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学案

合集下载

山东省聊城市文轩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学案(无答案)

山东省聊城市文轩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学案(无答案)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认定目标】学习目标:识记:康熙至乾隆年间经济发展的表现;理解:在西方列强的挤压下,清帝国出现了危机;分析:清帝国出现危机的原因。

学习重点:比较清帝国的盛世与危机、农耕文明的衰落与工业文明的发展;学习难点: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

【成功之路】(拾级而上,超越自我!)◆成功第一步:巩固基础、构建知识体系一、明清经济发展1、时期:从 到 ,是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

2、代表:从康熙到乾隆年间出现“___________”局面。

3、表现:(1)农业迅速发展。

(2)手工业生产十分兴盛。

(3) 政策并未能阻止对外贸易,形成巨大 。

(4)商业很发达,_ ____、____ 等地商人资本雄厚,形成_________。

(5)19世纪初,全世界十个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中国占 个。

二、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1、社会方面:人口 增大,传统的___________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2、经济方面:出现 劳动方式和带有 特征的经营方式。

3、思想观念:明末,变成“__________________”, 位置升到第二。

三、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1、内因:(1)对外政策:紧闭______(即推行 政策)。

(2)对内坚持“_________”政策,压制打击_________。

(3)在思想领域热衷于大兴________________,把文化专制推向顶峰。

2、外因:英国推行罪恶的___________后,陷入更加深重的危机。

成功第二步:线索图解◆成功第三步:课堂练习,学以致用!(相信自己,力量在心中!)1、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指:A 、明前期到清前期B 、明中期到清中期C 、明中期到清前期D 、明前期到清中期2、电视剧《乔家大院》以历史上的晋商名人为原型而创作,表现了一代晋商乔致庸的传奇人生。

明清时期两大著名的商帮来自:A、安徽山西B、广东福建C、浙江广东D、山西江苏3、19世纪初,全世界有十个拥有五十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有:A、4个B、5个C、6个D、8个4、明朝中后期体现新的社会发展趋向的历史现象是:①商人地位上升②传统农耕社会已开始发生变化③出现了带有股份特征的经营方式④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④D、②③5、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清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情况;(2)掌握清朝前期面临的内外困境及其原因;(3)认识清朝前期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了解清朝前期的盛世表现;(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清朝前期危机的原因;(3)采用比较研究方法,探讨清朝前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清朝前期的盛世表现(1)政治稳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2)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3)文化科技:科举制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的进步。

2. 清朝前期的危机(1)内部困境:腐败现象、农民起义、民族矛盾;(2)外部压力:西方列强的侵略、闭关锁国政策的局限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清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盛世表现;(2)清朝前期面临的内外困境及其原因。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清朝前期的盛世与危机;(2)如何使学生理解清朝前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件,展示清朝前期的盛世景象;(2)引导学生思考:清朝前期为何会出现盛世?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清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盛世表现;(2)分组讨论,分析清朝前期面临的内外困境及其原因。

3. 课堂讲解:(1)讲解清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盛世表现;(2)分析清朝前期面临的内外困境及其原因;(3)引导学生思考:清朝前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处于什么地位?4. 案例分析:(1)展示清朝前期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2)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事件对清朝前期盛世与危机的影响。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背景和目的。

让学生了解近代前夜的历史背景。

1.2 教学内容:介绍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的概念。

分析近代前夜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的概念和背景。

采用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相关问题。

第二章:清朝的盛世与危机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清朝的盛世与危机。

让学生了解清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2 教学内容:介绍清朝的盛世,包括康乾盛世的表现和原因。

分析清朝的危机,包括内忧外患的表现和原因。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清朝的盛世与危机。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清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第三章:日本的近代化与中国的危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日本的近代化过程。

让学生了解日本的近代化对中国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介绍日本的近代化过程,包括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分析日本的近代化对中国的影响,包括甲午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日本的近代化过程和对中国的影响。

采用比较分析法,比较日本和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和影响。

第四章: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的危机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西方列强的侵略行为。

让学生了解西方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介绍西方列强的侵略行为,包括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事件。

分析西方列强的侵略对中国的影响,包括割地赔款、不平等条约等后果。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西方列强的侵略行为和对中国的影响。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侵略事件和后果。

