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仿真模拟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
1.阅读下面一篇短文,按要求答题。

早闻此片大名,今天看到上面新闻才记起自己一直还没看,恰好是七八年前的今天,恰好在这样一个感恩的节日里,看这部电影再也合适不过了。

动手写之前为题目纠结很久,本意是想起一个深沉些的、更文学些的名字,忽而觉得太矫揉造作,故事那么简单干净,起个冠冕堂皇的名字是一种▲(xiè)渎。

相爱是两个灵魂逐渐靠近最终融为一体的过程,两个灵魂分别各自拿出时间、精力、情感彼此交换着,慢慢的成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有着共同的呼吸、共同的心跳、共同的感知,无论倏地抽离掉哪个,另一个都会有撕裂的痛。

狗之所以能让我们感动,是因为它们的脑中没有辜负这个概念。

它们简单而固执的▲(zūn)循着一个今天我们视若珍宝的信条:你对我好,我也会对你好。

所以有人感叹:“有的时候,我还是比较喜欢狗。

因为狗永远是狗,人有的时候不是人。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①▲(xiè)渎②▲(zūn)循③矫.揉造作(A.jiǎoB.jiāo)④冠.冕
(A.guànB.guān)
(2)判断文中划线句分别是什么类型的复句。

①狗之所以能让我们感动,是因为它们的脑中没有辜负这个概念。

(▲)
1
②你对我好,我也会对你好。

(▲)
2.下面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

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这位客人不无尴尬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

B.就写作习惯而言,作家大致可分为两种:晨鸟型和夜猫子型。

前者喜欢聆听鸟儿啁啾,在万籁苏醒时开始思索;后者习惯于在夜幕中潜行,享受独行侠的快乐。

C.课前主动预习、课堂上积极思考、勇于质疑、思练结合:这些好习惯能帮助大家取得进步。

D.“咔嚓!”“咔嚓!”……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阅读经典文学著作应该细细咀嚼,囫囵吞枣的阅读方式无疑是对经典的亵.渎.。

B.欧阳修所说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一种多么令人惊喜的邂逅
..啊!C.近日,中央纪委机关报刊称,党员沉迷于宗教,实际上是在思想上、理论
上、行动上与党分道扬镳
....,这样的党员,不应该再留在党内。

2
D.面对朝鲜不断升级的核挑衅,美国国会有人公开表示,通过战争解决朝鲜
核问题才是一劳永逸
....的办法。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3月30日晚八点半,为响应“地球一小时”,广州地标“小蛮腰”塔身绚丽的霓虹灯熄灭了。

B.近年来,广州市人社系统努力推进“互联网+人社服务”工作,通过信息化手段创新服务方式。

C.《新白娘子传奇》的翻拍能否成功,取决于新生代演员对剧中经典角色的准确把握与生动演绎。

D.“粵港澳大湾区法律问题”研讨会召开,前来参加会议的有学者、教授、律师及法院系统人员。

5.将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①殊不知,没有劳动,就没有价值,更没有经济增长与财富积累;而脱离了劳动的人,只会失去活力,失去与社会的联系。

②有人说,幸福不是唾手可及,但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即。

而劳动的汗水,是浇灌出幸福硕果的必要前提。

③时下,有人把“躺着挣钱”、“天上掉馅饼”当作人生愿望。

④以“金融扶贫”帮助老区百姓致富的李二国,深耕计量检定领域30多年、专利超百项的黄金娟,与挤揉刮甩的抹灰工艺较劲、技冠全国的许纪平,他们之所以受到表彰,就是因为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以劳动定义人生的
3
坐标。

⑤个体的梦想,靠劳动实现。

A.⑤③①④②B.②③①④⑤C.⑤②③①④D.⑤③②④①
6.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0篇,所以。

又被称作“诗三百”。

B.《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

《战国策》是由东汉末年刘向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全书共33篇。

C.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我国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曹刿论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桃花源记》《答谢中书书》这几篇文章是按照朝代的先后顺序排列的。

7.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

闻天语,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渔家傲》)(2)________________,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______!”(《伯牙善古琴》)
(3)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4
________________。

(4)孔明在《诸葛亮集》提出“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的执政理念,这与《出师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张一脉相承。

8.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

在国际气象界,它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月30日,中国中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义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植树节等。

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材料二:“清明”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节不仅是人们祭莫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还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的仪式。

清明节的习俗是半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

材料三:“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清明节有祭祖扫墓的习俗,而每到此时,各地不文明祭扫现象也屡见不鲜。

不少市民在大路口、马路边、绿植旁随意焚眷烧纸、燃放鞭炮。

有的树木被熏毁,有的小草被烧灼。

人们在追念、祭奠先人的同时,却忽略了现代文明的建设。

(1)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请结合以上材料说说“清明”作为节气和节日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

