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开运名医小儿推拿疗法

刘开运名医小儿推拿疗法
刘开运名医小儿推拿疗法

刘开运名医小儿推拿疗法

2017-09-06 经方文化传播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一)推法(二)揉法(三)按法(四)摩法(五)掐法(六)捏法(捏脊)(七)运法(八)捣法特定穴小儿推拿常用穴位除了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外,还有许多特定的穴位,这些穴位不仅有点状的,还有线状、面状的。小儿常用穴位以两手居多,故曰“小儿百脉汇于两掌”。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头面部胸腹部腰背部上肢部下肢部头面部:胸腹部:腰背部:上肢部:下肢部:刘氏小儿推拿常用穴部50余个,其中重点穴部22个:面头部——天门、坎宫、太阳;上肢部——总筋、阴阳、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大肠、三关、六腑;下肢部——足三里,涌泉;胸腹部——膻中,中院,肚脐;肩背腰骶部——脊,肺俞,龟尾,肩井。刘氏小儿推拿操作程序:第一步:头面部(开天门、坎宫、太阳)第二步:上肢部(总筋、阴阳)第三步: 下肢部第四步: 胸腹部第五步: 肩背腰骶部(拿按肩井)开天门有打开推拿治疗疾病大门、疏通经络之意;拿按肩井有关闭推拿治疗疾病大门之意;一开一关体现了刘氏小儿推拿操作的完整性。头面部常用穴位:一、天门(头部手法一)【定位】两眉之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操作】从两眉间向上,两手交替直推至前额发际,称开天门。20~30次。【功

效】发汗解表,镇惊安神,开窍醒神。【应用】头部常规手法之一,刘氏小儿推拿治疗时首推穴。主治感冒、头痛、发热、烦躁等病症。二、坎宫(头部手法二)【定位】自眉心起至眉梢成一横线。【操作】两拇指置于小儿两眉间,沿眉棱骨上缘同时向两边分推至眉梢处,称推坎宫,又称头部分阴阳。20~30次。【功效】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应用】推坎宫亦为头部常规手法之一。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目赤肿痛等病症。三、太阳(头部手法三)【定位】头部眉梢与目外眦中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中。【操作】1、推太阳(头部手法三)从小儿眉梢处向后下方经太阳穴直推至耳门穴,称推太阳,20~30次。2、揉太阳(运太阳)向的眼方向揉中加按为补法,30~90节;向耳的方向揉中加按为泻法,30~90节(揉5按1为一节)。【功效】推太阳祛风散寒,醒脑明目。揉太阳发汗解表,祛风止痛。【应用】推太阳亦为头部常规手法之一。此穴能发汗能止汗,常用于外感表证。注:男孩发汗——向耳方向揉按左太阳30~90节,同时向眼方向揉按右太阳10~30节;男孩止汗——向眼方向揉按右太阳30~90节,同时向耳方向揉按左太阳10~30节(耳)。女孩止汗——向眼方向揉按左太阳30~90节,同时向耳方向揉按右太阳10~30节;女孩发汗——向耳方向揉按右太阳30~90节,同时向眼方向揉按左太阳10~30节。四、耳后高骨(头部手法四)【定位】耳后入发

际,乳突后缘高骨下凹陷中。【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两耳后高骨。按3~5次,揉30~50次。【功效】祛风散寒,发汗解表,止咳化痰定惊,安神除烦。【应用】主治感冒、头痛、惊风,烦躁、咳痰多等病症。五、风池(头部手法五)【定位】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操作】用两中指端按两风池穴,按后加揉,称按揉风池。按3~5次,揉30~50次。【功效】发汗解表,祛风散寒,通窍明目。【应用】按揉风池多用于感冒、头痛,发热无汗或项背强痛,鼻塞等病症治疗。六、百会(头部手法六)【定位】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折耳,两耳尖向上连线的中点。【操作】用拇指甲掐之,称掐百会;用指端按揉之,称按揉百会;用艾条灸之,称灸百会。掐3~5次,按揉20~30次,灸1~2分钟。【功效】通关开窍,镇惊安神,升阳举陷。【应用】治疗昏迷、惊风、抽搐多用掐百会;治疗烦躁、肝阳头痛按揉百会;治疗虚证之目眩、遗尿、脱肛、虚脱久泻可用按揉法,亦可用灸法救脱。七、印堂(头部手法七)【定位】在头部,两眉毛内侧端中间的凹陷中。【操作】用拇指甲掐或按之,掐按后加揉。掐按3~5次,揉20~50次。【功效】醒脑提神,祛风通窍。【应用】治疗感冒,头痛多用按揉法;若抽搐,昏迷多用掐揉法。八、人中(头部手法八)【定位】在面部,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操作】用拇指甲

掐之,掐后加揉。掐3~5次,或掐之醒即止之。【功效】通关开窍,定惊安神。【应用】主要用于急救,对于昏迷不醒、窒息、惊厥、抽搐时,掐之有效。九、承浆(头部手法九)【定位】在面部,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操作】用拇指甲掐之,掐后加揉。掐3~5次,揉20~50次。【功效】止呕止泻,收敛津液,开窍醒神。【应用】主要用于惊风、昏迷、高热、吐泻等病症治疗。胸腹部常用穴位一、天突(胸腹部手法一)【定位】颈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操作】用中指端按后揉之,称按揉天突。按3~5次,揉30~50次。【功效】化痰平喘,降逆止呕。【应用】按揉天突主要用于气机不利,痰涎壅盛或胃气上逆所致之痰多、胸闷气喘、呕吐等病证。二、膻中(胸腹部手法二)【定位】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中点。【操作】1、指腹按该穴上揉转50~100次,称按揉膻中;2、继用两手中指腹,从膻中穴同时向左右分推至两乳头30~50次,称分推膻中;3、接着用食、中、无名指三指腹从小儿胸骨上窝向下直推至胸骨下角30~50次,称直推膻中;4、最后用食、中指指腹同时分按压小儿一至五肋间前正中线与锁骨中线之间的部位三至五遍,称按压肋间。以上四部操作,称“推胸法”【功效】宽胸理气,止咳化痰,降逆止呕。【应用】膻中穴为气之会穴,居胸中,胸背属肺,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闷、气喘、咳嗽、呕逆均有效。三、乳旁(胸腹部手法三)

【定位】乳头外侧旁开1横指(0.2寸),左右两穴。【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指腹按揉,称按揉乳旁。按3~5次,揉30~50次。【功效】理气宽胸,止咳平喘,降逆止呕。【应用】按揉乳旁可治疗肺系疾患之咳喘,常与按揉乳根、膻中、肺俞、天突合用;若呕吐者,多与推板门等穴合用。四、乳根(胸腹部手法四)【定位】乳头直下,第5肋间隙中。【操作】用中指或拇指的指腹按揉,称按揉乳根。按3~5次,揉30~50次。【功效】宽心理气,止咳平喘。【应用】按揉乳根可治疗咳嗽、气喘、气逆等病证,常与按揉乳旁、膻中、肺俞、天突等合用。五、中脘(胸腹部手法五)【定位】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操作】1、中指腹做顺时针揉转,称安中调中法;2、中指腹做逆时针揉转,称补中法;3、先做安中调中法,继用食、中指从小儿剑突下轻轻直推至脐,次数为揉转次数的1/2,称消导法。以上三法总称“推腹法”。100~200次。【功效】健脾和胃,消食导滞,补脾益气,降气通便。【应用】安中调中法具有调理脾胃,安抚中焦功能,用于脾胃不和、中焦功能紊乱所致的病证。补中法具有补脾益气,健胃助运的功能,常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等病证。消导法具有消积导滞,降气通便的功能,用于胃肠里实证。六、肚脐(胸腹部手法六)【定位】腹中部,脐中央。【操作】用中指指腹揉转,揉中加按,称揉肚脐。100~300次。亦可用灸法。【功效】温阳散寒,健脾和胃,消食导

滞,涩肠固脱。【应用】肚脐为止泻要穴,对脾胃疾病疗效亦佳,多用于腹泻,腹痛,腹胀等病症。临床上揉脐、推上七节、揉龟尾常配合应用,治疗腹泻效果较好。七、丹田(胸腹部手法七)【定位】小腹部中点(脐下2寸与3寸之间)。【操作】用食、中两指指腹揉转,揉中加按,称揉丹田。揉200~300次。【功效】培肾固本,温补下元,分清别浊。【应用】揉按丹田对遗尿、尿潴留有一定效果,临床常与清后溪等合用。八、肚角(胸腹部手法八)【定位】下腹部,脐下2寸,旁开2寸之大筋处。【操作】用拇、食、中三指相对用力,提拿穴处下的少许肌肉组织,称拿肚角。3-5次。【功效】止腹痛。【应用】按拿肚角是止腹痛之要法,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腹痛均有止痛效果;特别是对寒性腹痛、伤食腹痛效果更显著。本法刺激较强,为防止患儿哭闹影响手法的进行,一般在诸手法操作完毕后,再拿此穴。肩背腰骶部穴位一、大椎(肩背腰骶部手法一)【定位】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操作】用拇指甲掐之,掐后加揉,称掐大椎。掐20次,揉20~30次。【功效】解表退热【应用】本穴为退热之常用穴,主要用于感冒、高热、项强等。二、肩井(肩背腰骶部手法二)【定位】在肩胛区,第7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操作】用拇指与食、中指三指相对用力提拿此处的筋肉皮肤,称拿肩井。用拇指指腹按该穴,揉按结合,称按肩井。拿、按各3~5次。【功效】

