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3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案中图版

合集下载

最新-最新2021高三地理一轮 第四章 第一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 湘教版必修1 精品

最新-最新2021高三地理一轮 第四章 第一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 湘教版必修1  精品

2.地形因素在聚落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1)在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地表形态影响着 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如我国北方平 原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大,多呈_团__聚___型、 _棋__盘____式的格局,聚居的人口较多。南方丘陵 和山区: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小,空间分布相对 __分__散___,聚居的人口较少;南方河网密集的平 原地区,聚落沿河呈_带___状分布。
并且由山区到平原,随着海拔的逐渐降低, 地势越来越平坦,土壤越来越肥沃,交通越 来越便利,越有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第 (2)题,根据地形与土地利用方式的关系,一 般丘陵山地陡坡可以作为林业用地,缓坡可 作为果园用地。
地势开阔平坦的地区,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可以作为农业用地,发展耕作业。平原地区的 湖泊可以发展水产养殖业。综上所述该地区农 业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有:荒山、林地、果园(园 地)、农田(耕地)、湖泊(鱼塘)等。
飞机场应建在地势 较高、平坦开阔、 地质条件好的地方
港口宜建在地势平 坦且近岸海水或河 水较深的地方
利于飞机的升降 且便于排水,地 基较稳定
便于筑港、建仓 库、连接交通线 ;便于船舶的进 出、停靠
二、探究热点考向
以全新视角考查地形对聚 落分布的影响
(2011·试题调研)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多种自 然因素的影响,其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 突出。回答(1)~(2)题。
(1)下列图示的地表形态中,容易形成聚落的 是( )
A.① C.③
B.② D.④
(2)如果某聚落所在的区域,广泛分布着上述
四种地表形态,则制约该聚落发展的主要因
素是( )
A.光照
B.地形
C.热量
D.水资源
解析: 第(1)题,在聚落形成过程中,地表 形态影响着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 如干旱地区的山前洪积扇有利于聚落的发育。 选B。第(2)题,上述四种地表形态广泛分布 的地区,类似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水资源比较缺乏。选D。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②适度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力度;
③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高输中等工地程理建设);
④稳定发展核电; ⑤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等; ⑥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 ⑦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能耗大的工业的发展。
学科网 精品资源
四、主(要高自中然地灾理害)及其危害
(一)概念:
灾害是对能够学给科人网类精和人品类资赖源以生存的环境造成
人为原因两方面综合分析。
气象灾害侧重气(候高、中河流地等理方)面;地震、火山侧重
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方面;滑坡、泥石流需要结合内外
力作用综合分析。
(二)自然灾害成因分析:
影响自然灾害学灾情科大网小精的因品素资有源三个:
一是孕育灾害的环境(孕灾环境);
二是导致灾害发(生高的中因子地(致理灾)因子);
三是承受灾害的客体(受灾体)。
学科网 精品资源 ( 高中地理 )
01 一 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目 录 02 二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03 三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 04 四 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危害
学科网 精品资源
一、地(形高对中地地理理环)境的影响
学科网 精品资源 ( 高中地理 )
方式
学科网 精品资源
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 B
A.等高线分布 B.河谷分布 C.山脊线分布 D.山麓分布
课堂练习
(2019年天津卷•节选)2.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吉林省珲春市(下图)是我国离海最近的内陆城市,辖区内的聚
落多沿河谷分布。
该市其他地区聚落很少的自然原因
有哪些?
地表坡度大; 地势高,气温较低; 水源相对不足; 森林茂密; 土层较薄。 (答出三点即可)

【地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地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地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发展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从气候和季节的变化到地理地貌的差异,这些自然因素都对我们的生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发展的多个方面,包括农业、交通、经济、文化和城市化等。

在探讨这些方面时,我们将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如何塑造人类社会,并提出一些案例和证据来支持我们的观点。

H1 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的影响地理环境对农业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

当谈到农业时,首先要考虑到气候和季节变化对农作物的生长的影响。

一个地区的气候条件,如温度、降水量和日照时间,将直接决定着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收成的丰收程度。

例如,温带地区通常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因此农民需要根据不同的季节种植不同的作物。

而热带地区则气候条件相对稳定,可以种植一年四季的作物。

此外,地理地貌也对农业有着重要影响。

中国的很多地区都有丘陵或山地的地形,这使得农业面临着种植和灌溉的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农民需要利用土地的形状和高低差来设计有效的灌溉系统,以确保农作物的生长。

农业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因此自然地理环境对其发展有着关键的影响。

只有充分了解和适应环境,农民才能获得更好的收成,确保粮食供应和食品安全。

H2 自然地理环境对交通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对交通系统的建设和使用也有着直接影响。

