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疏散理论的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疏散理论的背景
有机疏散理论(Theory of OrganicDecentralization)是沙里宁(E.Saarinen)为缓解由于城市过分膨胀所产生的各种“弊病”而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理论。他在1942年出版的《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一书就详尽地阐述了这一论理。
有机疏散的思想,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或技术性的指导方案,而是对城市的发展带来有哲理性的思考,是在吸取了前些时期和同时代城市规划学者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欧洲、美国一些城市发展中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与思考后得出的结果。2 有机疏散理论要点沙里宁认为,一些大城市一边向周围迅速扩展,同时内部又出现他称之为“瘤”的贫民窑,而贫民窑也在不断蔓延,这说明了城市是一个不断成长和变化的有机体。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缓慢过程,城市规划是动态的。他认为对待城市的各种“弊病”就像对人体的各种病一样。根治城市有些病靠吃药,动点小手术是不行的,要动大手术,就是要从改变城市的形态和结构做起。
他用对生物和人体的认识来研究城市,认为城市由许多“细胞”组成。细胞间有一定的间隙,有机体通过不断地细胞繁殖而逐渐生长,它的每一个细胞都向临近的空间扩展,这种空间是预先留出来的供细胞繁殖之用,这种空间使有机体的生长具有灵活性,同时又能保护有机体。
他从生物的这种成长现象中受到启示,认为有机疏散就是把扩大的城市范围划分为不同的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这种区域内又可分成不同活动所需要的地段。他认为,由于城市的功能产生某种力量,而使城市具有一种膨胀的趋势,当分散的离心力大于集中的向心力时就会出现分散的现象。他认为,有机分散的过程如同缓慢、持续地进行的化学反应过程一样。存在正反应和逆反应,通过这两种作用,能逐渐把城市的紊乱状态转变为有序状态。这两种作用将在城市内部产生出对日常活动的功能性集中,在这些集中点又产生有机的分散。他认为,街道交通拥挤对城市的影响与血液不畅对人体的影响一样,主动脉、大静脉等组成输送大量物质的主要线路,毛细血管则起到了局部的输送作用。输送的原则是简单明了的,输送物直接送达目的地,并通过与它无关的其他器官,而且流通渠道的大小是根据运量的多少而定。按照这种原则,他认为,应该把联系城市主要部分
的快车道设在带状绿地系统中,也就是说把高速交通集中在单独的干线上,使其避免穿越和干扰住宅区等需要安静的场所。他认为,以往的城市是把有秩序的疏散变成无秩序的集中,而他的思想可以把无秩序的集中变为有秩序的分散。
城市与自然界的所有生物一样,都是有机的集合体,因此,城市建设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也与此相一致的,或者说,城市发展的原则是可以从与自然界的生物演化中推导出来的。在这样的指导思想基础上,他全面地考察了中世界欧洲城市和工业革命后的城市建设状况,分析了有机城市的形成条件和在中世纪的表现及其形态,对现代城市出现的衰败的原因进行了揭示,从而提出了治理现代城市的衰败、促进其发展的对策——进行全面的改建,这种改建应当能够达到这样的目标:(1)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2)把腾出来的地区,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整顿,改作其他最适宜的用途;(3)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因此,有机疏散就是把大城市目前的那一整拥挤的区域,分解成为若干个集中单元,并把这些单元组织成为“在活动上相互关联的确功能的集中点”。在这样的意义上,构架起了城市有机疏散的最显著特点,便是原先密集的城区,将分裂成一个一个的集镇,它们彼此之间将用保护性的绿化地带隔离开来。
要达到城市有机疏散的目的,就需要有一系列的手段来推进城市建设的开展,沙里宁在书中详细地探讨了城市发展思想、社会经济状况、土地问题、立法要求、城市居民的参与和教育、城市设计等方面的内容。针对于城市规划的技术手段,他认为“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集中”和“对这些集中点进行有机的分散”这两种组织方式,是使原先密集城市得以从事必要的和健康的疏散所必须采用的两种最主要的方法。因为,前一种方法能给城市的各个部分,带来适于生活和安静的居住条件,而后一种方法能给整个城市带来功能秩序和工作效率。所以,任何的分散运动都尖当按照这两种方法来进行,这样,有机疏散才能得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