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合集下载

中考生物复习专题七——生物与环境试题

中考生物复习专题七——生物与环境试题

专题七 生物与环境知识提要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 .阳光:a .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方面:光的决定性作用在于它的有无,目前地球各处根本都能得到光,所以决定植物分布的紧关键因素是水。

另一方面:不同的植物对阳光的要求不同。

如:喜阳植物适于生活在强光下,它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较高;阴生植物适于生活在弱光下,它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较低。

b.光能影响动物的繁殖及活动时间是。

C.水分: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一方面:水分过多或者过少都会明显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另一方面:一年中降水量和雨季的分布是决定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之种间关系A.互利一共生:生活在一起的两种生物,彼此依赖互相有利,如豆科植物和根瘤菌B.竞争:两种生物互相争夺资源.空间而引起竞争,如水稻和稗草C.寄生:一种生物生存依赖于另一种生物,如蛔虫和人D.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如草食动物吃草,肉食动物捕食草食动物3.作用特点:各种生态因素的综合利用及关键因素的主导作用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植物对环境的适应适应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保护色生物对环普遍性外形的适应性特征戒备色生物对环境境的适应拟态的适应与影响适应的相对性现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原因1.普遍性A:植物对环境的适应:a:形态.构造与环境相适应;b:生理特征与环境相适应保护色:动物体色−−→−相似背风光彩C:特例 戒备色:动物体色−−−→−鲜明对比背风光彩−−→−模拟背景2.相对性A:含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的适应,并非绝对适应,更非永久适应 B:原因:遗传物质稳定性与环境条件变化互相作用的结果生物对环境中其他生物的影响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影响三.生态系统的构造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的成分 消费者生态系统 消费者的构造 食物链和食物网 分解者1.生态系统的成分C :消费者:a.特点:属自养型生物〔包括绿色植物.硝化细菌等化能合成作用细菌〕b.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把光能转换为化学能c.地位:是生态系统的最主要生物,必备成分D:消费者:a.特点:属异养型生物 b.级别: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E:分解者:a.特点:主要是异养型.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另外还有少量腐生动物〕c.地位:也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形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络食物链根本形式:消费者+不同级别的消费者书写原那么:植物〔起点〕→植食性动物→小型→中型→大型肉食动物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三四五环节:一般不超过5个环节形成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食物网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吃多种植物,也可被多种肉食动物所食功能: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四.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能量流动的过程:以有机物形式沿食物链向下一营养级传递。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 专题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含解析)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   专题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含解析)

专题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2·广东汕头三模)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特别强调的是“辩证”唯物主义,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特别坚持的是“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历史“唯物主义”。

以下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评价,符合这一论述的是()①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科学统一②把实践观放在哲学的首要观点位置③把辩证法的观点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④克服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升空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第二次载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与航空航天科研团队团结合作,经过一系列科学试验验证、突破关键技术是分不开的。

材料表明()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新的具体联系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直接反作用于客观事物④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促进科学事业的进步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22·湖南岳阳考前适应)“元宇宙”原意为“超越宇宙”,目前它是指一个平行并与现实世界映射与交互的、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人造空间,由AR、VR、3D等技术支持,具有时空性、真实性、独立性、连接性等属性。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元宇宙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物质②元宇宙可以映射现实世界生活③元宇宙体现主观人为事物的联系④元宇宙是人类社会的组成部分A.③④B.①②C.②③D.②④4.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两位获奖科学家的贡献在于“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

他们在各自独立的研究中发现了人体感知温度、压力及疼痛的分子机制,借此让大脑和神经系统更好地感知外部环境,为与触觉相关的生理疾病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这一研究佐证了()①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物质器官②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③意识活动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④意识只有反映事物的本质才具有能动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22·湖南岳阳一模)“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古人多以明月寄相思,在他们心中,月亮能够超越空间的阻隔和时光的障碍表达感情。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作业【专题7】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作业【专题7】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答案解析)

