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的针灸、康复治疗及瞻望

多发性硬化的针灸、康复治疗及瞻望
多发性硬化的针灸、康复治疗及瞻望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早期偏瘫患者恢复下肢运动功能的效果观察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早期偏瘫患者恢复下肢运动功能的效果观察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早期偏瘫患者恢复下肢运动功能的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9月~2011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及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用Bmnnstmm分期、Fugl—Meyer(FMA)积分法及FCA综合功能评定法,评价患者治疗1、3个月时下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治疗1、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下肢Bmnnstmm分期、FMA积分、FCA行走功能评分均较综合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早期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疗效,值得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earl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the restore of lower limb motor function in hemiplegia patients.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enty cases of stroke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09 to March 2011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60 cases, patients in study group were given acupuncture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therapy. Bmnnstmm stage, Fugl-Meyer (FMA) integration method and the FCA comprehensive functional assessment method were used to evaluate motor function after 1, 3 months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1, 3 months treatment, lower limb Bmnnstmm stage, FMA points, FCA walking function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before (P<0.05), and the indexes of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early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the restore of motor function in hemiplegia patients is good, and it’s wor thy of application. [Key words] Acupunctur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Paralysis; Lower limb motor function 脑卒中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常表现为突然昏倒、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卒中早期进行针灸治疗可反复刺激外周感觉,增加中枢刺激,提高脑细胞兴奋性,并且可以局部改善肌张力,配合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1],近年传统针灸应用于脑血管疾病后患者的康复治疗越来越多。本文笔者收集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探讨康复训练配合针灸治疗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针灸康复科制度

针灸康复科制度 一、康复科工作制度 (一)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执行医院休、请假、奖金发放等制度,工作时间不准擅自离岗、吸烟、打闹、喧哗。 (二)对伤残病人,行动困难或卧床患者,应坚持床边会诊及治疗,急病人之所急,帮病人所需,以极大的爱心,最大限度的帮助他们恢复身心健康。 (三)坚持周会制度,贯彻医院工作方针、科室工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拒收红包,不开大处方,不期瞒病人。加强科室各室间的协作。同志间的团结,以大局为重,不搞小团体。 (四)坚持专业学习制度,每月参加院内业务学习,专人主讲,提出新问题,总结 新方法,以患者为本,不断提高科室医技人员业务水平。 (五)加强安全生产意识,消除火、电隐患,各治疗室明确责任人,出现意外事故,按医院奖惩条例追究当事人和责任人的责任。 第五节理疗、针灸、运动、推拿室 一、运动、理疗、针灸、推拿室负责人职责 (一)贯彻执行院科两级规章制度,严格管理本室仪器、水、电等器械,防止丢失,损坏及跑、漏等现象。 (二)加强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本室出现安全事故,由各室责任人承担责任,并对当事人提出意见。 (三)组织本室的专业学习及交流,监督本室人员的操作规程,