宣通气血,发汗解表。【应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结束的总收法;亦可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呕吐、惊风及肩背部疼痛等症。三、创新(肩背腰骶部手法三)【定位】第1胸椎棘突旁开2横指处,左右各1穴。【操作】用两拇指或中指指腹揉转,揉按结合,称揉创新。20~30次。【功效】止咳平喘。【应用】揉按创新常用于外感咳嗽、哮喘,临床多与揉天突、膻中、肺俞等合用。注:此穴为刘开运教授的经验穴,故名创新。四、肺俞(肩背腰骶部手法四)【定位】在脊柱区,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操作】1、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分别置于两侧肺俞穴上,右顺时针,左逆时针揉按50~100次,称揉肺俞。2、两拇指或中指从风门穴沿肩胛骨下缘,经肺俞向外下方斜推至两肩胛骨下角50~100次,推呈“八”字型;继而从肺俞直向下推至膈俞50~100次,推呈“||”型,称推“介”字3、用中指指腹蘸盐粉或姜汁,沿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斜擦过肺俞,以皮肤发红为度,八”字称盐擦“。以上诸法总称推揉肺俞或推背法。【功效】宣肺止咳,化痰退热。【应用】推肺俞是临床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常用手法,可治感冒、发热、咳嗽、气喘、多痰等病证。

五、龟尾(肩背腰骶部手法五)【定位】尾椎骨端。【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指腹揉转,揉按结合,称揉龟尾。200~300次。亦可用灸法。【功效】止泻,固脱,通便。【应用】龟尾穴即相当督脉经之长强穴,穴性平和,能止泻,也能通便。

多与揉脐、推七节骨配合使用,可治腹泻、脱肛、便秘等症。

六、七节骨(肩背腰骶部手法六)【定位】第4腰椎至尾骨端(长强穴)成一直线。【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两指指腹自下向上直推,称推上七节;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两指指腹从上向下直推,称推下七节。100~200次。【功效】推上七节能温阳止泻;推下七节能泻热通便。【应用】推上七节骨多用于虚寒腹泻、久痢证虚;推下七节骨多用于肠热便秘、湿热痢疾等症。七、脊柱骨(肩背腰骶部手法七)【定位】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操作】用食、中两指指腹蘸酒精从大椎直推至骶椎(长强),称推脊,100~200次。【功效】清热镇惊。【应用】推脊常用于各种发热病证。八、捏脊(肩背腰骶部手法八)【定位】脊柱两旁,肺俞至肾俞之间。【操作】用捏法,食、中指与拇指对捏该处的皮肤,由肾俞朝上捏至肺俞处,称捏脊,俗称“翻皮”。3~5遍。【功效】培育元气,调理气血。【应用】捏脊具有强健身体的功能,是小儿保健常用主要手法之一。临床治疗先天和后天不足所致的慢性病症。本法单用,常用于小儿疳积、厌食、腹泻等病症。上肢部常用穴位凡小儿推拿在头面部操作时须先开天门、推坎宫、推太阳;在上肢部操作时,须先按揉总筋、分推阴阳,此五者为常例,有推开治疗大门和疏通经络之意。一、总筋(上肢部手法一)【定位】手臂内侧,腕掌横纹的中点。【操作】以左手轻握小儿的手掌,右手拇指按

在总筋处,与在腕背抵住的食指相对用力按揉约100~300次,称按揉总筋。或用拇指甲掐1分钟,掐后加揉20次,称掐总筋。【功效】清热熄风止痉,通调全身气机。【应用】按揉总筋为推上肢的首推穴之一,故作常例手法。掐揉法用于治疗口舌生疮、夜啼、发热、惊风、抽搐等病症。二、阴阳(上肢部手法二)【定位】总筋穴两旁,小指侧为阴,又称阴池;拇指侧为阳,又称阳池。【操作】两手握住小儿手掌,两拇指并列,指面按在总筋穴上,朝左、右两边分推20~30次,称分阴阳,又名手部分阴阳。【功效】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气导滞。【应用】分推阴阳也列为手部常规手法。多用于阴阳不调,气血不和而致的寒热往来、烦躁不安、食滞腹胀、呕吐腹泻等治疗。三、脾经(脾土)(上肢部手法三)【定位】拇指末节螺纹面。【操作】以右手食、中指夹住小儿拇指,用拇指螺纹面贴在小儿拇指螺纹面上做顺时针旋转推动为补,称补脾经;由小儿拇指端直推向指根为清,称清脾经。补脾经和清脾经统称为推脾经。100~500次。【功效】健脾胃,补气血,清湿热,止吐泻。【应用】补脾经主要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而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形体消瘦等症。清脾经主要用于湿热内蕴、肌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及热结便秘等症。脾为后天之本,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常不足,故一般脾经以补为主。若脾实证需用清法需清后加补,补法操作次数为清法一半。

四、肝经(肝木)(上肢部手法四)【定位】食指末节螺纹面。【操作】以右手食、中指夹住小儿食指,用拇指螺纹面贴在小儿食指螺纹面上做顺时针旋转推动为补,称补肝经;由小儿食指端直推向指根为清,称清肝经。补肝经和清肝经统称推肝经。100~500次。【功效】平肝泻火,熄风镇惊,解郁除烦。【应用】清肝经常用于急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目赤、口苦、咽干等症。刘老认为小儿肝常有余,肝经宜清不宜补,故补肝经很少用,以免引动肝风肝火;若确属肝虚,需补肝经时以补肾经代之,为补母实子法。五、心经(心火)(上肢部手法五)【定位】中指末节螺纹面。【操作】以右手食、中指夹住小儿中指,用拇指螺纹面贴在小儿中指螺纹面上做顺时针旋转推动为补,称补心经;由小儿中指端直推向指根为清,称清心经。补心经和清心经统称推心经。100~500次。【功效】清心泻火,除烦安神,补益气血。【应用】清心经常用于心火炽盛而引起的高热神昏、面赤、口疮、小便短赤等,多与清天河水、清小肠、清后溪等合用。刘老认为小儿心常有余,补心经,易动心火,故本穴宜清不宜补;若气血不足致面色无华、心烦不安、睡卧露睛等症需用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清法操作次数为补法一半或以补脾经代之。六、肺经(肺金)(上肢部手法六)【定位】无名指末节螺纹面。【操作】以右手食、中指夹住小儿无名指,拇指螺纹面贴在小儿无名指螺纹面上做顺时针旋转推动为

补,称补肺经;由小儿无名指端直推向指根为清,称清肺经。补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100~500次。【功效】补益肺气,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应用】补肺经主要用于治疗咳嗽、气喘、自汗怕冷、易感冒等肺气不足病证。清肺经常用于感冒、发热、咳嗽、气喘痰鸣等肺经实证、热证。

七、肾经(肾水)(上肢部手法七)【定位】小指末节螺纹面【操作】以右手食、中指夹住小儿小指,用拇指螺纹面贴在小儿小指螺纹面上做顺时针旋转推动为补,称补肾经;由小儿小指端直推向指根为清,称清肾经。补肾经和清肾经统称推肾经。100~500次。【功效】滋补肾阴,温养下元,清利下焦湿热。【应用】补肾经主要用于治疗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精亏所致的久泻,多尿,遗尿,虚喘等病证。清肾经主要用于治疗膀胱湿热、小便赤涩等。“肾为先天之本”,刘老认为肾经宜补不宜清。治疗膀胱湿热、小便赤涩时常以清后溪代之。附:五经配伍及推治刘老认为小儿推拿以手代针药,取功效于指端。从五经推治虽施之患儿体表,意在调整其体内阴阳及脏腑功能。五脏在生理上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在病理上必然相互影响。前人多以五行生克制化之理说明小儿五脏病机,决策治法。刘老认为运用五经推治来调整脏腑功能,同样不能只单纯考虑一个脏腑,而应注意调整脏腑之间的关系。因此,他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理论,结合小儿病理生理特点,创立了独特的五经配伍推治法。一、五经助

制的关系1.脾助肺,肺助肾,肾助肝,肝助心,心助脾。2.脾制肾,肾制心,心制肺,肺制肝,肝制脾。相助和相制,是治疗中主补、主泻,或兼补、兼泻的依据,医者根据这些规律在治疗上进行对标、对本的治疗,从而形成五经配伍推治。二、五经配伍推治1、脾病虚证:主补脾,兼补心,补后要加清,更补肺,稍清肝,这样的取穴治法叫“补三抑一法”。实证:主清脾,兼清肺,次清肝,稍清心。2、肝病虚证:主补肝,兼补肾,更补心,稍清肺。实证:主清肝,次清心,稍补脾。3、心病虚证(血虚):主补心,再补脾,略补肾。实证(实热):主清心,次清肝,再清肺,稍清脾,略补肾。这样的取穴治法叫“清四补一法”。4、肺病虚证:主补肺,次补脾,再补肾,稍清心。实证:主清肺,次清心,兼清肝。5、肾病虚证:主补肾,次补肺,略补牌。实证:主清肾,兼清肝。说明:1.五脏中脾、肺肾二经的虚证。可用补三抑一法,心、肝二经不一定要用,因为此二脏是阴中之阳脏,故要灵活掌握。2.脾经因为是后天的根本,故宜补不宜清,用了清法后可加补法,使其不会伤及脾胃。3.肝经宜用清法,用补法需要注意妄动肝风。4、次数:主、兼、次三者之间递次减100次,即为剂量问题。5、小儿推拿以1个月~6岁为效佳

