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神奇的微生物_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上述信息对我们有何启示?生:分析、讨论(略)。

师:我曾看过一则资料:杀虫剂DDT本来是人们用于杀灭害虫的,但有许多报告证实,定居在南极大陆的企鹅体内也存在DDT。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生:分析、讨论(略)。

结束:师生达成共识———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请珍惜环境,善待大自然。

7教学总评

开篇以一段优美的音乐配上精美的图片,一下就

将学生带进如画的自然景观中,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始终以启发式教学为指导方针,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完成教学。课堂充满了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的思维、言行得

到彻底的解放,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准确到位,富有鼓舞和激励性,对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自信是一种很好的保护,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学生在分组学习中感悟到了什么是团队精神。“自主学习”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创造了条件。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动画情景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与此同时,在教学中教师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将课堂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从而将课堂教学无形之中延伸到了生活与社会之中。并且在教学也渗透了德育教育和环保教育,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善于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小知识点使问题更加简单化,这让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但是这样做会降低学习难度,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利。

!!!!!!!!!!!!!!!!!!!!!!!!!!!!!!!!!!!!!!!!!!!!!!!

第23卷第9期2007年中学生物学

MiddleSchoolBiology

Vol.23No.92007

文件编号:1003-7586(2007)09-0040-03

“神奇的微生物”

教学案例龙

益(湖南省隆回县金潭中学42220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描述病毒、细菌的主要特征;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举例说出病毒、细菌以及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展示实例,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对抽象问题的理解能力;通过“

科学幻想”的角色扮演活动,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调查能力;结合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对探究实验的设计及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公民意识,锻炼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

情感目标:养成辩证地认识事物的观点;明确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利、弊关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贯彻到学习、生活的实际行动中;形成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的良好学习习惯。

2教学重点

通过对资料的阅读、图片的观察及实验探究获得

病毒、细菌、真菌主要特征的知识。

举例说出真菌等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教学难点

微生物的结构及主要特征。

收集、运用信息资料,阐明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

关系,并能使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4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从图书馆、

报刊文摘、互联网等收集有关病毒、细菌、真菌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含病毒、细菌、真菌的影视、图片、文字等相关资料);准备霉变的馒头片以及探究“霉菌生长的环境条件”相关实验仪器;布置学生做好“角色扮演”活动的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提前5 ̄7d,把馒头、面包、猪肉、米饭等几种不同的新鲜食品,分成几组,每组的食品种类以及每种食品的重量要求都相同,然后放置在干燥、潮湿、不通风等不同的自然环境中,观察并做好食品变化的记录,准备课堂实验用;准备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学生自由组合形成3个大组,抽签决定每个大组扮演的角色,按各自的角色收集有关病毒、细菌、真菌对人类生活影响的资料(有文字、图片等资料),就本角色与人类的关系准备发言稿或“科学幻想”报告。

5教学过程

5.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在前几节生物课中,我们已经初步浏

览了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和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同

40

学们知道了很多动、植物,也了解了它们的一些特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神奇的微生物世界,大家肯定能得到不少的收获。

学生活动:观看“神奇的微生物”课件上有关微生物的文字、图片以及影视资料,并热烈讨论。

教师引导:同学们,现在你们看了“神奇的微生物”,你们会有哪些想法呢?你们又对微生物有什么认识呢?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畅谈自己对微生物的认识,从中了解到自己对微生物知识的认知程度,每组由一名学生作好讨论记录。

结果展示:把每一个组的讨论结果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比一比哪个组的想法多,对微生物的认识多。(学生的讨论结果中有涉及到微生物的危害性,有涉及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还有微生物的大小的等。)

5.2科学探究,新课导学

5.2.1学习病毒

(1)病毒的结构。

用课件展示电子显微镜下各种形态的病毒图片。

教师引导: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讨论与观察了解到微生物的一些知识,例如病毒很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病毒的结构。那么有哪位同学知道,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的病毒结构是怎样的呢?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和阅读课本,搞清楚病毒的结构并回答教师的提问。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并小结病毒的结构:病毒是一类结构非常简单的生物,它们没有细胞结构,一般只有具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的核酸。

(2)病毒的营养方式。

回顾旧知,引出新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绿色植物的知识,那么有哪位同学知道:绿色植物的营养方式是什么?

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追问:那么大家知道病毒是如何生活的吗?病毒的传播途径是什么呢?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教师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讨论结果,作出评价,选代表做总结性回答。

小结:绿色植物的营养方式是自养,而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这种营养方式是异养。它们可通过水、空气、食物、伤口、蚊虫叮咬等方式传播。5.2.2学习细菌

(1)细菌的结构。

教师引导:我们的身边,除了病毒外,细菌也是微生物家族中的一员,细菌分布极其广泛,几乎遍布地球的每个角落。

教师用课件展示细菌的相关资料,学生阅读资料。通过阅读资料,激起学生对细菌的好奇感。

接着教师讲述: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揭开细菌结构的神秘面纱,请大家看图和书本。

教师出示细菌结构的图片,并要求学生阅读书本相关内容,阅读完后,每小组可在一起讨论细菌的结构。

学生说出细菌的结构:细菌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物质等部分组成。

教师追问:有些细菌有荚膜和鞭毛,这些结构对细菌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后回答:荚膜对细菌起保护作用,鞭毛有助于细菌的运动。

教师提问:我们学习了病毒与细菌的结构,那么同学们能说出病毒与细菌在结构上有哪些区别吗?

学生活动:小组展开讨论,并由一位同学把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结果展示:教师将各组的讨论结果通过实物展示台展示。

师生小结:细菌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物质等部分组成,有的还有荚膜和鞭毛等结构。病毒与细菌结构上的区别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而细菌具有细胞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细菌的营养方式。

教师讲述:大家知道人类和动物只能摄取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它们的营养的方式是异养。大多数的细菌和动物一样需依赖现成的有机物生活,但它们异养的方式却与大多数动物不同。

教师课件展示细菌营养方式的有关资料,并布置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细菌异养有哪些方式吗?

学生回答:细菌营养的方式有寄生与腐生。

接着教师讲解微生物异养的2种方式——

—寄生与腐生,并重点强调寄生与腐生的概念。

教师随即出示不同形态的细菌图,并提问:同学们看到了不同形态的细菌,那么细菌的形态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学生回答:可以把它们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3种类型。

师生小结:寄生是指从活的生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腐生是指依靠分别动植物的遗体来获取营养物质的方式。细菌从形态上可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3种。

5.2.3学习真菌

(1)学习探究真菌的生活环境。

教师引导:到了夏天,雷雨过后,山上就会长出大

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