

它注重词序的规范,不同于现代汉语中较为灵活的语序。

另外,在一些固定的句式和结构上,文言文也有一定的规范性。

然而,文言文也有一定的灵活性。

作家可以根据写作需要,根据上下文的变化,灵活运用语言,展现自己的个性和风格。

总之,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的一种经典文学语言,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

其古雅华丽、简练精炼、注重修辞和音韵运用以及兼具规范性和灵活性等特点,使得文言文成为古代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文言文语言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形式优美、意境深远的语言,也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古代文学艺术语言分析

古代文学艺术语言分析

古代文学艺术语言分析古代文学艺术作品是源远流长的艺术珍品,其中所使用的语言也是独特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古代文学艺术语言的特点、用法和影响。

一、古代文学艺术语言的特点1. 正式而庄重古代文学艺术语言是一种非常正式和庄重的语言,用于表达具有高贵、悲壮和庄重的主题和情感。

一些古代文学作品在描写悲痛的情境时,采用庄重的语言使读者感到哀伤。

同时,在描写英雄气概时,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也非常庄重,能够传递出巨大的力量感。

2. 具备象征性和隐喻性古代文学艺术语言常常会使用象征性和隐喻性的手法,来更好地传达主题和情感。

作家会使用丰富而生动的词汇和比喻手法来表现古代人物、事件、特定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3.注重“韵律感”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注重“韵律感”,即表现出诗歌的抒情和音乐的美妙。

这种语言可以使读者体会到其美感,产生更深的情感共鸣。

为达到这种效果,作家不仅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还使用了各种韵律形式。

二、古代文学艺术语言的用法1.修饰性词汇的使用文化元素在古代文学艺术语言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许多文学艺术作品使用了一些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比如,一些诗歌作品采用了华丽的词汇来传达主题和情感,使用了丰富的比喻和隐喻手法传达意境和情感。

2.重复句式重复是古代文学艺术语言的一种重要手法。

重复的句式可以强调关键的词语,增强语句的力度和情感表达的效果。

同时,重复也可以使文学作品在音乐上更具味道,给人们的感官带来强烈的震撼。

三、古代文学艺术语言的影响1. 促进文化交流古代文学艺术作品在语言方面的独特表现形式,促进了不同地区与文化之间的交流。

在同一语言文化的国家中,古代文学艺术作品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其文化和历史。

2. 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古代文学艺术作品对后代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艺术作品中的语言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和魅力,后来的文学艺术家们常常会从中汲取灵感和思路。

3. 完善现代语言古代文学艺术作品中的语言也为现代语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古代文言文的修辞与语言运用

古代文言文的修辞与语言运用

古代文言文的修辞与语言运用古代文言文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它以古老而庄重的形式展现了古代人们的智慧与审美追求。

而古代文言文中的修辞与语言运用更是独特而精妙的,它们不仅能够丰富文章的内涵,更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与感受。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古代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运用,并分析其影响与作用。

一、古代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古代文言文中常常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反问等,这些手法能够通过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比喻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事物与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相比较,来进行形象化的描绘。

比喻常常能够起到生动形象的作用,让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例如《红楼梦》中的“宝钗麒麟才,冲冠一怒为红颜”,通过将宝钗形容为麒麟才,表达了她的聪明才智与尊贵美丽。

2. 夸张夸张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或形象来强调某种情感或表达某种观点。

夸张能够增强文言文的戏剧性和张力,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例如《史记》中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通过夸张表达了人事如梭的感慨与时间的无情。

3. 排比排比是一种通过同类型事物的并列,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的修辞手法。

排比常常能够使文章更加流畅,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够表达作者的感情变化。

例如《论语》中的“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乎高位;不重乎财,重乎道。

”通过排比了解到君子的价值追求与行为准则。

4. 反问反问是一种用问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修辞手法,通过提出问题来引起读者思考,从而加深对文章意义的理解。

反问使得文章更有互动性和思考性,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山海经》中的“安排我在这里过着单调且无聊的生活,怎能使我满足呢?”反问强调了作者的不满和追求。

