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湘南学院
2014年10月25日
湘南学院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湘南学院坐落在湖南最南端,前身为1912年成立的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由郴州师范专科学校、郴州医学专科学校、郴州教育学院、郴州师范学校合并升格为湘南学院,2013年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代码为10545。

建校100年来,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秉承“明德博学、创新笃行”的校训,培养了10多万名优秀人才。

近年来,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秉承“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合理确定学校办学定位、发展规划和目标,坚持将本科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主要任务和首要功能,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加大教学投入,办学规模合理适度增长,专业结构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契合,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办学基础设施及教学条件显著改善,校园文化建设成效明显。

学校狠抓内涵建设,大力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明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思路,加大产学研合作育人的步伐,不断增强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努力构建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扎实开展专业建设、课程
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有效保证,社会声誉不断提升,初步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第一部分本科教学基本情况
一、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学校确定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身心素质,较高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人才培养服务面向为:立足郴州,面向湖南,辐射全国。

二、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共设有36个本科专业,涉及管理学、经济学、医学、文学、工学、法学、教育学、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分布在16个教学院系,初步形成了学科门类较为齐全、文管工医协调发展、教师教育与非教师教育并举的办学格局。

专业设置情况详见下表:
三、全日制在校生及本科生所占比例
2013年,我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18830名,其中普通本科生学生数18273名,普通专科生学生数497名,普通预科生数60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97.04%。

详见下表:
湘南学院2013年学生数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情况
2013年,我校共有36个本科专业招生,招生面向为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录取分数情况详见下表:
湘南学院2013年分省录取分数线
第二部分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情况
2013年,本校教师队伍总数1147人(含外聘教师折合、其他师资),其中专任教师790人,外聘教师428人,其他师资143人。

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98人,副高职称24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66人。

教师队伍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二级教授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徐特立教育奖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3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26人,省级优秀教师5人,湖南省新世纪121工程人选12人,省级青年教师教学能手9人,省级教学奉献奖2人,兼职硕士生导师16人。

有客座教授53人,其中两院院士袁亚湘、黄伯云、姚守拙、范滇元、刘昌孝等知名专家受聘为客座教授。

师资队伍构成详见以下各表:
湘南学院2013年专任教师数量及结构总表
二、生师比及主讲教师情况
折合师资队伍总数1147人,折合在校学生人数18980人,生师比为16.55:1。

2013年,主讲本科生课程的教师共1147人,其中具有讲师及以上职务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通过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的教师1126人,符合岗位资格教师的比例达到98.17%。

在职称评定和岗位聘任工作中,学校将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对高职称教师的一项基本要求,有95名正教授为本科学生授课,高职称教师讲授本科课程占总课程数的比例为55%。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2013年,学校积极筹措办学经费,多渠道争取资金来源。

本着勤俭办学、厉行节约、保障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加强经费管理,优先保证本科教学工作。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培养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12〕2号)的统计口径,2013财政年度,学校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额为18589.1万元,学费收入为10552.05万元,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总额为4917.21万元,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额(205类教育拨款扣除专项拨款)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为16.87%,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2611.4元。

四、教学基本条件
2013年,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积极改善办学条件。

学校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为270942.71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为14.39平方米。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72亿元,生均5693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03.24万元,设备完好率95.7%。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
设备值及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达到国家办学条件要求,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基本满足实验实训教学和学生研究创新、学科竞赛、毕业论文(设计)等需要。

纸质图书共135.9万册,生均图书72.18册。

电子图书60万册,7500GB。

电子期刊37608种,电子期刊数据库28个。

当年图书流通量为213000本。

学校是湖南省高校首批信息化试点单位,校园网技术先进、覆盖面宽、管理手段完善、网络资源丰富,千兆骨干、百兆到桌面的智能化校园网。

校园网主干带宽1000Mbps,出口总带宽为3000Mbps,并已连通教工宿舍区、学生宿舍区,信息点多覆盖面广,为校园网用户提供网络空间教学、精品课程、电子图书、校园一卡通、网上办公、邮件系统、教务教学管理、人事管理、信息发布、视频点播、视频会议、背景音乐、卫星接收、闭路电视系统、安防监控等多种网络服务。

