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诵读诗歌
2、学生展示课前预习成果
(1)作者简介
(2)创作背景
(3)字音
(4)解释词语
三、B级:二读诗歌,理解诗意
1、诵读诗歌
2、同桌合作交流
3、展示讨论结果
示例:《望月怀远》
时间:夜晚
地点:客栈或卧室
景物(意象):明月ຫໍສະໝຸດ Baidu露水
人物:诗人或情人
事件:望月怀人
情感基调的词或句子: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问:分析诗歌中的主人公形象。
「参考答案」第一步骤:本诗刻画了一个因在客中度节而思念家人的形象。
第二步骤:“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还应说着远行人”从对方落笔,借既家人对诗人的思念表明诗人对家人的思念。
第三步骤: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
教学
反思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和物。
(1)景色形象:写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景物来表现主观感情,这些景和物已被人们赋予了特定的含义而成为具有审美意义的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2)事物形象:咏物诗一般借某个具体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三、读书指导
2、《送魏万之京》:首联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3、《与诸子登岘山》:诗歌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导学提示:
1、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1)解读描写手段(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神态)
(2)学会知人论世(作者生平、生活时代背景),关注注释。
(3)抓住关键语句(议论抒情处)
(4)借助诗中意象(人物所处的环境)
(3)第三步骤:抒发了未能建功立业,无所作为的遗憾之情。
六、学习报告
基础知识梳理和再现
经典题型及解题思路
学习过程中生成的疑难问题
1、展示学习生成问题
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3、教师精讲点拨
七、巩固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雪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2、注音:
颀砧蹉跎岘
3、解释词语:
怜光满盈手离歌
蹉跎向晚莫见
(二)B级:二读诗歌,理解诗歌情感
导学提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再现诗歌情境,体会诗歌情感
时间:
地点:
景物(意象):
人物:
事件:
典故:
情感基调的词或句子:
(三)C级:三读诗歌,鉴赏诗歌
导学提示:尝试从形象、语言、技巧和思想内容四个方面鉴赏诗歌(可以尝试出题,并附答案)
鉴赏示例:景物形象--《送魏万之京》二三联为魏万设想了别后的羁旅之景:鸿雁悲鸣南飞,山中云雾缭绕,秋寒袭来,树色渐深,暮色降临,砧声起落;营造了萧瑟凄切的氛围,作者借此表达了悲秋伤别和对友人珍惜时光、及时建功立业的劝勉之情。
出题示例:语言--赏析“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中的“怜”“觉”字。
答案:“怜”即爱,引申为可爱;“觉”即感觉,感到;熄灭蜡烛,更觉得月色可爱,披衣出屋,长久望月,感到露水的凉意。两字充分表现了诗人的思念之情,运用情景相生的写法,因望月而怀人,又因怀人而望月,勾勒出月明露重、望月怀远的幽清意境。
「参考答案」第一步骤:本诗刻画了一个思妇形象.
第二步骤:萤虫飞回休息,说明夜已经很深了,主人公借着缝制衣服来打发时光,表现对爱人的思念.
第三步骤:诗人借思妇这样一个形象抒发了自己内心的苦闷.