二、古代文言文的语言运用古代文言文的语言运用精细而独特,它注重音韵、节奏和韵律的运用,使文章更具有韵味和美感。

1. 音韵古代文言文中常常利用音韵的韵味和谐以达到修辞的目的。

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特点

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特点

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特点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特点——学诗札记文 /枫叶流丹主编:网海诗社责任编辑:飞雪梨花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特点主要是:笔墨精练,形象生动,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一、精练语言精练是中国古典诗歌有别于其它文学样式的特点。

《诗人玉屑》卷六中曾提到王安石说的“诗家语”,就是说诗的用语有时和散文不一样。

诗要求语言精练,要用紧凑简练的文笔,进行高度的艺术概括,从而达到记事咏物抒怀的目的。

例如杜甫《羌村三首》(一):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嘘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秋,杜甫在饱尝“安史之乱”的苦难中,自行从凤翔回鄜州羌村探望妻孥。

乱离中的诗人历尽艰险,终于与家人相聚,自然感慨万千,于是写下组诗《羌村三首》。

组诗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杜甫回家省亲时的生活片断。

第一首着重写诗人刚到家时合家悲喜交集的情景。

前四句写诗人刚刚抵达羌村的情景。

诗人辗转千里,风尘仆仆,傍晚时分终于到了羌村。

此时,西天红云高峻,霞光匝地,荒村柴门久闭,鸟雀喧鸣。

景象描写聊聊数语,却为下文的叙事抒情渲染了气氛。

中四句写诗人初见妻孥的情景。

战乱给百姓带来难以言状的苦难,诗人能劫后余生,家人自然悲喜交集。

先是非常奇怪,次而惊恐难定,进而喜泪纵横。

诗句语言精炼,人物的复杂情感却跃然纸上。

后四句写邻人围观及秉烛对坐的情景。

众多乡邻看到诗人和家人在战乱中得以团聚,不禁“感叹亦歔欷”。

这一侧面描写用语不多,却充分表达出战乱给天下百姓带来的苦难之深。

结句“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更是神来之笔。

诗情由傍晚转到深夜,诗人通过秉烛、对视两个细节描写,文字简练,却穷极人物情态,表现出亲人团聚时喜悦。

正如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所说:“宜睡而复秉烛,以见久客喜归之意。

”“如梦寐”仅三个字,写恍惚神情深切感人。

因此,这两句诗也被后世诗人词客屡屡化用,如宋代晏几道的“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便是。

古代文言文的修辞艺术评析

古代文言文的修辞艺术评析

古代文言文的修辞艺术评析古代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风采和卓越的修辞艺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对古代文言文的修辞艺术进行评析,深入探讨其在文章中的运用和表达效果。

一、古代文言文的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是古代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通过将事物进行类比,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而生动。

例如《红楼梦》中的“吴钩霜雪明”、“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等,通过对剑和人的比喻,生动地表达了人物的聪明才智和青春朝气。

2. 夸张夸张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常用于强调某个事物的特性或情感。

古代文言文中常用的夸张手法有夸张词语的使用和夸张描写。

例如《史记》中记载项羽投江时写道:“草木皆兵”,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的战乱纷争。

3. 对仗对仗是古代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它通过对文句、词语或音韵的呼应和对立来达到修辞目的。

古代文言文中对仗手法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平仄对仗、音韵对仗和平假对仗等。

例如《论语》中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通过对仗表达了君子与小人的不同价值观和处世态度。

4. 倒装倒装是古代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改变语序和形式,达到突出某种效果和增强语气的目的。

倒装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引起读者强烈的感受。

例如《诗经》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倒装表达了山势险峻和江河壮丽的景象。

二、古代文言文的修辞艺术效果1. 生动形象古代文言文中广泛运用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感。

比喻、夸张等手法可以使抽象概念具体化,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描述。

通过修辞艺术的运用,古代文言文中的人物、景物和事件得以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2. 情感共鸣古代文言文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激起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比如通过夸张手法来表达作者对某个事物的喜怒哀乐,通过对仗的运用来揭示文中人物的品格和情感,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会作者的感受。

3. 表达思想古代文言文的修辞艺术不仅仅局限于增加文章的美感,更重要的是能够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思想和观点。

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与表现手法

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与表现手法

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与表现手法古代文学作品承载了历史的记载和人们的情感表达,其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对于我们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与表现手法,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之美。

一、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1. 优美华丽的辞藻古代文学作品往往使用华丽的辞藻和修辞手法,以突出作品的美感和表达的力度。