第三部分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
为增强人才培养的适用性和针对性,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学校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广泛开展调研,加强人才需求预测,结合我校教育教学资源实际,增设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业。

学校根据教育部本科专业设置规定和自身的办学定位,按照“做大医学类专业、做强经贸类专业、做精工科类专业,做优教师教育类
专业,稳步推进其他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开展专业建设调研与论证。

主动适应开展专业结构调整。

医学专业社会需求大,培养的人才留得住、用得上,针对这一实际,学校大力发展医学教育,医学专业由升本时的1个增加到目前7个医学本科专业。

2013年,学校数次和企业联合召开专业改革研讨会,及时预测、了解本地人才需求市场的变化,建立有效应对机制,主动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对专业口径较宽的专业,坚持以地方产业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强化技能培养,办出专业特色。

学校新增设了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网络工程、通信工程、生物技术、社会工作、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这些专业的开设与郴州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吻合度达100%。

通过专业调整与改造,学校服务于基础教育、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学校积极培育和建设特色专业,形成了国家——省——校级特色专业建设体系。

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改革综合试点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15个校级特色专业,3个湖南省“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1个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特色专业以及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的培育与建设工作对全校的专业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详见下表:
二、课程
学校制定了“十一五”、“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出台了《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对课程建设的目标、要求、措施和评价标准等作了具体规定。

各专业依据学校《“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中的要求,推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删减陈旧、过深过难的内容,压缩理论讲授课时,增加实践课时,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整合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课程,增加应用性强的内容,增加学科前沿的新知识,反映学科发展趋势,突出课程特色。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各教学单位对教学大纲、考核大纲进行全面修订和完善,理论课课程标准、实验课教学大纲、实习(训)大纲、各类考核大纲齐备。

教师能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编制授课计划、编写教案或讲义,按照考核大纲实施课程考核。

学校课程教学资源比较丰富。

建立了52门省、校级精品课程网站,向广大师生开放。

学校购买了网络教学资源。

如: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资源库和云翻译平台辅助教学实训系统,学生可通过网络在线学习、在线测试;购买模拟电路实验、数字电路实验、电路分析实验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四门课程的网络虚拟实验系统及医学机能虚拟实验室系统,学生可进行网上远程虚拟仿真实验;购买了数字化切片、数字人体解剖系统,构建了数字化人体解剖教学平台;还购买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训系统、人力资源测评实践教学系统等网络教学资源。

2012-2013年度学校总计有课程门数1497门,其中多媒体教学课程门数为957门;学校有课程5173门次(指列入学校培养计划的
所有课程在本学年中开设的次数之和),本科课程中由教授授课有453门次,由副教授授课有1389门次,小班授课数为1527门次。

各类课程建设资金列入学校年度财务预算,每门校级精品课程给予2万元建设经费。

学校有省级精品课程10门、校级精品课程42门、校级公共选修课程200门。

省级精品课程详见下表:
湘南学院省级精品课程列表
三、教材
学校教材建设突出适用性原则,强调教材建设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正确把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方向。

支持高水平教师编写具有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教材,积极选用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优秀教材,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

在选择教材内容和编写体系时,注意体现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学校制定了《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在教材选用上坚持先进性与适用性相结合的原则,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获奖教材及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

建立教材质量评估制度,加强教材质量跟踪,及时进
行信息反馈,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高质量教材,保证教学质量。

学校设立了教材建设专项经费,鼓励教师编写高水平教材和特色教材,2013年,评选出23部优秀校本教材,予以资助出版。

学校使用规划教材、获奖教材总计533种,其中使用国家级规划教材数为 338种,占 63.41%;使用省级规划教材数为87种,占16.32%;使用国家级获奖教材数为57 种,占 10.69%,使用省部级获奖教材数为33种,占 6.19%。

四、人才培养方案
依据办学定位,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制定了《湘南学院关于制订、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性意见》,组织了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工作。

各专业按经济社会对专业人才质量标准的要求,不断修正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都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和企业行业专家的充分论证,由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

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构建“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包括“三大平台”:理论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和素质拓展平台;“五大模块”:通识教育部分的公共必修模块和公共选修模块,专识教育部分的专业必修课模块和专业选修课模块,以及集中性实践环节模块,五大模块下还分设若干子课程模块。