年龄补清1个月~12个月150次60次1岁~3岁

300次150次4岁~6岁400次200次6岁~9岁600次300次10岁~12岁800次400次刘开运名医:小儿推拿疗法(二)2017-09-07八、大肠(上肢部手法八)【定位】在食指桡则缘,由食指尖至虎口的一直线。【操作】用右手食、中指两指抵住小儿拇指根部,以右手拇指末节桡侧面从小儿食指第一指节正面向上斜行直推至虎口,称清大肠。100~300次。【功效】消积导滞,清利湿热。【应用】清大肠常用于湿热、积滞肠道所引起的腹痛、腹泻、泻痢,便秘等症。九、小天心(上肢部手法九)【定位】内劳宫与总筋穴连线的中点。【操作】用拇指指端或中指端揉按该穴,称按揉小天心;用拇指甲由小天心掐运至内劳宫,称掐运小天心。揉按20~50次,掐3~5次。【功效】镇惊熄风,清心除烦,退虚热。【应用】揉按小天心用于治疗心火亢盛的烦躁不安或阴虚内热、久热不退等病证。掐运小天心用于治疗惊风、抽搐、夜啼、惊惕不安等。十、内劳宫(上肢部手法十)【定位】手掌心,握拳屈指时中指指尖处。【操作】用拇指按揉之,称按揉内劳。揉200~300次。另内劳宫滴一二滴凉水,并用中指在其周围旋运,同时结合以对其掌心吹凉气(以不超过十八口气为限),称水底捞明月。【功效】清热除烦,退虚热。【应用】按揉内劳常用于心经有热而致的口舌生疮,发热,烦渴等症及阴虚内热而致的潮热、

盗汗等症,对心、肾两经虚热最适宜。水底捞明月用于各种热证。十一、板门(上肢部手法十一)【定位】第一掌指关节横纹处经大鱼际最高点到小天心的一条直线。【操作】用中指或拇指按揉大鱼际肌最高点约1分钟,称按揉板门;用右手拇指甲沿穴位直线掐运30~50次,再按揉板门10余次,称掐运板门。【功效】止咳嗽,健脾胃,止吐泻。【应用】按揉板门化痰止咳平喘,多用于咳嗽、痰多、气促等。掐运板门有调理胃肠气机的作用,能止吐止泻。从总筋掐运至虎口能止呕吐;反之,虎口经大鱼际掐运至总筋能止泻;若吐泻兼作,则两个方向均掐运后加按揉数下。十二、运肾入脾(运脾入肾)(上肢部手法十二)【定位】由大指根至小指根沿腕部的一条弧线。【操作】由大指根掐运至小天心直至小指根称运脾入肾。由小指根掐运至小天心直至大指根称运肾入脾。【功效】消热祛湿健脾润燥【应用】小便赤涩,腹胀,痢疾,吐泻,便秘,食谷不化。十三、十宣(上肢部手法十三)【定位】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左右共10穴。【操作】用拇指甲掐之,称掐十宣。各掐5次,或醒后即止。【功效】开窍醒神,镇惊清热。【应用】掐十宣主要用于治疗高热、昏迷、惊厥、抽搐等病证,多与掐老龙、掐人中、掐小天心等合用。十四、后溪(上肢部手法十四)【定位】在手内侧,第5掌指关节尺侧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或:半握拳,掌远侧横纹头(尺侧)赤白

肉际处。【操作】用拇指指面从小儿小指尺侧端沿赤白肉际朝掌根方向直推,称直推后溪。100~300次。【功效】清利下焦,泌别清浊。【应用】推后溪常用于膀胱湿热下注所致的小便短涩赤痛、癃闭或水泻不止等病证。若肾有湿热,可用推后溪以清利湿热,以防直接清肾经而伤肾。十五、四横纹(上肢部手法十五)【定位】手掌面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操作】用拇指甲掐之,掐后加揉捻,称掐四横纹。各掐4~5次,各揉捻5~10次。【功效】行气导滞,消积除满,清热除烦【应用】掐四横纹多用于治疗疳积、腹胀、腹痛、消化不良、腹泻等症;也可用毫针或三棱针点刺本穴,挤黄色液体或少量血液治疗疳积腹胀,效果较好。十六、老龙(上肢部手法十六)【定位】中指背,指甲根后0.1寸正中处。【操作】用拇指甲掐之,称掐老龙。【功效】熄风镇惊,开窍醒神。【应用】掐老龙主要用于急救。若小儿急惊暴死或高热抽搐,掐之知痛有声者,一般可治;不知痛而无声者,一般难治。十七、外劳宫(上肢部手法十七)【定位】手背第2、3掌骨交接处凹陷中,与内劳宫相对。【操作】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按,称揉外劳宫。揉按100~300次,按30~50次。【功效】温阳散寒,升阳举陷,发寒解表。【应用】本穴性温,为温阳散寒,升阳举陷要穴,兼能散寒解表;揉外劳宫主治一切寒证,不论外感风寒所致的头痛、恶寒、鼻塞、流涕等;还是脏腑积寒所致的完谷不

化、肠鸣腹泻、寒痢腹痛、疝气等症皆宜;且能升阳举陷,故临床上可治疗脱肛,遗尿等。十八、二扇门(上肢部手法十八)【定位】手背中指掌指关节两旁凹陷处。【操作】用拇指、食指甲掐之,掐后加揉,称掐揉二扇门,掐1分钟,揉按100次。【功效】发汗解表,退热平喘,祛风解痉。【应用】按揉二扇门是发汗之要穴,揉时要稍用力,速度宜快,多用于高热无汗及急惊抽搐、口眼歪斜等病证,若口眼歪斜向左掐右手穴;歪斜向右掐左手穴。十九、合谷(上肢部手法十九)【定位】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操作】用拇、食指两指端对称掐之,称掐合谷;用拇、食指指腹相对拿捏,称拿合谷。掐、拿各3~5次。【功效】发汗解表,开窍醒神。【应用】掐、拿合谷常用于风寒感冒、牙痛、急惊风、昏迷。临床治疗急惊风、昏迷时,多配合使用掐人中、掐老龙等;若牙痛,多与掐二马、揉牙关等配合使用。二十、一窝风(上肢部手法二十)【定位】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操作】用拇指甲掐后加揉之,称掐揉一窝风。掐1分钟,揉100次。【功效】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应用】本穴善止腹痛,于受寒、食积、气滞等原因引起的腹痛,多与揉脐、摩腹、拿肚角、推三关、揉中脘等合用。二十一、阳池(上肢部手法二十一)【定位】在腕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操作】用拇指甲掐之,掐后加揉,称掐阳池。掐3~5次,揉50~100次。【功效】止头痛,

利尿通淋,润肠通便。【应用】掐阳池主治一切头痛。临床上治疗风痰头痛、外感头痛时,常配合揉耳后高骨、丰隆、一窝风等穴;若小便赤涩短少,多与后溪配合使用;若大便秘结者,常与推六腑、推下七节等配合使用。二十二、三关(上肢部手法二十二)【定位】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操作】用拇指末节桡侧面或食、中指指面,从小儿腕背向肘方向推,称推上三关;从肘部推向腕背,称推下三关。100~300次。(按:男,三关推上;女,三关推下)。【功效】发汗解表,温阳散寒,补气行气。【应用】本穴性温热,主治虚证、寒证。临床上主要用于感冒风寒、畏寒无汗或疹出不透等症治疗。也用于治疗气血虚弱,命门火衰,下元虚冷,阳气不足引起的四肢厥冷、面色无华、食欲不振、疳积、吐泻等症。二十三、六腑(上肢部手法二十三)【位置】曲泽至大陵成一直线。【操作】大指桡侧或食、中指指面由曲泽推至大陵或由大陵推至曲泽,前者称推上六腑;后者称推上六腑(男:推下六腑;女:推上六腑)。此法总称退六腑法。【功能】清热凉血、泻火解毒【主治】本穴性寒凉,主治里实证、热证。主要用于高热烦喝、目赤咽喉痛、大便秘结病症。注:三关、六腑一表一里,一热一寒,各持一端,为避免太过,多配伍使用,此为协调阴阳之良法。表证:以推三关为主,每推三关三下,必须退六腑一下。(男:三关推上三,退六腑一下;女,三关推下三下,六腑退上一下)

里证:以退六腑为主,每退六腑三下,必须推三关一下。(男:推下六腑三下,推上三关一下;女:推上六腑三下,推下三关一下)二十四、水底捞月(上肢部手法二十四)【定位】手掌心,握拳屈指时中指指尖处。【操作】内劳宫滴一二滴凉水,并用中指在其周围旋运,同时结合以对其掌心吹凉气(以不超过十八口气为限),称水底捞明月。【功效】清热除烦,退虚热。【应用】水底捞明月用于各种热证。二十五、天河水(上肢部手法二十五)【定位】前臂正中,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操作】方法一:用两食、中两指指面蘸水,由内劳宫起经总筋直推至曲泽穴处,每轻推一次结合吹气一口,以不超过十八口气为限,称大推天河水。方法二:用食、中两指指面蘸水,由总筋处起,食、中两指一起一落交互拍打如弹琴状,直拍打至曲泽穴处,每拍打一番结合吹气一口,以不超过十八口气为限,称打马过天河。两法移动速度宜慢不宜快。【功效】清热解表,泻火除烦。【应用】本穴性凉,较平和,清热而不伤阴,多用于五心烦热、口燥咽干、口舌生疮、夜啼等症治疗。若感冒发热、头痛、恶心、汗微出、咽痛等外感风热者,常与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等合用。打马过天河清热之力大于大推天河水,多用于实热、高热。水底捞明月、大推天河水、打马过天河统称退烧三法,持续高热者,三法合用效果更佳。一、足三里(下肢部手法一)【定位】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

上。【操作】用拇指甲轻掐3~5次,继中指端按揉,称掐揉足三里。掐3~5次,按揉80~100次。【功效】调理脾胃,通络导滞,强壮身体。【应用】掐揉足三里多用于腹痛、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症治疗。二、大敦(三毛)(下肢部手法二)【定位】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操作】用拇指甲掐之,称掐大敦。3~5次。【功效】解痉、开窍。【应用】掐大敦主要用于惊风抽搐、昏厥等症,常与掐仆参、解溪、老龙等合用。本穴主要用于急救,清醒后应马上停止操作。三、委中(下肢部手法三)【定位】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操作】用拇指甲掐之,掐后加揉,称掐委中;用拇、食指指腹对称拿揉,称拿委中。掐、拿各3~5次。【功效】解痉通络。【应用】本穴用于急惊抽搐及下肢痿软无力,常与掐大敦、拿承山、揉足三里、拿膝眼等穴合用。四、后承山(下肢部手法四)【定位】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连线,当伸直小腿或足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操作】用拇指指面按揉,称揉承山;用拇、食两指拿两侧腓肠肌,称拿承山。揉20~0次,拿3~5次。【功效】止抽搐,通经络。【应用】拿后承山多用于治疗惊风抽搐、下肢痿软、腿痛转筋等证,常与拿委中、拿百虫、揉足三里等配合应用。五、昆仑(下肢部手法五)【定位】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操作】用拇指甲掐之,称掐昆仑;用拇、食指指