作者通过运用丰富多样的修饰性词语、比喻、拟人等手法,营造出色彩斑斓、形象生动的语境。

例如《红楼梦》中,曹雪芹运用了大量丰富多样的描写手法,如“翠鸟新鸣恨早生,芦花犹怜嫩滑;蜂儿已撇残花笑,蝶影初随芳草舞。

”这些华丽的辞藻让读者感受到了物象的真实感和情感的丰富。

2. 借物抒情古代文学作品常常采用借物抒情的手法,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或寓情于物,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他以描述敦煌的月色为切入点,既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又通过月色的冷艳、寂寞寄托了对君王的思念之情,既写景又抒情,给读者带来了复杂而深远的情感体验。

3. 运用对仗和音韵古代文学作品注重对仗和音韵,通过平仄、押韵的变化营造出韵律感和节奏感。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就运用了平仄、押韵的手法,使整首诗在音韵上呼应和谐,给读者带来一种韵律流畅的感觉。

二、古代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1. 对比与矛盾古代文学作品经常运用对比和矛盾的手法,通过对立的事物或观点的碰撞,营造出冲突和张力。

在《红楼梦》中,作者描绘贾府和荣府的对比,通过富贵与贫寒、欢乐与悲伤的矛盾,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残酷,以及人物命运的悲剧性。

2. 比喻与象征古代文学作品常常运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通过某一形象或者事物来代指和暗示其他更深层次的意义。

例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她被比喻为“骄纵之猿”,暗指她的聪明机智却缺乏忠诚和正直。

这种比喻使作品更具象征意味,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诗词语言特点总结大全

诗词语言特点总结大全

诗词语言特点总结大全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中,诗词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以独特的形式和语言特点,表达了人们对自然、人生、爱情等各种情感和体验的思考与感悟。

下面将总结一些常见的诗词语言特点。

1. 精炼凝练诗词以言简意赅为其精华之处。

作者利用有限的字词表达出丰富的意境和情感,达到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这种精炼凝练的特点为诗词赋予了独特的魅力。

2. 借景抒怀诗词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借以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抒发对世界的感悟和思考。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就把山河的壮丽景色和壮怀激烈的情感融为一体。

3. 对偶工艺对偶是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句子结构和意义上的对称安排,增强诗词的韵律和韵味。

比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其中的“断人行”与“一雁声”、“白”与“明”等形成了对仗的关系。

4. 唤起联想诗词的语言常常通过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唤起读者的联想,使得作品产生更深远的意境效果。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通过描绘明月和把酒的场景,暗示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生命变幻的思考。

5. 音韵和谐诗词是一种音乐化的语言艺术,在构思和表达上非常注重音韵和谐的效果。

各类韵律、用字上的押韵或谐音,增加了诗词的朗朗上口和回味性。

唐代白居易的《忆江南》中写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其中的“花红胜火”和“水绿如蓝”以及“好”和“江”、“曾谙”和“旧”等形成了韵律和谐的效果。

6. 深邃思辨诗词语言常常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和思辨。

作者透过诗词表达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思考,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比如元稹的《遣怀》:“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通过这四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沧桑变迁的思考。

7. 寓情于景诗词中常常通过景物描写,寓情抒怀。

语言的古典美语法上的特点

语言的古典美语法上的特点

语言的古典美语法上的特点一、句子1. 语言的古典美在语法上那可老有特点了。

就说文言文吧,常常省略主语,像“见渔人,乃大惊”,这要是现代文得说“(村中人)见到渔人,(村中人)就特别惊讶”,这种省略主语的方式呀,就给人一种简洁又神秘的感觉,好像有个隐藏的主角在故事背后悄悄推动情节发展呢。

