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1.1.1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1.1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1.区域(1)概念: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特点:(3)划分的指标:可以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
2.区域研究(1)研究重点⎩⎪⎨⎪⎧比较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探讨区域内部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区域和区 域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2)目的: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判断1.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 √ ) 2.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 × )3.区域内部各环境要素的相互联系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而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则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
( √ )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1.三大自然区(1)三大自然区:图中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
(2)自然区域一般依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差异来划分,其中地形和气候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则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3)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等因素的影响。
2.三大自然区的差异(1)东部季风区①主要特征:②决定该区内部自然区域差异的主导因素:随纬度位置变化的气温状况。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①主要特征:②决定该内部自然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随距离海洋远近而变化的干湿状况。
(3)青藏高寒区①主要特征:②决定该区内部自然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随海拔而变化的水热组合状况。
连线三大自然区的突出区域特征三、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思考 为什么青藏地区的人口、城市多分布在河谷地带?答案 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不利于人类活动的开展;河谷地带海拔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水源充足,有利于人类开展生产活动和居住。
探究点一 区域和区域差异读“我国四大综合区分布图”,据图回答问题。
鲁教版必修三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一、学习目标
1.能结合实例,了解区域的含义。
2.了解区域的分类,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
二、内容预习
一、区域的含义
1.区域概念是指一定范围的,是人们在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1.地理空间地理环境差异
2.区域的属性
(1)具有一定的、、和。
(2)有明确的。
(3)内部某些特征,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第一节认识区域
第1课时区域的含义与类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区域的定义,区域的划分和区域划分的目的。
②了解均质区和功能区两种基本的区域类型以及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2.过程与方法
①在教学“区域的含义”时,首先展示教材第2页图1—1—2、图1一1—3,也可展示中国其他区域或当地的资料。其次,引导学生对两区域进行比较,包括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再引导学生阅读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等相关地图。最后,概括归纳出“区域”的定义。
2.下列按综合指标划分出来的区域是()
A.干湿地区B.中国三大自然区C.高原区D.热带雨林区
2.BA、C、D三项是按单一指标划分出来的。
3.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区域都有明显的边界B.区域内部存在差异,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C.区域都是根据自然要素特征划分的D.区域划分的指标,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采用综合指标
②列举实例理解均质区和功能区。充分利用教材图片或补充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一单元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日本 经济大国, 经济大国,起 步较晚 高技术工业, 高技术工业, 临海 型 _____型布局 种植 业 ______业为主 地狭人稠, 地狭人稠,分 沿海 布于______
返回
教 材 深 化 透 析
学 业 水 平 达 标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基 础 自 主 梳 理
课标领航
课程标准: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 课程标准: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 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教 材 深 化 透 析
知 能 层 级 突 破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能够说出不同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 .能够说出不同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 2.通过比较两个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 .通过比较两个区域自然环境、 差异,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 差异,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
返回
优化方案教系列丛书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二、区域差异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 区域差异比较 以日本和英国为例
基 础 自 主 梳 理
Hale Waihona Puke 区域特征 地形 自 然 环 境 气候 植被 水文 矿产资源
知 能 层 级 突 破
英国 日本 高原、低山、 高原、低山、丘 山地、 陵、平原交错分 山地、丘陵为主 布 海洋 性 海洋性 季风 温带_______性 海洋性_______ 气候 气候 _______覆盖率 森林 覆 草地 为主 ______为 高 河网密集, 河网密集,水量 河流短小, 河流短小, 丰富, 丰富,水流 水力 丰 _______丰富 稳定 _____ 煤、铁、 贫乏 石油 _______ 返回
教 材 深 化 透 析
知 能 层 级 突 破
第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试题(二)

地理竞技园试题第8期第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将答案填在综合题前相应的表格内) 1、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A .土壤、植被B .气候、地形C .水文、土壤D .植被、水文2.下列地貌单元中,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是 ( )A .青藏高原B .塔里木盆地C .内蒙古高原D .黄土高原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