腹置于昆仑穴与太溪穴,对称拿揉,称拿昆仑。掐、拿各3~5次。【功效】解痉止痛,醒神开窍。【应用】本穴为急救用,多用治疗惊风抽搐,昏迷不醒者,常与对拿太溪、掐老龙、掐大敦等穴配合。六、仆参(下肢部手法六)【定位】足外踝的后下方,昆仑穴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操作】用拇指甲掐之,称掐仆参。3~5次。【功效】开窍醒神。【应用】本穴也属急救用穴,用于治疗惊风昏迷不醒者,常与掐老龙、大敦申脉等穴合用。七、涌泉(下肢部手法七)【定位】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操作】用拇指指腹按揉,揉中加按,称揉涌泉。50~100次。【功效】清热除烦,引火归元,退虚热,止吐止泻。【应用】揉涌泉主要用于五心烦热、久热不退、烦躁不安等阴虚内热之证。揉按涌泉可治疗呕吐、腹泻,但临床应用时有男女之别。男孩:左揉转止吐,右揉转止泻;女孩:左揉转止泻,右揉转止吐;若吐泻兼作,则以左右揉按,且次数相等。一、退热的穴位与手法揉太阳,掐内劳,清脾,清心,清肺,掐运小天心,揉外劳,推三关(表),退六腑(里)水底捞月,打天马过河,大推天河水,揉肺俞,推脊柱,按涌泉二、止咳化痰的穴位与手法推膻中,揉乳房,揉乳根,补脾,清补肺,补肾,揉肺俞,按丰隆,按揉创新。三、止腹痛的穴位与手法清脾或补脾,清肝,揉一窝风,揉外劳,掐四横纹,揉中脘,揉肚脐,揉丹田,揉按足三里。四、止呕吐的穴位和手

正杏源小儿推拿讲义

个人收集整理-ZQ 小儿推拿培训讲义 第一章小儿推拿简介 一、小儿推拿是什么? 小儿推拿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根据小儿地生理病理特点,在小儿体表特定地腧穴或部位施行独特地手法,以治疗和预防疾病及增强幼儿体质地一门中医外治疗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二、小儿推拿地来源 小儿推拿最早可以追溯到多年前.长沙马王堆出土地西汉帛书《五十二病方》已载有与小儿相关地刮法、摩法.明清时期,以《小儿按摩经》为标志,逐渐形成独具特色地小儿推拿手法体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三、小儿推拿地优点 小儿推拿是绿色疗法,不必打针吃药,没有毒、副作用,也不需要医疗器械,手法简单易用,是自然、物理地儿童保健和疾病治疗方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婴儿抚触已经为很多宝宝家长所知,与婴儿抚触相比,小儿推拿具有更加丰富地经络、穴位以及手法,效果更好、适应范围更广,对调节幼儿各脏腑器官功能、改善体质、提高免疫抗病能力有更好地治疗和保健效果.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四、小儿推拿流派 、湘西小儿推拿流派 、小儿三字经流派 、孙重三小儿推拿流派 、冯氏小儿捏脊流派 这里主要介绍怀化市正杏源中医医院小儿推拿地临床治疗经验.院长潘存金医师,针灸推拿名师,怀化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创始人,原科主任;怀化市气功研究会创始人.潘医师坚持临床工作年,在小儿推拿领域总结提炼出一套简单、灵验地特色手法.望各位认真学习,加以提高.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第二章小儿推拿基础手法 常用手法有:推、拿、揉、运、捣、掐、分、分筋等八种方法. 、推法: 医者用左手托着患儿之左手,医者用右手拇指或食、中指罗纹面,在患儿 某部穴位,凡向前推动,行于直线,不可歪斜,统称为推法,多用在线型穴位上. 推法:.补法——推向指根(向心性为补) .清法(泻法)——由指根推向指尖(离心性为清) .清补法——由指尖至指根,来回推之(往返都为清补) 一般规律如此,也有例外者如推天河水穴. 例如:推天河水、肝穴、脾穴等. .拿法 医者右手拇指二指,同时相对用力,拿按患儿地某一个穴位,称为拿法.为强刺激手法之一,多用于急救.也是儿科推拿地辅助手法之一.注意:要松紧适宜,用力要柔和. .揉法 医者以拇指或食、中指罗纹面,按在患儿某部穴位上,做左右平衡旋转揉按叫揉法,多用在点型穴位上. 例如:揉二马,外劳宫等穴. .运法 医者以左手托患儿左手,以右手拇指或食中两指拼拢地罗纹面,由某穴作弧形或环形,推运至他穴称为运法.多用于面型穴位. 例如:运八卦、运水入土等穴. .捣法

小儿推拿疗法操作指南

小儿推拿疗法操作指南 小儿推拿疗法是用来治疗小儿疾病的一种方 法。具有解热止痛、健脾和胃、导滞消积、疏通经络、强壮身体、预防疾病等作用。 一、适应症 外感、发热、咳嗽、腹泻、腹胀、疳积、呕吐、脱肛、小儿麻痹后遗症,小儿斜颈等疾病。 二、物品准备 同推拿疗法 三、操作方法 根据病情和推拿部位、穴位,采用不同体位。婴幼儿可坐在成人的腿上,或卧或半卧在成人怀中;较大患儿按需要自行取卧位、半卧坐或坐位。 (一) 推法:

1、直推法:以拇指桡侧或指面,或食、中二指指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2、旋推法:以拇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推动。 3、分推法:用两手拇指桡侧或指面,或食中指指 面自穴位向两旁分向推动,或作“八” 字形推动。 4、合推法:又称合法。与分推法相反,从穴位两侧向中间推动。 (二) 拿法:本法同推拿手法中拿法。使用中应视患 儿及疾病的具体情况适当减少作用力。 (三) 揉法:以拇栺或食中指、掌根、鱼际贴在穴位上做回旋揉动,带动皮肉筋脉转动。 (四) 按法:以拇指或屈曲拇指、屮指的指关节背侧 突部或掌根在推拿部位或穴位上逐渐向 下用力按压。前两法适用于头、面、肩 部及四肢,掌按适用于胸腹部。

(五) 摩法:同推拿中之摩法,多用于胸腹部。 (六) 掐法:用指甲在选定的穴位处进行掐切,是强 刺激手法之一。掐时要逐渐用力,不要 掐破皮肤。 (七) 捏脊法:患儿俯卧,裸露背部,术者用拇指桡 侧缘分别顶住脊柱两旁皮肤,食中指 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 交替捻动,直线向前,或食指屈曲,以 中节桡侧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 同吋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 直线向前。自长强穴推至大椎穴。(八) 运法:以拇指或几个指的指面在选定的穴位上 作轻缓的弧形或环形推动,不带动深层 肌肉组织。 四、注意事项 参照推拿疗法1~7条。

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

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前面介绍的那个孩子经辨证为外感风寒发烧, 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 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

穴位:天河水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图. 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100次、 穴位:天门(攒竹) 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 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100次、

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100次等推拿方法, 穴位:太阳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处方(自己整理)

