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专业毕业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力绿城”—合肥双凤经开区商务区城市设计
作者:任杰 10111029 指导教师:朱萌
(单位: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城市规划系
摘要:本次规划有别于以往城市商务区“高强度、密开发、重经济、轻环境”的规划,其独特之处在于引用“城市呼吸”理论,依托现状天然水库及公园绿地优势,注重生态网络的建设,将快节奏的城市生活融入于自然环境中,保证城市呼吸通畅,创建一个集商务办公、商业、居住、休闲公园等为一体的“活力绿城”。
关键词:城市呼吸生态网络活力绿城
前言:商务区历来素有“城市名片”之称,它汇集了金融、贸易、创意研发及配套商业、酒店居住等功能,以往城市建设沿袭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开发、高强度”的开发模式,使得商务区成为城市建设密集区,人口混杂、管理混乱、其生态环境品质得不到相应的保证,“城市名片”之称名不副实。相比较国外城市的建设,更加注重城市功能与所属环境的融合,强调建筑、人、环境三者合一,特别是对于城市商务区建设,更加注意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品质。本次规划在于探讨基于“城市呼吸”理论下,采取一系列规划策略和实施措施来建设合肥市双凤经开区商务区。
正文
1、背景研究
1.1项目起源与背景
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交通枢纽,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1。在新一轮的“1+3+3+1”城市空间战略规划中将构建多中心城市空间体系,1个合肥主城区、3个副城市中心一个巢湖市区、3个产业新城,1个环巢湖生态示范区。每个区域都有各自的发展定位,但又彼此联系,通过“城湖联动”,实现合肥的“转型创新”2。
该项目为合肥市北组团中心之一,是合肥中心城区与合肥北组团联系的枢纽,为了更好的配合合肥新一轮的空间发展战略要求,加强合肥北组团与中心城区的联系,该地块定位为城市片区级高端商务区,它涵盖商务、商业、行政、公园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
另外,随着国家提出“海绵城市”、“低碳城市”、“生态城市”的提出,城市建设的生态性、多元性、集约性被愈发强调。特别是在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的今天,城市生态性被进一步提上革命日程。而现今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如城市交通拥挤,环境质量差,城市功能简单粗暴拼凑,公共活动少,人与人之间交流不够。而作为城市名片商务区,生态环境品质被愈发看中。
1.2规划目的与意义
1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简本
2《合肥综合交通“1331”综合交通规划》合肥市规划局2015.1.28
本次规划目的有三:其一,打造合肥市商务区的城市名片形象,提升合肥市魅力;其二,构建地块生态网络,提升商务区的生态环境品质,使其成为活力和环境并重的宜居之城;其三,弥补地块功能缺失,增添商业、休闲旅游等功能,为周边居民提供便利。
1.3上位规划解读
根据上位规划要求,地段区位的主题空间特征:北部组团城市生活服务中心的城市空间发展起步区;对于蒙城北路与P线路相交处以西,没冲水库以东约10公顷的居住用地改为城市公共绿地,提高城市的公共空间品质与品位。
2.现状分析
2.1区位与发展条件分析
2.1.1区位分析
合肥市域层面:在合肥“1331”空间战略格局中,该项目位于合肥主城区,有着方便的地理位置和物质经济、人才、科技优势,并且与庐江、长丰、巢湖能通过较方便的铁路及公路联系。
合肥市组团间层面:合肥主城分为四个组团,该项目属于北组团,在空间上是中心城区和北组团联系的纽带。由此可见该项目的规划建设对于树立城市形象,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合肥市组团内层面:规划所在地位于北组团西南边,是北组团的中心之一,在功能分配上,地块主要以商务办公、商业、居住为主。
2.1.2 发展条件分析