据此完成9、10题。
3.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的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 .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 .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 .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4.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差异B.海陆位置不同C.纬度位置不同D.山地阻挡作用 5.有关东部季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较平坦,海拔平均在500mm 以下B.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年降水量在800mm 以上C.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以森林草原为主D.均为外流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 6、关于三大自然区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B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C .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升高而发生变化D .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变化为基础 三大自然区由于自然要素的差异导致人类活动和自然景观的差异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14题: 7.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由东至西:草原-荒漠草原-荒漠B .由东至西: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越来越小C .由东至西:农业、牧业D .由东至西:地形由山地到盆地 8.东部季风区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A .受夏季风影响B .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C .位于湿润地区D .南北热量条件相差不大 9.关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受冬季风影响不明显 ②受夏季风影响明显③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都明显 ④位于阴山以北,横断山以西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10.西北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大致是 ( )A .昆仑山—祁连山—贺兰山B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C. 喜马拉雅山—祁连山 D .昆仑山—阿尔金山—贺兰山 11、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 .河谷地区土壤肥沃B .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C .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D .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1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是( ) A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B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D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读下图,回答20~23题。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讲义(经典打印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考考纲: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一、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差异性:不同区域之间存在肯定差异,区域内部也有相对差异。
(3)开放性:区域之间有各种各样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二、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以日本和英国为例日本英国自然环境相像性岛国,面积相差不大;地处中纬度,气候暖和潮湿位置亚欧大陆东侧亚欧大陆西侧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多火山、地震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织分布气候季风气候,海洋性显著,南北差异大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森林覆盖率高以草地为主水文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富河网较密集,流量平稳,多有运输河连通矿产资源贫乏煤、铁、石油经济发展相像性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充分发挥岛国的优势经济特点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工业布局临海型布局“资源型”布局为主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精耕细作畜牧业发达;高产值园艺农业人口城市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3.我国的三大自然区(1)划分指标:地形和气候。
(2)三大自然区: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
界线:Ⅰ大致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Ⅱ大致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Ⅲ大致沿横断山脉一线。
三、地理信息技术及应用特点和功能简洁理解遥感(RS) 地表视察、地理数据收集是什么?有什么?(拍照)全球定位系统(GPS) 空间位置(地理坐标)的确定、导航在哪里?(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 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决策应用为什么?有何联系?怎么做?怎么办?(信息处理)(2019·北京文综)读下图,回答1~2题。
1.芬兰()A.盛行西风,终年温柔多雨B.山区水土流失严峻,城镇数量少C.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D.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2.燕麦种植北界呈图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国() A.东部地区的河湖密布,浇灌条件B.西部受暖流、地形影响,气温偏高C.东南部土层较深厚,耕作技术高D.西北部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2019·海南地理)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知识点一、区域差异1. 形成原因:由于不同区域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加上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影响,形成了各个区域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
2.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对各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使得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同特点知识点二、区域差异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 1.自然环境的比较(1)相似性:两者都是岛国,面积相差不大;都地处中纬度,气候比较温暖湿润。