不同的地理地貌会对交通路线和运输方式产生不同的要求。

例如,山岭和河流的存在会对道路和桥梁的建设提出挑战。

在崎岖的山区,建设平坦的道路可能会非常困难,限制了交通的发展。

此外,河流的存在可能需要建造桥梁或渡船以实现交通连通性。

这些都需要考虑到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同时,海洋和湖泊也对交通系统和海上贸易产生着重要影响。

沿海地区可以通过海洋航运和港口来实现贸易和文化交流,而内陆地区通常依赖于湖泊和河流作为交通通道。

地理环境的不同将决定着不同地区的交通方式和发展水平。

地理环境不仅对交通系统的建设有影响,也对交通网络的效率产生影响。

地理必修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必修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自然资源的概述
1、概念: 摆出一些自然资源和非自然资源的名称,让学生来区 分,并说出理由;从而得出自然资源的主要属性;再让学生举出例 子,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2、分类:对刚才列举的自然资源按性质进行归类,得出可再生和非
可再生资源的含义
二、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
分析“能源结构的转变图”和“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图” 1、让学生分析怎么看图,这种图上能显示什么样的信息; 2、让学生得出煤炭地位随时间在变化,煤炭在我国的比重变化, 探究原因 3、让学生设计三个时期比较表格(特别是比较的内容) 选择设计最合理的表格,让学生自己来完成表格 4、阅读资料“煤炭的开采和综合利用”,完成探究活动第2题,分 组讨论,摆出理由,重点是说理析因 依据活动2的理解,再思考“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图
化 的特点、两条曲线相关性等 (3)再对图表提出疑问,延伸到课外 (4)让学生举例说明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产生的问题
(一)近现代的气候变化 分析4张图 “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图、
1900—2000年全球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图、因气候变暖首先可能 被淹没的地区图、天津市海滨平原受海平面升高影响的范围图 (1)可得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是从几个方面来说明的 (2)后分组讨论4张图片,从图中得出哪些结论 ? (3)动起来:画图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重点)
1、思考活动:“分析三个阶段起主要作用的自然资源 ” 承上启下
2、分析“前煤炭、煤炭时期、后煤炭时期”煤炭经历了 由弱到强再逐渐变弱的过程(结合图表进行分析)
3、探究活动:第1题主要看图分析 是对正文的延伸 第2题理论联系实际 激发地理的创新思维
三、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从“农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后工业化阶段”其自然资源数 量、质量、分布及开发对人类的影响来说明应该以历史发展的观点 来看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讲义(经典打印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讲义(经典打印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考考纲: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一、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差异性:不同区域之间存在肯定差异,区域内部也有相对差异。

(3)开放性:区域之间有各种各样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二、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以日本和英国为例日本英国自然环境相像性岛国,面积相差不大;地处中纬度,气候暖和潮湿位置亚欧大陆东侧亚欧大陆西侧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多火山、地震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织分布气候季风气候,海洋性显著,南北差异大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森林覆盖率高以草地为主水文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富河网较密集,流量平稳,多有运输河连通矿产资源贫乏煤、铁、石油经济发展相像性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充分发挥岛国的优势经济特点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工业布局临海型布局“资源型”布局为主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精耕细作畜牧业发达;高产值园艺农业人口城市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3.我国的三大自然区(1)划分指标:地形和气候。

(2)三大自然区: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

界线:Ⅰ大致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Ⅱ大致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Ⅲ大致沿横断山脉一线。

三、地理信息技术及应用特点和功能简洁理解遥感(RS) 地表视察、地理数据收集是什么?有什么?(拍照)全球定位系统(GPS) 空间位置(地理坐标)的确定、导航在哪里?(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 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决策应用为什么?有何联系?怎么做?怎么办?(信息处理)(2019·北京文综)读下图,回答1~2题。

1.芬兰()A.盛行西风,终年温柔多雨B.山区水土流失严峻,城镇数量少C.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D.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2.燕麦种植北界呈图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国() A.东部地区的河湖密布,浇灌条件B.西部受暖流、地形影响,气温偏高C.东南部土层较深厚,耕作技术高D.西北部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2019·海南地理)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自然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 中图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自然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 中图版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感性认知——试一试][理性归纳——记一记](1)甲区域主要为渭河平原,聚落主要沿河谷、交通线分布,平原(1)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世界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近年来有加快的趋势。

考点一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影响[以“联系”为桥梁——追因溯源·逻辑推理][师说考点](一)地形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城市建设最好的地貌条件是大片地形平坦、地势稍高的区域,但在山区、热带地区也分布着一些城市。