及时发现处理差错事故。全面负责本室的临床医疗工作。 (四)各室负责人,以身作则,带头完成临床医技工作,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管理优秀者,优秀进修外出学习,更好的带动全室的工作。 二、运动、理疗、针炙、推拿室管理制度 (一)运动治疗室工作制度 1、凡需运动治疗患者,由康复科医生填写治疗申请单。 2、运动治疗室的工作人员根据患者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合适的运动治疗方案。 3、对患者的功能状况进行定期评估,并做好详细记录,以确定患者的问题,拟定治疗目标修正及治疗方案。 4、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了解患者的情况和反应,并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和自我观察的方法,取得患者的合作。 5、管理好运动治疗室的普通装备及功能训练器械,经常维修、保养、确保治疗安全。 6、运动治疗室工作人员要不断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治疗技术和方法,以提高我们的治疗水平。保持治疗室清洁,不得在治疗室内吸烟、喧哗。 (二)理疗室工作制度 1、凡需理疗患者,由接诊医生填写治疗申请单,经理疗科医生检查后,确定理疗种类与疗程。 2、理疗室技术人员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治疗

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7-11-22T14:38:35.04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9期作者:阿吉古丽.艾尔肯塔吉古丽.麦麦提库西塔儿.木塔里甫[导读] 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促进其运动功能、吞咽功能改善。 新疆阿克苏地区维吾尔医医院康复科 843000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2月98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针灸。比较两组脑卒中预后;治疗前后NHISS评分、SF-36评分;干预前后患者VFSS评分、FMA评分、BI指数。结果:联合组脑卒中预后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NHISS评分、SF-36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联合组NHISS评分、SF-36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VFSS评分、FMA评分、BI指数相近,P>0.05;干预后联合组VFSS评分、FMA评分、BI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促进其运动功能、吞咽功能改善,有利于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关键词:针灸;康复治疗;脑卒中;临床疗效 脑卒中是常见脑血管疾病,也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脑卒中患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严重者可引起死亡。目前,研究显示,城乡合计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需早期进行合理康复治疗。本研究分析了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6年4月-2017年2月98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联合组。联合组男31例,女18例;年龄59-79岁,平均(67.24±5.70)岁。对照组男32例,女17例;年龄58-79岁,平均(68.34±2.12)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1)早期。采取侧卧,进行远端至近端肢体内外旋、屈伸、外展等被动训练,并进行健侧和患侧小幅度至大幅度起坐训练。(2)中期。进行诱发分离和抗痉挛训练,并通过中医康复按摩缓解肌肉和关节痉挛,进行缓慢牵张背伸患侧下肢踝关节和上肢腕关节。(3)恢复期。进行髋膝关节屈伸活动,进行健侧直腿抬高训练和上肢上举、交叉平举和侧举,下肢则进行步行以及上下楼梯训练。注意循序渐进。(5)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病情允许后开始训练患者穿衣、吃饭、梳洗等生活能力。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针灸。存在口眼歪斜者选择阳白穴、鱼腰穴、大迎穴、迎香穴、攒竹穴和承浆穴;意识障碍选择合谷、人中、百会、太冲;上肢运动障碍选择合谷、曲池、手三里、外关、肩贞穴、肩井穴、肩髎穴;下肢功能障碍选择足三里、环跳、委中、阳陵泉、风市、秩边、承山。捻转直刺,行捻转提插手法,急性期采取泻法行针;恢复期采取补法行针。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脑卒中预后;治疗前后NHISS评分、SF-36评分;干预前后患者VFSS评分、FMA评分、BI指数。治愈:NHISS评分降低90%以上,生活能力、肌力等均恢复正常;显效:NHISS评分降低45%以上,生活能力提高,肢体肌力改善两个级别,生活自理;有效:NHISS评分降低18%以上,生活能力改善,但生活无法完全自理,肌力改善1个等级;无效:NHISS评分降低18%以内,肢体功能、肌力无改善,生活无法自理。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百分率之和[1]。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作计量、计数数据录入比较,输入数据后分别进行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脑卒中预后相比较 联合组脑卒中预后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偏瘫疗效观察 彭青

