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朝历史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元朝历史故事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游牧民族——蒙古族所建立的君临全国的封建王朝。那你知道关于元朝历史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关于元朝历史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元朝历史故事:行省制度的实行元代政治制度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行省制度的建立。
忽必烈即位后,采用汉制,在开平建立了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后来随着元代统治中心迁往燕京(即北京),忽必烈在燕京又设立了行中书省,以实行中书省的职责。约在中统三年,中、行两省自然合并,此后就不再有“燕京行中书省”。
正如中书省是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行中书省则是个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在习惯上行中书省则被称为行省。在设立尚书省主持政务期间,又改称为“行尚书省”,简称“省”。
大体上行省的设立过程是这样的。1260年5月,也就是在忽必烈设立中书省一个月后,随即设置了十路宣抚司,“以总天下之政”。这十路分别是:燕京路、益都济南等路、河南路、北京等路、平阳太原路、真定路、东平路、大名彰德等路、西京路、陕西四川等路。每司分领一路或数路,派藩府旧臣出任宣抚使、副,作为朝廷的特命使臣,监督和处理地方政务。但宣抚司无处置军务的权力,使、副又多数没有宰臣职衔,如果发生叛乱或社会治安等方面的特殊情况就
不足以应付了。于是忽必烈把一些地区改置行中书省。1261年11月,忽必烈撤销了十路宣抚司。在第二年的12月,重新设立十路宣抚司,但将它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
忽必烈在外路设立的第一个行中书省是陕西四川行省(京兆行省)。陕西四川行省设立在阿里不哥叛乱时期。1260年,京兆宣抚使廉希宪到任时,为防止阿里不哥已派来的亲信大臣刘太平联络六盘山及四川蒙古军帅,占据京兆地区。廉希宪果断地捕杀了刘太平等人,征调秦、巩等处诸军进入六盘,发仓库金银充军赏,同时遣使入奏,自劾越权的罪过。忽必烈没有责怪他,因为这是他建立的制度存在缺陷而造成的。所以在这件事后,他赞赏廉希宪善于行权应变。这一年的8月,忽必烈将京兆宣抚司改置为行省,即陕西四川行省,以廉希宪为中书右丞,行行省事。这以后,忽必烈又在其他地区先后设立了行省。由于种种原因,几经置废分合,最后稳定为十个行中书省,分统除中书省直辖诸路以外的各大地区,形成了“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的行政区划格局。吐蕃地区直属中央机构宣政院统辖,所以不置行省机构,但也被视为一个行省。这样,元朝全境共划分为十二个一级政区,即中书省直辖、十行省及吐蕃。在1286年以前,行省仍属于中书省的临时派出机构。直到1290年,忽必烈在晚年再次调整了行省建制。他将山东、山西、河北等地直接划归中书省管辖,称为“腹里”。腹里以外的地区则分置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大理、江浙、江西、湖广十个行省。自该年始,行省各长官不再是中书省衔。这样行省就成为了最高地方行政机关。
不过吐蕃和畏兀儿地区另立管辖机构,不在这一范围之内。
