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歌剧院-建筑-案例-分析资料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歌剧院
—— Zaha Hadid
Page 1
设计师介绍: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 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 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在黎巴 嫩就读过数学系,1972年进入 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建 筑学,1977年毕业获得伦敦建 筑联盟(AA,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硕士学位。此后加 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与雷 姆·库哈斯(Rem Koolhaas)和 埃利亚·增西利斯(Elia Zenghelis)一道执教于AA建筑 学院,后来在AA成立了自己的 工作室,直到1987年。
Page 3
建筑周围环境
建筑采用几何形态及钢材结构,阳 刚之美呼之欲出,建筑及其广场由外缘 向中心下倾的连续变化,加之地面微妙 的起伏,柔化了都市界面,实现了与自 然界面轻柔的接触。而两块石头一样的 建筑与周围造型相对规矩的高楼大厦形 成鲜明对比,从繁华的摩天大楼过渡到 宁静的歌剧院,再到缓缓的珠江,布局 和谐。
现场安装施工重点在于连接主、次梁的铸钢节点空 间位置的精确定位。多向斜交网格结构中的铸钢节 点为多维空间异形构件,如何将设计给出的空问虚 拟点位转换为实际可操作的控制坐标,并进行准确 定位是本工程难点之一。
Page 9
交感的流线配合亮丽的光线让身处其中的人身心愉悦。 Page 11
复杂与干净
Page 12
复杂的背后
哈迪德复杂多变的建筑作品不仅是一种追新 求异的形式游戏,而是在时代背景、技术条件 以及建筑功能、结构等因素共同作用之下产生 的结果,并有着深刻而复杂的思想基础。
哈迪德充分利用简洁形式之间的非线性组 合形成复杂的关联,以此来诠释现实世界的 复杂性。她将建筑“解构”后重组,使各要 素形成一种多义、不确定的复杂关系。
Page 13
干净的哲学
自然界一切复杂多变的形体 ,回归本源 后都是简单清晰的元素。干净意味着简单, 简单容易体现概念,而概念则支撑庞大的系 统。
扎哈也许被认为是解构主义的大师, 但是从哪些动态的、非常规的线与面中, 建筑师想要倾注的哲学理念像雾霭一样, 淡淡地裹挟着作品,等待着有心人去感受。
Page 14
Page 5
功能布局(二)
内部功能分区采用沿建筑边界线分割的手法, 逐步变得规整理性,体现设计师的收放自如 的控制力。
Page 6
立面分析
从歌剧院的 立面图可以看出, 建筑的外部设计 不再是由尖锐的 线条,而是用更 加圆润温和的曲 线构造形体。
在一次展 览会上,被 问及对“未 来”一词的 看法时,她 这样回应道:
谢谢!!!
Page 15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Page 7
“ 我相信未来世界里的工业产品, 尤其是那些和人类身体直接联系的, 包括建筑在内, 将会和自然界的有机 生命体相当类似, 将不再是今天这样 由刚硬的几何线条、尖锐的角度和 不连续的元素来支配。所有的元素 将会模糊彼此的界限融合成为一个 连续的有机整体。”
Page 8
建筑结构
歌剧院外围护钢结构 为空间组合折板式三向 斜交网格结构,钢结构 外壳落地处设置收边钢 环梁,梁下设球型钢支 座,其中多数为固定铰 支座,支承主粱的支座 处为了释放水平力采用 水平滑动球型钢支座。
位于两块“石头”之间的首层部分 为架空层,与相邻的水面和草坡共同构 成一个可供公众开展文化艺术活动的开 放空间。弱化了室内与室外的隔阂,周 围的草坡,架空层中得咖啡厅及周围文 化广场成为大、小石头与城市公共空间 之间有机联系的过渡元素。
Page 4
功能布局(一)
整个歌剧院分为两大板块,“大石头”作为主要 功能体;“小石头”承担辅助功能。
广州歌剧院是扎哈在中国做的一个的未来主义代表作。
Page 2
歌剧院简介(侧重理念):
该建筑设计理念源自一种激情:在广州市建立一个 新的文化焦点,能将人们的文艺欣赏需求与建筑艺术融 为一体的焦点。构思方案“圆润双砾”,寓意被珠江冲 刷而成的砾石,与周围环境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独特的 双砾设计强化了城市功能,与正在崛起的新城区相呼应。
