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策论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论文: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打赢全球智力战争
秦孝公发布求贤令、设立招贤馆,广延山东士子,最终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而清政府人才凋零,贤退愚进,终于国家颓亡、自弃天下,名士龚自珍不禁长叹“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可见,人才是国家发展最强劲的发动机。
而我国正面临着人才结构不合理、高端人才匮乏、海外流失严重等问题,在国际智力竞争中处于下风。
故此,唯有大力推进人才强国战略,才能打赢全球智力战争。
人才强国战略是培养人才的孵化器。
当前,我国人才培养结构还不甚合理,高端人才比较匮乏、一般人才又有富馀,形成结构性人才匮乏,面临着量大质劣的问题。
而现代全球人才战争,不仅仅是人才数量的竞争,更是人才质量的博弈;量大质劣的人才结构势必削弱我国人才竞争能力。
所以,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就要改革教育体制,集中资源培养一批高精尖端人才,才能逐步形成高低搭配、质数均衡的人才结构。
人才强国战略是延揽人才的集结号。
当今天下,人才具有极强的流动性;规范、有序、合理的人才流动有利于优化我国人才结构,提升人才整体质量。
而我国在大量流失人才的同时,海外人才引进工作却乏善可陈。
因此,发现和培养人才也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统筹利用好国内与国际人才资源。
既要下大力气狠抓本土人才培养,也要大胆地走出去,扎实推进海外高端人才招聘工作,延揽天下
英雄为我所用,有利于形成“中外互补,相互交流,进出有序,以我为主”的格局。
人才强国战略是激励人才的冲锋号。
要想充分发挥人才的巨大威力,仅仅培养和延揽人才还远远不够,关键是要不断地激励人才。
而我国部分地区和单位还存在漠视人才、闲臵人才甚至浪费人才的现象,在精神上轻视人才、在物质上亏待人才、在工作上压制人才的现象还屡见不鲜,导致大量人才外流,暴露出人才激励机制还存在软肋。
这是对人才的浪费,对知识的浪费,更是对人才强国战略的蔑视。
故此,推行人才强国战略就必须在体制、机制、环境、物质和精神等各个方面进行强力改革,形成重视人才、呵护人才、发展人才、成就人才的良好风尚,有利于形成激励人才的长效机制。
唐太宗面对天下士子曾自豪地宣称:“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遂成煌煌盛唐、名垂青史。
我们也当效法前贤,大力推进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深化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切实推进人才培养、使用与激励工作,为人才提供宽松、自由、民主、温暖的工作氛围和广阔的发展平台,就一定能够揽尽天下英雄,形成发展合力,彻底打赢全球人才战争!(1019字)
策论文:
推进大学生就业要夯实制度基础
温家宝总理说:“就业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到一个人的尊严”,然而随着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生数量有了大幅度
增加,其整体素质与社会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尤其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内外企事业单位招聘规模锐减,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
这固然有大学生综合素质欠佳、就业观念扭曲等诸多因素,但也反映出就业工作还存在一定不足。
如何才能推进就业工作,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关键在于夯实制度基础。
破解就业难题,完善就业见习制度是基础。
大学生失业主要是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而造成的需求和供给的不平衡,用人单位招聘需求与大学生职业能力无法匹配。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高校课程设臵与市场需求的脱节,另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素质尤为专业知识技能以及社会认知的欠缺。
因此,政府应引导用人单位和高校完善大学生就业见习制度,使其能够在正式就业之前有机会体验和认知“职业社会人”的角色需求,解决企业普遍反映当前大学生存在的自身素质与企业需求的断层难题。
破解就业难题,完善基层激励机制是保障。
大学生自我定位不准确,就业观有一定扭曲,盲目追求大城市、大机关、大单位和高工资、高福利、高待遇的工作,而轻视偏远地区和基层单位,产生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矛盾和困境,使大城市出现了人才过剩,而偏远地区和基层单位则出现了人才紧缺,不利于人才资源优化配臵。
因此,要加强和完善大学生就业走入基层的激励机制,为其能够扎根基层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继续推进大学生村官制度,规定任期结束之后可以取得城市户口以及相关优惠承诺,不但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也为基层发展注入了知识与学科的新鲜血液。
破解就业难题,建立创业引导机制是补充。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创业在本质上是走一条不同于普通人就业的创新之路。
伴随着金融风暴对中国大学生就业空间的空前挤压,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成为当前无法搁臵的一个话题。
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往往会历经挫折与坎途,但正是这种经历往往能够使其更好的认识自身、他人以及社会。
然而,这需要政府做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引导扶持机制。
如减免税收、提供信贷优惠以及联合其他相关部门尤其是创业成就斐然的企业家做指导顾问,进而全社会形成尊重、支持大学生创业良好氛围,最终缓解就业压力。
“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们要本着充分发挥大学生知识优势和智力优势的理念,扎扎实实完善就业见习制度,不断健全基层工作激励机制,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保障机制,才能有效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做到人尽其能、才尽其用,发挥出人力资源最大的效益!