地理班级: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专题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2014·广州市二模)图中反映的能源是()A.煤炭B.水能C.天然气D.太阳能解析:根据图中能源分布状况,结合所学我国能源分布知识,新疆、四川、陕西、内蒙古四省区都有丰富的能源是天然气,故答案选C。

本题也可以用排除法,煤炭最丰富的省区应该有山西省,图示内容不符合,故答案A错误;新疆、内蒙古都不是水能最丰富的省区,所以不可能是水能资源,故排除B答案;我国四川省是太阳能最贫乏的省区,与图示内容不符,答案D错误。

答案:C2.(2014·韶关市二模)读以下2000—2009年某市的供水状况统计图(下图),据用水结构判断,该市最可能位于我国的()A.华北平原B.珠江三角洲C.东北平原D.云贵高原解析:读图,图示区以地下水供给量为主,地表水占比例小。

由此分析,珠江三角洲大气降水丰富,以地表水为主,B错;东北平原是湿润区,地表水较丰富,占比例大,C错;云贵高原由于喀斯特地形缘故,地下水较丰富,但其位于湿润区,城市用水还是以河流水、湖泊水等地表水为主,D错;华北平原是半湿润区,降水量较小,工农业用水量大,以地下水供给为主,A对。

答案:A3.(2014·肇庆市二模)新疆牧场以山地牧场为主,天山北坡的牧民,他们的“家”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牧民“家”的位置与季节对应关系合理的是()A.山前平原—夏季B.高山—春季C.谷地—冬季D.沙漠—秋季解析:天山牧场分冬季牧场和夏季牧场。

夏季气温高,在高海拔地区积雪融化,可以进行放牧,使得低海拔地区的牧草有较多的生长时间,便于积累过冬的牧草。

冬季高海拔区大雪封山,不能放牧,只有低海拔的地区,如谷地中温度较高,可以放牧,所以谷地作为冬季牧场,C对。

答案:C4.(2014·肇庆市二模)俗语说:“名取有根”,聚落名称带“水”多与河流有关,广东有不少乡村聚落名称带“水”。

专题七 世界的居民-2023年中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

专题七 世界的居民-2023年中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

04 世界的聚落
敦煌莫高窟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04 世界的聚落
秦陵兵马俑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04 世界的聚落
北京人遗址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04 世界的聚落
丽江古城 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人口数量一直在增加的时段 为 ①—②和②—③ 。
(3)人口数量在不断减少的时段
为 ③—④和④—⑤ 。
(4)该地区人口数量达到最多的
点是 ③ 。
01 世界的人口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联系
人口增长率(%) 1.5
1.2
0.9
0.6
0.3
0 世界
高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
中低收入国家
经济发展水平高 的国家(发达国 家),人口的自 然增长速度较慢; 经济发展水平低 的国家(发展中 国家),人口的 自然增长速度较 快。
据此完成问题。
1、“时间银行”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B.人口老龄化
C.人口总数庞大
D.性别结构失衡
2、“时间银行”的互助式养老模式,以下国家最有可能需要借鉴的是( )
A.埃塞俄比亚 B.巴西
C.埃及 D.德国
答案:B D
链接中考
合作探 究
(2022·山东滨州·中考真题)人口分布深受 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读北美洲人口 分布图,完成1-2题。 1.北美洲人口主要分布在( )
寒冷地区,风劲、雪大, 厚实的墙体可以抵御寒风, 保持屋内暖和;高耸的屋顶, 不易积雪。
湿热地区的民居墙体相对单 薄,门窗开得较大,利于通 风散热,可以保持屋内干 爽并建有较完善的排水系统。

主题7 人与自然——环境保护+课件+2025年中考英语人教版一轮专题复习

主题7 人与自然——环境保护+课件+2025年中考英语人教版一轮专题复习

help people in need.
8. 所以,我们一起行动,就能影响他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make a difference (to) ]
So together, our actions can future!
make a difference and lead to a better ⁠
forks. ⁠
Para. 3 Suggestions
内容结构
What does the writer call on everyone to do?
① To have home-made meals. ⁠
② To reduce the use of plastic things. ⁠
③ To reuse the waste. ⁠
6. 这个镇子上的每个人都应该参与这条河流的清理工作。(play a part in...) Everyone in this town should play a part in cleaning up the river .