第五章:近代前夜的改革与革命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近代前夜的改革与革命。

让学生了解近代前夜的改革与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5.2 教学内容:介绍近代前夜的改革,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改革措施。

分析近代前夜的革命,包括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优秀篇)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优秀篇)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课程标准〗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经济和文化取得一定成就。

同时专制统治不断强化,对外闭关锁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康乾盛世、明清经济发展、重农抑商、文字狱、鸦片贸易等基础知识;通过阅读课文插图、地图和文字材料,培养分析问题能力;通过同时期东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的对比,培养对历史现象的比较能力。

过程与方法从众多的材料中提炼信息,并把它们分类加工(按需选择)、“为我所用”,培养分析材料的能力;采用教师指导下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的学习,明白固步自封、愚昧无知不可行,停滞在原有的成绩上不会进步,反而会落后,培养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盛世与危机的对比,培养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学会设问质疑、讨论分析问题。

难点本课出现的许多专用的高难度概念,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教学准备〗教材分析本课为中国古代史部分的结束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史的灿烂辉煌就要过去,屈辱艰辛的近代史即将来临。

本课用了“明清经济发展”“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和“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三目来突出“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的种种表现。

学情分析学生已对明清的历史有了初步认识,通过本课,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史末期的情况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深入的认识。

初一的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而本课是以经济史为主的一节课,枯燥的说教式授课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所以要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

教学设计(教法与学法)根据课程标准和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法与学法是:1.在本课的设计中教师采取“三步走”策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2.“明清经济发展”一目中,教师提供给学生“学习材料”和“分析提示”,力求培养学生获取材料、归纳概括材料的能力和进行电脑文字编辑的操作能力。

24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导学案

24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导学案

课题第24课_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主备教师杨吉义参与教师审核人王义华课时1课时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掌握康乾盛世、明清对外贸易商业发展、重农抑商政策、文字狱等基础知识。

2.通过同时期东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对比,理解盛世后危机出现的必然性。

重点通过对盛世与危机、农耕文明衰落和工业文明发展的比较。

难点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方法合作探究法、理论联系实际。

准备与同时期西方国家比较、清代民间市井画。

导学过程导学设计补充完善一、【导入】( 2 )分钟上课之初让学生齐读导入框中的话语二、【预习自测】(4)分钟三、【自主学习】(12 )分钟1.明清经济发展:(1)“康乾盛世”指的是什么?(2)康乾盛世在农业、商业、手工业等方面有哪些表现?2.明清时期,古老的中国出现了一些向近代化方面转变的因素,这些因素表现在哪些方面?(1)传统的农耕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人们观念的变化是什么?3.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的表现)(1)西方:(仔细听老师讲)(2)中国:(看教材解答)四、【交流展示】(15 )分1.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赞美的是哪个时期的中国?他为什么这样赞美中国?2.明清时期出现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请列举其表现。

当时的统治者是如何把握这一趋向的?结果怎样?我们从中得到哪些启示?五、【拓展提升】( 6)分钟当西方社会跃上世界文明进程制高点的时候,中国却在封建社会的迟暮中步履蹒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92年,英国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

英方在信函中说,英王为了“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却称,英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引发学生关注,导入主题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后,检查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小组按以表其慕顺之心。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在陈述“使团”来华目的方面,两广总督上呈的信函译文与英方信函原文有何不同?材料二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尔国王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学设计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学设计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学目标:1、掌握康乾盛世、明清对外贸易、商业发展、重农抑商政策、文字狱、鸦片贸易等基础知识。

2、理解近代化、农耕社会、工业文明等概念。

3、分析清帝国出现危机原因。

4、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中国由盛转衰的过程;将明清与同时期西方国家相比较,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了解历史现象。

5、通过观察插图,了解丰富多彩的历史,提高学习历史兴趣;通过闭关锁国、重农抑商等政策的学习,了解国家政策对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比较清朝的盛世与危机;农耕文明的衰落与工业文明的发展。

难点:近代化因素萌发的原因;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表现。

教学过程:导入语:《中华五千年》,在中国,封建社会存在了两千多年。

其中,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秦汉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隋唐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而明清时期是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时期。

在这两千多年的历史时期,出现了许多盛世局面:如光武中兴、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

但康乾盛世犹如落日余辉,自乾隆以后,黯淡无光,清王朝也进入了离乱之秋。

第一目:过渡语:读课本法国伏尔泰的一段话,来导入新课康乾盛世——明清经济发展引导学生看本目课本,分析明清经济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农业: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增加;国民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

