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中考生物复习专题七——生物与环境试题

专题七 生物与环境知识提要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 .阳光:a .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方面:光的决定性作用在于它的有无,目前地球各处根本都能得到光,所以决定植物分布的紧关键因素是水。
另一方面:不同的植物对阳光的要求不同。
如:喜阳植物适于生活在强光下,它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较高;阴生植物适于生活在弱光下,它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较低。
b.光能影响动物的繁殖及活动时间是。
C.水分: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一方面:水分过多或者过少都会明显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另一方面:一年中降水量和雨季的分布是决定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之种间关系A.互利一共生:生活在一起的两种生物,彼此依赖互相有利,如豆科植物和根瘤菌B.竞争:两种生物互相争夺资源.空间而引起竞争,如水稻和稗草C.寄生:一种生物生存依赖于另一种生物,如蛔虫和人D.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如草食动物吃草,肉食动物捕食草食动物3.作用特点:各种生态因素的综合利用及关键因素的主导作用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植物对环境的适应适应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保护色生物对环普遍性外形的适应性特征戒备色生物对环境境的适应拟态的适应与影响适应的相对性现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原因1.普遍性A:植物对环境的适应:a:形态.构造与环境相适应;b:生理特征与环境相适应保护色:动物体色−−→−相似背风光彩C:特例 戒备色:动物体色−−−→−鲜明对比背风光彩−−→−模拟背景2.相对性A:含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的适应,并非绝对适应,更非永久适应 B:原因:遗传物质稳定性与环境条件变化互相作用的结果生物对环境中其他生物的影响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影响三.生态系统的构造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的成分 消费者生态系统 消费者的构造 食物链和食物网 分解者1.生态系统的成分C :消费者:a.特点:属自养型生物〔包括绿色植物.硝化细菌等化能合成作用细菌〕b.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把光能转换为化学能c.地位:是生态系统的最主要生物,必备成分D:消费者:a.特点:属异养型生物 b.级别: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E:分解者:a.特点:主要是异养型.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另外还有少量腐生动物〕c.地位:也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形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络食物链根本形式:消费者+不同级别的消费者书写原那么:植物〔起点〕→植食性动物→小型→中型→大型肉食动物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三四五环节:一般不超过5个环节形成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食物网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吃多种植物,也可被多种肉食动物所食功能: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四.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能量流动的过程:以有机物形式沿食物链向下一营养级传递。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试题 专题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含解析)

专题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2·广东汕头三模)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特别强调的是“辩证”唯物主义,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特别坚持的是“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历史“唯物主义”。
以下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评价,符合这一论述的是()①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科学统一②把实践观放在哲学的首要观点位置③把辩证法的观点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④克服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升空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第二次载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与航空航天科研团队团结合作,经过一系列科学试验验证、突破关键技术是分不开的。
材料表明()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新的具体联系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直接反作用于客观事物④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促进科学事业的进步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22·湖南岳阳考前适应)“元宇宙”原意为“超越宇宙”,目前它是指一个平行并与现实世界映射与交互的、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人造空间,由AR、VR、3D等技术支持,具有时空性、真实性、独立性、连接性等属性。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元宇宙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物质②元宇宙可以映射现实世界生活③元宇宙体现主观人为事物的联系④元宇宙是人类社会的组成部分A.③④B.①②C.②③D.②④4.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两位获奖科学家的贡献在于“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
他们在各自独立的研究中发现了人体感知温度、压力及疼痛的分子机制,借此让大脑和神经系统更好地感知外部环境,为与触觉相关的生理疾病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这一研究佐证了()①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物质器官②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③意识活动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④意识只有反映事物的本质才具有能动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22·湖南岳阳一模)“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古人多以明月寄相思,在他们心中,月亮能够超越空间的阻隔和时光的障碍表达感情。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作业【专题7】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答案解析)

地理班级: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专题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2014·广州市二模)图中反映的能源是()A.煤炭B.水能C.天然气D.太阳能解析:根据图中能源分布状况,结合所学我国能源分布知识,新疆、四川、陕西、内蒙古四省区都有丰富的能源是天然气,故答案选C。
本题也可以用排除法,煤炭最丰富的省区应该有山西省,图示内容不符合,故答案A错误;新疆、内蒙古都不是水能最丰富的省区,所以不可能是水能资源,故排除B答案;我国四川省是太阳能最贫乏的省区,与图示内容不符,答案D错误。
答案:C2.(2014·韶关市二模)读以下2000—2009年某市的供水状况统计图(下图),据用水结构判断,该市最可能位于我国的()A.华北平原B.珠江三角洲C.东北平原D.云贵高原解析:读图,图示区以地下水供给量为主,地表水占比例小。
由此分析,珠江三角洲大气降水丰富,以地表水为主,B错;东北平原是湿润区,地表水较丰富,占比例大,C错;云贵高原由于喀斯特地形缘故,地下水较丰富,但其位于湿润区,城市用水还是以河流水、湖泊水等地表水为主,D错;华北平原是半湿润区,降水量较小,工农业用水量大,以地下水供给为主,A对。
答案:A3.(2014·肇庆市二模)新疆牧场以山地牧场为主,天山北坡的牧民,他们的“家”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牧民“家”的位置与季节对应关系合理的是()A.山前平原—夏季B.高山—春季C.谷地—冬季D.沙漠—秋季解析:天山牧场分冬季牧场和夏季牧场。
夏季气温高,在高海拔地区积雪融化,可以进行放牧,使得低海拔地区的牧草有较多的生长时间,便于积累过冬的牧草。
冬季高海拔区大雪封山,不能放牧,只有低海拔的地区,如谷地中温度较高,可以放牧,所以谷地作为冬季牧场,C对。
答案:C4.(2014·肇庆市二模)俗语说:“名取有根”,聚落名称带“水”多与河流有关,广东有不少乡村聚落名称带“水”。
专题七 世界的居民-2023年中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