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诗歌中的形象是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人物、景色、事物(后两种合称景物)。
1、人物形象:人物又分作品中人物形象和抒情主人公。但在诗歌中,多注重形象的“神”,即内在的精神形象。
(1)诗歌塑造的客观人物:叙事诗或有叙事成分的诗多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
(2)抒情主人公(作者):抒情诗大多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运用奇特的想象,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神游无极的形象。
形象:
语言:
技巧:
思想内容:
二
【课堂互动】
一、导入
学生集体背诵苏东坡《水调歌头》
教师:明月,是我国诗歌中传统意象,它代表着思念、团聚、祝福,面对一轮明月,苏东坡吟诵千古佳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唐代大诗人张九龄面对一轮明月又会写出怎样的杰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二、A级:初读诗歌,理解诗意
第三步骤: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玉阶怨谢眺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注释]玉阶怨:属乐府《相和歌辞•楚调曲》,从所存歌辞看,主要是写"宫怨"的。
问:谢眺的《玉阶怨》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课题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一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宋正斗
教学
目标
1、积累人物形象类命题的基础知识
2、读懂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3、归纳、掌握人物形象类题型的答题技巧
重点
难点
1、读懂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通过例题归纳总结人物形象类题型的答题技巧
教学
方法
诵读鉴赏、合作研讨、探究归纳、精讲点拨
教学
过程
(一)A级:初读《望月怀远》《送魏万之京》《与诸子登岘山》,理解大意
导学提示:结合课后注释、同步导学练自主完成
1、作者背景:
(1)张九龄(678-740),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一名,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诗风,贡献尤大。誉为“”。
(2)李颀(690-751),人,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3)孟浩然,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字,世称,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以写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曾隐居鹿门山。
①诗人能从观察宇宙历史的发展规律的高度对时代与人生进行积极思考;
②诗人在追求建功立业的道路上,显示了强烈的自信心和铮铮傲骨;
③崇尚独立人格和高洁品质,这使他们的追求功名的热情少了些庸俗气,具有了理想的光彩。
盛唐诗歌的声律完备主要是指律诗体裁的成熟和普及,诗人们已经能娴熟地使用这一体裁表情达意并且将它发挥到了极致。古体与律诗的截然划分,以及歌行与绝句的兴盛,都是盛唐诗歌达到高潮的标志。
盛唐是流派纷呈,风格众多,体裁和形式成熟、完备的时代。社会各方面的现实生活,都在诗人的笔下以各种体制和风格得到充分的反映。
文学史家习惯按题材来划分流派,他们有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人,描写幽静、宁谧的自然世界;有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歌颂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慨。
二、考点指津
(一)形象分类
(3)第三步骤:首联采用倒置手法,突出“离别”,既有对游子冲寒上路的爱惜,又有和游子乍逢即别的惆怅。
3、《与诸子登岘山》:诗歌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明确:(1)第一步骤:诗歌塑造了政治失意的诗人形象;
(2)第二步骤:诗人登上岘山,见到羊公碑,用羊祜的名垂千古,与山俱传与自己无所作为,死后湮灭无闻相对比,突出自己政治的失意;
(2)第二步骤:写诗人因遥思远人,难以入眠,灭烛之后,披衣步出室外,独自对月凝思,不知过了多久,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方觉醒过来,
(3)第三步骤:表达了深深的相思之情。
2、《送魏万之京》:首联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明确:(1)第一步骤:首联塑造了即将离别的游子形象;
(2)第二步骤:昨夜,游子刚刚渡河与诗人相聚,今晨,清霜布地,游子低吟着离歌,与诗人道别,准备冲寒上路;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第一步骤: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第二步骤: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2、强化答题规范
