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选读第二专题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专题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专题导引】
盛唐诗歌就时间上来说,是指开元、天宝至大历初年的诗歌。
就诗歌特征来说,主要是指盛唐诗人所创作的具有昂扬雄浑、阔大恢宏的盛唐气象的诗歌。
所谓“声律风骨兼备”是就这一时期的诗歌内容和形式而言的。
盛唐诗歌的风骨主要包括:
①诗人们能从观察宇宙历史的发展规律的高度对时代与人生进行积极思考;
②诗人们在追求建功立业的道路上,显示了强烈的自信心和铮铮傲骨;
③崇尚独立人格和高洁品质,这使他们的追求功名的热情少了些庸俗气,具有了理想的光彩。
盛唐诗歌的声律完备主要是指律诗体裁的成熟和普及,诗人们已经能娴熟地使用这一体裁表情达意并且将它发挥到了极致(杜甫是典型代表)。
古体与律诗的截然划分,以及歌行与绝句的兴盛,都是盛唐诗歌达到高潮的标志。
盛唐是流派纷呈,风格众多,体裁和形式成熟、完备的时代。
社会各方面的现实生活,都在诗人的笔下以各种体制和风格得到充分的反映,
文学史家习惯按题材来划分流派,他们有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人,描写幽静、宁谧的自然世界;有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歌颂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慨。
最杰出的代表:李白、杜甫
如果以创作方法来划分这个时期的诗歌流派,成就最大,影响最远的,无疑是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
李白和杜甫各以自己的诗歌天才、广博而精湛的艺术修养以及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现实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运用不同的创作方法,建立各自的艺术风格,从各方面表现了这个伟大而变动的时代,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推向高峰,他们不仅是唐代双峰并峙的伟大诗人,也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中这两个流派的最杰出的代表。
【学习目标】
1、感悟盛唐诗歌声律风骨兼备的特点及阔大雄浑、豪迈恢宏的艺术境界,能结合本专题诗歌,深入阐述“盛唐气象”的内涵。
2、初步熟悉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
能结合有关思考题,深入认识本专题所选诗歌的思想内涵和表达技巧。
3、了解盛唐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派诗歌的不同风格。
【知识超市】
一、诗人与背景
1.张九龄(678—740),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
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
王夫之谓其“抱忠清以终始,夐乎为一代泰山乔岳之风标”(《读通鉴论》)。
张九龄早年词采清丽,情致深婉,被诗坛前辈张说誉为“后出词人之冠”。
其诗早期未脱台阁习气,被
贬后风格转趋朴素遒劲。
他的五言古诗,以凝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叹,对扫除唐初所沿袭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
《感遇》十二首,抒怀感事,兴寄深婉,颇得风骚之旨,历来与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相提并论。
故沈德潜云:“唐初五言古诗渐趋于律,风骨未遒。
陈正字起衰而诗品始正,张曲江继续而诗品乃醇。
”
2.李颀(?—约753),居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西)。
曾任新乡县尉。
与王维、高适、王昌龄、岑参、綦毋潜等著名诗人皆有交往,名重当世。
颀工诗,尤善七言。
殷璠评曰:“颀诗发调既清,修辞亦秀,杂歌咸善,玄理最长。
”(《河岳英灵集》)胡应麟用“俊”字评其七言歌行,曰:“音节鲜明,情致委折,浓纤修短,得衷合度。
”在唐代诗人中,李颀是第一位以诗成功地刻画人物性格的人。
其诗内容涉及面较广,尤以边塞诗名扬天下。
3.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人,世称孟襄阳。
因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
曾隐居鹿门山。
四十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
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
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节操,为当世和后世所倾慕。
李白颂之曰:“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赠孟浩然》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
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的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他和王维并称“王孟”,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
他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
自然平淡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
杜甫称其诗“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十二首》)殷璠评曰:“浩然诗文才丰茸,经纬绵密,半遵雅调,半削凡体。
”(《河岳英灵集》)4.王维(701—761),字摩诘,行二十三。
祖籍太原祁州(今山西祁县)。
开元九年,进士及第,授太乐丞,旋坐伶人舞黄狮子事,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二十三年,张九龄执政,擢为右拾遗。
二十五年,迁监察御史。
安史乱军陷长安,维扈从不及,为乱军所获,送至洛阳,拘于菩提寺,被迫受伪职。
至德二载冬,陷贼官以六等定罪,维因《菩提寺口号》诗闻于行在,为肃宗所称许,又以弟缙恳请削己官职以赎兄罪,获免。
乾元元年二月,责授太子中允,加集贤殿学士。