在学时分配上,做到“三减三增”,即减少课内总学时,增加学生课外学习时间;减少必修课比例,增加选修课比例;减少理论课讲授学时,增加实践课教学内容。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人文社科类专业各类实践教学学分(学
时)平均占总学分(学时)超过20%,理工类专业各类实践教学学分(学时)平均占总学分(学时)超过25%。

医学临床实习48周,教育实习18周。

学校制定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规定经批准并正在执行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须严格执行。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允许适时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必要的修订,但须按程序报批。

学校通过教务处组织各类教学检查、教学督导团督查和学生教学质量信息员反馈等多种形式,及时监控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良好。

五、实践教学
1.实验教学
不断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提升实验开出率。

学校成立了综合实验实训中心,有校内实验(训)中心(室)21个,其中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1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72亿元,实验(训)教学用房面积118228.72㎡。

学校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的若干意见》、《实验教学管理规程》、《实验室管理的考核评比办法》等制度,对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等进行规范。

2012-2013学年,人才培养方案中共有实验(训)课程379门,根据实验教学大纲要求共设1638个实验项目,实验开出率为99%。

总实验人时数为141万。

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课程为313门,占82.58%。

2013年实
验经费310万元(不包括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课酬)。

其中,实习教学经费250万元。

积极推进实验室开放,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学校制定了《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推进实验室开放。

实验(训)中心(室)视情况不同程度地面向实验教学项目、毕业设计(论文)、学科竞赛、课外科技活动等开放。

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中心和电工电子实践教学中心采取网上预约实验,初步实现时间、内容、实验器材的“三开放”模式。

由于开放的实验环境,学校电子设计、数学建模、大学生程序设计、“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等竞赛活动开展较好,在国家、省级竞赛中获得较好成绩。

近三年,43项省级、79项校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获立项,并取得可喜成绩。

充实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不断增强指导力量。

2013学年,从事实验教学、实验指导的实验教师队伍311人(专职实验人员61人),其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的教师182人,占58.52%;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261人,占83.92%,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139人,占44.69%;45岁以下的实验教师219人,占70.42%。

实验指导人员队伍结构合理,素质较高,教学效果较好。

2.实习实训
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实习(训)基地。

学校制定了《实习教学管理办法》,先后建有5所附属医院、8所教学医院和各类实习(训)基地110个,满足了各专业实习的需要。

其中有不少基地是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的实习基地,如:与湘雅医院共建护理学人才合作培养
基地,与广州星河湾酒店有限公司共建旅游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合作培养基地。

在实习(训)过程中,各专业根据任务和要求,与合作单位共同制定实习(训)大纲、开展实习(训)工作。

合理安排实习(训),保障时间和经费。

各专业实习(训)环节均有明确的学分和时间要求,医学本科专业实习时间为48周,教育实习时间为18周,其他专业实习时间为8-10周(部分专业调整到一个学期)。

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实际教学要求,编写了与各专业教学计划相应的实习大纲,学校定期、不定期到各实习单位检查大纲和计划的实施情况。

学校确保实习(训)经费投入,教育实习、专业实习、医学实习分别给予每生320元、280-300元、500-600元实习经费,所有实习经费都完整规范地用于实习(训)教学环节。

2013年用于学生实习经费250万元。

认真组织与指导,实习实训成效良好。

学校重视实习(训)工作的规范管理,按照签订计划、大会动员、准备安排、组织实施、检查督导、考评考核、分析总结等程序开展实习(训)。

安排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依据计划和大纲指导实习(实训)教学,注重实习(训)过程管理与考核,保证了实习(训)的质量。

2013年,医学实习、教育实习、专业实习成绩优良率分别达到96.1%、98.23%、97.9%,实习基地对学校的实习工作和实习生满意率在90%以上。

3.社会实践
学校出台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拨付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专项经费,每个专业每个学年都安排了一个星期的社会实践活
动,规定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学时和学分,认真组织开展暑期专题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三下乡”、“四进社区”等其他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科技兴农、送戏下基层、师范生下中学、医学生下医院、法律援助、“红丝带”行动、义诊活动、医疗科普等。