(1)第一步骤:概括形象特点;
(2)第二步骤:具体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3)第三步骤:指出形象的意义。
1、小组合作交流
2、学生板书展示
3、教师精讲点拨,强化方法指导和答题规范
1、《望月怀远》:“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二句塑造了什么样的诗人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1)第一步骤:“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二句塑造了一个为相思所苦的彻夜难眠的诗人形象,
四、C级:三读诗歌,鉴赏诗歌
1、诵读诗歌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诗歌形象、语言、技巧和思想内容四个方面内容(不要求面面俱到)
3、展示小组研究成果(板书)
形象:
语言:
技巧:
思想内容:
4、教师进行适当点评分析,矫正存在的问题
五、典题导航,突破人物形象类题型
(一)典型例题(C级)
1、《望月怀远》:“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二句塑造了什么样的诗人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主要内容
(教师填教学方法或点拨的方法,学生归纳、积累知识要点或反思)
一
【课前预习】
一、专题总论
盛唐诗歌就时间上来说,是指开元、天宝至大历初年的诗歌。就诗歌特征来说,主要是指盛唐诗人所创作的具有昂扬雄浑、阔大恢宏的盛唐气象的诗歌。
所谓“声律风骨兼备”是就这一时期的诗歌内容和形式而言的。
盛唐诗歌的风骨主要包括:
2、学生展示课前预习成果
(1)作者简介
(2)创作背景
(3)字音
(4)解释词语
三、B级:二读诗歌,理解诗意
1、诵读诗歌
2、同桌合作交流
3、展示讨论结果
示例:《望月怀远》
时间:夜晚
地点:客栈或卧室
景物(意象):明月ຫໍສະໝຸດ Baidu露水
人物:诗人或情人
事件:望月怀人
情感基调的词或句子: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问:分析诗歌中的主人公形象。
「参考答案」第一步骤:本诗刻画了一个因在客中度节而思念家人的形象。
第二步骤:“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还应说着远行人”从对方落笔,借既家人对诗人的思念表明诗人对家人的思念。
第三步骤: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
教学
反思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和物。
(1)景色形象:写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景物来表现主观感情,这些景和物已被人们赋予了特定的含义而成为具有审美意义的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2)事物形象:咏物诗一般借某个具体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三、读书指导
2、《送魏万之京》:首联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3、《与诸子登岘山》:诗歌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导学提示:
1、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1)解读描写手段(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神态)
(2)学会知人论世(作者生平、生活时代背景),关注注释。
(3)抓住关键语句(议论抒情处)
(4)借助诗中意象(人物所处的环境)
(3)第三步骤:抒发了未能建功立业,无所作为的遗憾之情。
六、学习报告
基础知识梳理和再现
经典题型及解题思路
学习过程中生成的疑难问题
1、展示学习生成问题
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3、教师精讲点拨
七、巩固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雪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2、注音:
颀砧蹉跎岘
3、解释词语:
怜光满盈手离歌
蹉跎向晚莫见
(二)B级:二读诗歌,理解诗歌情感
导学提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再现诗歌情境,体会诗歌情感
时间:
地点:
景物(意象):
人物:
事件:
典故:
情感基调的词或句子:
(三)C级:三读诗歌,鉴赏诗歌
导学提示:尝试从形象、语言、技巧和思想内容四个方面鉴赏诗歌(可以尝试出题,并附答案)
鉴赏示例:景物形象--《送魏万之京》二三联为魏万设想了别后的羁旅之景:鸿雁悲鸣南飞,山中云雾缭绕,秋寒袭来,树色渐深,暮色降临,砧声起落;营造了萧瑟凄切的氛围,作者借此表达了悲秋伤别和对友人珍惜时光、及时建功立业的劝勉之情。
出题示例:语言--赏析“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中的“怜”“觉”字。
答案:“怜”即爱,引申为可爱;“觉”即感觉,感到;熄灭蜡烛,更觉得月色可爱,披衣出屋,长久望月,感到露水的凉意。两字充分表现了诗人的思念之情,运用情景相生的写法,因望月而怀人,又因怀人而望月,勾勒出月明露重、望月怀远的幽清意境。
「参考答案」第一步骤:本诗刻画了一个思妇形象.
第二步骤:萤虫飞回休息,说明夜已经很深了,主人公借着缝制衣服来打发时光,表现对爱人的思念.
第三步骤:诗人借思妇这样一个形象抒发了自己内心的苦闷.