仿写 我们应该为保持学校干净整洁出一份力。 We should play a part in keeping our school clean and tidy .
时态 一般现在时

( 三 )小试身手
1. 构思提纲·请你仿照范文结构完成自己的写作提纲。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Para. 1 Problems
内容结构
Wha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do you find? Noise pollution, litter pollution and air pollution.

第七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案例

第七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案例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要 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 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 、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 ——单列篇章: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 ——“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 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 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 新格局。”
5)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落实
• 2012年6月20至22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 大会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为做好参 会筹备工作,2011年4月,中国政府成立了 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科学 技术部、财政部和环境保护部为核心单位 ,共29个部门组成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 会中国筹委会。 • 2011年7月,中国筹委会组织成立了《中华 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编写组 ,全面启动了《国家报告》的编写工作。
• 这是是在环境问题危及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传统的发展 模式严重地制约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情况下提出的, 是人们对传统的发展观的反思和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模 式的历史性转变。
• 2)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 不断改善,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 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的文明发展道路。
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主要国家承诺
美国:减排4%目标亦难以承诺。 欧盟:承诺于2050年减排95%。 印度:将在2020年前将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20%~25%。 俄罗斯:俄罗斯总统宣布,到2020年俄罗斯的温室 气体排放量将下降25%。 澳大利亚:提议未来十年内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较 2000年减 少5%到15%。 中国政府提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到 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 年下降40%至45%。

小学地理教案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小学地理教案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小学地理教案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了解地理学科的研究范畴及其重要性;- 分辨自然环境中的各种要素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分辨自然环境中的各种要素。

2.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媒体:投影仪,电子板书。

2. 教材与学具:小学地理课本,地理模型。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地理模型等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并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Step 2 学习自然环境要素(15分钟)- 教师:介绍自然环境的基本要素,如天气、气候、地形、水源等。

并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Step 3 探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2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工业污染、城市扩张等。

学生可分组进行讨论,并记录下各组的发现。

Step 4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20分钟)-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发展人类活动。

Step 5 小组活动(20分钟)-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案例进行研究。

学生可利用图书馆或者互联网资源进行资料查找,并在小组展示时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

Step 6 总结与评价(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世界环境日活动策划方案精选10篇

世界环境日活动策划方案精选10篇

世界环境日活动策划方案精选10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演讲致辞、人物事迹、学习资料、教学资源、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haracter stories, learning materials, teaching resource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世界环境日活动策划方案精选10篇世界环境日活动策划方案(精选10篇)到了今年,6月5日就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了,今年大家要开展哪些关于世界环境日的活动?有哪些方案?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世界环境日活动策划方案,欢迎大家来阅读。

湘教版 地理七年级上册专项训练 专题07 世界的人口(解析版)

湘教版 地理七年级上册专项训练  专题07 世界的人口(解析版)

专题07 世界的人口知识讲解1.现在年世界人口总数已超过70亿。

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速度持续增长。

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 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是: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3.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平方千米表示。

4.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原因是:这些地区处在中低纬度地区临海地带,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的平原,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5. 人口增长过快、过慢都会带来严重的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人口增长过慢造成了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解决措施: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6.人口控制的成功典范:中国7.典型的“干渴”大陆是:非洲8.城市问题主要表现在: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噪声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综合训练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关于人口数量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A.要同人口基数相适应B.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C.要同国家的面积相适应D.要同风俗习惯相适应【分析】从古至今,人口是构成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最基本要素。

目前世界人口总数已超过70亿。

由于人口过多,增长过快以及结构不尽合理等所引起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被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所认识。

人口与发展问题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解答】解:人口增长过快会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带来很大压力,会带来诸如住房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资源供应紧张、教育医疗条件差等问题;但如果人口增长过慢会带来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员不足、老年人生活困难等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不好,增长过慢也不好,所以,人类要学会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生育,要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专题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十种命题陷阱及问题解析课件