手工:兴盛。

商业:发达. 商帮的形成:农村工商业市镇的发展.对外贸易:发达)第二目:过渡——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导入语:明朝中期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下面欣赏有几个同学表演的历史剧,来思考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表演情景剧)根据以上答案得出结论:这些因素的成长,带有从农耕文明各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从而揭示这些变化具有近代化因素的性质。

第三目:危机——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过渡语:,中国近代化因素出现萌芽趋向,西方社会状况如何呢?让学生阅读课本134页小字最后一段了解西方社会状况。

(政体、科技、生产率、殖民地)用康有为的一句话体会西方社会的发展。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学设计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学设计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640年英国开始资产阶级革命,以后的一百多年里,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向近代工业国家转变,民主政体取代封建专制,科学革命席卷欧洲。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疯狂进行殖民活动,建立殖民地。

本课讲述了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仍然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之下且封建专制统治进一步强化。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专制统治的最后一个阶段,中华帝国进入历史上最后一个大繁荣时期,并迅速走向衰落。

本课包括三个子目“明清经济发展”、“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和“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

第一子目叙述了明清农业、手工业、对外贸易和商业的繁荣,封建经济处于又一个高峰时期。

第二子目叙述了明后期以来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方面发生的一系列显露新旧冲突征兆的变化,显示了封建帝国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第三子目讲述了闭关自守的清朝统治者不了解世界的形势,而使封建统治陷入危机。

东西方力量对比发生逆转,中国开始逐步沦为任西方列强宰割的境地。

三个子目,层层递进,勾画了清帝国由“盛世→过渡→危机”的历史轨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清经济发展状况、重农抑商、文字狱、鸦片贸易等基础知识。

掌握康乾盛世,理解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表现和危机出现的原因。

通过观察明《南都繁会景物图卷》和清《盛世滋生图》培养通过课文插图、地图和文字材料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同时期东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的对比,培养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与同时期西方国家相比较,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

通过观察“清代民间市井画”,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培养通过教材插图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插图,了解丰富多彩的历史,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通过清朝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文字狱等政策的学习,了解国家政策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的学习,懂得闭管锁国、固步自封只会导致落后、落伍。

近代前夜的盛世和危机-教案示例

近代前夜的盛世和危机-教案示例

近代前夜的盛世和危机-教案示例第一篇:近代前夜的盛世和危机-教案示例教案示例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掌握康乾盛世、商业发展、重农抑商政策、文字狱、鸦片贸易等。

2、能力培养:①通过明清经济发展、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等内容的学习,了解中国由盛转衰的过程。

②与同时期西方国家相比较,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了解历史现象。

③通过观察“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周边形势”图,学习识读国家周边形势图的方法。

3、思想认识:①通过清朝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政策、文字狱等政策的学习,了解国家政策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

②通过文字狱的学习,了解封建专制的残酷性。

③通过列举鸦片的危害,了解殖民主义的罪恶。

教学过程课前复习:1、明初谁七次下西洋?(郑和)首航带了多少人去?(27800人)远航以前的朝代有这样的规模吗?没有。

这说明朝是否强盛?(强盛)2、清朝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什么政策?闭关政策。

虽是闭关中国是否有产品卖出去?有。

这说明清朝的手工业发不发达?发达。

课前导入:以上都说明了明清的综合国力比起历代皇朝明显提高。

在世界范围内仍属头等强国。

但从乾隆之后的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

中国从一个头等强国变成一个受侮挨打的国家。

这其中发生什么事情了呢。

将是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首先请同学们看第一框题,思考明清经济的发展表现在那些方面?进入新课:一、明清经济发展(板书)1、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板书、提问)从明中期到清前期(板书)清前期出现了一个盛世是?2、康乾盛世(板书)这个是盛世是从康熙到乾隆年间,为什么说这一时期是一个盛世呢?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板书:农业、对外贸易、商业),请同学们从书中找出答案。