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诗歌中的形象是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人物、景色、事物(后两种合称景物)。
1、人物形象:人物又分作品中人物形象和抒情主人公。但在诗歌中,多注重形象的“神”,即内在的精神形象。
(1)诗歌塑造的客观人物:叙事诗或有叙事成分的诗多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
(2)抒情主人公(作者):抒情诗大多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运用奇特的想象,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神游无极的形象。
形象:
语言:
技巧:
思想内容:
二
【课堂互动】
一、导入
学生集体背诵苏东坡《水调歌头》
教师:明月,是我国诗歌中传统意象,它代表着思念、团聚、祝福,面对一轮明月,苏东坡吟诵千古佳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唐代大诗人张九龄面对一轮明月又会写出怎样的杰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二、A级:初读诗歌,理解诗意
第三步骤: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玉阶怨谢眺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注释]玉阶怨:属乐府《相和歌辞•楚调曲》,从所存歌辞看,主要是写"宫怨"的。
问:谢眺的《玉阶怨》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课题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一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宋正斗
教学
目标
1、积累人物形象类命题的基础知识
2、读懂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3、归纳、掌握人物形象类题型的答题技巧
重点
难点
1、读懂鉴赏诗歌,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通过例题归纳总结人物形象类题型的答题技巧
教学
方法
诵读鉴赏、合作研讨、探究归纳、精讲点拨
教学
过程
(一)A级:初读《望月怀远》《送魏万之京》《与诸子登岘山》,理解大意
导学提示:结合课后注释、同步导学练自主完成
1、作者背景:
(1)张九龄(678-740),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一名,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诗风,贡献尤大。誉为“”。
(2)李颀(690-751),人,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3)孟浩然,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字,世称,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以写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曾隐居鹿门山。
①诗人能从观察宇宙历史的发展规律的高度对时代与人生进行积极思考;
②诗人在追求建功立业的道路上,显示了强烈的自信心和铮铮傲骨;
③崇尚独立人格和高洁品质,这使他们的追求功名的热情少了些庸俗气,具有了理想的光彩。
盛唐诗歌的声律完备主要是指律诗体裁的成熟和普及,诗人们已经能娴熟地使用这一体裁表情达意并且将它发挥到了极致。古体与律诗的截然划分,以及歌行与绝句的兴盛,都是盛唐诗歌达到高潮的标志。
盛唐是流派纷呈,风格众多,体裁和形式成熟、完备的时代。社会各方面的现实生活,都在诗人的笔下以各种体制和风格得到充分的反映。
文学史家习惯按题材来划分流派,他们有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人,描写幽静、宁谧的自然世界;有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歌颂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慨。
二、考点指津
(一)形象分类
(3)第三步骤:首联采用倒置手法,突出“离别”,既有对游子冲寒上路的爱惜,又有和游子乍逢即别的惆怅。
3、《与诸子登岘山》:诗歌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明确:(1)第一步骤:诗歌塑造了政治失意的诗人形象;
(2)第二步骤:诗人登上岘山,见到羊公碑,用羊祜的名垂千古,与山俱传与自己无所作为,死后湮灭无闻相对比,突出自己政治的失意;
(2)第二步骤:写诗人因遥思远人,难以入眠,灭烛之后,披衣步出室外,独自对月凝思,不知过了多久,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方觉醒过来,
(3)第三步骤:表达了深深的相思之情。
2、《送魏万之京》:首联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明确:(1)第一步骤:首联塑造了即将离别的游子形象;
(2)第二步骤:昨夜,游子刚刚渡河与诗人相聚,今晨,清霜布地,游子低吟着离歌,与诗人道别,准备冲寒上路;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第一步骤: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第二步骤: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2、强化答题规范
(1)第一步骤:概括形象特点;
(2)第二步骤:具体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3)第三步骤:指出形象的意义。
1、小组合作交流
2、学生板书展示
3、教师精讲点拨,强化方法指导和答题规范
1、《望月怀远》:“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二句塑造了什么样的诗人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1)第一步骤:“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二句塑造了一个为相思所苦的彻夜难眠的诗人形象,
四、C级:三读诗歌,鉴赏诗歌
1、诵读诗歌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诗歌形象、语言、技巧和思想内容四个方面内容(不要求面面俱到)
3、展示小组研究成果(板书)
形象:
语言:
技巧:
思想内容:
4、教师进行适当点评分析,矫正存在的问题
五、典题导航,突破人物形象类题型
(一)典型例题(C级)
1、《望月怀远》:“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二句塑造了什么样的诗人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主要内容
(教师填教学方法或点拨的方法,学生归纳、积累知识要点或反思)
一
【课前预习】
一、专题总论
盛唐诗歌就时间上来说,是指开元、天宝至大历初年的诗歌。就诗歌特征来说,主要是指盛唐诗人所创作的具有昂扬雄浑、阔大恢宏的盛唐气象的诗歌。
所谓“声律风骨兼备”是就这一时期的诗歌内容和形式而言的。
盛唐诗歌的风骨主要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