而且读起来特别精炼,短短几个字就包含好多信息,感觉古人特别聪明,就像在玩文字的魔法一样。

2. 古典语言语法里的词类活用可太有趣了。

比如说名词用作动词,“沛公军霸上”,这个“军”本来是军队的意思,在这儿就变成了驻军、驻扎的意思。

这就好比本来是个名词小物件,突然就变成一个会动的动词小精灵了。

这让句子充满了灵动性,感觉每个字都有无限的潜力,能够在不同的语法位置上变换出不同的意义,真的很奇妙。

3. 古典美在语法上还体现在语序上呢。

宾语前置就是个很特别的情况,像“何陋之有”,正常语序是“有何陋”。

这种语序的颠倒就像是给句子施了个魔法,把要强调的部分提到前面来,让读者一下子就注意到这个关键之处。

这就像我们在一堆东西里,突然把最闪亮的那颗宝石摆在最显眼的地方,很是吸引人眼球,而且读起来特别有韵味。

4. 古典语言里还有一种语法现象叫状语后置。

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就是状语后置,正常语序是“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这样的语法安排让句子读起来就有一种舒缓的节奏感,就像一首悠扬的曲子,先把主要的东西说出来,然后再补充修饰的部分,让整个句子既有重点又不失丰富性,就像给一幅画先勾勒出轮廓,再慢慢添加色彩一样。

5. 古典语言语法中的定语后置也很有特色。

像“马之千里者”,正常语序是“千里之马者”。

把定语后置后,感觉就像是在介绍一个特别的事物时,先把这个事物拉出来,然后再详细描述它的特点。

这就像我们先看到一个人,然后再听到关于他的各种有趣的故事一样,这种语法形式增加了句子的悬念感,让我们对后面的描述充满期待。

6. 在古典语言的语法里,单音节词占了很大比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古典修辞学角度解读语言特点[摘要]美国总统演说尤其受到英语习得者的青睐。

本文以美国总统奥巴马2012年11月7日的《奥巴马竞选连任获胜演讲》为语料,在古典修辞学理论的指导下,分别从历史背景、布局谋篇、觅材取材、炼字造句等方面对其语言特点进行阐述与分析,借以帮助英语习得者更好地欣赏总统演说的特点,领略美国梦的精髓与局限性,提高跨文化理解能力。

[关键词]古典修辞学梦想奥巴马连任获胜演讲[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8-0075-02一、历史背景2012年11月7日(芝加哥时间)凌晨,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击败共和党挑战者米特?罗姆尼,成功连任。

风度翩翩、魅力四射的奥巴马带着他对国家发展前途的自信演说为自己的总统连任竞选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奥巴马的睿智、耐力、决心、力量在无数人的心里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他务实的精神、稳重自信的风格更使人们由衷地赞叹这位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黑人总统的智慧和才华。

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1961年8月4日出生于美国夏威夷。

奥巴马的父亲是来自肯尼亚的黑人,母亲是堪萨斯州的白人。

奥巴马大学本科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国际政治关系专业,后考入哈佛大学法学院,并当选《哈佛法律评论》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主编。

1992年与米歇尔?拉沃恩?奥巴马结婚,现育有一双女儿。

1996年,奥巴马从芝加哥当选为伊利诺伊州国会参议员并连任三年。

2000年,奥巴马竞选美国众议院议员席位失败。

2007年2月10日,奥巴马在伊利诺伊州斯普林菲尔德市正式宣布参加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并于8月23日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正式提名。

2008年11月4日,奥巴马击败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约翰?麦凯恩,正式当选为美国第44任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总统。

在奥巴马第一任总统任期内,主要取得了五大成就:撤离伊拉克,改善美国在海外的形象,通过医疗改革方案,抓获恐怖头目奥萨马?本?拉登,阻止经济滑向大萧条的深渊。

奥巴马于2011年4月4日宣布参加2012年第57届总统竞选。

2012年11月6日,奥巴马战胜对手共和党人米特?罗姆尼,赢得了这场竞争激烈的大选,这是美国现代选举历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本文评论的是奥巴马在当地时间2012年11月7日成功赢得美国总统连任大选后,在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的竞选总部向美国民众发表的获胜演说。

在台下支持者的欢呼声中,面对全美同胞乃至全球的观众,奥巴马带着获胜者的微笑,在拥抱、亲吻了妻子米歇尔和一双女儿之后,坦率陈述了自己连任的竞选历程,呼吁美国人民在选举后摒弃分歧保持团结,发誓将给美国人民带来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二、布局谋篇通篇演讲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篇(第1―2段)。

奥巴马以美国人民能够牢牢掌握自己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有信心、有能力使国家发展地更美好为憧憬作为开篇。