农业: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增加。

(板书)对外贸易:纺织品、瓷器和茶叶等物资大量出口,对西方形成巨大顺差。

白银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货币之一。

(板书)解释顺差: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贸易的出口值超过进口值。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学设计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学设计
教师拓展补充“明清时期人口增长情况对照表”、课件出示“明朝松江府的印花布”及明朝的瓷器图片、明清十大商帮等材料,以加深学生对于“康乾盛世”的理解。同时,推荐电视剧《乔家大院》、《大清徽商》等给学生,反映的正是清朝商业的繁荣,缩短学生与那段历史的距离。
课件出示“明《南都繁会景物图卷》(局部)”、“清《盛世滋生图》(局部)”,请学生描述上面所反映的场景,以此让学生感受到明清手工业及商业的繁荣景象。而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也因此称赞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
清朝
欧洲列强
政治
经济
科技
思想
外交
课件出示“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周边形势”图,请学生读图,培养学生识图析图能力,分析清朝当时所处的严峻形势,而清朝却浑然不知潜伏的危机。
于是,英国趁机为扭转其在中英贸易中的入超地位,开始向清朝倾销大量鸦片。
以史为鉴——课件出示罂粟花等图片,请学生进行介绍其危害。然后,向学生简介鸦片战争,为日后学习打下伏笔,同时使学生明白清朝闭关锁国所带来的恶果。
升华: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果,引导学生以史为鉴,开放包容,有选择的吸收别人的长处将会最终走向成功!
练兵场——考察验收本课的学习成果。
过程与方法:
与同时期欧洲相比较,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
通过阅读地图与插图,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能力。
通过自编自演历史短剧,提高学习兴趣,加深理解教学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的学习,懂得闭管锁国、固步自封只会导致落后、落伍。培养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提高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为攻克此教学难点,教师进一步加以引导:传统农耕社会开始发生变化,原来从事农业的人中有一部分不务农了,从事其他行业,人口流动性大。经济方面,运用新的经营手段的新型地主出现,手工业出现了雇佣劳动方式和带有现代股份制特征的经营方式;思想观念方面,读书入士的观念开始发生变化,商人地位升高,并出现了抨击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第一章:导言1.1 教案目标:了解本课程的背景和目的。

掌握近代前夜的时间范围和重要历史事件。

1.2 教学内容:介绍近代前夜的定义和背景。

分析近代前夜的重要历史事件和特点。

1.3 教学活动:引入课程,引导学生对近代前夜的兴趣。

展示时间范围和重要历史事件的图表或幻灯片。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近代前夜的了解和观点。

1.4 作业:要求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近代前夜的背景和重要历史事件。

第二章:盛世的表现2.1 教案目标:了解盛世的表现和影响。

分析盛世的原因和后果。

2.2 教学内容:介绍盛世的表现,如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等。

分析盛世的原因,如政治稳定、科技进步等。

探讨盛世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如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的发展等。

2.3 教学活动:展示盛世的表现和影响的图表或幻灯片。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盛世的理解和观点。

小组项目,让学生研究一个具体的盛世案例,并向全班展示。

2.4 作业:要求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盛世的表现和影响。

第三章:危机的爆发3.1 教案目标:了解危机的爆发和影响。

分析危机的原因和后果。

3.2 教学内容:介绍危机的爆发,如战争、经济危机等。

分析危机的原因,如社会矛盾的激化、国际关系紧张等。

探讨危机对国家和个人的影响,如社会动荡、生活水平的下降等。

3.3 教学活动:展示危机的爆发和影响的图表或幻灯片。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危机的理解和观点。

小组项目,让学生研究一个具体的危机案例,并向全班展示。

3.4 作业:要求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危机的爆发和影响。

第四章:应对危机的措施4.1 教案目标:了解应对危机的措施和效果。

分析应对危机的成功和失败原因。

4.2 教学内容:介绍应对危机的措施,如政策改革、国际关系调整等。

分析应对危机的成功和失败原因,如领导力的发挥、民众的支持等。

探讨应对危机对国家和个人的影响,如社会稳定、生活水平的恢复等。

4.3 教学活动:展示应对危机的措施和效果的图表或幻灯片。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下《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_3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下《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_3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学目标1.道德目标:提高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2.情智目标:①感情目标:通过“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的学习,懂得闭管锁国、固步自封只会导致落后、落伍。

培养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②认识目标:了解明清经济发展状况、重农抑商、文字狱、鸦片贸易等基础知识;掌握康乾盛世,理解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表现和危机出现的原因。