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专题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十种命题陷阱及问题解析课件
• 【答案】 C
【阅读技巧点拨】
• 1.删繁就简。 • 论述类文本的题量不多,文本字数却不少。要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正确答题,阅 读文本时就要删繁就简。论述类文本重在阐述观点和事理,为了阐明观点和事理, 就会引用一些资料,列举一些事例。在一个段落内,除去这些“资料”和“事例”, 段落的大意自然就好理解。考意。这样,文本各段的意思和全文的中心意思就更加明确,考生也就可以 理清全文的脉络,把握主要内容,迅速提取每一段的主要信息。
• 5.紧扣语境。
• 要准确理解文本中词句的意思,就要紧密联系语境,注意上下文的修饰、指代等 暗示信息,从而把握其内涵。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的词句往往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 用,这些词句要么是关键信息点,如指代性词语、概念性词语,要么是承前或蒙后 省略了的相关内容。这些词句往往已突破了其原来的意义限制,与具体语境结合而 有了新的意义。因此,阅读时要联系全文,仔细理解这类词语,对文本的内容、思 想情感形成整体感知,才能对文本的观点形成准确客观的理解,否则,很可能断章 取义,出现理解上的偏差。
•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思路清晰,结构完整,以特征开篇,以展望 未来结束。
• B.第2段详细阐述了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的区别,并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论证。 • C.本文在论证中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民间文学的作用和价值。 • D.文章逐层展开对民间文学的作用的论述,强调继承和发展民间文学的必要性。 • 【解析】 文章第2段将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进行比较,论述民间文学的独特性, 但并未详细地阐述二者的区别,也未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 2.重点勾画。 • 要有效解决命题选项中的正误问题,考生就要重视在阅读时勾画出文本中的重点 词句。在阐明观点的句子中,总领句、总结句、重复句都是重点句子;在资料、事例 这类叙述性的文字中,重点词主要指人名以及表明作为、成果等的相关词语;在段与 段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连接句,往往暗示了前一段和后一段的中心意思。这些句 子就能反映文本的重要信息,是理解文本意思的关键。同时,这些内容很可能会出 现在题目的选项里面,考生要重点勾画,以便在答题时可以及时找到对应的原文内 容。

初一地理教案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初一地理教案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初一地理教案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教案:初一地理教案主题: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一、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2. 掌握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 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4. 培养学生珍爱自然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关系;2.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关系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条件,而人类的活动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自然环境的要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生物等。

而人类活动则包括农业、工业、交通、城市建设等。

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决定了自然环境的特征和人类活动的发展。

例如,气候对农业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在热带地区,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适宜种植水稻、菠萝等经济作物;而在寒带地区,寒冷干燥的气候则适宜种植小麦、马铃薯等作物。

因此,农业的发展必须要考虑气候条件对种植业的影响。

地形和土壤对人类活动也有重要影响。

地形的高低、山川纵横都会对交通运输造成一定的困扰。

如山区和丘陵地形,道路蜿蜒曲折,交通不便,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而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利于农田的规模化经营和农产品的运输。

土壤的肥力和质地也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发展。

优质土壤富含养分,适合作物生长;而贫瘠的土壤则需要人工施肥和改良才能种植作物。

2.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是气候对农业和能源开发的影响。

各地的气候条件不同,在农业生产和能源开发上会有不同的限制和要求。

例如,在干燥地区,水资源匮乏,水资源利用和节约成为重要的课题。

在寒冷地区,能源供应和供暖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因此,通过了解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够更好地发展和利用自然资源。

其次是地形对交通和城市建设的影响。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整合突破课件:专题七+生物与环境(61张ppt)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整合突破课件:专题七+生物与环境(61张ppt)