1、感冒 平肝清肺10 天河水15 掐五指节3遍 发热重:+推六腑15 提捏大椎10次 鼻塞重:+揉阳池10 呕吐:+清胃10(运八卦) 咳、痰:+运八卦10 痰盛+清补脾10 伴惊风:平肝30 清肺15推天河水30 惊觉角弓反张目上翻+下捣小天心2分钟斜视相反方向捣 夹滞:+运八卦15 清脾(胃)10 便有食:+清大肠10 2、寒热往来 分阴阳10推大四横纹10揉外劳宫15 3、急性支气管炎 运八卦15 平肝清肺10 清胃10 天河水10 发热超38.5+推六腑10 喘重改为逆八卦 喘重湿罗音+小横纹10 喘重干罗音+大四横纹10 慢性支气管炎 按急性操作两次后改用补法 揉二马10 补脾10 平肝清肺10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方法一:逆运八卦10 揉二马10推大四横纹10清胃5推六腑15 方法二:揉二马10 补脾10 清肺10天河水10 4、肺炎 逆运八卦10平肝清肺10揉小横纹10推六腑10 高热惊厥+捣小天心2 头痛鼻塞+揉阳池10 体温下降症状减轻改运八卦10平肝清肺10推大四横纹10天河水10 5、顿咳(百日咳) 逆运八卦15揉小横纹15清胃10天河水或推六腑10 +-痉挛期,咳嗽痰稠,咳吐不利。改用逆运八卦10揉小横纹10推六腑10捣小天心5 病久,气血亏损,体弱消瘦,咳嗽不典型,治宜清肺养阴。改用揉二马10清补脾10 揉小横纹10天河水10 6、厌食 运八卦10清胃10天河水10推大四横纹10 脾胃虚弱去清胃改用清补脾10+捏脊5-7遍 7、鼻炎 寒症:平肝清肺10揉一窝蜂10揉外劳宫5 热症:天河水10平肝清肺10揉阳池10 8、鼻窦炎 平肝清肺20推六腑15揉阳池10 9、扁桃体炎 平肝清肺10清胃10天河水20 热重+推六腑20-30 10、口腔炎 发热者:清胃10天河水20推六腑10 不发热:去推六腑 11、口疮 选择一:清胃15天河水15推大四横纹10 选择二:清脾15清胃15天河水10 发热+推六腑20 流口水+揉小横纹10 烦躁惊悸+捣小天心2分钟 外用西瓜霜、冰硼散 12、哮喘 寒性:逆运八卦15揉外劳宫10推大四横纹10清肺5 热性:逆运八卦15推天河水10推大四横纹10 缓解期:揉二马15清补脾15运八卦10 热重:+推六腑15 13、脘腹痛 气郁腹痛:平肝15运八卦15推大四横纹10揉板门10 食积腹痛:平肝10清胃10清脾10运八卦15揉板门15清大肠15 寒性腹痛:揉一窝蜂10揉外劳宫10揉板门15运八卦 15推天河水10 如有形寒积+清补大肠10 热性腹痛:平肝10清胃10推天河水10揉板门15 肠套叠腹痛:揉外劳宫(手法加重)20清脾10清胃10 清大肠15推大四横纹15 肠套叠开后用清补脾善后10 蛔虫腹痛:第一次揉外劳宫15平肝15第二次15清胃 10清大肠10 淤血腹痛:推大四横纹10揉外劳宫10揉板门15天河水 10 虚寒腹痛:揉外劳宫15清补脾10揉板门15推大四横纹 10 14、呕吐 伤食呕吐:揉板门15运八卦15清胃10清补脾10 胃热呕吐:清胃15平肝10推天河水10运八卦15 腹痛+揉板门15 便秘+清大肠10 阴虚呕吐:揉二人上马10揉板门15清胃10运八卦15 清补脾15 夹惊呕吐:平肝10清胃10运八卦15揉板门15天河水 10揉外劳宫10 胃寒呕吐:揉外劳宫15揉板门15平肝10清胃10运八 卦15 外中寒邪兼腹痛+揉一窝风15 有形寒积+清大肠15 寒伤脾胃+清补脾10兼冷泻亦同 15、呃逆 实证有热者:运八卦10清胃10推六腑15 虚证有寒者:运八卦10揉外劳宫10清补脾15 16、疳积 揉二马15补脾15平肝5 腹胀重+推大四横纹10 有痰者+运八卦10 腹痛明显者改用揉外劳宫15补脾15平肝5 以上疗法加刺四缝穴,隔日针一次,对疳积有特效 17、自汗盗汗 自汗:揉二马15清补脾10运八卦10清肺5 盗汗:运八卦10揉二马10天河水10平肝5 18、遗尿 揉二马20清补脾10揉外劳宫10 注:尿频小便频数多属虚证或气虚或阴虚治疗可参考遗 尿 小便少色黄、急躁、手足心热去揉外劳宫加平肝5、推 天河水10 19、脱肛 补脾15揉外劳宫10清补大肠10 大便干+运水入土10 脾肾不足便溏+揉二马10 20、便秘 选择一:清补脾10清大肠15运水入土10平肝5 选择二:独揉神阙15 略带热像:运水入土10清大肠15平肝清肺10天河水5 腹胀+推大四横纹10 21、腹泻 伤食泻 重症(十余次,有脱水现象) 运八卦10清胃15天河水15利小便10 +-腹痛重者+揉外劳宫10-15 轻症(5-6次) 运八卦10清胃15天河水15 日久邪实兼体虚者,消化不良、便黄、脉滑无力者。 运八卦10揉二马10清胃10推六腑10 脾虚泻 轻症:揉外劳宫10清补脾10平肝5 +-有热者+天河水15 重症:揉二马10清补脾10清补大肠15 寒泻 揉外劳宫20清胃10天河水10 热泻 选择一:推六腑15清大肠15清脾胃10下推七节骨2 分 选择二:运八卦10清胃10推六腑15 +-推1-2次减轻,可酌情改用运八卦10清胃15天河水 15平肝5 22、痢疾 慢性痢疾 选择一:揉外劳宫15清补大肠15揉二马10平肝5 选择二:清补大肠,独穴推40效佳 急性痢疾 白痢:揉外劳宫10清补大肠15清补脾10 +-有热者+推天河水20平肝5 体虚者+揉二马10 23、赤痢 选择一:推六腑15清脾10清胃10清大肠15利小便5 下推七节骨2分 选择二:推六腑15运八卦10清大肠15平肝5下推七节 骨2分 高温退后 选择一:清大肠,独推40 选择二:清补大肠15运水入土10利小便10 急惊风 抽风缓解后,推六腑20平肝清肺10推天河水10捣小天 心5 +-胸闷+运八卦10 头痛或角弓反张+揉阳池10掐精灵、威灵,掐五指 节(每节5次) 急救或缓解痉挛:拿列缺,掐人中 24、慢惊风 揉阳池10揉二马15补脾10捣小天心5平肝5 +-痰盛+运八卦10揉小横纹10 腹痛+揉外劳宫10 腹痛泄泻完谷不化改用揉外劳宫15补脾10清补大 肠10平肝(或捣小天心)5 推拿结束后均掐五指节,掐精灵、威灵。抽风缓解后禁 睡 25、惊风变证 惊风前仆:上捣小天心,李老当时以100下为一次;揉 二马、阳池, 各100下;掐左右合谷,各100下。以上为一次治疗程 序。但上捣小 天心不能过用,如过用,症状反成后仰。 胎风:治法一平肝15揉阳池15清肺10天河水 15掐五指节2分 治法二平肝10清胃10运八卦15 揉板门15天河水10揉外劳宫10 洗浴受惊 平肝15揉阳池15掐五指节2-5分钟 26、惊风后遗症 目睛不正:向相反方向捣小天心2-5。左斜右捣,右斜左 捣,上斜下捣, 下斜上捣,斗睛由中心向两侧分 捣,中病即止。 余风未尽:平肝15揉阳池10 余热不清:平肝15清肺15天河水15 耳聋:平肝15补肾15 痰多:运八卦15推大四横纹10捣小天心10 下肢失灵:揉二马15清补脾(多推取效)20 喑哑:天河水15清肺10,最后加清补脾15, 以助肺金 四肢拘挛:(病因复杂,须依次治疗) 治法一风热尚盛,平肝15清肺10天河水10 治法二醒镇清窍,揉阳池15下捣小天心10 治法三舒筋,益脾肾,平肝10清补脾10 治法四补肾,调和气血,推大四横纹10,掐五指节2-5 治法五最后揉二马10补益肾中水火收工 余邪成痫:轻平肝15清补脾10揉二马10捣小天心10 掐五指节一遍收尾 重平肝15清补脾15推六腑15 捣小天心10掐五指节一遍收尾 27、癫痫(羊癫疯) 重平肝15清补脾15推六腑15捣小天心10 轻平肝15清补脾10揉二马10捣小天心10 两种方法最后都要掐一遍五指节 28、水痘 清肺10清胃10天河水20 +-热重者去天河水改用推六腑30 头痛+揉阳池10 呕吐+揉板门10 29、痄腮(腮腺炎) 推六腑20清胃10每日1次,3-4次可消 +-男孩并发睾丸炎,睾丸红肿疼痛下坠。治法改用: 选择一:揉二马15补脾10利小便10 选择二:揉二马15平肝10清胃10天河水10 30、麻疹 一般疹子 发热不高(39℃以下):平肝清肺10天河水10清胃10 高烧(39.5℃以上,麻疹不透并发肺炎):推六腑20平 肝清肺10清胃10 +-咳喘重+运八卦15 黑疹子 揉外劳宫20推六腑30平肝清肺10清胃10 +-喘重+推大四横纹10 惊悸抽风+捣小天心1-2分钟 白疹子 揉外劳宫15平肝清肺10揉二马15推天河水30 +-体温不升,体质虚弱者,去二马、天河水,+推三关10 再服香菜水,一般可出 麻疹后腹泻 清胃5清补大肠10平肝清肺10天河水15,临表消失, 用清补脾15揉二马10善后 麻疹后咳喘 平肝清肺10天河水10运八卦10,症状消失后用清补脾 15揉二马10 麻疹逆证 逆证阴证:平肝清肺15天河水30 +-兼泻+利小便穴10(即膀胱穴和小肠穴),清补大肠穴 15 兼喑哑仍用平肝15(手法力量加重),清肺15(手 法力量加重), 加清胃5-10(中病即止,不可过用)。 唇干口渴过甚,加清胃5-10(中病即止,不可过用)。 咳嗽较重,仍用清肺15(加重),加运八卦20 兼咽喉红肿,仍用天河水30(加重),加清胃5-10 兼目赤太甚,仍用平肝15(手法力量加重) 服食热性发物,发疹上多下稀,加清胃5-10(不可 过用) 发痒发喘+运八卦15 误食酸凉,体温渐减,加揉二人上马15 伤热,适当+清胃5,重者+推六腑20 伤凉,+揉二马10,也可加揉外劳宫10 如麻疹仍不畅透,+揉二马15 逆证阳证:平肝清肺10,天河水20,仍不畅透,加揉二 马15 邪毒入血:推六腑20揉二马10平肝清肺10天河水20 +-体温陡降,未见疹色变黑,先强心助阳,如体温渐复, 为有转机,在议他治,穴 用推三关15揉二马15,或揉外劳宫15。如体温陡降, 汗出如珠或疹色已黑者不救。 邪闭不出:拿列缺2,回生之后如能得汗,为有转机, 然后平肝清肺10天河水15 并加揉二马10助之。 麻疹变证 麻疹倒回:拿列缺2平肝清肺10天河水20揉二马10 +-如见寒象+推三关10 腹痛+揉外劳宫10 如见透出,仍用平肝清肺10天河水20 麻疹肺炎:平肝清肺10天河水15运八卦20 +-热盛+推六腑20 如见其他兼证+穴与肺炎相同,唯清胃不宜过重,恐 碍麻疹透发。 31、夜啼症 1、面部现青色者,平肝10(为主)天河水15揉外劳宫 15 2、消化不良者,上法加清补脾10 32、夜惊症 病程短者,取平肝10清补脾10天河水15运八卦15 迁延日久者,取平肝10清补脾10天河水15运八卦15 揉二马15 33、新生儿黄疸 1、湿热型:平肝5推六腑10利小便5 2、寒湿型:揉外劳宫10平肝5清补脾10 +-热像不重者,推六腑改用天河水10。以上均可间断用 揉二马5-10,以免过于寒凉。 34、新生儿吐乳 1、热者:运八卦10清胃5天河水10揉板门5 2、寒者:揉外劳宫10清补脾10揉板门5 +-热重者,去天河水改用推六腑10 腹胀者+推大四横纹10 35、囟门闭合晚 选择一揉二马15揉阳池10推三关10补脾15平肝5推 大四横纹10;以上二马、补脾为主穴, 其他可轮流加用1-2穴 选择二独用揉二马30-60 36、脑发育不全 平肝10揉二马15揉阳池10捣小天心1-2分钟 37、疝气 平肝10揉二马15补脾10揉外劳宫10;或独用揉二马 30以上 38、鞘膜积液 平肝10揉二马15清补脾10清补大肠10 保健 益气健脾 主穴:清补脾15运八卦10揉外劳宫10 配穴:揉二马10推大四横纹10平肝5 益气健脾温中散寒消积 用法:2-3天一次或一周1-2次。推拿时主穴一般全用, 配穴则可选用1-2个。 益气补肺 主穴:平肝清肺10 清补脾15 推大四横纹10 配穴:天河水10揉二马10揉外劳宫10 益气固表培土生金 用法:如上 益气补肾 主穴:揉二马15补脾15揉外劳宫10 配穴:平肝5天河水10推大四横纹10 固元气壮水火 用法:如上 安神益智 主穴:揉二马20揉阳池10 配穴:平肝5-10天河水10捣小天心1-2 安神益智补肾填精 用法:如上

