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杆菌
肠道杆菌

乳糖分解实验
4.抗原结构:复杂,主要有O抗原,H抗原, 荚膜K抗原或包膜抗原 O抗原 存在于细胞壁脂多糖(LPS)层, 具有属种特异性,耐热,具有多种病理作 用 H抗原 存在于鞭毛蛋白,不耐热 荚膜或包膜抗原 多糖,存在于O抗原外 围,能阻止O凝集现象,较耐热 5.细菌素:许多革兰阴性菌长生细菌素受质 粒控制,产生细菌素的菌株本身对其所产 细菌素有耐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抵抗力:不强,加热60℃经30分钟即死 亡。胆盐、煌绿等对大肠杆菌等非致病菌有 选择性作用,可制备肠道杆菌选择性培养基 以分离肠道致病菌。 7.变异:易出现变异菌株。最常见的是耐药 性转移、毒素产生和生化反应等的改变。这 在致病力、细菌学诊断、治疗与预防中均有 重要意义。
8.致病物质:内毒素是肠道杆菌的主要致病 物质。部分肠杆菌产生外毒素致病。 9.传播方式:污染的饮水及食物、经消化道 传播。
肠道杆菌(enteric bacilli)
一大群居住在人和动物肠道中 生物学性状近似的革兰阴性短小杆菌
广布于自然界 多数是肠道的正常菌群 少数为致病菌,是肠道传染病的最重要病原菌
属于肠杆菌科,至少有30个菌属,120个以上的菌种
肠道杆菌(enteric bacilli)
大肠杆菌属 常居菌 变形杆菌属 肠杆菌属 沙门氏菌属 致病菌 志贺氏菌属 机会致病菌 (一般不致病)
③在菌群平衡的情况下,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双歧杆菌等有益菌能将亚硝 酸胺降解为亚硝酸盐与胺,起到抑癌作用,而大肠杆菌、梭状芽胞杆菌、肠球 菌、拟杆菌等能促使食物中的亚硝酸盐与胺结合成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亚硝酸 胺。所以肠道菌群是促癌还是抑癌,关键取决于哪些菌群占优势。健康状态下 抑癌的菌群占优势,所以主要发挥的是抑癌作用。
肠道杆菌

肠道杆菌肠道杆菌是一大群生物学特性相似的革兰阴性杆菌。
常寄居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随人与动物的粪便排出,广泛分布于水、土壤或腐物中。
肠道杆菌属于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种类繁多。
根据生化反应、抗原结构、核酸杂交和序列分析进行分类,目前肠杆菌科有44个菌属。
与医学有关的有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摩根菌属、枸椽酸菌属、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和耶尔森菌属等10个菌属,包括25个菌种。
其中大多数是肠道的的正常菌群,但当宿主免疫力降低或细菌移位至肠外部位时,可成为条件致病菌而引起疾病;仅少数为病原菌,例如志贺菌属、伤寒沙门菌、及少数大肠埃希菌等。
肠道杆菌具有下列共同生物学特性:1.形态结构相似均为(0.3~1.0)×(1~6)µm中等大小、两端钝圆的革兰阴性杆菌,无芽胞,多数有鞭毛和菌毛,少数有荚膜。
2.培养要求不高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培养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形成光滑、湿润的中等大小菌落;有些细菌在血琼脂平板上可出现溶血环,在液体培养中呈均匀混浊生长。
3.生化反应活泼能分解多种糖类和蛋白质,常用来作菌属和菌种的鉴别。
乳糖发酵试验在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和非致病菌时有重要意义,致病菌一般不分解乳糖,而非致病菌多数能分解乳糖。
4.抗原结构复杂主要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荚膜(K)抗原或包膜抗原。
其他尚有菌毛抗原。
(1)O抗原:存在于细胞壁脂多糖(LPS)层,具有属、种特异性。
其特异性取决于LPS分子末端重复结构的多糖链的糖残基种类的排列。
O抗原耐热,100℃不被破坏。
从病人新分离菌株的菌落大多呈光滑(S)型,在人工培养基上多次传代移种保存日久后,LPS失去外层O特异性侧链,此时菌落变成粗糙(R)型,称为S-R型变异。
R型菌株的毒力显著低于S菌株。
(2)H抗原:存在于鞭毛蛋白。
不耐热,60℃ 30分钟即被破坏。
H抗原的特异性决定于多肽链上氨基酸的排列序列和空间结构。
肠道杆菌共同特点形态结构