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偏瘫疗效观察彭青 发表时间:2018-11-21T11:34:16.483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6期作者:彭青 [导读] 脑梗死是指因斑块停留于脑动脉造成阻塞,导致动脉血流骤然停止或减少。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偏瘫病人进行康复训练与针灸推拿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脑梗死偏瘫病人80例,按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n=42)和治疗组(n=38),治疗组进行康复训练与针灸推拿联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康复训练法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恢复完全24例,显效15例,临床有效率为92.8%,对照组恢复完全17例,显效8例,临床有效率为65.8%,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梗死病人进行康复训练与针灸联合治疗,调节病人脏腑功能,加快气血运行,舒经通脉,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梗死偏瘫;早期康复训练;针灸推拿 脑梗死是指因斑块停留于脑动脉造成阻塞,导致动脉血流骤然停止或减少,引发血流供应区的脑组织软化、坏死,出现失语、偏瘫,单侧肢体感觉麻木、活动受限,约有四分之三的患者出现肢体致残,病死率约为10%-15%[1]。有研究指出,脑梗死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与针灸推拿联合治疗,在病情稳定后可以促使肢体功能最快的速度恢复重建至最佳水平[2]。探析脑梗死病人进行康复训练与针灸推拿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重要,故本研究选择2017年1月-9月在本院就诊的脑梗死偏瘫病人,进行康复训练与针灸推拿联合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脑梗死偏瘫病人80例,偏瘫部位:左侧41例,右侧39例。纳入标准:符合WHO制定的脑梗死偏瘫的诊断标准[3],经相关检查确诊。均为第一次发病,病程6个月-1年。年龄48-67岁,平均(58.3±3.2)岁,男性44例,女性36例。按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n=42)和治疗组(n=38),治疗组男性24例,女性14例,年龄48-67岁,平均(58.4±3.2)岁,偏瘫部位:左侧20例,右侧18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龄48-67岁,平均(58.4±3.3)岁,偏瘫部位:左侧21例,右侧21例,两组的偏瘫部位、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大体一致(P>0.05)。 1.2 方法两组均予以西医基础治疗法,治疗组进行针灸治疗:上肢取手三里、曲池、臂臑、肩髃等穴位,下肢取三阴交、足三里、太冲、血海、风市等穴位,吞咽障碍者取阴郄、通里、哑门等穴位,口角歪斜、失语者取内关、廉泉等穴位,留针半小时,1次/日。推拿法:按揉手三里、曲池、臂臑、肩髃等穴位,腕肘关节、肩关节轻摆,全上肢捏拿,下肢对腹股沟至血海、至髌上、至解溪、足三里进行滚法,后对三阴交、足三里、犊鼻、梁丘、血海、伏兔、风市进行按揉,大小腿肌肉捏拿法。15min/次,1次/日。康复训练法:对病人进行转动、踏步、蹲起、床下站立等平衡锻炼,对举手、抬腿、侧身、躺下、床上起坐进行训练,训练言语发音、手指精细活动、洗脸、穿鞋、脱衣、穿衣训练。对照组仅进行康复训练,方法与治疗组相同。两组均治疗1个月。 1.3 疗效评定标准[4] 评估病人治疗前、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恢复完全:临床体征及症状基本消失,可自理生活,语言流畅,肌力达V 级。显效:临床体征及症状显著缓解,肌力提高II级。无效:临床体征症状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为恢复完全与显效的百分比之和。 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的评估比较治疗组恢复完全24例,显效15例,临床有效率为92.8%,对照组恢复完全17例,显效8例,临床有效率为65.8%,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探析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与针灸推拿联合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恢复完全24例,显效15例,临床有效率为92.8%,对照组恢复完全17例,显效8例,临床有效率为65.8%,差异显著(P<0.05),与雷迈等[5]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对患者进行针灸推拿治疗,针灸特定穴位可显著改善病人的肢体瘫痪、麻木、疼痛等症状,缓解肌肉紧张,同时对体液及神经进行调节,调节病人的脑部病灶的营养及供血,对病人偏瘫肢体进行推拿,提高肌肉营养状态,具有加快气血运行、舒经通脉的效果,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缓解肌肉痉挛,肌张力减低,同时加强康复训练,润滑关节,调节脏腑功能[6]。而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病人偏瘫肢体的活动频率,避免肌肉萎缩和痉挛。综上所述,脑梗死病人进行康复训练与针灸联合治疗,调节病人脏腑功能,加快气血运行,舒经通脉,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沈柏臣,粟芳.中医药结合康复、针灸综合疗法治疗脑梗死的效果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10(15):258,269. [2] 王岩,张立峰,丁学玲,等.调制中频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屈曲功能恢复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2(7):19-21,24. [3] 倪浩斌,张萃艺,王华政.化痰通络法联合针灸醒脑开窍法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12(4):466-467. [4] 刘未艾,吴清明,李向荣,等.不同时期介入针刺和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9):