(2)区域差异:由于海陆位置、地形,特别是气候方面的不同,自然环境差异非常显著。
3.经济发展的比较(1)相似性: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高,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充分发挥了岛国的优势。
(2)区域差异 1.读图1-2-2和图1-2-3,分析下列问题: ①英国和日本的位置有何异同?英国位于亚欧大陆的西海岸,西临大西洋;日本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岸,东临太平洋。
②两国的气候特点是否相同?为什么?英国由于常年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形成终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气候;日本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了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③两国的地形有何不同?不同。
英国地形以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错分布;日本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表崎岖。
2.读图1-2-4和图1-2-6,回答:英国和日本两国的产业结构现状有何异同?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第三产业的比重很大,约占三分之二,第二产业的比重适中,约占三分之一,第一产业的比重很小,仅占百分之一多 3.读图1-2-5,说出英国的矿产及工业的分布情况。
英国的矿产主要有煤、铁、石油、天然气。
英国的钢铁工业,主要分布在英国中部地区, 如伯明翰等地,苏格兰地区的电子工业迅速发展,成为英国的“硅谷”。
石油加工工业多分布在苏格兰北海沿岸地区,如阿伯丁(石油加工中心)。
4.读图1-2-7,说出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从图中看出,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东京、名古屋、大阪、北九州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是日本的主要分布区。
区域和区域差异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第1课时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的含义。
2.比较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1.区域的含义: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①可度量的实体。
2.区域的特点⎩⎪⎨⎪⎧ 边界:有的明确,有的具有②过渡的特性整体性:各要素之间有内在的联系,表现出③相对一致的特性层次性:范围④有大有小,等级有高有低差异性:两个或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3.划分指标:可以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
4.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的目的 (1)探讨区域内部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区域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2)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⑤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⑥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等因素影响。
2.自然区域划分:依据地形、气候、水文、⑦土壤、植被等因素来划分,其中⑧地形和气候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⑨土壤和植被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1)东部季风区Ⅰ.范围:包括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阔区域。
Ⅱ.特征a .⑩季风气候显著,风向、降水、气温等都随季节变化而变化;b .海拔较低,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 000米以下;c .随⑪纬度位置变化的气温状况是该区内部自然区域差异的主导因素。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Ⅰ.范围:包括⑫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和新疆大部分地区。
Ⅱ.特征a .地处内陆,四周多山,气候干旱;b .海拔较高,地形主要是高原或⑬高山和盆地;c .随距离海洋远近而变化的⑭干湿状况是决定该区内部自然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
(3)青藏高寒区Ⅰ.范围:地处中国西南部,由一系列平行走向的山脉和⑮山间高地组成。
主要包括青藏高原及柴达木盆地。
Ⅱ.特征a .海拔高,形成独特的“⑯高寒气候”;b.内外流区兼备,高山耸立、湖泊众多;c.随海拔而变化的⑰水热组合状况是该区内部自然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
第2节比较区域发展的异同

结合材料探究:
A.我是东北三省,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和水稻,这里的人们喜
欢滑雪、溜冰,河流冬季会结冰。
B.我是
。
(1)参照图中对东北三省的描述,在横线上完成对B地区的描
述。
(2)东北地区水稻种植北界不断北移,简要分析形成这一现象
的有利气候条件。
(3)与东北地区相比,B地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条件
分别是什么?
提示:(1)长江三角洲,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当地居民喜欢游泳、 赛龙舟,河流冬季不会结冰 (2)该地区为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光热充足;全球变暖,东 北地区热量条件逐步改善。 (3)有利条件:位于长江入海口,水陆交通便利;科技发达,技术 水平高;农业基础好。限制条件:矿产资源不足,常规能源短缺 等。
解析:第(1)题,地理特征包括位置、气候、地形、水文、植被、 资源等自然特征,人口、城市、生产、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 以及存在的环境问题等。第(2)题,考查地带性热带雨林气候 (F地)和非地带性热带雨林气候(D岛屿东部)的差异。
探究二 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
问题引领 材料一 喀什地区是中国的西大门,与中亚、西亚和南亚的 多个国家接壤,区位优势明显。喀什地区蕴藏有金、铜、铝、 锌、镍、钒、钛、水晶、云母等60多种矿产,石膏产量居全 国前列,蛇纹石产量居全国第三位,石油、天然气、玉石等储 量丰富。 材料二 “红色产业”是喀什农业生产的一大特色,红花、番 茄、枸杞是该地区“红色产业”的三大支柱,其中番茄酱是重 要出口创汇产品。
答案:(1)水资源。 (2)深居我国内陆,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有利于 发展特色果品农业;有丰富的石油等矿产资源。 (3)实施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节约用水,依法治水; 上游进行老灌区节水防渗改造,修建水库;中游修建堤防,减少 浪费;下游跨流域调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的河流流量平稳,各河之间有运河相通,航运 价值大。
(2)日本与英国自然环境的差异
日 本 英 国 高原、低山、丘陵与 平原、山谷交错分布 地表崎岖,以山地、丘 陵为主。平原狭小,分 布零散。多火山、地震 南北差异显著。北部 为温带季风气候;南 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森林覆盖率高,约占 国土的2/3,植物种类 多样
青藏高原雪山
海南热带风光
图1-2-1 生长在塔里木河畔的胡杨林
一、区域差异 1、形成原因
由于不同区域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 同,加上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影响,形成了各个区 域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 异。
2、表现 思考: 自然环境的差异会影响到人类 生活哪些方面?