肠道杆菌共同特点形态结构肠道杆菌(Enterobacteriaceae)是一类常见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的细菌,包括了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产气荚膜梭子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沙门菌属(Salmonella)、嗜肺军团菌属(Legionella pneumophila)等。
这些细菌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和形态结构。
一、菌体形态结构特点:1.呈杆状或短杆状:肠道杆菌的形态多为直杆状或稍微弯曲的短杆状。
细菌杆的长度可以根据菌种和环境条件不同而有所变化。
2.单个或成簇分布:肠道杆菌可以以单个细胞形式存在,也可以聚集在一起形成簇,形成链状簇或菌落。
细菌个体之间通过黏附蛋白(以及其他黏附因子)互相连接。
3.非芽胞形态:肠道杆菌不具备芽孢形成能力,即无法生成芽胞结构。
二、细胞壁结构特点:1.非孢子属:肠道杆菌细胞壁中不含芽胞结构。
2. 糖类多糖:肠道杆菌的细胞壁以一种叫做肠杆菌LPS (lipopolysaccharide,脂多糖)的多糖结构为主要成分。
LPS由脂多糖核心、O抗原、核糖结合蛋白等部分组成,起到了保护细菌、调控免疫反应等多种作用。
3.进化的抗生素耐药基因:由于长期暴露在人和动物肠道中,肠道杆菌具有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
这是由于它们细菌基因的进化和传播。
三、运动特点:1.鞭毛运动:肠道杆菌拥有许多鞭毛,这些鞭毛通过运动来实现菌体的游走和定向移动。
鞭毛可以分布在细菌全身或者仅分布在其中一部分。
2.呼吸性运动:肠道杆菌可以通过鞭毛运动来对周围环境的化学和物理刺激做出反应,实现趋向性运动或避开有害环境。
四、代谢特点:1.发酵代谢:肠道杆菌一般以发酵代谢为主,利用葡萄糖等有机物质进行代谢。
2.气体产生:肠道杆菌通过代谢过程产生大量的气体,例如氢气、二氧化碳等。
3.外源获得营养:肠道杆菌可以通过吸收肠道中的食物残渣、营养物质等来获取外源营养。
总结起来,肠道杆菌共同的特点包括菌体形态为杆状或短杆状,细胞壁含有糖类多糖,具有鞭毛运动和呼吸性运动等特性,以发酵代谢为主,并且可以产生大量气体。
肠道杆菌的基本特征

肠道杆菌的基本特征肠道杆菌是一类常见的细菌,存在于人体的肠道中。
它们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使得它们对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肠道杆菌是一类革兰氏阴性杆菌。
这意味着它们在革兰氏染色中会呈现红色,与革兰氏阳性菌相区分。
肠道杆菌的细胞形态通常为长条状,具有细长的外形。
肠道杆菌是一类好氧菌。
它们需要氧气来进行呼吸代谢,并进行生长繁殖。
这也是为什么肠道杆菌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肠道中,因为肠道提供了充足的氧气供应。
肠道杆菌具有很高的耐酸性,可以在酸性环境中存活和繁殖。
这是因为它们具有特殊的酸性抵抗机制,可以保护自身免受酸性环境的侵害。
这一特点使得肠道杆菌能够在胃酸的环境下进入小肠,并在肠道内定殖。
肠道杆菌还具有很强的黏附能力。
它们能够通过产生特殊的分泌物质,与肠道上皮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牢固地附着在肠道壁上。
这种黏附能力有助于肠道杆菌与肠道上皮细胞进行相互作用,对宿主的肠道功能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肠道杆菌还具有多样的代谢能力。
它们可以利用多种碳源进行代谢,并产生一系列有益的代谢产物。
比如,肠道杆菌可以分解食物中的膳食纤维,产生短链脂肪酸,这些短链脂肪酸可以为肠道上皮细胞提供能量,并维持肠道的正常功能。
肠道杆菌还具有抗菌作用。
它们可以通过产生抗菌物质,抑制一些有害菌的生长和繁殖。
这种抗菌作用有助于维持肠道的微生态平衡,并保护宿主免受病原菌的侵害。
肠道杆菌在人体的免疫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与宿主的免疫系统相互作用,促进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功能调节。
这种免疫调节作用有助于维持肠道的免疫平衡,防止炎症和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生。
肠道杆菌具有多种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使得它们在人体的肠道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对于保持肠道健康和促进整体健康,维持肠道杆菌的平衡和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保持肠道杆菌的正常功能,以维护人体的健康。
小结肠道杆菌