接着他阐述了美国的民族精神,美国人认为,这种精神鼓舞着美利坚民族克服困难、战胜苦难,使国家走向繁荣昌盛,民众实现个人美好梦想,也是美国大家庭赖以生存、荣辱与共、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奥巴马号召人们发扬爱国精神,树立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接下来奥巴马用“move forward”统领全文,牢牢抓住在场听众以及所有美国人寻求更大改革成就的心声,唤起受众对更加美好未来的期望与向往。

第二部分:陈述(第3―6段)。

同上届获胜演讲不同的是,奥巴马首先由衷地感谢所有选民对自己的支持;接着奥巴马不失风度地表达自己对竞争对手米特?罗姆尼和保罗? 瑞恩的感谢;以“最好的竞选搭档”郑重感谢美国副总统拜登;紧接着又由衷地感激自己的妻子和女儿,在这特别的时刻,奥巴马还幽默提到女儿的宠物狗来活跃气氛;又真诚地向竞选旅程中的团队和志愿者表达感激之情。

演讲至此,奥巴马再次动情地调动起全场人的情绪:对每位选民所做的一切表示永久感恩,这时候所有听众的心已经被胜利的喜悦连在一起了。

第三部分:展开(第7―16段)。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奥巴马竞选成功后对美好愿景的展望。

奥巴马继续紧扣“move forward”,分别阐述了美国为何需要继续前行?(第7―9段)美国未来几年的前景怎样?(第10―11段)美国怎样才能继续发展?(第12―16段)奥巴马先从总统竞选的重要政治意义入手,首先向民众声明争论是民主的象征,指出选民在分歧中共同展望美国更加美好的未来;接着阐述使美国不断前行的策略:基于美国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建国理念,美国政府与人民共同团结,能够更好解决减少赤字、税法改革、移民问题、增加就业岗位、摆脱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等问题;由于美国民众的努力和对政府的积极支持配合,在前四年里,美国经济不断复苏,就业率持续升高,人民保卫祖国的爱国精神大大高涨,政府解决关系民生难题(例如桑迪飓风)的能力日渐增强。

总统用真实的历史自信地告诉选民:“Yes,we can move forward!”最后,奥巴马以一个来自俄亥俄州的、患了肺病的八岁女孩几个月前得到了国家的医疗保险为例,来鼓舞民众:尽管人民在实现美国梦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挫折,只要美国全民团结互助,乐观坚定,不断努力、不懈奋斗,勇往直前,就能使美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幸福指数持续升高。

第四部分:收篇总结(第17段)。

在又一次慷慨陈词之后,现场的气氛已经被推入高潮,在“我们将继续前行”的声声追随中,具备更多执政经验与更强领导能力的总统再次号召人们,每个人摒弃肤色、种族、贫富的差异,作为真正平等自由的主体,在上帝的指引下,满怀希望,胸怀壮志,延续美国建国者的承诺,共同奋斗和迎接美国更灿烂的未来!三、觅材取材该篇演讲让观众时隔四年再次领略奥巴马激情澎湃、催人奋进的演讲风采,奥巴马也被人们视为美国历史上最出色的演说家之一。

奥巴马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连任的黑人总统,他的奋斗和成功之路,他继往开来的姿态,他举手投足所流露的自信、坚毅和朝气,都深深打动着人心,使演讲词与演讲者交融灌注,极富感染力。

接下来我们从觅材取材的角度试做阐述。

奥巴马在此次竞选中真诚地告知国民,“无论支持奥巴马还是罗姆尼,你们的呼声我都已听到,且有助于变革的发生”,表示:“我们都是一家人”。

以此,演说最大限度地团结起了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们。

奥巴马在向家人表示感谢的时候,向众人展示出自己作为一个普通的父亲,对女儿的挚爱。

这一亲民举动再一次拉近了奥巴马与民众的距离,也为今后四年奥巴马一家以健康和睦的姿态继续出现于公众视野之中、赢得美国公民的长期支持奠定了基础。

在后半部分表达自己可以给美国继续带来改变的决心时,奥巴马所引用的来自俄亥俄州的、患了肺病的八岁女孩得到国家医疗保险的例子,也是从一个普通人的经历反映了美国选民深切感受到,整个美国在过去的四年里发生的巨大变革。