(二)风向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在城市规划中,污染大气的企业用地布局与风向有很重要的关系。

如下表所示:水运是早期城市形成的重要因素。

从目前城市的分布看,有许多城市受水运的影响,沿江河湖海等交通要道发育起来。

主要有以下区位:1.地貌对聚落的布局和景观有着直接的影响。

如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图中右下角照片),读图回答(1)~(2)题。

(1)砾石堆积物的成因是( )A.冰川沉积B.流水沉积C.风力沉积D.风化残积(2)图中最可能形成较大聚落的地点是( )A.① B.②C.③ D.④解析:(1)B (2)D 第(1)题,读图可知,甲、乙、丙三地的砾石堆积物均位于河流凸岸,是由河流搬运的砾石在凸岸沉积而形成的,故选B。

第(2)题,①②③④四地中,④地距离河流源头最远,海拔较低,位于干支流交汇处,且周边地区为砂黏土堆积物,利于农业生产,最有可能形成较大聚落,故选D。

2.如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关于图中甲、乙、丙、丁聚落的形成及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聚落有河流经过,取水最方便,发展最快B.乙聚落地势最高,洪涝灾害少,形成最早C.丙聚落在河流凹岸,水深易建码头,形成最早D.丁聚落地势平坦,水陆交通便利,规模最大解析:选D 图中显示丁位于河流下游而航运条件好,且地势较开阔、平坦,利于城市发展,所以规模最大,故D项正确。

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3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案中图版

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3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案中图版

第13讲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1.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1)(2)(3)水对城市的意义及影响①意义⎩⎪⎨⎪⎧可作为重要的交通通道满足城市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需要②(4)矿产对城市的影响矿产资源的分布、蕴藏量和开采水平影响很多矿业城市的形成、发展规模及发展前景。

2.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线路的影响二、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化(1)特点:冷暖干湿相互交替。

(2)阶段地质时期—⎩⎪⎨⎪⎧时间:距今22亿年到1万年特点:温暖期和冰期交替出现⇓历史时期—⎩⎪⎨⎪⎧时间:距今1万年特点:有时为温暖时期,有时为寒冷时期⇓近代—⎩⎪⎨⎪⎧时间: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特点:世界气温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现象2.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导致海平面上升(2)导致自然灾害增加①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部分地区降水增加大部分干旱、半干旱地区将更加干燥②热带气旋的强度、频率会增加。

(3)导致生态系统调整①破坏自然生态系统(不利)⎩⎪⎨⎪⎧表现:改变植被群落结构、组成及生物量,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原因:物种易患病和遭受害虫袭击,难以适应新环境变化,生产率降低,脆弱性物种灭绝②植物光合作用增强(有利):二氧化碳的施肥效应使植物生产率有一定的提高。

(4)威胁人类健康①主要受害人口:热带、亚热带国家低收入人口。

②原因⎩⎪⎨⎪⎧气温升高,扰乱人体新陈代谢全球变暖影响某些疾病传染媒介的活动范围,改 变病原菌滋生环境三、寒潮1.概念: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现象,并伴有大风、冻害、雨雪等天气。

2.划定标准: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 ℃以上,并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又在5 ℃以下的就称为寒潮。

(各地的寒潮标准不一样) 3.形成4.危害和防治措施四、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1.世界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成因世界水资源的分布整体呈现不平衡,但仍有一定规律可循,具体分析如下: 指标 特点原因水源补给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丰富 水循环活跃,降水量大,水源补给多 径流总量大河亚洲最多,大洋洲最少 面积大,河流多,径流总量大;相反则径流总量小国家前六位: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中国 人均径流量大洋洲最多,欧洲最少径流总量一定,人口越少,人均径流量越大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其表现、成因及应对措施如下表所示:时空分布特点成因对策夏秋多、冬春少我国属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基本是夏季风从海洋上带过来的,因此夏秋季节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较多;而冬春季节主要受来自内陆的冬季风影响,降水很少通过修建水库来改变径流的时间分配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影响我国的夏季风首先在东南沿海登陆,因此就地区而言,越靠近东南部的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就越明显,受影响的时间越长、强度越大,水资源也就越丰富通过跨流域调水的方式,将水资源丰富地区的水调到水资源缺乏的地区,如我国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微点1 我国不同地区的聚落分布特点(1)西北地区:多分布在绿洲地区及周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讲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1.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1)(2)(3)水对城市的意义及影响①意义可作为重要的交通通道满足城市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的需要②(4)矿产对城市的影响矿产资源的分布、蕴藏量和开采水平影响很多矿业城市的形成、发展规模及发展前景。