小儿推拿师学习哪家好

【导语】许多妈妈小孩一点点鼻涕小咳嗽就紧张的要命,如果会小儿推拿,推一推好了,可能是小儿推拿治好的,也可能小孩自己好的,并不知道,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小儿推拿治好了妈妈的病。小孩一点小病,妈妈紧张焦虑这是大病,小孩和妈妈的病都要治,妈妈通过给小孩做推拿是治愈自己病态的好方法。本文主要给大家讲述了关于小儿推拿师学习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小儿推拿教学——图例) 【张建政小儿推拿师教学特色】 引用学过多个小儿推拿的某妈心语。“妈妈们在学习过程中,其实强大的不是治病的能力,而是对于孩子各种情况时,一颗淡定的稳定的心。妈妈们对孩子身体的关心固然重要。很多时候我们是不是也要反思其他方面,除了喂养,还要养育儿方式。很多时候不是孩子病了,而是妈妈需要调整自己的心。”学小儿推拿不要想着学几天就能给小孩治病,没有这样的心态才能学好。学习小儿推拿只是中医学习的一个很好的起点,能够快速上手。学习了手法和基本的辩证用处不会很大,还需要自己不断学习。小儿推拿培训特色: 张建政小儿推拿培训,以现场实践教学为特色,让所有学员从临床实践中学会真技术,学完后都能独

立操作直接开店营业,是中国小儿推拿培训实践教学第一品牌。 (小儿推拿教学——图例) 以真实患儿为例,现场讲解中医辨证诊断技巧。 用门诊真实患儿,放手学员亲手练习各项技能。 以真实店面为例,讲解小儿推拿门店经营秘诀。 1、辨证简:全国创中医儿科三维辩证法,使辩证更加简捷准确。 2、讲套路:全国创小儿推拿套路教学,创立各个系统疾病的常规推拿套路,适合于本系统一切疾病的常规治疗与保健,可以弥补辩证不明确的不足,便于学员学习掌握。 3、选穴精:取穴少而精,主张一穴多用。 4、尊古法:在推拿手法上遵循古人所创立的天人合一小儿推拿疗法,使疗效更确切。 5、课程全:讲解的课程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儿科学、儿科常见病的西医诊断与

小儿推拿师学习哪里好

【导语】小儿推拿师是在中医基本理论基础上,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按照小儿推拿的经络、穴位,采用小儿推、拿、提、捏、揉等手法进行治疗,通过手的力量和技巧调节小儿机体生理、病理变化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专业护理保健人员。那么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关于小儿推拿师学习哪里好我们一起看一下吧 【国脉培训:小儿推拿师优势】 小儿推拿是自然、健康的育儿方法,符合现代医学发展方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国家大力支持发展。 1、小儿推拿已列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中医药项目第一次进入“公卫”项目,是进入“公卫”项目的、仅有的2个中医药项目之一。 2、国家大力支持发展“健康服务业”,小儿推拿属于“健康服务业”中的“健康管理与促进”类别。 1、市场需求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全国0-14岁的儿童接近3亿人,每年新生儿近2000万。国家计生新政:放开单庭生二胎。 2、小儿推拿从业者少,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竞争不激烈,提前进入,有更多机会。 3、小成本创业、投资的好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一次投资,终身受益。

【国脉培训:小儿推拿师前景】 目前在中国,成人推拿服务遍地都是,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讲,是一片红海(即竞争太激烈);而小儿推拿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则为数甚少,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讲,是一片蓝海(即竞争不大)。早日参加专业培训并成为小儿推拿师,就能够早日占领这个日益增长的儿童健康市场。由于专业小儿推拿师不多,竞争不激烈,对就业也有很大帮助,尤其适合女性。 小儿推拿为儿童健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自然、安全、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以让孩子家长在儿童未病、生病和恢复的过程中不再茫然无措,可以借助小儿推拿有效帮助儿童强身健体、远离疾病、缩短病程,与健康相伴。 近几年来,中国每年新出生人数均在1600万以上。儿童家长对小儿推拿培训服务、上门服务和实体店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小儿推拿专家们建议:小儿每周至少接受2次保健推拿,将大大降低小儿生病的几率,每天都做效果更好。因此,小儿推拿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是一个新兴的朝阳行业、黄金行业。

三字经流派李德修的小儿推拿讲义 llq教学文稿

三字经流派李德修的小儿推拿讲义l l q

小儿推拿讲义 小儿推拿讲义目录 第一章概说 (1) 一、推拿的起源 (1) 二、什么是推拿疗法 (1) 三、推拿学派 (1) 第二章推拿手法 (1) 一、什么是推拿手法 (1) 二、穴位分型 (1) 三、推拿手法 (2) 1.推法 (2) 2.拿法 (2) 3.揉法 (2) 4.运法 (2) 5.捣法 (2)

6.掐法 (2) 7.分法 (2) 8.分筋法 (2) 四、推拿次数 (2) 五、注意事项 (3) 第三章常用穴位 (3) 一、脾穴 (3) 二、肝穴 (3) 三、心穴 (3) 四、肺穴 (3) 五、肾穴 (4) 六、胃穴 (4) 七、大肠穴 (4) 八、小肠穴(附利小便穴) (4) 九、八卦穴 (4) 十、运水入土穴 (4) 十一运土入水穴 (5) 十二、板门穴 (5) 十三、小天心穴 (5) 十四、四横纹 (5) 十五、小横纹 (5) 十六、二马穴 (5)

十七、外劳宫 (5) 十八、阳池穴 (6) 十九、天河水穴 (6) 二十、退六腑穴 (6) 二十一、上三关穴 (6) 二十二、威灵、精灵 (6) 二十三、五指节 (6) 第四章常见疾病的治疗 (7) 一、感冒 (7) 二、支气管炎 (7) 三、肺炎 (8) 四、顿咳(百日咳) (8) 五、麻疹 (9) 六、腹泻 (10) 七、痢疾 (11) 八、疳积病(小儿营养不良) (12) 九、口疮 (13) 十、便秘 (13) 十一、脱肛 (14) 十二、遗尿 (14) 十三、水痘 (14) 十四、目赤痛(急性结合膜炎) (15)

十五、痄腮:(腮腺炎) (15) 十六、急惊风 (16) 十七、慢惊风 (17) 第一章概说 一、推拿的起源 推拿疗法也叫按摩疗法,是祖国医学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向疾病作斗争中,所取得的丰富经验的结晶。 这种疗法,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考其起源:我们祖先在与自然界斗争的过程中,发生损伤,或生食兽肉野果,饥饱不匀,肠胃不适,即用手揉摩患处,或腹部而感到舒适,在这种本能的自发的治疗基础上,日积月累,形成了后世的推拿疗法. 二、什么是推拿疗法 推拿疗法是一种以求代药的物理疗法,其特点是不用药物,不用器械和特殊设备,仅凭医者的双手,根据不同的病情,运用不同的手法,在人体的一定部位上进行操作,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促进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由于采用手法上的不同,可分成人和儿童推拿两种。 由于推拿疗法经济简便,易于掌握,没有痛苦,疗效又高,符合多快好省的要求,更适合广大工农兵群众的需要,因此值得大力推广普及。 三、推拿学派 历代医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许多心得体会,因而逐渐形成了许多学派。有的专用于正骨,医治外伤;有的着重治疗内科疾病;有的专施治小儿。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大全(附穴位示意图),快快收藏!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大全(附穴位示意图),快快收藏! 小儿推拿要想见效,手法的正确和穴位的准确都是首要的。今天山东金医典的老师们就为大家整理了临床上比较常用的小儿推拿穴位和手法,希望对大家学习小儿推拿有所帮助。 大肠经 【功效】清利肠腑,主治腹泻、便秘、积滞等。 【手法】在食指外侧,向指尖方向推为清,向虎口方向为补,来回推为清补,一般用清补法。 【演示】 胃经 【功效】清脾胃积热,降气和胃,消导助运化,治肚子胀满,积食腹痛,恶心呕吐,便秘,厌食。 【手法】自大拇指下端鱼际外缘黄白皮交汇处,离心推至大拇指根部,此为清法;反之为补;一般用清法。 【演示】