锁定命题热点
研究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曲线
【典例 1】 (双选题)(2013 广东肇庆二模)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 度的过程是( AC ) A.将某地分成 10 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 1 m2 的样方 B.将某地分成 10 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 C.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再计算平均值 D.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相加获得总数值 解析: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若调查对象为草本植物(如蒲公英)则选 取的样方面积为 1 m2,等分样地后,计数每个样方内的种群数量,最后 计算平均值,即为该种群的密度。
【典例 2】 下表是调查某种野山羊种群生存状况的原始数据。若 把表中数据转换为存活曲线图并进行分析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B )
年龄(年) 存活数(只) 死亡数(只) 0 1000 199 1 801 12 2 789 13 3 776 12 4 764 30 5 734 46 6 688 48 7 640 69 8 571 132 9 439 187 10 252 156 11 96 90 12 6 3 13 3 3
③画出在自然状态下,典例 2 中该种野山羊种群数量增长过程中 出生率、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图。 提示:如下图
1.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比较
见附表
2.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比较
(1)图中“J”型曲线是指理想状 态下(食物丰富、空间充裕、气候 适宜、无敌害、无疾病等条件下) 无环境阻力的种群数量的增长曲 线。图中“S”型曲线是指在现实 状态下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有 环境阻力。阴影部分是指生存斗 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即环境阻 力。(2)“S”型曲线在达到 K 值 之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2
均数除以样方面积所得即为结果:

高考化学专题七 氮的循环

高考化学专题七 氮的循环

专题七氮的循环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1.自然界中氮元素循环示意图2.主要形式(1)游离态→化合态①是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把氮气转变为硝酸盐等含氮化合物;②放电条件下,与氧气结合为氮氧化合物,并随降水进入水体中;③合成氨工厂、汽车发动机都可以将一部分氮气转化成化合态。

(2)化合态→游离态:硝酸盐在某些细菌作用下转化成氮气。

(3)化合态→化合态:化石燃料燃烧、森林和农作物枝叶燃烧所产生的氮氧化合物通过大气进入陆地和海洋,进入氮循环。

3.氮气与氮的固定(1)氮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与空气密度相近。

(2)氮气的化学性质:①与O2的反应在放电条件下,氮气跟氧气能直接化合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NO)。

反应式为:N2+O22NO说明:在雷雨天气,汽车的发动机中均可以发生该反应。

在该反应中,N2表现出还原性。

②与H2反应N2+3H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说明:a 该反应是工业上合成氨的反应原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该反应中,N2表现出氧化性。

b在氮气跟氢气反应生成氨的同时,氨气也在分解生成氮和氢气。

像这样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在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用“”代替“=”。

(3)氮的固定①定义:将空气中游离的氮转变成氮的化合物的方法叫做氮的固定。

②分类:1.氨(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极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700体积氨气。

(2)化学性质:①碱性:氨与水、酸反应时显碱性与水反应: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与酸反应:NH 3+HCl =NH 4Cl说明:a 氨溶于水,大部分与水结合成一水合氨(NH 3·H 2O ),一水合氨少部分电离,因此,氨水显弱碱性。

氨气是中学阶段唯一的一种碱性气体,利用这一点,可以检验NH 3。

b NH 3与其它酸也能反应生成相应的铵盐。

其中,NH 3与盐酸这样的易挥发性酸反应时会有白烟(铵盐固体的小颗粒)生成。

《步步为营》高中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7生物与环境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步步为营》高中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7生物与环境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2.生态系统旳功能 (1)能量流动
①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旳动力,其源头是生产者固定旳太
阳能,沿食物链(网)渠道以有机物中化学能旳形式传递,主要 并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热能是不能反复利用旳,所以能量是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旳。
②相邻营养级之间旳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若按 20%这一最高效率计算,第n个营养级所取得旳能量是第一 营养级能量旳(1/5)n-1;若按传递效率为10%计算,则所取得 旳能量为(1/10)n-1。
[解析]本题考察了种间关系旳类型。从 “欺”入手,苗和
草不同种,但是会争夺共同旳资源如阳光、水分、营养等,因
此两者之间构成了种间竞争关系。
3.(2023年广东)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旳碳循环亲密有关。 下表为 A、B 两个不同步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旳碳互换 情况。
时期 碳吸收量(kg C·a-1) 碳释放量(kg C·a-1 )
生态系统旳构造和功能
1.生态系统构成成份旳特例与错误说法
错误说法
特例
• 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旳硝化细菌和能进
行光合作
细菌都是 分解者

