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 神经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Rexed 脊髓灰质板层
2、白质
主要由传导束组成,包括前索、后索、外侧索和白质前连合
后索
后正中沟
后外侧沟
外侧索
外侧索
白质前连合
前正中裂
前索
前外侧沟
(1)固有束
白质最内侧紧靠灰 质的边缘处,由灰 质各层中间神经元 轴突组织,联系脊 髓不同节段。
(2)上行纤维束
1)薄束:
位置:后索内侧
起自:同侧脊神经节内假 单极神经元中枢突;(T5 以下) 去向:延髓(薄束核) 功能:向大脑传导下半身 本体感觉、精细触觉。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1.位置
位于椎管内,上端平枕骨大孔 处续于延髓,下端至L1体下 缘。新生儿平L3下缘。
2. 31个节段:
颈神经:8对 胸神经:12对 脊神经:31对 腰神经:5对 骶神经:5对
尾神经:1对 脊髓节段:每一对脊N相连的那段脊髓。
脊髓节段:31个
颈节C:8个 胸节T:12个 腰节L:5个 骶节S:5个 尾节Co:1个
马尾
3.外形:呈前后略扁粗细不等的圆柱状成人长40~50cm。
(1)脊髓圆锥:脊髓末端变细。
终丝:连于脊髓下端的细丝,止于 第2尾骨背面。其周围有腰骶段脊神 经根围绕,形成马尾。
(2) 两个膨大: 颈膨大:C4~T1,上肢的神经支配
腰骶膨大:L2~S3,下肢的神经支配
颈膨大
腰骶膨大 脊髓圆锥
终丝
3. 六条沟裂:
第14章
神经系统
nervous sytem
一、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 1.神经系统调节和控制其他各系统的功能 2.神经系统通过调节机体适应外部环境 3.神经系统让机体主动认识、改造世界
二、神经系统的区分
(1)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 (2)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
躯体神经:体表、骨、关节和骨骼肌 内脏神经: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
皮质脊髓前束
2)红核脊髓束:维持屈肌的肌张力 3)前庭脊髓束:调节身体平衡 4)网状脊髓束:调节肌张力
3 7
49
5
13
11 6
1.薄束 2.楔束
1 3.脊髓小脑后束
2
4.脊髓小脑前束
5.脊髓丘脑侧束
6.脊髓丘脑前束
7.皮质脊髓侧束
8.皮质脊髓前束
9.红核脊髓束
12 10.顶盖脊髓束
位置:外侧索周边前部
起自:脊髓中间内侧核 去向:小脑皮质
脊髓丘脑侧束
功能:向小脑传导本体感觉冲动。 脊髓丘脑前束
3)脊髓丘脑束
脊髓丘脑侧束: 位置:外侧索 起自:脊髓后角固有核
楔束
薄束
功能:传导对侧痛、温觉。 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丘脑前束: 位置:前索
脊髓小脑前束
起自:脊髓后角固有核 功能:传导双侧粗略触、压觉。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束:
脊髓丘脑前束
去向: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3)下行纤维束
1)皮质脊髓束:
起自:大脑皮质中央前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皮质脊髓侧束:纵贯脊髓全长
皮质脊髓侧束
位置:外侧索后部
止于:同侧脊髓前角运动细胞
功能:支配同侧四肢肌的运动。
皮质脊髓前束:只达脊髓上胸段
位置:前索 止于:双侧脊髓前角运动细胞 功能:支配双侧躯干肌的运动。
楔束
薄束
楔束:
位置:后索外侧
起自:同侧脊神经节内假单极神经元中枢突;(T4以上) 去向:延髓(楔束核) 功能:向大脑传导上半身本体感觉、精细触觉。
2)脊髓小脑束
脊髓小脑后束
位置:外侧索周边后部
起自:同侧的脊髓胸核 去向:小脑皮质
楔束
薄束
功能:向小脑传导本体感觉冲动。
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小脑前束:
脊髓小脑前束
神经元胞体集聚 中枢部
神经纤维集聚
灰质 皮质 神经核
白质 髓质 纤维束
神经元胞体集聚——神经节 周围部
神经纤维集聚———神经
网状源自文库构
【灰质】
【纤维束】
【神经】
【神经核】 【神经节】
第15章 中枢神经系统
包括脑和脊髓, 是反射活动的中 心部位。
第一节 脊髓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分,受脑的控 制及调节,但也能独立的完成许多反射活动
大型,支配梭外肌纤维,直接引起运动。
2)γ -运动神经元:
小型,支配梭内肌纤维,调节肌张力。
肌梭:是分布在骨骼肌 内的梭形小体
(2)中间带
1)中间内侧核
3)骶副交感核
发出纤维:脊髓小脑前束
位于骶2~4段,副交感神经的低位中枢。
2)中间外侧核 在侧角内(T1~L3段),交感神经的低位中枢。
中间内侧核
三、神经系统的组成
(一)神经细胞 1.神经元的构造 (1)胞体 (2)突起 2.神经元的分类 (1)根据突起的数目: 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及多极神经元 (2)根据神经元的功能: 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及中间神经元
(二)神经胶质
四、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基本方式:反射 结构基础:反射弧
五、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前正中裂:内有脊髓前动脉
后根 脊神经 前根
后正中沟
前外侧沟:有脊神经前根穿出
后外侧沟:有脊神经后根进入
前外侧沟
前正中裂
脊髓节段与同序数椎骨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 C1~4
与同序数椎骨对应关系 与同序数椎骨同高
相对椎骨 C1~4
举例 C3平对第3颈椎
C5~T4 T5~T8
比同序数椎骨高1个椎骨 比同序数椎骨高2个椎骨
“H”形 前角(前柱) 后角(后柱) 中间带
后角
灰质后连合 中央管
灰质后连合 灰质前连合
中间带
前角
灰质前连合
(1)前角:
宽短
由运动(传出)神经元组成 1)内侧群:支配颈肌和躯干肌 (数量少,体积小) 2)外侧群:支配四肢肌(数量多,体积大)
前角外侧群
前角内侧群
前角有两种运动神经元:
1)α -运动神经元:
中间外侧核
(3)后角:
后角边缘核
细长
由接受感觉的中间神经元构成。
胶状质
1)后角边缘核
2)胶状质
与痛觉有关
3)后角固有核:
4)胸核:发出的纤维:脊髓小脑后束
缘层
胶状质
后角固有核
后角固有核
胸核(C7~L2)
后角固有核:传导痛温觉的重要核团, 位置:脊髓后角 接受纤维:同侧脊髓下1-2节段脊神经节内假单极神经元中枢突; 发出纤维: 脊髓丘脑束(脊髓丘脑侧束和脊髓丘脑前束) 去向: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功能:传导痛温觉,粗略触觉的冲动。
C4~T3 T3~6
C5平对第4颈椎 T3平对第2胸椎
T6平对第4胸椎
T9~T12 比同序数椎骨高3个椎骨
T6~9 T10平对第7胸椎
L1~5
平对第10、12胸椎体
T10~12
S1~Co 平对第12胸椎、第1腰椎体 T12~L1
(二) 脊髓的内部结构:
灰质,白质,中央管
1.灰质:神经元胞体、树突、神经胶质 及血管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