—— Zaha Hadid
Page 1
设计师介绍: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 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 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在黎巴 嫩就读过数学系,1972年进入 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建 筑学,1977年毕业获得伦敦建 筑联盟(AA,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硕士学位。此后加 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与雷 姆·库哈斯(Rem Koolhaas)和 埃利亚·增西利斯(Elia Zenghelis)一道执教于AA建筑 学院,后来在AA成立了自己的 工作室,直到1987年。
Page 3
建筑周围环境
建筑采用几何形态及钢材结构,阳 刚之美呼之欲出,建筑及其广场由外缘 向中心下倾的连续变化,加之地面微妙 的起伏,柔化了都市界面,实现了与自 然界面轻柔的接触。而两块石头一样的 建筑与周围造型相对规矩的高楼大厦形 成鲜明对比,从繁华的摩天大楼过渡到 宁静的歌剧院,再到缓缓的珠江,布局 和谐。
现场安装施工重点在于连接主、次梁的铸钢节点空 间位置的精确定位。多向斜交网格结构中的铸钢节 点为多维空间异形构件,如何将设计给出的空问虚 拟点位转换为实际可操作的控制坐标,并进行准确 定位是本工程难点之一。
Page 9
交感的流线配合亮丽的光线让身处其中的人身心愉悦。 Page 11
复杂与干净
Page 12
复杂的背后
哈迪德复杂多变的建筑作品不仅是一种追新 求异的形式游戏,而是在时代背景、技术条件 以及建筑功能、结构等因素共同作用之下产生 的结果,并有着深刻而复杂的思想基础。
哈迪德充分利用简洁形式之间的非线性组 合形成复杂的关联,以此来诠释现实世界的 复杂性。她将建筑“解构”后重组,使各要 素形成一种多义、不确定的复杂关系。
Page 13
干净的哲学
自然界一切复杂多变的形体 ,回归本源 后都是简单清晰的元素。干净意味着简单, 简单容易体现概念,而概念则支撑庞大的系 统。
扎哈也许被认为是解构主义的大师, 但是从哪些动态的、非常规的线与面中, 建筑师想要倾注的哲学理念像雾霭一样, 淡淡地裹挟着作品,等待着有心人去感受。
Page 14
Page 5
功能布局(二)
内部功能分区采用沿建筑边界线分割的手法, 逐步变得规整理性,体现设计师的收放自如 的控制力。
Page 6
立面分析
从歌剧院的 立面图可以看出, 建筑的外部设计 不再是由尖锐的 线条,而是用更 加圆润温和的曲 线构造形体。
在一次展 览会上,被 问及对“未 来”一词的 看法时,她 这样回应道:
谢谢!!!
Page 15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Page 7
“ 我相信未来世界里的工业产品, 尤其是那些和人类身体直接联系的, 包括建筑在内, 将会和自然界的有机 生命体相当类似, 将不再是今天这样 由刚硬的几何线条、尖锐的角度和 不连续的元素来支配。所有的元素 将会模糊彼此的界限融合成为一个 连续的有机整体。”
Page 8
建筑结构
歌剧院外围护钢结构 为空间组合折板式三向 斜交网格结构,钢结构 外壳落地处设置收边钢 环梁,梁下设球型钢支 座,其中多数为固定铰 支座,支承主粱的支座 处为了释放水平力采用 水平滑动球型钢支座。
位于两块“石头”之间的首层部分 为架空层,与相邻的水面和草坡共同构 成一个可供公众开展文化艺术活动的开 放空间。弱化了室内与室外的隔阂,周 围的草坡,架空层中得咖啡厅及周围文 化广场成为大、小石头与城市公共空间 之间有机联系的过渡元素。
Page 4
功能布局(一)
整个歌剧院分为两大板块,“大石头”作为主要 功能体;“小石头”承担辅助功能。
广州歌剧院是扎哈在中国做的一个的未来主义代表作。
Page 2
歌剧院简介(侧重理念):
该建筑设计理念源自一种激情:在广州市建立一个 新的文化焦点,能将人们的文艺欣赏需求与建筑艺术融 为一体的焦点。构思方案“圆润双砾”,寓意被珠江冲 刷而成的砾石,与周围环境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独特的 双砾设计强化了城市功能,与正在崛起的新城区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