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影响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影响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建立,强化财政收支管理与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已成为财政管理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按照构建公共财政支出体制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效益评价体系,既是财政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转变财政管理职能,提高财政预算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体系

一财政支出效益的概念

财政支出效益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进行的财力分配与所取得的社会实际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基本内涵是政府资源分配的比例性和政府资源运用的有效性。财政支出效益好是财政支出产生的成果较多,或者取得一定的成果所耗用的财政资金较少。

理解财政支出效益的内涵应把握两个方面:第一,财政支出的外在合比例性是衡量财政支出效益的前提。所谓“外在合比例性”,是指通过政府渠道分配的资源总量在整个社会经济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客观要求。第二,财政支出内在合比例性是衡量财政支出效益的根本标准。所谓“内在合比例性”,是指在财政支出外在合比例的基础上,财政支出在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社会共同需要之间的分配比例合理,其实质是财政支出在不同支出构成要素之间的分配比例合理。内在合比例性反映了财政内部的分配结构状况。

二财政支出效益的构成

从政府资源配置、资源耗用的全过程看,财政支出效益包括财政支出配置效益和财政支出耗用效益两个部分。

1、财政支出配置效益。它是指政府财政资源配置满足各种不同社会共同需要的内在合比例程度。从广义上讲,财政资源的配置包括组织收入和安排支出两个阶段。从社会整体资源分配的角度看,组织财政收入的“聚财”过程,仅仅是财政内部资源分配活动的前提条件。

2、财政支出耗用效益。它是在财政资源耗用阶段,政府为提供特定

的社会共同事务而耗用的财政量与其效益的比较。财政活动在经过了分配阶段以后并没有完结,而是进入了对政府资财的具体耗费与使用阶段,只有在经过这个阶段完成了社会共同事务的供给以后,整个政府支出活动才算完结。

三财政支出效益的特点

1、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是指财政资金的耗费与经济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财政支出的社会效益是财政资金的耗费与社会效果的对比关系。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2、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的统一

微观效益是指每一笔财政支出项目所带来的具体的效果;宏观效益则是指通过对财政支出总量和结构的安排与调整所产生的有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以及人民整体、长远利益的效果,如国民经济的稳定均衡发展、资源的合理配置等。

二者之间的关系表现在:第一,宏观效益具有主导决定作用,它是实现微观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财政支出只有实现国民经济整体的宏观效益,个别项目的微观效益才能得到保证;第二,财政支出微观效益是实现宏观效益的现实途径;第三,财政支出的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之间也存在着矛盾。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矛盾的基本原则是微观效益服从于宏观效益。

3、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的统一

在考察财政支出的效益时,既要考察其直接效益,也要考察间接效益。四财政支出评价遇到的困难

目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虽然已有初步的基础,但由于起步较晚,仍然处于理论准备和试点摸索阶段,全面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并使评价结果具有科学性和合理的鉴证性还需要经历较为漫长的过程。

1.发展和建立一套成熟而且运行成本比较低的绩效测评体系,需要较长过程。绩效评价的核心是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能够反映政府公共活动效能的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计量方法,使项目的绩效目标能够量化、具体化,为评价各项目的绩效提供技术支持。由于财政支出范围广泛,具有不同层

次、不同领域、不同支出性质评价的复杂性。如何采取一种比较准确的办法,来对财政支出绩效进行衡量,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中的核心问题和主要难点。制定一套科学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采集编制一套系统和公正合理的评价标准值,熟练掌握和应用评价方法,优化评价手段等都还需要一个过程。

2.全社会对绩效评价的认识还有一个过程,缺乏支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氛围。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刚刚起步,目前还没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相关的法律和制度,工作缺乏硬约束。也没有法律法规明确财政部门就是绩效评价工作的执行主体,工作起来难免出现个别部门、单位不积极主动配合的现象。同时传统的、固有的观念给绩效评价工作带来相当大的阻力。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财政资金是“唐僧肉”,不吃白不吃。绩效评价工作对人们固有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要打破长期形成的管理方式,其难度可想而知。在目前考核机制下,单位领导最看重的是其在任职期间的发展业绩,最重视的是“争项目、争投资、争规模”等“外延扩大再生产”方式以求得发展效应,即期望的是眼前或很快能看得到的成绩。绩效评价在推动发展效应方面更是一种“内含扩大再生产”方式,而且绩效评价是对过去已支出的、现在正在支出的和将来要支出的财政资金或项目的有效性进行更深层次的监督,这些矛盾将或多或少限制财政部门绩效评价的开展。此外财政支出涉及到各个层面,牵涉到部门、单位甚至是个人的利益,财政支出本身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也增加了绩效评价工作的难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财政资金使用部门、单位和项目追求较好支出的动力。

五结论:建立财政支出效益评价体系的方法

要提高财政支出效益就必须建立健全的财政支出效益评价体系。因为开展财政支出效益评价,不仅能够强化财政支出管理职能, 改进财政支出监督方式,还能提高财政支出决策水平, 最终提高经济效益,达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目的

一、建立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必要性

开展财政支出效益评价,能够强化财政支出管理职能。通过科学的指标和方法,对财政资金的运行情况和产生的效益状况进行追踪考评,有利于促进财政支出管理的科学化和效益化,进一步转变和强化财政支出管理职能。

开展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有利于改进财政支出监督方式。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是按照市场经济的管理要求对财政支出实行的约束与激励,对财政投入的成本和产生的效益进行科学的衡量与比较,以综合判断财政支出管理水平、风险程度和实际产生的效益,能够强化财政支出监督手段,引导和规范财政支出管理行为。

开展财政支出效益评价,能够提高财政支出决策水平。通过分析评价财政资金分配的合理性和经济性,评价财政支出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够客观反映财政支出政策的先进性与有效性,不断总结财政支出管理经验,为提高财政投资决策水平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二、建立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效益评价体系,必须以公共财政职能为基点,把握评价考核的对象,确立评价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一)建立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原则

建立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必须遵循财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坚持以下几个原则:1、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突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和特色;2、可操作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根据财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并设计相应的考核体系;3、针对性和兼容性相结合的原则,评价体系的设置必须具有针对性,但又要把握好共性与个性指标的衔接问题;4、效率和公平相结合的原则,既要鼓励和保护竞争,又要兼顾公平,防止两极分化;5、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使评价结果更加合理、准确地反映财政资金使用的各种实际情况。

(二)建立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方法

1、成本—效益分析法,即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与总收益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方法,通过多个预选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选择最优的支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