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疏散(最终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疏散”理论
——伊利尔.沙里宁
B12090603 张亚萍
B12090605 苗丹丹
B12090613 吴丹丹 B12090728 毛 凯
目录
●伊利尔.沙里宁简介 ●“有机疏散”理论的产生
●“有机疏散”理论的具体内容
●“有机疏散”理论的实践应用
●“有机疏散”理论的不足
●参考文献
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 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
70年代以后,有些发达国家城市过度地疏 散、扩展,又产生了能源消耗增多和旧城中 心衰退等新问题。城市规划的未来还
将并不断探讨。
参考文献
[1]吴志强,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第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2010.8 [2]汪光焘.中国城市规划理念--继承 发展 创新.北京: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2008.2 [3]周国艳,于立.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概论.南京:东南大学 出版社,2010.1 [4]孙施文.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5]王克强,马祖琦,石忆邵.城市规划原理第2版.上海:上海财 经大学出版社,2011.5 [6]李芸.都市计划与都市发展—中外都市计划比较.南京:东南 大学出版社,2002.5 [7]谭纵波.城市规划.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1
3.2、西安市行政中心有机疏散
通过行政中心往城市未来的重点发展区域的有机疏散,以 带动整个城市的建设中心顺利外迁,使老城区的人地矛盾 和社会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3.3、深圳三次搬迁行政中心
4、我国省会城市行政中心有机疏散
5、行政中心有机疏散模式
——跳跃模式 ——依托模式 ——行政中心有机疏散模式分类
一、“有机疏散”理论的产生
●产生背景 沙里宁是分散大城市的积极倡导者,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奥 地利建筑师瓦格纳(OttoWagner)的维也纳中心规划以及英国建筑师 恩温的伦敦花园新村的规划,对沙里宁有机分散规划思想的酝酿都产 生了一定的影响。伊利尔·沙里宁有机疏散理论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 他认为城市混乱、拥挤、恶化仅是城市危机的表象,其实质是文化的 衰退和功利主义的盛行。城市作为一个Hale Waihona Puke Baidu机体,其发展是一个漫长的 过程,在其中必然存在着两种趋向――生长与衰败。应该从重组城市 功能入手,实行城市的有机疏散,才可能实现城市健康、持续生长, 保持城市的活力。为了缓解城市机能过于集中所产生的弊病,为西方 近代衰退的城市找出一种改造办法,使城市逐步恢复合理的秩序,沙 里宁进而提出了有机疏散理论。
think you !

城市与自然界的所有生物一样,都是有机的集合体,因此, 城市建设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也与此相一致的,或者说,城 市发展的原则是可以从与自然界的生物演化中推导 出来 的。在这样的指导思想基础上,他全面地考察了中世界欧 洲城市和工业革命后的城市建设状况,分析了有机城市的 形成条件和在中世纪的表现及其形态,对现代城市出现的 衰败的原因进行了揭示,从而提出了治理现代城市的衰败、 促进其发展的对策——进行全面的改建,这种改建应当能 够达到这样的目标:(1)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 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 (2)把腾出来的地区,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整顿,改作 其他最适宜的用途; (3)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因此,有机疏散就 是把大城市目前的那一整拥挤的区域,分解成为若干个集 中单元,并把这些单元组织成为“在活动上相互关联的确 功能的集中点”。在这样的意义上,构架起了城市有机疏 散的最显著特点,便是原先密集的城区,将分裂成一个一 个的集镇,它们彼此之间将用保护性的绿化地带隔离开来。