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如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

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如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 发表时间:2019-09-08T12:08:18.523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8期作者:邓小兰 [导读] 多是发生在中风之后的1~3个月以内,临床有偏瘫侧肩痛、手肿、被动活动疼痛加剧等临床表现,直接影响到偏瘫肢体功能。 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四川成都 610200 肩手综合征是中风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多是发生在中风之后的1~3个月以内,临床有偏瘫侧肩痛、手肿、被动活动疼痛加剧等临床表现,直接影响到偏瘫肢体功能。 针灸、康复训练等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各有优势,且针灸、康复方法两者间有很好的互补性,两者联合应用治疗更是一种新的治疗理念探索。下面就对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几种策略进行介绍。 1针灸法 1.1针刺 针刺主要为体针局部取穴,取患肢手三阳经穴为主,针刺患侧肩髃、肩髎、肩贞、肩内陵、曲池、手三里、合谷和外关等穴,采取平补平泻的手法,以得气为宜,留针半小时,每天治疗1次,共计治疗2~4周。 头体针结合的实践应用也有很多,因为头部是中风的原发病位,所以相当于是近部取穴,针刺患侧肢体又相当于是远道取穴,所以两者相配合,有助于共建大脑和患肢的联系,提高治疗效果。头部针刺多是取患肢对侧上肢运动区和感觉区、百会、四神聪等;体针针刺阳经穴位肩髃、肩髎、曲池、后溪、合谷、外关等。 1.2电针 电针是基于普通针刺,选取出几组对穴、接通电针仪的一种现代化针灸方式。电针可以实现对患侧肌群运动神经的持续性刺激,从而有利于改善局部微循环、加速水肿的消退,也有利于缓解疼痛反应,使患者患肢血流能够得到调节和改善。 在针刺手三阳经穴的基础上,再选取天宗、肩贞、肩髃、肩髎、手三里、合谷及八邪等对穴,接通电针仪(调整到疏密波),强度的大小以患者可以耐受为度,留针时间在20~40分钟,每天1次,治疗疗程为4~8周。 1.3温针灸 温针灸集合了针刺、艾灸的双重功效,可祛寒除湿、温经通络,能促使热力沿着针快速的传达到组织深处,从而迅速、显著的发挥热效应,加速患肢炎症水肿和疼痛症状的消退。 温针灸取穴为患侧肢体肩髃、肩髎、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中渚;把艾条切成长在2~5cm左右的艾柱,套在针尾,点燃、施灸1~3壮,每天1次,每周治疗5次,疗程在4~8周。 热敏灸也是临床普遍采用的一种,取穴为患侧肩井、肩前、肩髃、曲池、手三里和外关等穴,按热敏灸技术要点施灸,使热力接力传感到手腕手背,每天1次、每周治疗5次,疗程为4周。 1.4其它 (1)巨刺与缪刺 通常,巨刺治经病、缪刺治络病。巨刺法取穴是健侧肩髃、肩髎、阳池、外关、后溪、三间等穴。缪刺法取健侧肩痛穴治疗。 (2)靳三针 靳三针是以3个穴位组成一组穴,实现力专效宏的目的。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常是取肩三针来缓解肩部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去上肢挛三针治疗上肢功能障碍;取阴经三穴:极泉、尺泽、内关,可治疗上肢功能的阴急阳缓。 2康复训练法 2.1良肢摆放 健侧卧位状态下时,保持患侧肩部尽量前伸,肩关节屈曲度在90°,肘关节、指关节伸展开来,腕关节背伸,患侧上肢放在枕头上、患侧下肢垫高,髋、膝关节呈自然屈曲状。仰卧位时,垫高患侧肩部和手臂,肩胛骨尽量朝前伸,上肢大幅外展,肘关节和指关节保持伸展,腕关节背伸、大拇指外展。坐位时,患侧上肢端在胸前,确保肩胛骨的前伸,避免自然垂悬。 2.2上肢主动运动 肩胛骨为前伸位,手部做抓握的动作;仰卧位状态下时行Bobath握手上举的训练,两个手掌掌心相对、十指交叉相握,患侧手拇指朝上、肘关节伸展开来上举过头。亦或是在肩关节正常活动范围内做上肢的主动运动。 2.3上肢被动运动 仰卧位时,以关节活动度为基础、不发生疼痛为宜,做肩关节、肘关节、指关节和腕关节的被动活动,主要是进行肩关节外旋、肘关节伸展的运动。上肢主动、被动活动每次训练时间在45分钟左右,主要结合以患者自身耐受。 当前,针灸结合康复训练的综合疗法已经成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主要手段,两者各自发挥中医、西医的优势,针灸从整体或是局部的角度来调节系统机能、康复疗法从功能与实用的角度来做针对性训练,互为弥补、结合,共同发挥中西医综合治疗的优势。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瘀血阻络证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病例来源从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集10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瘀血阻络证患者,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法,随机进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的是传统的干预手段;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干预手段基础上给予的是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Barthel评分、中风功能评分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验证该化裁方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恢复期缺血性中风提供参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8%,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改善了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症状,提高了临床效果,安全有效。 