此外,在修辞策略的运用上,奥巴马把情感诉诸发挥到了极致。

情感诉诸建立在对听众心理的了解之上,用言辞去打动听众的情感,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动之以情”。

这就要求演说者的言语必须关注到听众对相关论题的态度。

奥巴马的这篇演说词可以说是情感诉诸的典范。

正如前文所示,奥巴马在演讲中无论是对竞争对手的致谢还是对竞选团队的陈述,都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感激、感动、感恩。

此外,除去对广大民众情感上的“呼唤”,奥巴马也没有忘记对那些“边缘人”给予最大程度的认可。

例如,在致谢部分他特别赞扬了在竞选中给予自己支持的“政治史上最优秀的志愿者”。

作为即将连任的总统,奥巴马对四年来患难与共的支持者表达认可与尊敬,不仅让人印象深刻、心生感动,也在很大程度上再次让民众欣赏他坦率、诚实、感恩的美丽人格,树立起他积极、正面的个人形象。

再如,奥巴马称竞选中选民之间的激烈竞争是“民主的标志”。

再如,在后半部分呼吁大家发扬爱国精神,团结起来共同实现梦想的时候,奥巴马不但团结了支持者,也照顾到了其他的选民,对于他们,奥巴马真诚地表示:“无论我是否赢得你们的选票,我都听到了你们的声音,这些民主的召唤让我受益匪浅并督促我成为一个更合格的总统。

”这些话语包含的情感非常微妙,可谓“有礼有节”。

四、炼字造句这篇演说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格,在遣词造句方面表现出修辞者不俗的功力,也使整个演讲充满激情,生动而有说服力。

下面我们分别举例,简要分析运用得比较突出的修辞格。

(一)首语重复首语重复在这篇演讲中共出现了8次,例如:“你会听到人们坚定地说……你会听到人们自豪地说……你会听到人们满怀爱国热情地说……”,同时连用三个“我们相信我们能够……”这样的句式使得演讲朗朗上口、气势磅礴,极大地增强了对选民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排比排比在演讲中出现了7次,不仅吸引了听众的注意、激发了听众的感情,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奥巴马的演讲才华。

例如:奥巴马用“慷慨、包容、开放”来赞扬美国精神;奥巴马呼吁全体听众“坚定信心、不断努力、坚持斗争”才能迎接更加辉煌的未来。

(三)比喻全文共有3处使用了比喻。

比喻的运用更能突出事物的特点,使说理浅显易懂,使演讲更生动,更富有感情。

比如奥巴马在演说接近尾声时号召选民“团结起来把我们的旅程推向前进”。

他把总统竞选比喻成一段旅程,在这段艰难的旅程中,是他的支持者、竞选搭档、团队和志愿者支持和陪伴他一路走来,并一起见证了过去四年中取得的政绩,且自信地告知民众,他们将在共同奋斗中迎来更美好的未来。

(四)重复奥巴马在演讲中用了3次重复,强调自己想要传达的意思。

例如,在感谢他的竞选团队和志愿者时,通过重复使用“最好的,世上最好的”,奥巴马对支持者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讲到注重言论自由的美国选民对未来共同的希望时,奥巴马用“That’s where we need to go forward. That’s where we need to go”为民众指引共同前进的方向。

这里的重复不仅向民众传达了信心,激起了热情,而且强调美国人民一定会在奋斗实践中迎来梦想的实现。

在选词方面,这篇演讲字字句句都经过仔细斟酌,其中两个突出的特点分别是否定词(例如:Never,never been more hopeful…)和副词、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大量使用(例如:The best,greater,the most,等等)。

联系全文,细品每个词,几乎都可以说是增之一分则肥,减之一分则瘦,既穿针引线,连为一体,又一气呵成,独具匠心。

综上所述,这篇演讲以其合理的布局、充满感情的内容、精心锤炼的语言和奥巴马震撼人心的演讲风格再次打动了美国民众,赢得了选民的心。

奥巴马不愧为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演说家之一,他的连任胜选再次成为美国梦实现的典范,并向美国后人传达满满的正能量。

但是,在奥巴马第二总统任期内,他先前在美国民众面前郑重承诺的理想泡沫,却经受不住残酷现实的严峻考验,美国的经济并没有明显的复苏,很多美国人民并没能过上期望中的好日子,致使奥巴马的民众支持率大幅下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