(2)图是丰子恺先生的画作《清明小景》请结合材料一、二,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图中与“清明”相关的两个信息。

(3)针对材料三中的现象,市“文明办倡议书清明节是祭莫先人,缅怀先烈的传统节日在清明前夕,向广大市民发出文明祭扫的倡议。

右面的倡议书有两处不妥,请提出修正意见。

5
二.阅读
(一)古诗赏析
9.(2019•淮安)阅读下面诗歌,充成下列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6
(1)本诗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哪些作用?
(2)《唐宋诗醇》评价李白诗句“孤机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语近情遥”之妙,本诗三四句也有这样的特点,请谈谈你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

母有痼疾,药饵必亲。

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

家无姬侍。

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

飞日:"主上宵旰④,宁大不将安乐时?"却不受。

玠益敬服。

少豪饮,帝戒之日:"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

"遂绝不饮。

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日:"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日:"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
(选自《续资治通鉴》)
[注释]①宵旰:宵,夜;旰,晚。

宵旰,天亮就穿起衣服,天很晚才吃饭。

比喻勤于政事。

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只标一处)
(1)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

11.解释下面旬句中加点的词语。

(1)故患有所不辟.也(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3)吴玠素.服飞(4)饰名姝遗.之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敌未灭,何以家为?
13.【乙】文中写了岳飞的哪几件事?你读后受到哪些教益?
7
14.【甲】文中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对文中的观点,一向有不同的意见,你是怎样看待的?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抒情性文体阅读
杏花如雪
肖复兴
①两年前的春天,我对面一楼的房子易主。

新主人是位四十岁左右的妇女,带着一个十多岁的女儿。

她们娘儿俩住进之后,一天到晚脚不拾闲地忙乎。

上一家的主人有些邋遢,弄得屋子凌乱不堪。

收拾完屋子,她们又马不停蹄地收拾院子。

院子里原是一架藤蔓式的植物,夏秋两季绿叶密不透风,从窗台爬满房檐。

冬天,几只野猫会在那里猫冬。

把屋子和院子收拾利索之后,娘儿俩买来了三棵小树。

工人把树扛到院里,和娘儿俩一起把树种下。

正是花红柳绿的时候,小树枝叶葱茏,绿得格外清新,给小院一下子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枝叶摇曳在窗前和门前,屋子也显得神清气爽。

②每天下楼,我几乎都会和这娘儿俩打照面。

寒暄之后,渐渐熟络起来。

我问这种的是什么树?她们告诉我是杏树。

我吃过杏,从来没见过杏树。

或许见过,但并不认识。

我知道杏树开白花,但梨树也开白花,山桃最初开出的小花也是白色的。

分不清这三种树,闲聊时,便好奇地请教这娘儿俩。

③母亲耐心地告诉我:山桃开花早,这三种树,山桃最先开,然后,杏花才开;最后,梨花才开。

梨花一般要到清明前后才开的。

你分清这前后的次序,就好分辨了。

8
④我依然好奇,母亲怎么知道这么多,分得清桃杏梨花的。

⑤母亲对我说:从小在农村长大。

原来老家屋前就种着杏树……女儿抢过母亲的话说:是我姥姥种的,种了好多棵,结的大白杏,可好吃呢!【A】母亲望着女儿,笑了起来。

⑥她们娘儿俩在这里住了两个多月,夏天刚刚到来的时候,来了一辆宝马,从车上下来一个男人,帮她们从屋子里扛出行李等好多东西,锁上了大门,像是要离开的样子。

⑦我很奇怪,刚买了房子,住了才两个多月,就要走。

不住了吗?我走过去,问母亲:你这是要去哪儿啊?
⑧母亲告诉我:我家住沈阳,这不,孩子他爸爸来接我们回去了,在这里住的时间不短了,家里也需要照顾。

⑨我又问她:你什么时候回来呀?她说:明年,明年开春就回来,带我妈一起回来。

买这个房子,就是为了给我妈住的。

老太太在农村辛苦一辈子了,想让她到城里享享福。

到时候,我就提前办了退休手续,让孩子他爸爸把公司开到北京来,一起陪陪老太太。

⑩她说着,瞥了一眼站在旁边的孩子他爸爸,【B】他搂着女儿,偷偷地笑。

⑪这不,老太太稀罕老家门前的杏树,我特意先来北京买房,把杏树顺便也种上,明年,老太太来的时候,就能看见杏花开了!
⑫听了她的这一番话,我的心里挺感动,难得有这样贴心的孩子。