肝经 【功效】舒肝理气,发散外邪,平肝镇惊;主治伤风感冒,惊风,夜啼,斑疹。 【手法】一般用清法,习惯称之为平肝;清法一般从食指指根推到指端。 【专家心得】平肝法常与清肺、推天河水配合应用。起退热,治肺炎的作用。 【演示】 脾经 【功效】健脾益气,调理中焦。主治腹泻、积滞、便秘、唇裂肿痛,口舌生疮,软骨病、瘫痪,虚性咳嗽。 【手法】大拇指末节外侧,离心推之为清,向心推之为补,来回推之为清补。 【演示】

肾经 【功效】和气血,调阴阳,分寒热。主治寒热往来,气血不和,胸膈满闷。 【手法】分阴阳穴在小天心穴往上,掌横纹中间略上处,用拇指罗纹面从穴位中间向左右分推。 【演示】 板门 【功效】宽胸膈,利肠胃,主治呕吐、腹泻、幽门狭窄、痉挛、贲门松弛等。 【手法】以拇指端点住鱼际中点,左右旋揉同数。 【演示】

内八卦 【功效】行气宽中,利膈消滞。主治胸腹胀痛,咳嗽痰喘、积滞、纳呆、百日咳。 【手法】用运法,自乾宫起至兑宫止,环手掌一周,周而复始,旋转摩擦,为顺运八卦。 【专家心得】五脏之气不调,诱发胸膈作闷,痰火郁结,咳嗽交作,小儿百日咳等,都可用运八卦法,以宽胸利膈,开郁降气,且能助气调气,加强中气运化力量,消化食积。 【演示】 小天心 【功效】行气宽中,利膈消滞。主治胸腹胀痛,咳嗽痰喘、积滞、纳呆、百日咳。 【手法】用运法,自乾宫起至兑宫止,环手掌一周,周而复始,旋转摩擦,为顺运八卦。

潍坊小儿推拿培训班

【导语】随着现代人们健康理念的更新,很多家长都开始信任和采用这一纯绿色疗法——小儿推拿。目前,该疗法已成为国际儿童保健、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希望更多的妈妈能认识到小儿推拿这一绿色疗法的优势,减少宝宝生病抗生素的使用,为宝宝未来的健康保驾护航。几千年中医养生文化传承,祖先的智慧为我们留下了小儿推拿这颗璀璨的明珠。小儿推拿相对于其他治疗方法无毒副作用、简便易行、保健与治疗并举,并且能够充分调动宝宝自身的免疫力,这是所有的药物治疗都不能比拟的! 【小儿推拿作用】 (1)疏通经络。《黄帝内经》里说:“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说明按摩有疏通经络的作用。如按揉足三里,推脾经可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功能等,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按摩主要是通过刺激末梢神经,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及组织间的代谢过程,以协调各组织、器官间的功能,使机能的新陈代谢水平有所提高。 (2)调和气血。明代养生家罗洪在《万寿仙书》里说:“按摩法能疏通毛窍,能运旋荣卫”。这里的运旋荣卫,就是调和气血之意。因为按摩就是以柔软、轻和之力,循经络、按穴位,施术于人体,通过

经络的传导来调节全身,借以调和营卫气血,增强机体健康。现代医学认为,推拿手法的机械刺激,通过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综合作用,以提高局部组织的温度,促使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使血液粘滞性减低,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减轻心脏负担,故可防治心血管疾病。 (3)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如小儿痢疾,经推拿时症状减轻或消失;小儿肺部有干湿性罗音时,按揉小横纹。掌心横纹有效。有人曾在同龄组儿童中并列对照组进行保健推拿,经推拿的儿童组,发病率下降,身高、体重、食欲等皆高于对照组。以上临床实践及其他动物实验皆证明,推拿按摩具有抗炎、退热、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也正是由于按摩能够疏通经络。使气血周流、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所以按摩后可感到肌肉放松、关节灵活,使人精神振奋,消除疲劳,对保证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 【小儿推拿培训班哪家好】 --中国小儿推拿实习教学第一品牌-- --中国小儿推拿创业开店孵化基地-- 潍坊国脉职业培训学校专业致力于中医特色技术培训,重点开设的专业有:小儿推拿特色培训、成人针灸推拿培训、中医秘方培训等。学校对外有专业的中医诊所及小儿推拿门诊,每天都有近百名病人

三字经流派李德修的小儿推拿讲义 llq

小儿推拿讲义 小儿推拿讲义目录 第一章概说 (1) 一、推拿的起源 (1) 二、什么是推拿疗法 (1) 三、推拿学派 (1) 第二章推拿手法 (1) 一、什么是推拿手法 (1) 二、穴位分型 (1) 三、推拿手法 (2) 1.推法 (2) 2.拿法 (2) 3.揉法 (2) 4.运法 (2) 5.捣法 (2) 6.掐法 (2) 7.分法 (2) 8.分筋法 (2) 四、推拿次数 (2) 五、注意事项 (3) 第三章常用穴位 (3)

一、脾穴 (3) 二、肝穴 (3) 三、心穴 (3) 四、肺穴 (3) 五、肾穴 (4) 六、胃穴 (4) 七、大肠穴 (4) 八、小肠穴(附利小便穴) (4) 九、八卦穴 (4) 十、运水入土穴 (4) 十一运土入水穴 (5) 十二、板门穴 (5) 十三、小天心穴 (5) 十四、四横纹 (5) 十五、小横纹 (5) 十六、二马穴 (5) 十七、外劳宫 (5) 十八、阳池穴 (6) 十九、天河水穴 (6) 二十、退六腑穴 (6) 二十一、上三关穴 (6) 二十二、威灵、精灵 (6) 二十三、五指节 (6) 第四章常见疾病的治疗 (7) 一、感冒 (7) 二、支气管炎 (7) 三、肺炎 (8) 四、顿咳(百日咳) (8) 五、麻疹 (9) 六、腹泻 (10) 七、痢疾 (11) 八、疳积病(小儿营养不良) (12) 九、口疮 (13) 十、便秘 (13) 十一、脱肛 (14) 十二、遗尿 (14) 十三、水痘 (14) 十四、目赤痛(急性结合膜炎) (15) 十五、痄腮:(腮腺炎) (15) 十六、急惊风 (16) 十七、慢惊风 (17) 第一章概说

小儿推拿疗法(中医儿科技术方法操作规范)

中医儿科技术方法操作规范第4部分:小儿推拿疗法 1 范围 GB/T ×××××的本部分规定了小儿推拿疗法的术语和定义、操作步骤与要求、注意事项与禁忌。 本部分适用于小儿推拿疗法技术操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引用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 ×××××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12346 腧穴名称与定位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 ×××××的小儿推拿疗法部分。 3.1 小儿推拿 Tuina in pediatrics 通过对小儿体表的经络穴位施以各种不同的推拿手法,调整阴阳及脏腑功能,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起到治疗和预防疾病作用的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 4 操作步骤与要求 4.1 施术前准备 4.1.1 器具 普通诊疗床,推拿用介质如清水、滑石粉、葱汁、姜汁、食用油等。 4.1.2 环境 环境清洁卫生,室内安静,温度适宜,避免吹风受凉。 4.1.3 体位 选择患儿舒适、能暴露操作部位、便于医师操作的治疗体位,如坐位、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 4.1.4 部位 根据病症辨证选取适当的治疗穴位。 1

4.1.5 医师 操作前医师双手须修剪指甲,刚剪过的指甲要用指甲锉锉平。用肥皂水清洗干净。可按证候选择介质涂抹。 操作时医师双手温暖,精神专注,态度和蔼,争取患儿的配合。 4.2 施术方法 4.2.1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4.2.1.1 推法 分为直推法、分推法、旋推法。 直推法:医师用拇指螺纹面或桡侧缘(或用示、中两指螺纹面),在选定的穴位上作单向直线推动。 分推法:医师用双手拇指桡侧缘或螺纹,或用双手示、中指螺纹面自穴位中间向两旁作分向推动。又称分法。 旋推法:医师用拇指螺纹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推摩。 4.2.1.2 揉法 分为指揉法、掌揉法、鱼际揉法。 指揉法:医师用拇指或示指,或用示、中、无名指螺纹面,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轻柔回旋揉动。 掌揉法:医师用掌根部分,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轻柔回旋揉动。 鱼际揉法:医师用手掌大鱼际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轻柔回旋揉动。 4.2.1.3 按法 医师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或掌心在一定的穴位向下逐渐用力揿压。操作时手法要求轻柔、速度均匀协调、压力大小适当。 4.2.1.4 摩法 医师用手掌掌面或示、中、无名指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环形的有节律的抚摩。动作宜轻柔而有节奏。一般以按摩的速度和方向来区别补泻,如急摩为泻、缓摩为补;顺时针摩为泻、逆时针摩为补。此法在小儿多用于腹部。 4.2.1.5 运法 医师用拇指或中指螺纹面,由此穴向彼穴或在穴周作弧形或环形推动。因常用手指进行推动,故又称指运法。操作要求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作用力仅达皮表,只在皮肤表面运动,不带动皮下组织。

小儿推拿疗法

简单实用安全有效预防保健治疗 小儿绿色推拿疗法 ------谨以此书献给所有的儿童(和 父母),希望他们健康(快乐)的成 长 你还在为你的孩子感冒发烧而不知所措烦恼吗? 你还在为你的孩子送到医院治疗后留有后遗症担心吗? 你还在为你的孩子不吃饭而发愁吗? 你还在为你的孩子发育不良而失眠吗? 你还在为你的孩子性格古怪而不开心吗? 让你的孩子不受抗生素、药物的影响,健康的成长 ………………… 现在一切有了答案, 你的孩子你做主, 你就是他的医生, 你可以让他成为一个健康优秀的人 谨以此书献给所有的儿童(和父母),希望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民间自由人出版社出版 2008.8.1