小结肠道杆菌
肠道杆菌(Escherichia coli,简称E.coli)是一类常见的肠道细菌,存在于人类和动物的肠道中。
大部分肠道杆菌在人体中是有益的,对于维持肠道正常功能和健康非常重要。
然而,有些肠道杆菌的毒性株会导致肠道感染和其他疾病。
肠道杆菌的常见感染途径包括经口摄入受污染的食物或水源、接触被感染的人或动物以及不良卫生条件。
一旦肠道杆菌进入人体中,它们可以通过产生毒素来引起不同程度的疾病,包括腹泻、腹痛、发热以及严重的肠道感染甚至败血症。
肠道杆菌引起的疾病主要取决于其分泌的毒素类型。
最常见的毒素是肠毒素(enterotoxins)和混合菌毒素(toxin-producing strains),它们可以刺激肠道细胞产生水分和电解质的分泌,导致水样腹泻。
其他类型的毒素则会引起血性腹泻、胃肠炎和尿路感染等症状。
一旦发生肠道杆菌感染,及时治疗非常重要。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抗生素治疗以及休息和恢复。
对于严重的感染,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强效抗生素。
为了预防肠道杆菌感染,个人和集体卫生是非常重要的。
个人卫生包括勤洗手、食用熟食、避免生食摄入以及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集体卫生包括保持食品和饮水的安全、建立卫生设施以及加强公共卫生宣传教育。
总之,肠道杆菌是一类常见的肠道细菌,大部分是有益的,但某些毒性株会引起肠道感染和其他疾病。
了解肠道杆菌的感染途径和疾病特点,并采取预防措施,对于维持健康非常重要。
同时,在发生感染时及时就医,接受适当的治疗也是至关重要的。
肠道杆菌生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肠道杆菌的生化反应原理。
2. 学会使用生化试剂进行肠道杆菌的鉴定。
3. 熟悉肠道杆菌的生化反应结果分析。
二、实验原理肠道杆菌是一类革兰氏阴性菌,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
它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来鉴定。
常见的生化反应包括糖发酵试验、吲哚试验、甲基红试验、V.P.试验和柠檬酸盐利用试验等。
三、实验材料1. 菌种: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变形杆菌等。
2. 培养基:双糖铁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柠檬酸盐培养基等。
3. 试剂:卢戈氏碘液、吲哚试剂、甲基红试剂、V.P.试剂、柠檬酸盐试剂等。
4. 仪器:酒精灯、接种环、培养皿、试管、试管架、烧杯、量筒等。
四、实验方法1. 糖发酵试验将待测菌接种于双糖铁培养基,37℃培养24小时。
观察菌落周围和底部的颜色变化,以判断细菌对糖的发酵能力。
2. 吲哚试验将待测菌接种于蛋白胨水培养基,37℃培养24小时。
加入吲哚试剂,观察是否产生红色沉淀。
3. 甲基红试验将待测菌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37℃培养24小时。
加入甲基红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4. V.P.试验将待测菌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37℃培养24小时。
加入V.P.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5. 柠檬酸盐利用试验将待测菌接种于柠檬酸盐培养基,37℃培养24-28小时。
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1. 糖发酵试验大肠杆菌:葡萄糖、乳糖、蔗糖发酵产酸产气。
产气肠杆菌:葡萄糖、乳糖、蔗糖发酵产酸不产气。
变形杆菌:葡萄糖、乳糖、蔗糖发酵产酸。
2. 吲哚试验大肠杆菌:阳性。
产气肠杆菌:阴性。
变形杆菌:阳性。
3. 甲基红试验大肠杆菌:阴性。
产气肠杆菌:阳性。
变形杆菌:阴性。
4. V.P.试验大肠杆菌:阳性。
产气肠杆菌:阴性。
变形杆菌:阳性。
5. 柠檬酸盐利用试验大肠杆菌:阴性。
产气肠杆菌:阳性。
变形杆菌:阴性。
六、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对葡萄糖、乳糖、蔗糖发酵产酸产气,而产气肠杆菌只发酵产酸不产气。
肠道杆菌