教学时间(1学时)教学手段多媒体、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一)感情调节出示投影:明《南都繁会景物图卷》(局部)和清《盛世孳生图》(局部)请同学们仔细看投影,说说这两幅图反映了明清两朝怎样的现象?这两幅图反映了明清两朝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康乾盛世”的繁荣景象。

但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康乾盛世之际,潜伏着什么危机?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4课,去共同感受和探究《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二)自学1.自学内容1:理清本课知识体系。

自学方法:认真阅读教材,完成历史创造性练习P99 “课前思考”。

2.自学内容2:明清经济发展自学方法:阅读教材P132—133“明清经济发展”一目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康乾盛世”指的是什么?(2)康乾盛世在农业、商业、手工业等方面有哪些表现?3.自学内容3: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自学方法:认真阅读教材P133—134“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一目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明清时期,古老的中国出现了一些向近代化方面转变的因素,这些因素表现在哪些方面?4.自学内容4: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自学方法:认真阅读教材P134—136“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一目的内容,结合材料,思考下列问题:材料:“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1)“不顾时世”中的“时世”指的是当时的什么形势?(2)清朝统治者又是怎样“安于现状”的?(3)你对马克思的这段话有何感想?(三)练习(解题、互阅或自阅)完成创造性练习P99—101(四)反思小结加速一探究“盛世”是中国人不解的情结,荧屏上,清宫戏频繁播出,小说家言语中的康乾盛世,演绎的眼花缭乱,在史家眼中又是如何?假如你是一个历史学家,就康乾盛世的有关问题接受记者的采访:(1)记者(以下简称记):常常听人们说起盛世,作为历史学家,你能谈谈盛世的内涵吗?中国历史上又有哪些盛世?(2)记: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8课时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学案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8课时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学案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记住康熙至乾隆年间经济发展的表现;明中叶以后,出现了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在西方列强挤压下,清帝国出现了危机。

能力目标:理解“近代化”、“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等概念。

情感目标:反思中国的经济文明由先进走向落后的原因,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不断开拓进取,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重点难点:康乾盛世;近代化因素的萌发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快速浏览课文,说出本课所有子目。

(二)自主梳理:细读课文,梳理知识,填写要点。

明清经济的发展1、概况:明中期到清前期,国力空前强盛,史称,这是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个繁荣时期。

2、表现:(1)农业发展。

(2)手工业生产兴盛。

(3)对外贸易发展:纺织品、瓷器、茶叶大量出口,形成贸易,白银占有量居世界之首。

(4)商业发达:安徽、山西等地商人资本雄厚,形成。

当时,中国拥有个闻名世界的大城市,为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

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1、社会方面:人口增大,传统的开始发生变化。

2、经济方面:出现了新型地主,还出现了雇佣劳动方式和新的经营方式。

3、思想方面:观念发生变化,的地位升高。

清帝国的危机1、原因:(1)闭关锁国。

(2)对内推行政策。

(3)打击,鄙薄。

(4)大兴。

(5)愚昧自大,固步自封。

2、表现:①农民战争的打击;②封建者愚昧自大,固步自封,不了解外部世界,落伍于世界潮流③实行等、、政策阻碍了历史发展④英国19世纪推行贸易后,中国陷入更加深重的危机。

(三)重点探究:根据所学知识,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通过比较,得出的结论是:明中叶以后,中国由文明向文明过渡。

(四)知识拓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孙中山材料二:“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下册《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下册《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优秀教学案例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在旁边指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将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然后,教师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强调清朝盛世的成因和危机,以及从这段历史中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
2.问题导向激发学生思考
本案例中,教师以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从而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深入挖掘历史背后的内涵,提高课堂参与度。
3.小组合作促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互动交流
小组合作环节的设置,使得学生在讨论、分析、总结的过程中,充分互动交流,取长补短。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将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例如,讲述康熙皇帝是如何智擒鳌拜、平定三藩,以及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的传说,让学生对这两位历史人物产生好奇。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康熙到乾隆年间被认为是清朝的盛世?”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4.危机与隐患:封建制度的僵化、官僚腐败、科技滞后、外部压力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将引导学生针对以下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1.清朝盛世的成因是什么?
2.盛世背后的危机有哪些表现?它们是如何产生的?
3.针对这些危机,你认为当时的历史人物应该如何应对?
4.从清朝盛世的经验教训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清朝康熙到乾隆年间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掌握这一时期的基本史实。