小儿推拿疗法 小儿推拿疗法,亦称“小儿按摩术”,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专门用于防治小儿疾病的自成体系的推拿治疗方法。 推拿治疗小儿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如1973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了古代以勺匙边摩拭病变部位治疗小儿抽搐的推拿治法。 晋唐时期,许多医学名著中也有一些小儿推拿治法的记载,如《肘后备急方》介绍了“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的捏脊法,《千金要方》载述了以膏摩小儿囟门、手足心防治疾病的膏摩方药及操作方法,《外台秘要》也记有摩头按脊治疗小儿夜啼、咳嗽、盗汗等治疗经验。 金元时代,张子和《儒门事亲》载有“揉脾”一法,用以治疗小儿身瘦肌热等证。至明代以降,随着儿科推拿经验的积累,在理论及治疗手法、腧穴应用等方面逐渐形成专科特色,发展成为一门有独特体系的治疗方法。 由于小儿推拿疗法具有方便易行,疗效显著等特点,而且不受设备、医疗条件的限制,患儿又可免除打针服药之痛苦,因此深受患儿及其家属的欢迎,成为中医儿科治疗的一个颇具特色的常规疗法。 「操作方法」 1. 开天门:医者用两手大拇指指腹自眉心交互推至前发际,推24次,常作为每次推拿的第一个步骤。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可以治疗感冒、发热、头痛、惊风、神疲乏力等症。 2. 推坎宫:用两手大拇指指腹沿眉毛上缘向两侧分推至眉梢,一般分推24次,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二个步骤。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可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目赤痛等症。 3.运太阳:用两手大拇指指腹分别按在两侧颞部太阳穴上,作轻柔缓慢的环形移动,向眼方向运为补,向耳方向运为泻。—般运24次,每运3次后轻轻按一下,常用作每次推拿治疗的第三个步骤。有发汗、止汗、明目醒神等作用。 4. 掐总筋:用大拇指轻轻按掐腕横纹中点,另一手握住患儿手指轻轻摇其腕关节,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四个步骤。有清心火、止惊搐、畅四肢等作用,也可用于口舌生疮、潮热、感冒鼻塞、四肢抽掣等症。 5.分推大横纹:用大拇指指腹自总筋向两侧分推,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五个步骤。有调和气血、止泻痢、除寒热、去腹胀、通二便等作用。可治疗惊风、痫症、昏迷、抽搐、泄泻、痢疾、黄疸、咳嗽、痰喘等症。 6. 拿肩井:一手捏拿小儿的肩井穴,另一手握住小儿食指和无名指,将上肢伸摇数次。不论何种病症进行推拿治疗,都以本法作为结束手法,所以又名“总收法”(收诊法)。拿肩井有畅通一身气血等作用。 7. 推五经:五经指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五个穴位,分别位于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远端指节的指腹上,在这些穴位上运用推法治疗,可以调整各脏功能,并治疗相关的疾病。诸如: (1)消化不良、呕吐、腹泻、食谷不化、痢疾、便秘、疳积等多属脾经病变,治疗时推脾经,以旋推为补,直推为泻,一般多采用补法。 (2)惊风、抽搐、烦躁、气逆、胁痛、目赤等多属肝经病变,治疗时推肝经,以旋推为补,直推为泻(清)。一般说来,肝经宜清不宜补;如需用补法

小儿推拿培训资料

小儿推拿项目 小儿推拿简介 小儿推拿是调理师用手触及小儿肢体的某些部位及穴位,以辨证论治为基础,根据不同的体质确立相应的调理原则,选用适当的穴位及手法,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促进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防病治病的目的。 小儿推拿的作用特点 一、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1、小儿生理特点: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3)五脏两有余三不足:“三不足两有余” 1)肝常有余 2)脾常不足 3)心常有余 4)肺常不足 5)肾常虚 (4)小儿乃“纯阳之体”、“稚阴稚阳之体”,阴常不足、阳常有余。 2、小儿病理特点: (1)易于感触、易于传变 (2)易寒易热、易虚易实 (3)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二、小儿推拿适应症 主要以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小儿保健为主。 1、适应症:小儿感冒、发烧、咳嗽、肺炎、哮喘、急慢性咽炎、消化不良、厌食、腹痛、腹泻、呕吐、便秘、遗尿、惊吓、夜啼、斜颈等。 2、小儿保健如健脾和胃保健、保肺益气保健、病后恢复保健、补肾益智保健。 3、正常健康的小儿经常进行保健推拿,还能够增强体质提升智力,提高免疫力,让小儿少生病,使小儿健康聪明、活泼。 三、小儿推拿手法原则 1、小儿推拿常见有十种:推、拿、按、摩、揉、运、捣、掐、搓、捏。

2、手法补泻: 有补、泻和平补平泻三法。 (1)补泻主要与手法用力的轻重,操作速度,方向有关:速度慢,顺经方向(有些特定穴有它独特的补泻方法)为补,反之为泻。用力和速度在两者之间方向是来回推为平补平泻。 (2)热证揉手心穴位,寒证揉手背穴位,手背均为补阳。 (3)推拿时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泄,手法轻为补,重为泄,慢为补,快为泄,推单数为补,双数为泄,向心推为补,离心推为泄。 3、频率:小儿推拿的速度以每分钟150-200次为宜。1次治疗,每个穴位需要推1000-3000次,大约需要5-15分钟。 4、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渗透,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5、顺序:先头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后下肢,可选推左手或右手,一般选一侧即可 6、处方:手法+穴位+时间(操作次数),如:揉太阳100次、捏脊10遍、摩腹2分钟。 四、小儿推拿介质 1、清介质:滑石粉、爽身粉、水、酒精(切勿用油、膏之类的介质); 2、药介质: 【生姜汁】发汗解表、温中健胃、助消化之功效。 【葱白汁】发汗解表、散寒通阳之功效。 【薄荷水】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之功效。 【中药原液】(类同枸杞原液)增强免疫力。 注:针对不同的症状用不同的中药原液,直接渗透到经络穴位中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小儿推拿特点优势 1、小儿推拿的特点: (1)在经穴方面提出了五指经穴通联五脏的观点。2、穴位集中于头面及上肢部,特定穴位以点、线、面状为主。 (2)推拿手法强调以轻柔着实为主,要求轻而不浮、快而不乱、平稳着实作用深透、适达病所。 (3)在临床操作中,一是强调先上肢、次头面、再胸腹、然后腰背、最后下肢的操作程序;二是强调手法的补泻作用;三是重视膏摩的应用。 2、小儿推拿的优势: (1)以中医理论为框架,遵循中医对小儿特有的经络穴位的认识,从中医的诊断与辨证思路着手,淡化现代医学病毒,细菌等固定的思维模式。

小儿推拿交流会讲稿

小儿推拿交流会 徐灿 Page1 两年前,俊莉姐就鼓励我办一期小儿推拿的讲座,那时候因为场地、时间等问题没有得以如愿。去年下半年我们门诊搬家了,现在的场地宽敞了许多。平常的日常门诊工作中,我们在给孩子做推拿的时候,很多孩子的家长都认可这种方法,有耐心一点的家长还会跟我们学习几个穴位回去自己在家给孩子按摩。我们吴老师之前每年都会抽出时间给病友们讲讲小儿推拿,现在因为个人的业务繁忙不能亲自给大家讲解,他希望我能够把小儿推拿以及他的一些学术理念推广给大家。作为他的学生,才疏学浅,但愿不辱师命。 Page2-3 是什么吸引我来到正安聚友会呢?最开始是收看一个梁冬主持的《国学堂》电视栏目,了解到黄剑老师采访到了很多国医大师,很多民间中医大师,杏林高手。跟着他的镜头深入,发现像张至顺道长、冰台、林杰、孙曼之、徐文兵等等这些江湖中的武林高手。每一个高手背后都有一段传奇的故事,在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油麻菜的博客和QQ空间阅读。每个人难免都会有英雄情结,作为中医人,这些杏林高手就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 聚友会呢是一个中医粉丝群,有专业的医师也有业余中医爱好者,我们在一起交流一些中医知识、学习心得、健康生活理念等。我们湖北群组织了伤寒学习小组,读书会以及黄圣哲老师的定期讲座,活动还是的非常多。我呢今天开始第一期,以后每个月一期跟大家交

流一下小儿推拿。 Page4 小儿推拿在北方以及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城市较为盛行,最为成熟的是青岛,那里的小儿推拿店跟我们这边的按摩馆、足疗店一样多,小儿推拿在当地的认知度非常高,家里孩子有点儿什么小问题直接去推拿几次就解决了。 在我们恩施地区,孩子不爱吃饭了家长会去找当地赤脚医生或者有经验的长辈给孩子按摩,当地好像叫“摸摸孩儿”,不知道在座的有没有恩施人啊,是不是这样的?前天咚咚妈妈来我这里治疗的时候跟她聊起过这个话题,她是十堰房县人,她们那儿就有这样的民间按摩医师,她上次回老家孩子积食了,去那儿用鱼腥草加蜂蜜等一些什么东西来刮痧按摩,2次就好了,再次见证传统医学的魅力。而且她们当地基本每个村都有这样的民间医师,那里的孩子平均挂水量应该远低于国内平均量吧?功德无量! 在咱们武汉,情况就不一样了,孩子有个什么感冒、咳嗽就送到医院打针,虽然咱们有国内一流的三甲医院同济、协和、省妇幼、市儿童…但任然不能满足这种医疗需求啊,有孩子的家长应该有体会,你去同济挂急诊号有可能你排的是3、400以外。其实小儿推拿在我们这里还是很有基础的,只是我们自己没有意识到而已。大家应该都听说过挑疳积,特别是老一辈人都知道有这个治疳积的方法,挑疳积挑的是哪里呢?一般是大鱼际、小鱼际、四缝处,这些穴位用推拿也是非常有效果的,以后在具体食积、疳积病症里面我们再谈。然后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