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
我国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公民的科学素养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但是,一些公民未经辨别仍会相信非科学的“养生理论”;某些科研人员为追求经济利益,成为伪科学、甚至邪教的俘虏;高校学术造假门、抄袭门也频频被媒体曝光。
这表明,国家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的同时,也要提升公民的科学素养。
弘扬科学精神是我们面对任何事情必须坚持的一项原则。
科学精神就是求知和探索精神,是人们从事一切科学认识活动的原动力。
一切科学认识活动的基本特征就是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
科学精神是科学认识活动中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是基于科学本质而产生的内在理念和精神气质。
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国内学术界,出现的编造事实伪造实验数据、剽窃他人论文进行学术造假,都严重背离了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阻碍了科学的发展与进步。
因此,必须坚持弘扬科学精神来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提升科学素养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
科学素质是公民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先进程度的重要标志。
提升国民的科学素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新型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根据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的调查结果,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与国外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必须不断加强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
无论是无中生有的“水变油”、夸大其词的“基因皇后”,还是肆意炒作的“纳米”、遍地开花的“国内首创”,这些与科学精神相悖的不正常现象被炒的沸沸扬扬,都是由于公众缺乏科学修养和理性的判断,因此提升国民科学素养必须成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是我国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
弘扬科学精神是崇尚科学、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根本途径;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是社会进步,弘扬科学精神的推动力。
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利于中华民族屹立于世
界民族之林。
在社会建设中,要弘扬科学精神,打击各种伪科学和封建迷信,要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普及科学常识,增强其理性判断能力。
国家应加大有关“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的宣传力度,使得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举办各种普及科学常识的讲座和活动,使得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被大众所掌握;调整学术浮躁的不良风气,严厉打击各种弄虚作假、以经济或者个人利益为目的的学术研究和发明,促进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在“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已经成为我们整个社会的共识和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有关政府及相关单位不仅要大力弘扬和倡导科学精神,而且要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
政府社会齐抓共管全面保护流浪儿童权益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其成长状况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长期以来,儿童都是各类政策的倾斜对象,然而,与大多儿童享受各种关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乞讨儿童、被拐儿童等在心理和生理都不成熟的情况下颠沛流离艰难度日,难以得到正常生活和发展的机会。
据权威数据统计,全国每年流浪儿童人数在100万至150万之间,对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救助与保护流浪儿童势在必行。
流浪儿童现象及背后的整个利益链条,其发生根源是底层的贫困。
部分贫困家庭没有抚养孩子的经济来源,难以维持生计被迫去乞讨,甚至将孩子卖掉。
除此之外,无本万利的利益链条的滋生和蔓延也是拐卖儿童犯罪之所以猖獗的症结所在。
与此相关联的还有制度原因,我国现行的保护未成年人法律法规,虽明确规定“严厉打拐”,但处罚和量刑标准偏低,大幅度降低了拐卖儿童犯罪成本。
而且部分地区救助机制不健全,各部门之间缺乏联动,流浪儿童救助工作没有建立起长效机制,加大了解决问题的难度。
要真正解决流浪儿童这一问题,归根到底还得依赖政府和社会建立长期救助机制。
政府要把流浪儿童的权利救济和福利保障放到民生高度,进行全方位、综合性治理。
首先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要加大对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救助,同时加大对义务教育与就业培训的投入,消除流浪儿童现象出现的经济根源;其次要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儿童享有的权利以及国家、学校、社会、家庭应履行的义务,保障权利义务的相互对接,同时加强在法律操作层面的实践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最后,各部门联动创建流浪乞讨儿童救助长效机制,各地公安部、民政部、救助中心、教育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联合协作展开救助工作,在提供生活保障的基础上给予其接受教育的机会,使其实现长远发展。
面对流浪儿童,除了公权力救济,作为“有益补充”的私力救济也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首先可通过吸纳社会资本投入到救助中心建设之中,保证流浪儿童“定有其所”;其次,需要各民间团体以及个人
参与救助,通过微博互动等新颖方式帮助被拐卖儿童获救;最后,实施治疗性干预。
社会工作者通过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家庭融合服务,机构照顾等治疗性干预,解决流浪乞讨儿童中存在的多样性实际问题。
在政府和社会的合力作用下解决流浪乞讨儿童救助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改革成果全民共享具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