自然环境区域差异对各地区人们的生产 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表现在农业地域类 型、生产和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居住形态 等方面差异
南北差异显著。 北部温带季风气候。 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
水文
河流短小湍急, 多峡谷、瀑布,不利于航行, 但水力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 贫乏
英
地形 高原、低山、丘陵与 平原、山谷交错分布。
国
气候
受北大西洋暖流及西风带影响, 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植被 植被覆盖率占领土面积的1/9, 以草地为主, 植被种类比日本少。 矿产资源 煤、铁、石油
水文
河网较密,流量平稳, 各河之间分水岭不高, 大多有运河相通。
日
气候
本
英
国
气候
南北差异显著。 北部温带季风气候。 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
受北大西洋暖流及西风带影响, 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思考:说出日本和英国气候差异产生的原因? 说出日本和英国各自气候的成因? 日本和英国气候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 日本季风气候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差异性:
经济发展特点、工业及其布局、农业、 人口与城市
(1)农业生产的比较:
日 本
农业
英
国
农业
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 渔业发达。
畜牧业发达, 畜牧业中放牧和饲养并存, 种植业以园艺业为主。 渔业发达。
思考:1.说出日本和英国农业生产差异产生的原因? 2.日本和英国渔业发达的原因是什么? 1.日本和英国农业生产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气候。 日本的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作物生长。 英国的气候全年温和多雨,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 2.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形成北海道渔场;北大西洋 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处形成北海渔场。
英国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并 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日
水文
本
英
国
水文
河流短小湍急, 多峡谷、瀑布,不利于航行, 但水力资源丰富。
河网较密,流量平稳, 各河之间分水岭不高, 大多有运河相通。
思考:说出日本和英国水文差异产生的原因? 说出日本和英国河流的开发利用方向? 日本和英国水文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和地形。 日本的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农业
人口与 城市
三、我国的区域差异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我国年平均气温的分 布由南向北递减;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年 降水量的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地势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 气温由南 向北递减
地形地势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 旱区
太阳辐射
气候
青藏高寒区
海陆位置
第一级阶梯上 的青藏高原
30% 4%
25% 1%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 旱区
青藏高寒区
海拔较低,以 海拔较高,以 地形 平原、丘陵、 高原、盆地为 高原为主 主
海拔较高,主要 是高原、高山
季风气候,夏 温带大陆性气 高原和高山气候, 气候 季普遍高温多 候,降水稀少, 气温较低 雨 气候干燥 水文 外流河 多属内流河 西北部属内流河, 东南部是许多大 江、大河发源地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大致以400mm年等降水量 线为界,大致是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 喜玛拉雅山东侧
大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 区 大兴安岭以西、 昆仑山—阿尔金 山—祁连山和长 城一线以北
青藏高寒区 北起昆仑山— 阿尔金山—祁 连山一线,南 抵喜马拉雅山, 东起横断山, 西至国境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考试内容要求: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学习要求:
1、认识区域内部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整体性特征; 2、运用地图或资料,比较两个区域自然环境、人 类活动的差异,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 3、通过比较,探究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
西北沙漠
内蒙古草原
降水由东南 向西北递减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1)划分依据:气候、地形。