用旳光合细菌是自养型生物,属于生产
者;寄生
• 细菌,属于特殊旳消费者
动物都是 消费者

蜣螂、蚯蚓、原生动物等以动植物残体 为食旳腐
• 食动物属于分解者
生产注者:是病毒•是光营合寄生细生菌活、旳硝,化所细以病菌毒等属自于养消原费核者。生物也 绿色植物 是生产者,应该说生产者涉及绿色植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该污物经过____________旳富集可能对鱼类、 鸟类,甚至人类造成危害。

专题七 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内在联系

专题七  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内在联系

中考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与强化训练专题七 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专题7.1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地理位置气候矿产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人口 城市 交通 农业 工业 文化地理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板位置相对位置 半球位置寒带极圈以内极地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举例:A、亚洲纬度跨度大,地跨寒温热三带,所以寒温热三带的气候在亚洲均有分布,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B、非洲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所以以热带气候为主,因此而得名“热带大陆”;其中热带草原气候在非洲分布最广;C、想一想: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之欧洲、极地、西亚、埃及、南亚、东南亚、中国、日本、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二、海陆位置:1、海陆位置对气温的影响北半球最高和最低月均温比较海陆位置最高均温最低均温陆地7月1月海洋8月2月原因:海洋增温慢,降温也慢,温差小。

陆地增温快,降温也快,温差大。

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夏季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海洋高于陆地。

如:莫斯科与伦敦同在温带,莫斯科因地处内陆,温差大,冬冷夏热。

伦敦沿海,温差小,全年温和。

2、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A、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B、温带(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如:分布在南北回归线到南北纬30°的热带沙漠气候与分布在南北纬10°到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季风气候,气温上都是全年高温,但是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和内陆(如非洲北部、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全年降水少。

而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全年降水多(受夏季风影响,全年分旱雨两季)。

3、由于海陆位置会影响气温和降水,所以即使在同纬度地区因海陆位置不同也会有不同的气候类型。

举例:A:亚洲:亚洲东部地处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与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所以亚洲季风气候显著。

亚洲中部地处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内部,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所以亚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2006年高考政治热点透视专题七关注人与自然维护公共安

2006年高考政治热点透视专题七关注人与自然维护公共安

2006年高考政治热点透视专题七关注人与自然维护公共安全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同学们要了解本年度国际国内重大的生存环境问题,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问题。

要从政治学科和地理学科的不同角度来思考这些热点问题。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近几年备考的重中之重,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关注公共安全。

关注公共安全,本身就体现了全面协调发展的科学态度。

从2004、2005年两年高考来看,主要从发展经济的角度来考查科学发展观,2006年的高考有可能从公共安全的角度立意,考查人类如何才能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做到安全生产,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热点材料点拨(二)相关链接1.2005年,安全生产问题是民众普遍关心的一个焦点。

部分行业和领域特别是煤矿特大事故多发,全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到2005年年底,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全国安全生产形势已经总体稳定。

趋于好转。

2.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胺苯车间发生爆炸。

受爆炸事故影响,松花江80公里范围水域受到严重污染,造成产值5亿多元的经济损失。

经过各方面艰苦努力,这一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初步得到控制,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基本恢复正常。

3.进入2005年9月份以来,PVC保鲜膜被媒体广泛关注,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PVC聚氯乙烯是一种硬塑料,它遇上熟食的油脂,里面的增塑剂就容易释放出来,其中的有害物质对人体有致癌作用。

目前中国超市生鲜产品如蔬菜、水果及熟食包装中仍在大量使用PVC保鲜膜。

国家质检总局已经明确表示,将组织PVC保鲜膜国家专项监督检查,最大限度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4.近10年来,外来生物入侵中国呈现出蔓延范围扩大的趋势。