七年级下册《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学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学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下册《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学案北师大版
第24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认定目标】
、掌握康乾盛世、明清对外贸易商业发展、重农抑商政策、文字狱、鸦片贸易等基础知识。

2、通过同时期东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对比,理解盛世后危机出现的必然性。

【前预习】请画出本的思维导图:
【拓展练习】
、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指﹙

A、明前期到清前期
B、明中期到清中期
、明中期到清前期
D、明前期到清后期
2、历史上被称为“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康乾盛世指的是哪几位皇帝在位时期﹙

A、康熙乾隆
B、康熙
雍正乾隆
、顺治康熙
D、康熙顺治乾隆
3、历史上的“康乾盛世”属于﹙

A、农耕文明
B、工业文明
、商业文明
D、手工业文明
4、清政府终于无力抵抗殖民主义血与火的劫掠,未能避免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奇异的悲歌”,其根本原因是﹙﹚
A、中国实行闭关政策
、清王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封建王朝的腐朽没落
D、清王朝实行文字狱
、“盛世”是中国人不解的情结,荧屏上,清宫戏频繁播出,小说家言语中的康乾盛世,演绎的眼花缭乱,在史家眼中又是如何?假如你是一个历史学家,就康乾盛世的有关问题接受记者的采访:
(1)记者(以下简称记):常常听人们说起盛世,作为历史学家,你能谈谈盛世的内涵吗?中国历史上又有哪些盛世?
答:
(2)记:在康乾盛世的繁荣背后也隐藏着一些危机,表现何在?
答:
(3)记:从康乾盛世的那段历史中,我们可以汲取什么教训?
答:。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清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成就;(2)掌握清朝前期面临的民族矛盾、领土争端等问题;(3)了解清朝前期对外关系的基本状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料查询、讨论等方式,分析清朝前期的盛世与危机;(2)运用历史知识,评价清朝前期的历史地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2)培养学生关注国家民族命运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清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成就;(2)清朝前期面临的民族矛盾、领土争端等问题;(3)清朝前期对外关系的基本状况。

2. 教学难点:(1)如何评价清朝前期的盛世与危机;(2)清朝前期历史地位的确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2)提问:“清朝前期是中国的盛世吗?它是否存在危机?”2. 教学内容与活动:(1)讲述清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成就;(2)分析清朝前期面临的民族矛盾、领土争端等问题;(3)讨论清朝前期对外关系的基本状况;(4)引导学生思考:清朝前期是否存在盛世与危机并存的现象?3. 课堂小结:(2)强调清朝前期面临的民族矛盾、领土争端等问题;(3)概括清朝前期对外关系的基本状况。

四、作业布置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清朝前期的历史地位。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保证学生对清朝前期历史的深入了解。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爱。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4. 案例分析:(1)以“康乾盛世”为例,分析清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成就;(2)以“准噶尔叛乱”为例,分析清朝前期面临的民族矛盾、领土争端等问题;(3)以“康熙帝与荷兰使者”为例,分析清朝前期对外关系的基本状况。

5.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清朝前期存在的盛世与危机现象;(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明清经济发展、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西方列强挤压下的危机等内容的学习,了解中国由盛转衰的过程。

2.与同时期西方国家相比较,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了解历史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史料、观察图片,小组讨论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2.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了解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清朝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政策、文字狱等政策的学习,了解国家政策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

“闭关锁国”政策是中国渐渐落后于世界而被西方列强欺辱一百多年的重要原因之一,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3.通过列举鸦片的危害,了解殖某某义的罪恶。

【重点与难点】重点:明清经济的发展情况、闭关锁国政策的内容与影响。

难点:正确认识明朝时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

【课前预习】,是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

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经济迅速恢复,国力空前强盛,史称“”。

(1)农业:(2)手工业:(3)商业:(4)对外贸易:3.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表现)(1)社会方面:(2)经济方面:(3)思想方面:4.明清时期面临的主要危机体现在哪些方面?(1)农民战争的打击,如等;(2)封建者,固步自封,于世界潮流;(3)、、等政策阻碍了历史发展;英国19世纪初推行罪恶的,中国更加陷入了严重的危机。

【我的疑惑】你在预习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内容探究与活动】一、明清经济的发展虚拟历史场景:小品演示:故事发生在明朝末年,主人公是一位初次来华的美洲商人。