2.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线路的影响二、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全球气候变化(1)特点:冷暖干湿相互交替。

(2)阶段地质时期—时间:距今22亿年到1万年特点:温暖期和冰期交替出现?历史时期—时间:距今1万年特点:有时为温暖时期,有时为寒冷时期?近代—时间: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特点:世界气温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现象2.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1)导致海平面上升(2)导致自然灾害增加①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部分地区降水增加大部分干旱、半干旱地区将更加干燥②热带气旋的强度、频率会增加。

(3)导致生态系统调整①破坏自然生态系统(不利)表现:改变植被群落结构、组成及生物量,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原因:物种易患病和遭受害虫袭击,难以适应新环境变化,生产率降低,脆弱性物种灭绝②植物光合作用增强(有利):二氧化碳的施肥效应使植物生产率有一定的提高。

(4)威胁人类健康①主要受害人口:热带、亚热带国家低收入人口。

②原因气温升高,扰乱人体新陈代谢全球变暖影响某些疾病传染媒介的活动范围,改变病原菌滋生环境三、寒潮1.概念: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现象,并伴有大风、冻害、雨雪等天气。

2.划定标准: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 ℃以上,并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又在 5 ℃以下的就称为寒潮。

(各地的寒潮标准不一样)3.形成4.危害和防治措施四、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1.世界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成因世界水资源的分布整体呈现不平衡,但仍有一定规律可循,具体分析如下:指标特点原因水源补给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丰富水循环活跃,降水量大,水源补给多径流总量大河亚洲最多,大洋洲最少面积大,河流多,径流总量大;相反则径流总量小国家前六位: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中国人均径流量大洋洲最多,欧洲最少径流总量一定,人口越少,人均径流量越大2.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成因及应对措施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其表现、成因及应对措施如下表所示:时空分布特点成因对策夏秋多、冬春少我国属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基本是夏季风从海洋上带过来的,因此夏秋季节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较多;而冬春季节主要受来自内陆的冬季风影响,降水很少通过修建水库来改变径流的时间分配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影响我国的夏季风首先在东南沿海登陆,因此就地区而言,越靠近东南部的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就越明显,受影响的时间越长、强度越大,水资源也就越丰富通过跨流域调水的方式,将水资源丰富地区的水调到水资源缺乏的地区,如我国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微点1 我国不同地区的聚落分布特点(1)西北地区:多分布在绿洲地区及周围。

(2)青藏高原:多分布在河谷地区。

(3)云贵高原:多分布在山间盆地。

(4)北方平原地区:规模较大,呈团聚状、棋盘式,人口较多。

(5)南方丘陵地区、山区: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较少。

微点2 交通线路修建时,对不可避开的不利地形,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加以克服如过高山可修建隧道;横跨山谷可建桥;高原等生态环境脆弱区以桥代路,尽量减少对地表的破坏。

微点3 如何分析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分析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时,可重点突出以下两方面:(1)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的影响——技术要求、工程量、造价等;(2)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空间分布和走向的影响——居民点运营效率、少占耕地等。

具体如下图所示:微点4 全球气候变化不代表全球变暖全球气候在不停地变化着,始终处于冷暖干湿交替中,呈周期性变化,是一种客观变化。

而全球变暖仅指全球均温明显上升,属全球气候变化的各种表现之一。

微点5 全球变暖,并非各地都升温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个地区气温都在上升。

微点6 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自然生态系统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加上人类占用的土地限制了生态系统的自然迁移,导致物种灭绝。

(2)海水温度变化及某些洋流的潜在变化,导致鱼类聚集地变化,使某些渔场消失,某些渔场扩大。

(3)全球变暖,蒸发加剧,土地荒漠化加剧,生态环境破坏加重。

微点7 四角度识记全球变暖的措施(1)减少排放:改善能源结构,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2)增加吸收:植树造林,减少破坏。

(3)调整应对:培育农作物良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建防护堤坝。

(4)政策干预:提倡公众参与,加强国际合作,采取经济和政策手段。

微点8 寒潮对我国的影响寒潮影响我国的范围很广,东部季风区及非季风区的西北部都在其影响范围内,从寒潮和强冷空气出现的次数来看,东北地区最多,华北地区次之,再次为西北地区和长江流域地区,华南地区最少。