生物入侵正成为威胁我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外来入侵生物防治工作。

通过广泛发动群众,群防群治,取得了显著成效。

5.北京西客站首次启动红色预警。

2006年1月19日,因为河南突降暴雪,导致京广线大部分列车晚点1至5个小时,数万旅客滞留在车站内,北京西站临时紧急启动了红色预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专题七生物与环境教学课件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专题七生物与环境教学课件
微专题1 种群与群落
核心考点突破 二、种群的增长规律及其应用要点归纳种群实际数量有可能超过K值
2. “S”型曲线K值与2/K值的分析与应, 境用只承不载过量是的超限过制K下值,后种,群在数环
量会再降下来,最终在K值上
种群最大数量下波动,处于动态平衡中。 增长速率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 专题七 生物与环境ppt
三个层次: 基因多样性物 的、结、物果生种。物多与样无性机、环生境态“共系同统进多化样”性
三种价值: 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
2.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
四类保护: 就地保护、迁其地直保接护价、值生。物技术保护、法制保护等
最有效措施
【例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提出,为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兼顾的问题指明了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增大
降低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 专题七 生物与环境ppt
K/2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 专题七 生物与环境ppt
【例1】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 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 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 h、10 h、23 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禁止开发和利用荒山,因地制宜进行封山育林 X
合理开发利用
B.不能以牺牲生态价值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
C.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X
间接价值
D.大量引进外来物种是增加山区、林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X
外来物种可能会对当地物种造成威胁
答案:B
【例6】下图1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部分示意图,其 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代表乙中不 同的种群;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据图回 答:

生物中考真题分项专题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2023中考会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生物中考真题分项专题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2023中考会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专题07-1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1.(2019·湖南省邵阳市)如图中圆圈表示各生物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

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P可以表示体温恒定B.E可以表示体内受精C.F可以表示胎生哺乳D.Q可以表示体内有脊柱2.(2019·新疆)下列哪项不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A.制作标本B.建立种质库C.建立自然保护区D.颁布、实施相关法律3.(2019·山东省潍坊市)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舞台上,中国发挥了巨大作用。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最恰当的是A.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物种的多样性B.野外放生能增加当地生物的多样性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D.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是保护生物生存环境的唯一途径4.(2019·甘肃省定西市)“海水稻”是一种可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目前已在我国开始推广种植,这是我国科学家用野生海水稻和多种高产优良水稻杂交的结果。