不久,又迁太子左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
上元元年,转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维晚年笃志奉佛,退朝之余,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
上元二年卒,享年六十一。
王维多才艺,精诗文、书画、音乐,其诗清新秀雅,兼善各体,尤擅长山水田园诗,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作家,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
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汲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
王维自称:“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偶然作》)故此类诗常冶禅理、诗情、画笔为一炉,“趣味澄夐“(司空图《与王驾评诗书》),最为后人所称道。
殷璠评其诗云:“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
一字一句,皆出常境。
”(《河岳英灵集》)苏轼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实际上皆就此类诗而言。
5.高适(约702—765),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
高适生于702年,比李白、王维小一岁。
他早先家境贫困。
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说,高适年青时,性格落拓,不拘小节,不喜欢当时人都热衷的科举考试,而经常混迹于一些赌徒中间。
但他的名气却传播的很远。
20岁时,高适到长安求官没有成功,于是他就在今河南省开封、洛阳、商邱一带漫游了很长一段时间。
唐玄宗开元19年(731)高适到了北方边疆,参加征服契丹的战争,他想在边塞寻找一个报国立功的机会。
虽然这次他没成功,但在这段时期内,他却熟悉了边塞和边塞生活,并写下了不少边塞诗,表露了他对当时边境战争的看法和希望,以及
为国立功的抱负。
天宝8年(749)高适50岁时,由一个朋友宋州刺史张久高的推荐,捞到了一个封丘县县尉的官职,然而他过不惯这种小功利的生活,写诗说:“拜仰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他不愿卑躬屈膝迎送长官,不愿在百姓面前耀武扬威,于是弃官出走,到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作掌书记。
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史思明叛乱爆发,高适协助哥舒翰守卫长安的平彰、潼关。
潼关失守哥舒翰被俘,高适奔赴皇帝的行寨,向唐肃宗陈述了他对战争的看法,受到唐肃宗的重视。
从此高适官运亨通,历任淮南节度使、西川节度使,散骑常侍等重要职务,并且被封为渤海侯。
《全唐诗》按语说:“开元以来,诗人至达者唯适而已。
”意思是讲,开元以来的诗人中,在仕宦道路上如此顺利通达的只有高适一个。
高适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与岑参齐名。
文学史上把他们称为“高岑”。
高适的边塞诗,语言质朴精练,气势雄健高昂,粗犷豪放,遒劲有力,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征战生活和他报效国家的热情。
对唐朝军队内部的黑暗现象,揭露的也很深刻。
殷璠评其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河岳英灵集》)。
严羽名其诗为“高达夫体”(《沧浪诗话》),说明其自有独特风格。
《新唐书》本传谓其“以气质自高,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布”。
《燕歌行》是高适所有边塞诗中最为杰出的一篇。
6.岑参(约715—770),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人。
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作家。
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
以后曾北游河朔。
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
天宝八年,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
天宝十年回长安。
天宝十三年又做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
安史之乱后,至德二年才回朝。
前后两次在边塞共六年。
大历元年,官至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世称岑嘉州,罢官后客居成都。
岑参以边塞诗著称,写边塞风光及将士生活,气势磅礴,昂扬奔放。
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其边塞诗的主要风格。
其描绘边塞风光之作,如《白雪歌》、《热海行》、《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最为脍炙人口。
与高适同为盛唐边塞诗派作家,人称“高岑”。
其放情山水之作,亦“超拔孤秀,度越常情”(《唐才子传》)。
殷璠评其诗曰:“参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
”(《河岳英灵集》)严羽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激。
”(《沧浪诗话·诗评》)。
二、知识链接
(一)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
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
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
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二)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
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
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
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