在元代,中书省与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分为路、府、州、县四级。路设总管府,置达鲁花赤、总管、同知各一员。一般州、县归路管辖,县由州管辖。府的地位有些不同,有的直接归省管辖,有的归路来管理。不过具体的管辖归属要看具体情况。而路、府、州、县按人口的多寡,地域的广狭,又分为上、中、下三等。距离行省机构远的地区,元朝则设置宣慰司,作为省的派出机构。宣慰使依旧没有军权。在边境地区,元朝则置宣慰司都元帅府,使宣慰使皆兼帅权。在宣慰司下,还设有宣抚司、安抚司、招讨司、长官司等。这些地区的官吏多用当地土官。
元朝时期,县以下,坊里制与社制并存。坊是指隅和坊,都是城市的基层组织,设有隅正、坊正来管理日常事物。在乡村地区的基层组织机构则分为乡和都两级,有的地区仅有乡或都一级。在乡设里正,在都设主首,用来管理乡都事务。除此以外,1270年,忽必烈又颁行了“农桑之制14条”,规定在农村普遍推行社制,以50家立1社,选择年长通晓农事的人为社长。设立社的目的是为劝导农业、维护乡村秩序。社制在部分城市中也得以推行。
关于元朝历史故事:海都的叛乱在忽必烈对付南宋的时候,元朝的北方,蒙古草原上也出现了叛乱。窝阔台的孙子为了夺取汗位发动了叛变。
在海都起兵之前,消息就已经传到了忽必烈耳中。忽必烈对群臣说:“海都是朕的宗室,我不希望再发生和阿里不哥一样的事情了,
应当怀之以德,所以我要派一个谨慎稳妥的人前往,去设法说服他。”经过仔细考虑后,达鲁花赤铁连被认为是最佳人选。忽必烈召见了他,对他说:“这件事情非你前往不可,你可先到宗王蒙哥铁木王处,商讨一下对策。”
铁连接命后,打算先到海都处探其虚实,然后再和诸王商讨对策。可副使担心被海都杀害,不愿意前往。铁连见状,厉声说:“我亲领天子密旨,不听令者格杀勿论。”副使这才不得已跟随铁连到了海都那里。海都知道自己的准备还不充分,就天天召集宗王宴饮,一来拖延时间,二来想找机会杀害铁连。铁连看出了他的用意,故意对副使说:“多吃饭,少说话,免得被人抓住口实定罪。”海都也是蒙古的豪杰,他听了铁连的话愕然说:“你说话真是直爽啊,不过我不怪你。”于是海都有了想要收买铁连的想法。酒宴过半,铁连请求赏赐几件衣服。海都很欣赏铁连,就打算把自己的皮裘赏他,却被后妃制止,最后只赏赐了两件皮衣。铁连走后,海都不无感叹:“当使臣的能像铁连那样就不错了。”
铁连从海都处来到了蒙哥铁木王处,叙述了海都的情况。蒙哥铁木王听后说:“祖宗成训,凡反叛者,人人得而诛之。如通好不从,朝廷发兵进剿,我立即举兵响应。”
得到了蒙哥铁木王的明确回答,铁连不辱使命,安全回到元廷,上奏说:“海都兵多而精,不宜速战,他要是来攻,我们则应坚垒以待,长期消耗他,他就无力作乱了。”忽必烈听后也赞成铁连的意见,命铁连在朝会时穿上海都赐的衣服,并饰以黄金。跟着下诏封皇子那
术罕为北平王,率兵镇守北方,以防患于未然。
1268年,海都正式举兵,反叛忽必烈。消息传来,忽必烈因准备充分,不慌不乱,他一面检阅军队准备迎战,一面派户部尚书昔班前往海都处,让海都罢兵来朝,事与政治巧妙地结合到了一起。昔班见到海都后,讲明了利害,海都也自知师出无名,表示愿意听从。可不料还未等昔班离开海都的军营,丞相安童的部队就已经和海都的部下交战了,并夺取了海都的辎重。海都气愤地对昔班说:“我念及你和我的父亲曾一起读过书,所以我不杀你,你回去把安童进攻我的事上奏给大汗吧,这次的战争可并不是我要挑起的!”就这样,一场耗时三十多年的战争开始了。
这场战争的初期,元军正集中精力对付南宋,无法抽调出足够的兵力北上,所以处于防御状态。海都善于用兵,他的士兵又剽悍异常,因此曾多次打败忽必烈的军队。忽必烈命皇孙甘麻剃和大将土土哈等出讨,结果都被海都打败,幸亏土土哈设伏以待,海都方才退兵,但和林已经失陷。
忽必烈立即北上,赶到漠北,亲自征讨海都,但海都已闻风远遁,忽必烈也毫无办法。南宋临安投降后,忽必烈把老将伯颜调往漠北,出镇和林,扭转了战局。
在伯颜镇守和林的数年里,海都曾多次发兵来攻,最终均被打退。这时,有人诬告伯颜“出居北方,与海都通好,所以无尺寸之功”。忽必烈疑信参半,令御史大夫玉昔帖术儿取代他,伯颜退居大同,另行安排。就在玉昔帖木儿将要到达和林的时候,海都又一次发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