青藏高原因地势高,强冷空气难以爬升,一般不会受其影响。

四川盆地、滇南谷地因地势低洼,周围有高大地形阻挡了冷空气,一般也不会受寒潮影响。

微点9 自然灾害分布、成因与防御措施的答题方向(1)自然灾害分布分析角度答题方向空间分布集中分布在××地区;由××向××减少(或增加)时间分配主要发生在××季节;××季节多发,××季节较少(2)自然灾害成因分析角度答题方向地形复杂,地壳运动频繁;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气候异常(久旱或持续性降自然原因水)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加剧了灾害的发生,如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3)防御措施分析角度答题方向加强灾害的宣传教育,树立减灾、防灾意识;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加强对灾非工程措施害的监测和预报;建立灾害应急机制,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等工程措施修建各种减灾防灾工程,如在河流沿岸建防洪大堤、建防护林、实施护坡工程等微点10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原因解决措施自然原因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修建水库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节约用水人为原因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浪费严重节约、合理利用,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水资源污染严重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2018·高考海南卷)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题。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图解思路】【尝试解答】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

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

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

1.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平原山区和高原表现城市等聚落发育的理想环境气候寒冷区,城市多分布在山间谷地中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于高原上原因地势平坦,节省建设投资;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地势相对较低,温度条件相对优越;地形、水源等条件好湿热的热带气候区,高原上较为凉爽典例我国城市多分布于地势较低的第三级阶梯上,如上海、北京、广州等拉萨位于拉萨河谷地,西宁位于湟水谷地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上,墨西哥城位于墨西哥高原上2.图解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一般而言,河流上游多位于高原、山地,以侵蚀为主,中游以搬运为主,下游以堆积为主。

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受此影响,聚落分布也不同,如下图所示:3.地形与交通线路选址(1)平原地区是交通线建设的最理想环境,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稳定。

因此交通线首选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

(2)在山区修建公路、铁路线时,要从以下几点考虑:①一般要沿等高线修建,这样可以减少工程量,同时道路平坦,利于车辆安全行驶,而且不易造成水土流失。

如图,在EF之间修建公路,应选择EHF,而不是EGF。

②鞍部相对较低,可修建公路(铁路)线;河谷地区海拔较低,修建公路(铁路)线工程量比较小。

③如果交通线要穿越等高线,要选择等高线比较稀疏的地方,这里坡度较缓,利于建设和行车安全。

④选线时要避开陡崖、地质不稳定的地段。

要尽可能少跨越河流,以减少工程投资和保证工程安全。

⑤如果要修建隧道,应选择背斜部位来进行。

因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承受垂直压力的能力较强,同时不易积水。

下图示意长江下游某段汊道河势。

右汊是主航道,船舶日流量峰值超过 3 000艘次,水上交通事故频发。

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处中,最适合建航运码头的是( )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2.近40年来,上游来水的右汊分流比由75%下降至25%。

但目前,右汊仍作为主航道的原因是( )A.左汊水速较快B.右汊径流量较大C.右汊水深较深D.左汊有江豚栖息解析:第1题,图中甲、乙、丙、丁四处中,最适合建航运码头的是丙处,位于河汊凹岸,且在两个河汊交汇处,船流量大,C对。

甲处河道较平直,不是主航道,且是河豚栖息区,A错。

根据10 m等深线可知,乙处河岸水浅,不适宜停靠,B错。

丁处是凸岸,泥沙堆积多,河道浅,D错。

第2题,近40年来,上游来水的右汊分流比由75%下降至25%。

但目前,右汊仍作为主航道的原因是左汊有江豚栖息,D对;左汊水量增大,水速较快,是利于航运的条件,A错;右汊分流比由75%下降至25%,说明右汊径流量较小,B错;右汊分流量小,水深较浅,C错。

答案:1.C 2.D(2020·济宁二中周测)读我国某地区乡村地区空间分布与海拔关系图,回答3~4题。

3.1995-2013年,该区域( )A.乡村聚落个数增多的区域也就是面积增大的区域B.乡村聚落面积与个数分布均大致呈正态分布的空间集聚特征C.乡村聚落面积最大的区域,聚落个数变化不明显D.乡村聚落个数最多的区域,聚落面积没有变化4.对该区域聚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民居屋顶多平顶B.民居受地形影响较大,注重散热通风C.聚落分布受地形影响不大,最典型的民居是四合院D.最典型的民居是窑洞解析:第3题,乡村聚落个数增多的区域并不都是面积增大的区域,A错;聚落个数和聚落面积分别以某一海拔为中心点向两边大致呈正态分布,B对;乡村聚落面积最大区域在海拔200 m到300 m之间,该区域聚落个数变化明显,C错;乡村聚落个数最多的区域在海拔350 m左右,聚落面积有明显变化,D错。

第4题,从聚落分布的海拔来看,该区域在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平顶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A错;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民居受地形影响大,而且夏季高温,房屋需要通风散热,B对;四合院是北方典型民居,C错;窑洞是黄土高原区域的典型民居,D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