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考研《政治》冲刺预测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考研《政治》冲刺预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对于无产阶级的重大意义之一是()

A 使无产阶级成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

B 使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C 使无产阶级成为自为阶级

D 使无产阶级革命成为必然

2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 资本主义最终必然走向灭亡

B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

C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 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

3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 工人罢工和起义

D 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4 恩格斯总结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地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

A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

B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个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5 马克思曾经指出:以往的哲学都只是解释世界,但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一命题最恰当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哪一特性()

A 阶级性

B 实践性

C 革命性

D 科学性

6 马克思在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中,阐明了实践是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里的“第一个文件”是()

A 《******宣言》

B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C 《黑格尔的哲学批判》

D 《资本论》

7 马克思指出:“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来说才是存在的。”这表明()

A 人类社会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是人的对象世界

B 没有人类就没有自然界

C 自然界的人与社会的人的本质是不同的

D 人的本质时有时无

8 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在于()

A 是否承认社会的内部矛盾推动社会发展

B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

C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

9 王夫之认为:“方动即静,方静旋动。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待动之极而后静,待静之极而后动。”这一命题观点属于()

A 朴素辩证法

B 相对主义诡辩论

C 形而上学

D 先验论

10 休谟说:“感觉是人与世界之间的屏障。”这一观点属于()

A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 不可知论的观点

D 经验论的观点

11 物质世界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 看得见,摸得到的实物

B 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C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 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12 列宁说:“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什么都没有”这句话的意思是()

A 世界上只有物质没有意识

B 运动是世界的本原

C 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

D 世界上任何的东西都是物质

13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这是()

A 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B 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C 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D 朴素唯物主义的表现

14 下列说法中,哪一种说法指明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A 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变化发展的

B 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体

C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 生产方式的物质性决定社会形态的性质

15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属于()

A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 唯意志论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6 “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是指()

A 人类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思维着的精神

B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C 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能力的提高,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科学知识在不断增加

D 意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17 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是()

A 科学的理论

B 正确的自然观

C 正确的历史观

D 正确的实践观

18 有人认为,整个世界任何两个事件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因果联系,这种观点否认了联系的()

A 客观性

B 多样性

C 有条件性

D 普遍性

19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斗争焦点在于()

A 是否承认联系的观点

B 是否承认发展的观点

C 是否承认内部矛盾的观点

D 是否承认质变的观点

20 《孙子兵法》曰:“投入亡地而后存,陷于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败赵军;马谡据此屯官兵山下,痛失街亭。同是根据“兵法”却造成两种不同结果,这说明()

A 矛盾具有普遍性

B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C “兵法”本身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D 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1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