原理与结果判断
• 用已知抗原检测未知抗体的试管凝集 反应。 • 以出现 ++ 凝集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为 该血清抗体效价 • H≥1:160 、O ≥ 1: 80; H甲或H乙≥ 1: 80 有诊断意义
H抗体与O抗体的性质及意义
H抗体 — IgG 出现晚,维持时间较长;
O抗体 — IgM出现早,维持时间较短。
形 态 实 验 学
--肠道杆菌
实验内容
1. 录象:肠道杆菌 2. 肠道杆菌的鉴定程序及示教物 3. 操作:肥达反应
肠道杆菌(enteric bacilli)
是一大群寄居在人
和动物肠道中生物
学形状近似的G-杆
菌。如:
• 非肠道致病菌
(大肠杆菌)
• 肠道致病菌
(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等)
肠道杆菌的鉴定程序
消毒灭菌——种类和方法
划线分离——目的和方法
细菌生化反应
一、糖发酵试验
由于细菌各自具有不同的酶系统,故对糖(醇)
类的分解能力不尽相同。
产酸产气 — 指示剂变色,小倒管内有气泡;
以㊉表示 产酸 — 指示剂变色;以+表示 不能分解 — 指示剂不变色;以-表示
二、硫化氢试验 某些细菌能分解培养基中含硫氨基酸,产生
操作:肥达反应(试管凝集反应)
• 器材:试管6支/人,试管架1个/2人, 吸管1支/人,标签1个/人 • 伤寒杆菌H菌液 伤寒杆菌O菌液 甲型副伤寒杆菌H菌液 乙型副伤寒杆菌H菌液 • 待检病人血清 (1:10稀释)
倍比稀释法
生理盐水
待检血清(1:10)
0.5(弃) * 1 2 3 4 5 6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
肠道杆菌归纳总结

肠道杆菌归纳总结肠道杆菌是一类生活在人体肠道中的细菌,也是人体肠道中最主要的细菌群落之一。
它们在调节肠道功能、保护免疫系统以及维持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肠道杆菌的种类、功能和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总结。
一、肠道杆菌的种类肠道杆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人体肠道的细菌,包括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有大肠杆菌、Bacteroides属、双歧杆菌等。
这些菌群的丰度和种类在个体之间会有所差异,取决于遗传、年龄、饮食习惯等因素。
二、肠道杆菌的功能1. 参与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肠道杆菌能分解食物中无法被人体消化的复杂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产生有益物质如短链脂肪酸,帮助人体吸收营养物质。
2. 维持肠道屏障功能:肠道杆菌通过调节肠道黏膜屏障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防止有害细菌和毒素侵入人体。
3. 调节免疫反应:肠道杆菌与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参与调节正常的免疫反应,帮助身体抵御外界病原体的侵袭。
4. 合成维生素和代谢物:某些肠道杆菌能够合成维生素B和K等维生素,同时参与人体的氨基酸代谢和胆固醇代谢等重要生化过程。
5. 影响心脑血管健康:一些研究表明,肠道杆菌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可能通过调节胆固醇代谢、维生素合成和炎症反应等途径发挥作用。
三、影响肠道杆菌的因素1. 饮食习惯:肠道杆菌的种类和丰度受到饮食习惯的影响,高纤维、低脂肪饮食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
2. 环境因素:接触环境和微生物的差异也可能对肠道杆菌的组成和功能产生影响。
3. 生活方式:过度使用抗生素、长期应激、慢性疾病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肠道杆菌的多样性和平衡。
4. 先天遗传:个体之间的肠道杆菌差异也与遗传因素有关,但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四、维持肠道杆菌的平衡维持肠道杆菌的平衡对于人体健康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促进肠道菌群平衡的方法:1. 合理饮食:摄入丰富的蔬菜、水果、全谷物等高纤维食物,避免高糖、高脂肪饮食。
2. 适度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肠道杆菌的生长和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道杆菌总结
附录:
1.IMViC试验:吲哚、甲基红、VP、枸橼酸盐试验。
凡IMViC试验示++——的判断为正常的典型的大肠埃希菌,表明被检物有粪便污染,有传播肠道传染病的危险!大肠埃希菌在克氏双糖管中,斜面和底层均产酸产气,硫化氢阴性,动力阳性。
可同沙门菌、志贺菌等区别。
卫生细菌学中常以大肠菌群数(总大肠菌群)作为饮水、食品等粪便污染的指标之一!(1).总大肠菌群: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的,在37℃生长时能使乳糖发酵并在24h内产酸产气的G-无芽胞杆菌(埃希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及肠杆菌属)。
(2).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总大肠菌群:≤3 个/L;每100 mL水样中不得检出
细菌总数:≤100 个/ml
4.肥达试验结果分析
(1). 正常效价
伤寒沙门菌O抗体<1:80,H抗体< 1:160;副伤寒沙门菌H抗体<1:80
(2). 动态观察
2份血清,第二次效价增长4倍以上有意义
(3). O、H抗体的诊断意义
O-Ab-IgM(出现早,持续短,难重现);H-Ab-IgG(出现晚,持续长,易重现)
O高H高很可能是肠热症
O不高H不高很可能不是肠热症
O不高H高预防接种或者非特异性回忆反应
O高H不高感染早期或与其他伤寒沙门菌O抗原有交叉反应的其他沙门菌感染
(4). 其他
5. E. coli O157:H7
EHEC的重要血清型
牛是主要的储存宿主
产生Vero毒素(VT),亦称志贺样毒素(Shiga-like toxin,S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