这主要利用了生物多样性中的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生物数量的多样性C.基因的多样性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5.(2019·湖南省郴州市)郴州市生态环境优良,动植物资源丰富,当地也非常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下列不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的是A.建立莽山等自然保护区B.建立飞天山风景旅游区C.各地建立了多个植物园林D.建立桂阳舂陵国家湿地公园6.(2019·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如果用如图表示生物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A.1耳垂基因、2 DNA、3染色体、4胰腺细胞B.1人血涂片、2临时装片、3装片、4玻片标本C.1分生区、2根、3卷柏、4裸子植物D.1核酸、2噬菌体、3流感病毒、4病毒7.(2019·四川省绵阳市)绵阳市平武县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脊椎动物200多种,冷杉、云杉、红桦等多种植物,这离不开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的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往往越不稳定B.生物多样性只包括基因多样性、生物种类多样性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D.为了使生物种类更加丰富,应大力引进一些外来物种8.(2019·山东省泰安市)下列动物个体与特征,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鳄鱼——体表覆盖角质鳞片;用肺呼吸;产有坚韧卵壳的卵B.蝙蝠——前肢变成翼;体温恒定;有气囊辅助肺呼吸C.涡虫——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D.蛔虫——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9.(2019·福建省)日常食用的蘑菇属于A.细菌B.真菌C.动物D.植物10.(2019·湖南省邵阳市)微生物和人类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下列关于细菌、真菌和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A.细菌通过芽孢繁殖后代B.真菌都是多细胞生物C.噬菌体属于病毒D.微生物对人类都有害11.(2019·新疆)下列对应正确的是A.制醋利用乳酸菌发酵B.制作泡菜利用酵母菌发酵C.牛奶用巴氏消毒法杀菌D.果脯的制作利用脱水干燥法12.(2019·湖北省黄冈市)多种多样的生物是我们在这颗美丽而孤独的星球上的伙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等高线分布 C.山脊线分布
B.河谷分布 D.山麓分布
高考导航
答案 B 读图可知,该地区河流基本上呈放射状分布,铁路基本沿河谷方向延
伸,原因是河谷沿岸地形相对平缓,可以降低铁路的建设难度,并保证铁路运行
安全,B项正确;河谷地带等高线向高值弯曲,图中铁路走向与河流一致,说明铁
路是与等高线相交的,A项错误;河流发育于山谷,因此铁路不是沿山脊线分布,
栏目索引
高考导航
(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的原因。(8分) (2)图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8分) (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 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b)的原因。(8分)
栏目索引
答案 (1)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3分)(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 温低于-1~ 1℃,可以形成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
因此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为冬季,因为冬季地温高于气温;热棒需要把铁 轨下面的热量散失,因此其倾斜是为了深入铁轨正下方。
栏目索引
地形对主要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
环境因素
主要影响
高考导航
气候
河流 土壤
①迎风坡降水多,多地形雨,背风坡降水少;②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降水也发生变化,形成高原山地气候;③对冬季风的阻挡,使部分 区域比同纬度气温高,如四川盆地、云贵高原;④对热力环流的影响,如山谷风的形成;⑤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及走向 ①河流流向,从高处流向低处;②河流的落差及流速;③河网密度及河流长度,一般平坦地形河网密度大,山地地区河流短小 一般冲积平原、冲积扇、河口三角洲、部分冲积盆地、山间谷地等地区土壤肥沃、水分条件好
栏目索引
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 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
高考导航
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 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 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
栏目索引
名师点拨 1.地形特征描述方法
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
的美誉。图甲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乙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栏目索引 高考导航
图甲
图乙
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
栏目索引
答案 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阻止沙漠入侵;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 水补给。
高考导航
解析 由材料和图可知该区域较为干旱、沙漠广布,而银川平原却有“塞上 江南”的美誉,因此分析贺兰山的“守护”就主要从阻挡沙漠入侵和增加降 水量入手。
栏目索引
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
年几乎废弃。据此完成下题。
高考导航
栏目索引
2.(2019课标Ⅰ,6,4分)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 ( )
土形成的影响。
高考导航
(2)材料中提到“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
路基”。则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的原因,要结合图中甲地年平均气温
对其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及其冬季冻结状况的影响角度分析。
(3)从材料中可知“当热棒地上部分冷凝段温度低于地下部分蒸发段温度时,
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
C项错误;铁路沿河谷伸展,经过海拔较高的部位,因此不是仅分布于山麓地带,Biblioteka D项错误。栏目索引
3.(2015课标Ⅰ,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
高考导航
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 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 的年平均气温约-3.5~-2℃。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 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 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 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
栏目索引
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 上(大气)。(3分)
高考导航
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使棒体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 土)。(3分)
栏目索引
解析 本题以青藏铁路为背景重点考查了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1)从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的特点入手分析太阳辐射、气温年较差对冻
栏目索引 高考导航
专题七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总纲目录 栏目索引
总纲目录
命题点一 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高响考导航 命题点二 全球气候变化 命题点三 自然资源 命题点四 自然灾害 素养引领·情境命题
栏目索引 高考导航
栏目索引
命题点一 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高考导航
年降水量仅200 mm左右但蒸发量达1 600 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
农业 工业 交通 城市
平原、盆地及山间谷地等平坦地形区,适宜发展种植业,便于机械化操作,而山区适宜发展牧业或林业,便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在开阔的地形中,封闭的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会加重污染 ①海港的建设,一定程度上受海岸线形态、沿岸水深等条件的影响;②影响交通运输线的走向,对铁路影响最为明显;③影响线网密度 和分布格局,平坦地形一般交通网密度大 地形平坦、地势稍高、面积大的区域是建城的理想地区,有利于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可减少投资
高考导航
同为-1~1℃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 (5分) (2)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0℃,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地冻融,(冻 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危害路基;(4分)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 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路基稳定性。(4分) (3)冬季。(2分) 依据: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的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