当然,
9
也得有钱,如今在北京买一套房,没有足够的“兵力”支撑,老太太再美好的愿望、女儿再孝敬的心意,都是白搭。

⑬明年见!她钻进小车,冲我挥挥手,汽车扬尘而去。

第二年的春天,她家门前的三棵杏树都开花了。

别看杏树长得都不高,开出的花却密密实实的,非常繁茂。

我仔细看杏花,和山桃,和梨花,都是五瓣,都是白色,还是分不清它们,好像它们是一母同生的三胞姊妹。

⑭可是,这家人都没有来。

杏花落了一地,厚厚一层,洁白如雪。

⑮今年的春天,杏花又开了,又落了一地,洁白如雪。

依然没有看到这家人来。

这让我有些奇怪,怎么说好了,一连两年都没有来呢?家里人嘲笑我是咸吃萝卜淡操心,人家的老太太来不来的,肯定有人家的原因。

⑯一地杏花,那么的厚,被风也一点点地吹干净了。

叶子长出来了,先小后大,先红后绿,三棵杏树换装了,似乎不急了,静静地等候着来年春天再开花的时候迎接主人。

⑰清明到了,梨花一片雪,替班一样,接替了杏花,用几乎同样的容颜装扮着这个渐行渐远的春天。

长满绿叶的杏树,寂寞无主,摇曳在门前和窗前。

⑱清明过后的一个夜晚,我忽然看见对面一楼房子的灯亮了。

主人回来了。

尽管没有赶上杏花盛开,毕竟还是回来了。

忽然,我的心里便高兴起来。

⑲第二天上午,我在院子里看见了那个女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⑳她告诉我,这次来北京,是要把房子卖了。

21房子卖了,三棵杏树还在。

每年的春天,还会花开一片如雪。


(选自《天津日报》2019年4月16日,有删改) 15.文章第①段画线句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建议答题字数:60字左右) 答
16.文章【A】【B】两处画线句都写到了人物的“笑”,试分析其内涵及所蕴含情感的异同之处。

(建议答题字数:65字左右)

17.文章主要写的是“杏花”,为什么还要写“梨花”?

18.本文以“杏花如雪”为标题,有什么用意?(建议答题字数:40字左右) 答
(四)议论性文体阅读
读书应是一种沉静的坚守
①4月23日已经过去了,“世界读书日”所唤起的全民阅读热潮,依然令人感动着。

“世界读书日”相关活动的初衷,以及这些活动所取得的成效,都是值得肯定的。

不过,读书毕竟不是一日之功,更应该是一种恒久的坚持和沉静的坚守。

11
②读书需要思考一个“静”字。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劝学》诗中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这首诗里提到的,就是一种远离喧嚣和忍受孤独的读书方式。

实际上,真正的读书生活,除了“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切磋,更需要静下心来,耐得寂寞,需要艰苦的跋涉和曲折的探索。

读书要守心以纯,要珍惜时光,而最重要的是只有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才能获得丰稔的收获。

③读书需要思考一个“活”字。

李白在《嘲鲁儒》中说:“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诗人对那些夸夸其谈而没有真才实学的“鲁叟”进行了辛辣的嘲讽。

这些人谈起五经头头是道,问起经世济民之策却茫然无知。

他们拿腔拿调,架子十足,却死于章句,不知时变。

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观点,则更加值得那些“鲁叟”们深思。

他说:“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陆游写给小儿子的一首绝句,朴素亲切,满含哲理,尤其是诗中提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至今犹有现实意义。

④读书需要思考一个“高”字。

书中的鲲鹏志向、报国情怀、浩然正气、丹心赤胆,对我们的精神是一种砥砺提升,对我们的心灵是一种洗涤净化,对我们的情操是一种美好陶冶……一位名叫李时可的诗人写的一首《舟中夜闻读书》中说:“临溪一舍竹疏疏,舟过时闻夜读书。

姓字是谁何必问,定应不是俗人居。

”诗的意思是说在临近小溪岸边看见一间农舍隐在朦胧的竹林里,乘船走过的时候不时听到琅琅的读书声。

诗人说不用打听这是谁的家,通过那琅琅的夜读声,就能猜到这里肯定不是一个鄙俗的人居住的地方。

诗人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情节,巧妙地说明了读书使人志存高远、超凡脱俗的道理。

读书使
12
人内心清明、目光澄澈、骨骼清奇、脊梁挺直,从中可以识别得失成败,可以感受廉耻是非,可以升华情志操守,也可以友朋孝亲睦邻。

⑤读书需要思考一个“勤”字。

唐代诗人杜苟鹤说:“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宋代诗人朱熹说:“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这些恳切真挚的声声教诲,用意其实都是在劝人加紧学习,勤奋精进,不能放松自我,懈怠光阴。

但今天的读书,己不局限于纸质传统载体,阅读途径也已经更加丰富和多元。

手机APP、电子出版物、微信读书、QQ阅读等等各种古人没有见过的阅读方式,使我们的读书生活更加便捷轻快。

想想孔夫子韦编三绝的劳苦,想想范仲淹饘粥不继的艰辛,现代人的读书条件是多么轻便和舒适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更加珍惜和努力呢?
⑥读书热是好事,但也需要一些冷静的思考。