每次社会实践活动,都突出时代主题、紧扣社会实际特别是热点问题,明确任务和要求,组织检查考核。

对指导社会实践的教师按照学校有关规定计算工作量。

学校经常性有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撰写调研报告。

学校多年坚持的“红丝带”行动、流行病学调查在业界影响很大;化生系罗炜鹏等4位同学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地沟油专用检测笔的制备》获湖南省“挑战杯”金奖,另有13件作品获得铜奖。

学校连年评为“湖南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学校登记注册的学生社团有56个,14个社会实践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团队,39名学生被评为省级社会实践优秀学生。

学校开展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后被中国教育报、中青网、湖南卫视、红网、湖南经视等媒体报道。

六、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
选题结合生产和社会实际,体现专业培养目标。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工作,要求选题紧扣培养目标要求,联系生产和社会实际。

2013届毕业生有2714人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除13人未完成,实际完成毕业论文2701篇,其中,来自实验、实习、社会调查等生产社会实践环节中的选题1877个,占总选题数的69.5%。

过程管理比较规范,教师指导学生人数适当。

学校制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规定》等文件,编制《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手册》,对毕业论文 (设计)的选题、任务下达、开题、撰写、中期检查、评阅、答辩、成绩评定、材料归档等提出规范和要求。

为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明确要求讲师(或具有硕士学位)及讲师以上职称教师方可担任指导任务,原则上每位教师指导学生人数不超过8人。

2013届毕业论文(设计)全校安排指导教师398名,外聘论文指导教师11名,教师人均指导6.63个学生。

严格评价标准,保障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严格执行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标准,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较好。

各系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初步完成后,学校组织专家对各系论文进行抽查和复审,重点审查“及格”和“优秀”等级的论文。

2013届毕业论文(设计),115篇优秀,1103篇良好,优良率达到44.95%。

优秀论文中,有17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49篇分获省级一、二、三等奖。

学校在近年来评选出的优秀论文基础上,还编印了《湘南学院优秀毕业论文(设计)选编》。

认真做好医学毕业生多站式毕业操作考核工作。

学校制定了《医学毕业考核暂行办法》,参照国家执业医师考试方法制定《医学毕业生多站式毕业操作考核实施方案》,对临床医学、护理学等专业毕业生在48周的实习中完成各种临床综合训练,实习结束回校后进行多站式毕业操作考核,2012、2013届医学各专业毕业生多站式毕业操作考核的优良率均达到90%以上。

七、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以全面育人为宗旨,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基础平台,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必修课,注重创新创业精神的教育和指导,同时利用“大学生创业中心”这一载体,开设包括SYB(KAB)创业基础、创业模拟实训、创业规划、企业管理等系列创业素质类课程,并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专业平台,各专业通过教学主渠道将创新创业理念纳入专业教学,开展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而实现创新创业类课程与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机融合。

注意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通过“请进来”的方式,让创新创业成功人士现身说法,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感染力专业教育中结合课程内容,采取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沙盘演练、企业调研、企业家论坛、创业计划书实战比赛等多种教学形式。

大力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建立了15处校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校内83个创业小企业,我校是郴州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人民日报》、CCTV新闻网等国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第四部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多年来,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和湖南省“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工作要求,始终把人才培养当作学校的根本任务,把教学工作放在中心地位,把教学质量视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努力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明确教学质量是“一把手工程”。

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工作,教学改革的热情不断高涨;各职能部门和教学管理人员责任明确,服务人才培养、服务教学的意识普遍提高。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育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已成为全校师生员工的共识。

为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切实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有效调动各部门单位主动服务教学的积极性,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不断提高教学及管理水平、育人质量,学校建立并执行专题研究教学工作会议制度。

专题会议研究内容包括: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教育教学理念、产学研合作育人、应用型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措施;有关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学规划、本科教学工程等事宜;学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价,本科教学评估评建工作;师资队伍、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教学经费保障;教学管理规定和文件;教学奖惩事宜;教风学风建设。

专题研究的组织形式包括:党委会或党委扩大会;校长办公会或校长办公会扩大会;教学相关工作委员会会议;分管校长召集的教学单位负责人参加的专题工作部署会。

近年来,学校党委和行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教育教学工作,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多项,有力促进了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落实和学校教学工作。

为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教学奖励有关办法、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实施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学名师评选办法、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