04 世界的聚落
敦煌莫高窟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04 世界的聚落
秦陵兵马俑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04 世界的聚落
北京人遗址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04 世界的聚落
丽江古城 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人口数量一直在增加的时段 为 ①—②和②—③ 。
(3)人口数量在不断减少的时段
为 ③—④和④—⑤ 。
(4)该地区人口数量达到最多的
点是 ③ 。
01 世界的人口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联系
人口增长率(%) 1.5
1.2
0.9
0.6
0.3
0 世界
高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
中低收入国家
经济发展水平高 的国家(发达国 家),人口的自 然增长速度较慢; 经济发展水平低 的国家(发展中 国家),人口的 自然增长速度较 快。
据此完成问题。
1、“时间银行”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B.人口老龄化
C.人口总数庞大
D.性别结构失衡
2、“时间银行”的互助式养老模式,以下国家最有可能需要借鉴的是( )
A.埃塞俄比亚 B.巴西
C.埃及 D.德国
答案:B D
链接中考
合作探 究
(2022·山东滨州·中考真题)人口分布深受 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读北美洲人口 分布图,完成1-2题。 1.北美洲人口主要分布在( )
寒冷地区,风劲、雪大, 厚实的墙体可以抵御寒风, 保持屋内暖和;高耸的屋顶, 不易积雪。
湿热地区的民居墙体相对单 薄,门窗开得较大,利于通 风散热,可以保持屋内干 爽并建有较完善的排水系统。
主题7 人与自然——环境保护+课件+2025年中考英语人教版一轮专题复习

help people in need.
8. 所以,我们一起行动,就能影响他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make a difference (to) ]
So together, our actions can future!
make a difference and lead to a better
forks.
Para. 3 Suggestions
内容结构
What does the writer call on everyone to do?
① To have home-made meals.
② To reduce the use of plastic things.
③ To reuse the waste.
6. 这个镇子上的每个人都应该参与这条河流的清理工作。(play a part in...) Everyone in this town should play a part in cleaning up the river .
仿写 我们应该为保持学校干净整洁出一份力。 We should play a part in keeping our school clean and tidy .
时态 一般现在时
( 三 )小试身手
1. 构思提纲·请你仿照范文结构完成自己的写作提纲。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Para. 1 Problems
内容结构
Wha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do you find? Noise pollution, litter pollution and air pollution.
第七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案例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要 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 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 、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 ——单列篇章: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 ——“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 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 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 新格局。”
5)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落实
• 2012年6月20至22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 大会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为做好参 会筹备工作,2011年4月,中国政府成立了 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科学 技术部、财政部和环境保护部为核心单位 ,共29个部门组成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 会中国筹委会。 • 2011年7月,中国筹委会组织成立了《中华 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编写组 ,全面启动了《国家报告》的编写工作。
• 这是是在环境问题危及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传统的发展 模式严重地制约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情况下提出的, 是人们对传统的发展观的反思和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模 式的历史性转变。
• 2)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 不断改善,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 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的文明发展道路。
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主要国家承诺
美国:减排4%目标亦难以承诺。 欧盟:承诺于2050年减排95%。 印度:将在2020年前将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20%~25%。 俄罗斯:俄罗斯总统宣布,到2020年俄罗斯的温室 气体排放量将下降25%。 澳大利亚:提议未来十年内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较 2000年减 少5%到15%。 中国政府提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到 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 年下降40%至45%。
小学地理教案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小学地理教案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了解地理学科的研究范畴及其重要性;- 分辨自然环境中的各种要素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分辨自然环境中的各种要素。
2.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媒体:投影仪,电子板书。
2. 教材与学具:小学地理课本,地理模型。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地理模型等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并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Step 2 学习自然环境要素(15分钟)- 教师:介绍自然环境的基本要素,如天气、气候、地形、水源等。
并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Step 3 探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2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如工业污染、城市扩张等。
学生可分组进行讨论,并记录下各组的发现。
Step 4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20分钟)-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发展人类活动。
Step 5 小组活动(20分钟)-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案例进行研究。
学生可利用图书馆或者互联网资源进行资料查找,并在小组展示时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
Step 6 总结与评价(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世界环境日活动策划方案精选10篇