[8]赵和生.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 社,2005.1 [9]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5.5 [10] 城市行政中心有机疏散理论研究 [11] 2.0 2.1 2.2 2.3 李德华. 城市规划原理. 北京: 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ISBN 9787112046355. [12] Eliel Saarinen. Munkkiniemi-Haaga ja Suur-Helsinki: tutkimuksia ja ehdotuksia kaupunkijärjestelyn alalta. Helsinki: Lilius & Hertzberg. 1915. (芬兰文 ) [13]Jun Wang. Beijing record: a physical and political history of planning modern Beijing. 2011: 61. (英文) [14]Eliel Saarinen. The City - Its Growth ,Its Decay , Its Future. 1943. (英文)
5.3、行政中心有机疏散模式分类
四、有机疏散理论
——两个原则 ——不足
1、有机疏散理论的两个原则
(1)不经常的“偶然活动”的场所,不必拘泥 于一定的位置,则作分散的布置。 (2)把个人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即沙里宁称为 “日常活动”的区域,作集中的布置。
集中布置与分散布置的益处
• 日常活动尽可能集中在一定的范围内, 使活动需要的交通量减到最低程度,并 且不必都使用机械化交通工具。 • 往返于偶然活动的场所,虽路程较长亦 属无妨,因为在日常活动范围外缘绿地 中设有通畅的交通干道,可以使用较高 的车速迅速往返。
有机疏散理论提倡:
有机疏散论认为个人的日常生活应以步行为主, 并应充分发挥现代交通手段的作用。 这种理论还认为并不是现代交通工具使城市陷于 瘫痪,而是城市的机能组织不善,迫使在城市工 作的人每天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作往返旅行,且 造成城市交通拥挤堵塞。
有机疏散理论的不足
原则1提出日常活动尽可能集中在一定的范围内,这在一定 程度上可减少交通量,但是久而久之将导致日常活动区域人 口过于集中,同时带来另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犯罪率提 高等隐患。 原则2提出将偶然活动场所作分散布置,这在一定程度上可 提高车速,但一旦城市过度地疏散、扩展,往返偶然场所路 程过长,会产生能源消耗增多和旧城中心衰退等新问题。
5.1、跳跃模式

主要是在受到自然地 理障碍影响时,多为 高山、丘陵等不宜逾 越的阻碍,就只能跳 离旧城在离旧城较远 或有一定距离的区域 建设发展。比如贵阳 市。
5.2、依托模式

依托模式多将行政中心 有机疏散至城市边缘的 新区或者开发区中。可 以依托老城发展,更大 程度利用老城中的基础 设施,把城市发展的重 点从中心区逐步转移出 来,有机的疏散中心区 过于集中的职能,也很 容易与城市的主轴线对 接,延伸发展主轴线并 带动城市发展方向的形 成和完善。
三、有机疏散理论的实践应用
城市行政中心有机疏散理论研究
--以上世纪90年代以来省会城市为例
1、‘梁陈方案’
早在60多年前,新中国定都北京确定城市中心区的 位置时,梁思成与陈占祥就在共同提出《关于中央人 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中, 主张在北京西郊择址 另立行政中心,有机 疏散城市职能。 二人本着“古今兼 顾,新旧两利”的原 则,从保护北京旧城 的中心文物的思想出 发,提议将行政中心 西移,疏散旧城中心 压力。
2、国外行政中心有机疏散典型实例
——大伦敦规划 ——大巴黎规划
大伦敦规划
大巴黎规划1965
3、我国城市行政中心有机疏散典型实例
3.1、青岛市行政中心有机疏散
青岛市委政府于1992年5月确定了以市行政中心东迁带动 城市东部开发的方针。行政中心的东迁促进了老城人口向 东部新区有机疏散,成果缓解了老城中心的部分职能,从 而为保护老城区优美的自然风貌和万国建筑的特色创造了 条件。
二、“有机疏散”理论的具体内容
1918年,沙里宁与荣格 受一家私人开发商的委托为芬 兰的赫尔辛基新区明克尼米哈格制定了一个17万人口的扩 展方案,也称“大赫尔辛基” 方案。在着手赫尔辛基规划方 案时,发现单元中心城市存在 中心区拥挤问题,而当时赫尔 辛基已经在古城郊区开始建造 的卫星城镇,因为仅仅承担居 住功能,导致生活与就业不平 衡,使卫星城市与中心市区之 间发生大量交通阻塞问题,并 引发了其他社会问题。
有机疏散的思想,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或技术
性的指导方案,而是对城市的发展带来有哲 理性的思考,是在吸取了前些时期和同时代 城市规划学者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对欧洲、美国一些城市发展中的问题进行调 查研究与思考后得出的结果。
这种结构既要符合人类聚居的天性,便于人们过 共同的社会生活,感受到城市的脉搏,而又不脱 离自然。有机疏散的城市发展方式能使人们居住 在一个兼具城乡优点的环境中。城市作为一个机 体,它的内部秩序实际上是和有生命的机体内部 秩序相一致的。如果机体中的部分秩序遭到破坏, 将导致整个机体的瘫痪和坏死。为了挽救今天城 市免趋衰败,必须对城市从形体上和精神上全面 更新。再也不能听任城市凝聚成乱七八糟的块体, 而是要按照机体的功能要求,把城市的人口和就 业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发展的离开中心的地域。
世纪建筑艺术精品之一。
―让人们看看你的城市,人们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 追求的是什么。
伊利尔·沙里宁知识广博、文笔绚丽,以《形式 的探索》涓涓而述艺术中深奥复杂的问题,句句亲切 感人。在这些文字后面,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形式演 变的骨骼——有迷茫、有探索、有成熟、有衰落,更 有无数的误导和干扰,使得形式的发展起伏跌宕、波 波折折。真诚的探索者历经几千年,一直做的都是同 样的事情——是的,当形式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豁然绽 放的那一刻,真诚的心便可以听见这种美丽的声音。
——E.沙里宁

