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考研马克思主义原理历年高频真题及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真题答案

1.如何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它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的平衡状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辩证统一的,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绝对的运动中也包含着相对静止的状态;物质的具体形态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并不否认相对静止;承认相对静止,但不能把静止绝对化。否认绝对运动,把相对静止绝对化,就会走向形而上学不变论;借口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就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

2.本质和现象的辨证关系

本质和现象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①二者的对立主要表现为:现象显露于事物的外部,可以为人们的感官直接感知;本质深藏于事物的内部,只有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现象是多变易逝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现象比本质丰富、生动,本质比现象普遍、深刻。现象是具体的、多种多样的,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②二者的统一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现象不能脱离本质,本质是现象的根据,任何现象都是从特定方面表现本质,不表现本质的现象是没有的,即使是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另一方面,本质也不能脱离现象,任何事物的本质都要通过某种现象表现出来,不表现为现象的赤裸裸的本质也是不存在的。

3.为什么说文化结构具有相对独立性

以各种意识形式为内容的文化结构源于经济结构,但他已经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文化结构变化发展与经济结构的变化发展不一定完全同步。第二文化结构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传统。第三,文化结构对经济结构以及政治结构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4.简述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二者的辨证关系。

量变是指事物量的规定性的变化,即事物数量的增减、内部要素的次序和场所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变化,即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质变和量变是辨证统一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总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由量变到质变的循环往复。

5.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唯物主义都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但是在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上,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则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认为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指出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6.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总之,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社会的人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

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一切社会现象最后的根源,人通过实践活动把握物质世界,又通过实践活动改造物质世界,并改造人自己,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是实践的产物和过程。

7.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人的价值在社会关系中存在,人的价值关系就是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人的价值包括两方面内容。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评价人的价值的标准应是两方面内容的结合,唯物史观在二者的关系问题上首先强调个人对社会、对他人的贡献,即人的社会价值是第一位的,人只有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求得个人的发展,实现个人价值。人的价值最基本的关系是工具和目的的关系,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8.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的。

社会历史从根本上是生产力的发展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根本原理。人民群众不但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杰出的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有重要作用,但不能说人民群众与英雄人物共同创造历史。这是因为:1.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作用是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基础。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从属于并受制于人民群众的作用。2.杰出人物的力量来源于人民群众。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杰出人物就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有任何作用。3.杰出人物发挥历史作用的方向和程度、功过是非,都取决于是否符合历史规律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4.无论英雄人物作用有多大,都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趋势,而且杰出人物的失误,还要靠人民群众的实践来纠正。总之,最终决定历史发展方向的是人民群众。

9.试用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原理阐述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革;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体现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过程。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客观依据。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和法律,是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但是,原有的政治体制,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进行,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如官僚主义、权利过分集中、家长制、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等现象,又是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相矛盾的,只有改革原有的政治体制,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原有政治体制是适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起来的,存在着党政不分、政企不分,权利、决策高度集中,法制不健全等现象,严重妨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只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才能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扫清道路,才能巩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果。

9a.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说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矛盾的特殊性不能脱离普遍性而存在,普遍性也离不开特殊性,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基本思想原则的理论基础。我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