世界环境日活动策划方案精选10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演讲致辞、人物事迹、学习资料、教学资源、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character stories, learning materials, teaching resource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世界环境日活动策划方案精选10篇世界环境日活动策划方案(精选10篇)到了今年,6月5日就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了,今年大家要开展哪些关于世界环境日的活动?有哪些方案?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世界环境日活动策划方案,欢迎大家来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等高线分布 C.山脊线分布
B.河谷分布 D.山麓分布
高考导航
答案 B 读图可知,该地区河流基本上呈放射状分布,铁路基本沿河谷方向延
伸,原因是河谷沿岸地形相对平缓,可以降低铁路的建设难度,并保证铁路运行
安全,B项正确;河谷地带等高线向高值弯曲,图中铁路走向与河流一致,说明铁
路是与等高线相交的,A项错误;河流发育于山谷,因此铁路不是沿山脊线分布,
栏目索引
高考导航
(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的原因。(8分) (2)图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8分) (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 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b)的原因。(8分)
栏目索引
答案 (1)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3分)(东北高纬地区年平均气 温低于-1~ 1℃,可以形成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
因此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为冬季,因为冬季地温高于气温;热棒需要把铁 轨下面的热量散失,因此其倾斜是为了深入铁轨正下方。
栏目索引
地形对主要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
环境因素
主要影响
高考导航
气候
河流 土壤
①迎风坡降水多,多地形雨,背风坡降水少;②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降水也发生变化,形成高原山地气候;③对冬季风的阻挡,使部分 区域比同纬度气温高,如四川盆地、云贵高原;④对热力环流的影响,如山谷风的形成;⑤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及走向 ①河流流向,从高处流向低处;②河流的落差及流速;③河网密度及河流长度,一般平坦地形河网密度大,山地地区河流短小 一般冲积平原、冲积扇、河口三角洲、部分冲积盆地、山间谷地等地区土壤肥沃、水分条件好
栏目索引
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 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
高考导航
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 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 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
栏目索引
名师点拨 1.地形特征描述方法
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
的美誉。图甲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乙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栏目索引 高考导航
图甲
图乙
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
栏目索引
答案 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阻止沙漠入侵;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 水补给。
高考导航
解析 由材料和图可知该区域较为干旱、沙漠广布,而银川平原却有“塞上 江南”的美誉,因此分析贺兰山的“守护”就主要从阻挡沙漠入侵和增加降 水量入手。
栏目索引
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
年几乎废弃。据此完成下题。
高考导航
栏目索引
2.(2019课标Ⅰ,6,4分)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 ( )
土形成的影响。
高考导航
(2)材料中提到“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
路基”。则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的原因,要结合图中甲地年平均气温
对其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及其冬季冻结状况的影响角度分析。
(3)从材料中可知“当热棒地上部分冷凝段温度低于地下部分蒸发段温度时,
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
C项错误;铁路沿河谷伸展,经过海拔较高的部位,因此不是仅分布于山麓地带,Biblioteka D项错误。栏目索引
3.(2015课标Ⅰ,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
高考导航
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 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 的年平均气温约-3.5~-2℃。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 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 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 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
栏目索引
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释放出潜热,)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 上(大气)。(3分)
高考导航
热棒倾斜设置的原因:使棒体能深入铁轨正下方,保护铁轨下的路基(多年冻 土)。(3分)
栏目索引
解析 本题以青藏铁路为背景重点考查了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1)从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的特点入手分析太阳辐射、气温年较差对冻
栏目索引 高考导航
专题七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总纲目录 栏目索引
总纲目录
命题点一 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高响考导航 命题点二 全球气候变化 命题点三 自然资源 命题点四 自然灾害 素养引领·情境命题
栏目索引 高考导航
栏目索引
命题点一 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高考导航
年降水量仅200 mm左右但蒸发量达1 600 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
农业 工业 交通 城市
平原、盆地及山间谷地等平坦地形区,适宜发展种植业,便于机械化操作,而山区适宜发展牧业或林业,便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在开阔的地形中,封闭的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会加重污染 ①海港的建设,一定程度上受海岸线形态、沿岸水深等条件的影响;②影响交通运输线的走向,对铁路影响最为明显;③影响线网密度 和分布格局,平坦地形一般交通网密度大 地形平坦、地势稍高、面积大的区域是建城的理想地区,有利于建筑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可减少投资
高考导航
同为-1~1℃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 (5分) (2)甲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0℃,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地冻融,(冻 结时体积膨胀,融化时体积收缩,)危害路基;(4分)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 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响路基稳定性。(4分) (3)冬季。(2分) 依据: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蒸发段吸收冻土的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