伊利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n,1873~1950)
伊利尔.沙里宁是一位天 才艺术家,他在赫尔辛基大学艺 术学院学习绘画,同时在赫尔 辛基理工大学建筑系学习设计, 于1897年毕业。 他的建筑设计风格受到英 国格拉斯哥学派和维也纳分离 派的双重影响,这种影响集中 体现在赫尔辛基火车站的设计 上,这座非常杰出的建筑一百年 赫尔辛基火车站是他的浪漫古典主义 建筑的代表作,虽有古典之厚重格调, 来尽善尽美地发挥着自己的功能。 但又高低错落,方圆相映,因而生动 活泼,有纪念性而不呆板,被视为20 同时也是城市最主要的标志。


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缓慢过程,城市规划是动态的。他 认为对待城市的各种“弊病”就像对人体的各种病一样。 根治城市有些病靠吃药,动点小手术是不行的,要动大手 术,就是要从改变城市的形态和结构做起。认为有机疏散 就是把扩大的城市范围划分为不同的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 这种区域内又可分成不同活动所需要的地段。他认为,由 于城市的功能产生某种力量,而使城市具有一种膨胀的趋 势,当分散的离心力大于集中的向心力时就会出现分散的 现象。有机分散的过程如同缓慢、持续地进行的化学反应 过程一样。存在正反应和逆反应,通过这两种作用,能逐 渐把城市的紊乱状态转变为有序状态。这两种作用将在城 市内部产生出对日常活动的功能性集中,在这些集中点又 产生有机的分散。 以往的城市是把有秩序的疏散变成无秩序的集中,而他的 思想可以把无秩序的集中变为有秩序的分散。
沙里宁为赫尔辛基设计的规划方案,但最 终因高昂的耗资而未能完成。
因此他主张在赫尔辛基附近建设一些可以解 决一部分居民就业的“半独立”城镇,以此缓解 与城市中心区通勤的矛盾。 在他的规划思想中,城市是一步步逐渐离散的, 新城不是跳离母城,而是有机地进行着分离运动, 即不能把城市的所有功能都集中在市中心区,应 实现城市功能的有机疏散,多中心发展,多功能 布局;郊区的卫星城,应该创造居住与就业的平 衡,这样不但可以减轻交通的负担,更会降低市 民的生活成本,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