根据相关资料搜集及现状调研,该地块发展优势有如下两点:1.便捷的交通条件,基地北边是沪蓉高速公路,空间距离为3.5公里;东边是淮南线铁路,空间距离不到1000米;地铁5号线(待建)由南至北贯穿基地。另外,基地四面均为城市干道,公路交通十分发达。2.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基地西侧为梅冲天然水库和公共绿地,规划时可以将天然景观引入地块,并构建地块生态网络,寓情于景,提升地块环境品质。
另外,该地块发展挑战有如下两点:1.由于地块被蒙城北路(快速路)分割为东西两块,如何加强东部地块(商务办公、商业、酒店居住等)与西部地块(公共绿地)的联系将成为本次规划的重点;2.如何通过人流引导来加强地块内部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将成为本次规划的难点。2.2现状用地布局
在基地范围内,东部属于有一定污染性质的二类工业用地,而其他地方则属于待开发用地,相比较而言,与基地相邻的东侧以南则为二类工业用地,东侧以北有教育科研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另外,基地南侧为商住混合用地。由此可见,基地内部用地性质相对单一,未能为周边居民提供商业、娱乐、休闲等服务功能,不能很好起到组团中心的作用。
2.3现状要素分析
2.3.1建筑:
现状南部靠近工业大道分布工业厂房及服务性用房,层高1—2层,质量良好。然而地块大部分地区尚未开发,基本无建筑覆盖,在城市土地供应紧张的时代,容易造成地块不经济。
2.3.2公共设施:
地块内部基本无公共设施,地块周边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有学校、工厂、银行、酒店,缺乏为周边居住服务的大型商业、休闲娱乐等服务性设施。
内部道路为骨架,构建地块东西走向绿廊,并催生联系南北地块景观视廊;第三步:联动生面,以绿心为点,以景观绿廊为线,联动生成整个地块生态网络体系。
3.3.2 功能的有机复合
针对基地现状功能缺失的问题,规划时,应遵循紧凑复合的原则,首先应该选取地块核心功能;其次应当在考虑交通条件、周边用地性质的基础上对其他功能进行合理选址;最后采取一定措施联系核心功能区和其他功能区,如运用人流引导各个功能区空间的的对接的理念,采取一系列步行景观轴线加以联系。如此,既保证各功能区既相互独立,又使得它们彼此联系。
3.3.3活力点的再生与复兴
地块现状用地性质单一,基础设施配置较为落后,使得地块活力值较低,缺乏人气。规划时应先植入活力核心,它应该是地块人气聚集点所在,然后,依靠人流引导,空间的穿插互动,催生新的活力点,最后各个活力点与活力核心通过联系纽带融合成活力网络。
4.方案设计
4.1总平面介绍
本次方案为合肥双凤金开区商务区设计,在基于“城市呼吸”理论前提下提出活力绿城的主题,规划着眼于构建生态性与经济性并重的生态、活力、宜居之城,基地西侧为片区级公园绿地,可供居民休闲、旅游之用,北侧为行政办公组团,与之相对的南面则是商务+会展组团,是地块的核心功能地区,东侧为不行街区,包含娱乐、购物、餐饮、休闲等功能,南侧为酒店式公寓。
4.2规划要素分析
4.2.1路径
地块现状道路有蒙城北路、P线路、双凤大道、金杭大道,工业大道。其中蒙城北路为城市快速路,P线路为贯穿地块东西的景观大道,其余为城市主干道,规划时,在距离P线路以北250米路开辟一条连通双凤大道和蒙城北路的东西向的城市次干道,作为规划地块与北边居住区的分界线,在蒙城北路以东270米处开辟一条由南至北连通工业大道和P线路的地块主要车行道,由此,构成一个网格状的车行路网。
4.2.2界面
地块界面分为三类:1.开敞界面,包括公园绿地与天然水库所构成的景观开敞界面,公园绿地与城市道路的分割而成的开敞界面,以及会展中心与四周道路广场所构成的开敞界面;2.半开敞
界面,包括地块北部行政组团及中部商务组团分别与景观大道所构成的半开敞界面,东部商业组团与周边道路所构成的半开敞界面,以及南部酒店式公寓组团与四周道路广场所组成的半开敞界面。3.围合界面,包括地块北部行政组团院落式围合界面,南部科研办公区院落式围合界面。4.2.3分区
规划分为4个功能区:1.行政办公区,位于地块北部,南与景观大道毗邻,北与城市次干道对接,西接蒙城北路,东靠双凤大道。2.商务区,其北邻景观大道,东与南接商业区,西靠蒙城北路,该功能区分为3块小组团,分别为商务办公组团、会展组团、科研办公组团,他们在功能上相互联系。3.商业区,位于地块东南部,设置为步行街形式,车行入口位于商业区与商务区之间车行道路上,人行主入口位于地块东南角,人行次入口位于景观大道东侧,通过“L型”的步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