(将学生分为农业、手工业、商业三大组,分别就多媒体所显示的任务向美洲商人介绍此时中国的相关情况。

)多媒体投影:任务一:为这位美洲商人介绍一些以其家乡的食材烹制成的菜品。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材料展示由美洲引进的外来作物图片分别有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甘薯、玉米等老师追问:这些作物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呢?这说明当时中国农业发展有怎样的特点?学生回答:在明朝时就引进了。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下册《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下册《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教学设计
-开展历史主题活动,如历史知识竞赛、情景剧表演等,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以“明朝的永乐盛世”为主题,讲述永乐皇帝的相关故事,如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激发学生对明清时期历史的好奇心。
2.提出问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为什么明朝在永乐时期会出现盛世?”“盛世背后是否存在危机?”等问题,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能够分析明清时期我国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的地位,认识近代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
5.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明清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过程:
1.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下册《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认识近代前夜盛世与危机的历史背景。
2.知道明清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明朝的永乐盛世、清朝的康乾盛世等,以及危机的出现,如明朝的土木堡之变、清朝的鸦片战争等。
3.掌握明清时期的历史人物及其主要贡献,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等,以及他们的政策和措施对社会的影响。
3.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永乐盛世的历史图片、地图等资料,让学生对当时的繁荣景象有直观的认识。
(二)讲授新知
1.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教师详细讲解明朝永乐盛世、清朝康乾盛世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阐述当时的繁荣与成就。
2.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分析明清时期我国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的地位,以及近代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具体案例,如明朝土木堡之变、清朝鸦片战争等,让学生了解危机的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第24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讲学稿
【学习目标】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发展,经济文化取得了一定成就。

同时专制统治不断强化,对外闭关锁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学习重点】 近代化萌发因素的趋向。

【学习难点】 知识理论性较强,学生对于社会概念理解困难。

【知识梳理】
1. 从________到________,是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

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经济迅速恢复,国力强盛,史称“_____________”。

2. 明清时期(1)农业——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增加,国内经济总量居世界_________。

(2)手工业——纺织品、瓷器和_________等物资大量出口,对西方形成巨大的______,世界一半_______流入中国,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货币之一。

(3)商业——像安徽、山西等地商人资本雄厚,形成_________。

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形成专门的____________。

3.明中叶以后,_______流动性增大,传统的_________开始发生变化。

到明末,______的地位列在“士“之后,位置升至到第二位。

4.康乾盛世时的帝王对世界工业文明的发展的历史性大变动___________,对外_____________,对内________________,压制打压___________,鄙薄_____________,严重摧残近代化因素的萌芽。

在思想领域中热衷于大兴_________,把___________推向顶峰。

5.最终,愚昧自大、固步自封的__________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迅速逆转,到英国19世纪推行的_________后,陷入更加深重的危机。

【合作探究】“盛世”是中国人不解的情结,荧屏上,清宫戏频繁播出,小说家言语中的康乾盛世,演绎的眼
花缭乱,在史家眼中又是如何?假如
你是一个历史学家,就康乾盛世的有
关问题接受
记者的采访:
(1)记者(以下简称记):常常听人
们说起盛世,作为历史学家,你能谈
谈盛世的内涵吗?中国历史上又有哪
些盛世?
(2)记: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

那么,是什么因素促成了康乾盛世呢?
(3)记:在康乾盛世的繁荣背后也隐藏着一些危机,表现何在?
(4)记:从康乾盛世的那段历史中,我们可以汲取什么教训?
【课堂自测】1、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指﹙ ﹚
A 、明前期到清前期
B 、明中期到清中期
C 、明中期到清前期
D 、明前期到清后期
2、历史上被称为“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康乾盛世指的是哪几位皇帝在位时期﹙ ﹚
A 、康熙 乾隆
B 、康熙 雍正、乾隆
C 、顺治 康熙
D 、康熙 顺治 乾隆
3、历史上的“康乾盛世”属于﹙ ﹚
A 、农耕文明
B 、工业文明
C 、商业文明
D 、手工业文明
4、清政府终于无力抵抗殖民主义血与火的劫掠,未能避免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奇异的悲歌”
其根本原因是﹙ ﹚
A 、中国实行闭关政策 C 、清王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 、封建王朝的腐朽没落
D 、清王朝实行文字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