(2)三大自然区名称: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 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3)划分界线:①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 区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② 青藏高寒 区的范围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吻合,大致以横断 山脉、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和昆仑山脉为界。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 旱区
青藏高寒区
植被以森林为 植被为草原、 生物 主;熊、松鼠、荒漠;骆驼、 熊猫、梅花鹿 黄羊
农业 农耕业发达 城市 众多 人口 稠密
植被为荒漠、草 原及高山草原灌 丛;牦牛、藏绵 羊、藏山羊
高寒牧业、河谷 农业 很少 很少 土壤发育程度很 差,土层浅薄
畜牧业为主, 有灌溉农业和 绿洲农业 较少 较少
日本与英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经济发 展特点 工业及 其布局 日 本 英 国 经济大国,工业化 工业化最早的国家 起步较晚 高新技术产业在世 传统工业曾在世界 地位突出,有“世 界上地位突出。 界工厂”之称。 “临海型”布局 “资源型”布局为 主 以种植业为主 以畜牧业为主 人口稠密,城市众 人口密集,城市化 多,主要分布在太 水平高。曾大量向 平洋沿岸地带 海外移民
区域差异分析模式
区域差异既包括自然地理要素差异,也包括人文地理要素的 差异,具体分析如下:
1.自然要素的差异
要素 主要内容 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交通位置 气候 气候类型及分布、特征、成因、光照、气象灾害 地形 类型、地势、山脉走向
水文
地质 植被 土壤 矿产资源
河湖类型、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流 域面积、长度、流速 地质状况 植被类型、覆盖率 土壤类型、肥力状况 矿产资源种类、数量、组合状况
日本 差 异 性 农业 部门
英国
种植业为主 粮食作物为主
畜牧业为主
种植 业
园艺作物为主
畜牧 业 相似性
畜禽饲养为主 放牧与饲养并存 渔业发达
思考: 日本和英国都是世界发达的工农业国家 吗?
日本和英国都是以工业为主的国家, 农业在经济中不占重要的地位,许多的农 产品需要进口。
思考:根据日本和英国的产业结构图,比较两国产业结构的相同之 处是什么?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气候、地貌 水文、土壤、植被等)
制约 影响
人类活动的差异(经济、社 会、文化等
区 域 差 异
区域的特征
区域的特征
地理位置 自然因素 内 容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政治或经济地理位置 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等 经济、社会、文化等
人文因素
二、区域差异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 1、自然环境的比较
阪神
英国和日本工业及其布局
工业分布具有明显的 “资源型”特点。
工业分布具有明显的 “临海型”特点。
日本 差异 工业 性 原料 工业 部门
英国
大部分需进口
较丰富
钢铁、汽车、造 钢铁、纺织、造船、 船、电子、化学、 汽车、飞机、石油 纺织等工业 加工、电子等工业
工业 布局 相似性
临海型
资源型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都占重要地位,工 业都比较发达,都充分利用岛国多港 湾的优势发展本国工业
英国工业分布
英国的纺织、钢铁、 造船等传统工业,主要 分布在英国中部,而汽 车、飞机、电子等工业 主要分布在伦敦周围及 英格兰中部、苏格兰南 部,尤其是苏格兰地区 的电子工业迅速发展, 成为英国的“硅谷”。 石油加工工业多分布在 苏格兰北海沿岸地区, 如阿伯丁。 工业分布具有明显的 “资源型”特点。
土壤多为森林 土壤为荒漠植 其他 植被下发育的 被和草原植被 土壤 下发育的土壤
问题:通过比较,你认为形成我国自然环境区域差异的 主要因素是什么?简要说明三大自然区内,人类活动与 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地形和气候 (1)东部季风区是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是我国最主要的农耕区,人类对自然界的 影响广泛而深刻,使自然面貌发生巨大的变化。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由于气候干燥,水源成为农 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水源充足的地方,形成绿洲 农业,畜牧业发达。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远不如东部 季风区广泛、深刻。 (3)青藏高寒区,由于地势高、气温低,因而人口密 度较小,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 的河谷地区,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微弱,原始自然状 态保存比较完整。
农业的比重都很小,说明农业不占重要地位,第 三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次之,说明都以工业 为主的国家,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经济发展水平 比较高
(2)工业发展的比较:
英国矿产分布
英国矿产主要 有煤、铁、石油、 天然气,其中煤、 铁主要分布在英国 中部( 伯明翰 等),石油、天然 气主要分布在北海 地区(北海油田)。
地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英国
日本
比较自然环境的差异 比较人类活动的差异(经济发展) (地理环境差异对各自发展的影响)
(1)相似性: ① 两者都是岛国,面积相差不大;
② 都地处中纬度; ③ 气候比较湿润。 (2)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