今年的“世界读书日”虽然过去了,但是对爱读书的人来说,天天都是读书日啊。

19.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0. 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21. 请简要分析第⑨段的论证思路。


22. 下面的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到那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宋代抗金名臣李纲在《读书》诗中说:“平生长作蠹书蟑,老去犹资慰我心。

每到古人名节处,慨然掩卷一沉吟。


13

(五)名著阅读
24.阅读下面两段短文,回答问题
(1)“不喝就滚出去!好心好意,不领情是怎着?你个傻骆驼!辣不死你!连我还能喝四两呢.不信,你看看!”她把酒盅端起来,灌了多半盅,一闭眼,哈了一声,举着盅儿:“你喝!要不我揪耳朵灌你!”
(2)人间的真话本来就不多,一个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段话:这祥子也明白了她的意思,在她的眼里,她是个最美的女子。

美在骨头里,就是她满身都长了疮,把皮肉都烂掉,在他心中她依然很美。

她美,她年轻,她要强,她勤俭。

假若祥子想再娶,她是个理想的人。

他并不想马上就续娶,他顾不得想任何的事。

可是她既然愿意,而且是因为生活的压迫不能不马上提出来,他似乎没有法子拒绝。

上述语段(1)中的“她”是_______(人名),小说刻画了她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至少答出两点);语段(2)中的“她是_______(人名),小说中她最终的结局是____________。

三.作文
童年会消逝,但纯真让童心永驻;亲人会远离,但思念让亲情长存;朋友会久别,但真诚让友情不老……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题目:______让_______长久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14
答案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1.(1)①亵②遵③A④B(4分,各1分)(2)①因果(复句)②并列(复句)(2分,
2.【答案】A
【解析】A.有误,“什么”在这里表示疑问的语气,故后面应用“问号”,“就这么个侏儒”表示惊讶,后面应用“感叹号”。

故选A。

3【答案】B
【解析】A.亵渎:轻慢、冒犯、不恭敬。

使用正确。

B.邂逅:指不期而遇或者偶然相遇。

与语境不符,使用有误。

C.分道扬镳:比喻人们分别发展和施展各自的聪明才智。

比喻因志趣、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使用正确。

D.一劳永逸:意思是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

使用正确。

故选B。

【答案】B
【解析】A.成分残缺,“响应……号召”;C.一面与两面不对应,删去“准确”“生动”;D.分类不当,“学者”和“教授”不能并列。

5【答案】A
【解析】考查句子的衔接与连贯。

仔细阅读这几个句子,⑤句为首句,梦想的实现靠劳动。

排除B;然后陈述有些人的错误的想法③句,不想劳动而获得梦
15
想,接着分析劳动与价值的关系①句,⑤③①,再举李二国的例子加以证明④句,排除其余项,故选A。

6【答案】D
【解析】A:300篇——305篇。

B:刘向是西汉末年的,33篇——33卷。

C:唐代——北宋。

故选D。

7.【答案】(1)仿佛梦魂归帝所殷勤问我归何处(2)伯牙鼓琴峨峨兮若泰山(3)然后能自反也教学相长也(4)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殷、峨、兮、陟罚、臧否”等字词的书写。

8.综合性学习
【分析】第一则材料介绍了清明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材料二介绍了清明节的一些传统习俗。

材料三介绍了清明节扫墓的一些不文明的现象。

【解答】(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材料二中的““清明”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可知清明作为节气的特点。

根据材料二中的“清明节不
16
仅是人们祭莫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还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的仪式。

清明节的习俗是半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

“可知清明作为节日的特点。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看图可知,图中两个小孩子正在种树,两个小孩子正在种花,它们身旁的一株柳树长出了新叶,身下的地上长出了青草,由此可见这幅图表现了清明草木萌发,植树种柳的习俗。

(3)本题考查应用文写作。

细读这则倡议书可以发现,这则倡议书没有称谓,也就是倡议的对象,应在第二行顶格写“亲爱的市民们“。

同时这则倡议书的末尾没有发出会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是某种建议。

填加即可。

答案:
(1)清明作为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物候划分标志。

作为节日,它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还有踏青,荡秋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

(2)草木萌发,植树插柳,人们开始农耕。

(3)缺少称谓,应加上“广大市民们“。

结尾缺少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某种建议。

应加上“让我们行动起来,文明祭扫,共建美好家园“。

【点评】材料阅读即给出一段或几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
17
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简单地说,材料阅读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二.阅读
(一)古诗赏析
9【分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解答】(1)本题考查景物的作用。

“杨花落尽子规啼”,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

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为后面两句的抒情做了铺垫。

(2)本题考査的是最后两句话的情感。

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