标签:针灸联合康复训练;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瘀血阻络证;神经功能 缺血性中风属于现代医学中脑梗死的范畴,脑梗死急性期往往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术后给予对症支持治疗[1]。缺血性中风往往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大家公认的时间是从发病后3周至3个月的时间段,在此时间段内,采用积极的干预措施往往能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2]。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是祖国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结合,选择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瘀血阻络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法,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在中医证候评分、神经功能、疗效等方面的差异,科学评价两组的疗效,验证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恢复期缺血性中风瘀血阻络证的可行性、有效性,验证该化裁方的安全性、可行性、有效性,为开展确有疗效的中药院内制剂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病例来源 病例来源从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集10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瘀血阻络证患者,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法,随机进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的是传统的干预手段;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干预手段基础上给予的是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Barthel评分、中风功能评分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验证该化裁方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恢复期缺血性中风提供参考。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 摘要】在中风的临床治疗当中,偏瘫作为最常见的后遗症,一旦没有受到及时 有效的治疗,对患者未来的生活将会造成极大的影响。目前来说,治疗偏瘫的方 法很多,但是其效率均呈现出不高的状态。因此,有效提高治疗中风偏瘫的有效率,是目前中风临床治疗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探究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 偏瘫的临床效果,我院特选取多名患者进行对照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本 文详细记录了此次治疗的过程,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针灸;康复医学;中风偏瘫;临床效果 0引言 中风在临床上又被称做脑卒中,其是由于机体气血逆乱、血溢于脑或脑脉痹 阻所致,患者临床死亡率与致残率均较高。中风存活患者中约有 80% 患者遗留有 程度不同的后遗症状,其中偏瘫是最为常见的后遗症之一,由于患者肢体功能发 生障碍,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基于此,本研究对针 灸联合康复医学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 2013 年 11月至 2014 年 12 月中风偏瘫患者 67例,其中:男 38 例,女 29 例;年龄在 45~80 岁,平均年龄为62.43±8.16 岁;患者发病至入院治疗时 间在 3~24 小时,平均时间为 5.83±2.92 小时。排除标准:意识障碍患者;2 次或 2 次以上发病患者。将 67 例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单纯组 3 3 例,联合 组 34 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数据具有良好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其行抑制血小板集聚、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等对症治疗。单纯组患者接受针灸治疗,选择人中以及患 者患侧的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内关穴、委中穴、涌泉穴、通里穴、极泉穴、 悬钟穴作为主穴,并以按经络辨证规律选择配穴。以温针疗法交替进行针灸治疗,对穴位进行消毒后,选择 30 号的毫针,直接刺入穴位中,并进行小幅度的插、捻、转,至位置合适后留针半小时。不同的穴位刺激后强度不同,如人中穴针应 以用重雀啄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曲池穴、内关穴、三阴交和极泉穴以患 者有微触电感为宜,针委中穴时抬腿45度,直刺1寸,提插泻法,使下肢抽动3 次为佳,极泉穴则不宜留针。每天一次,每五次为一个疗程,每两个疗程之间间 隔两天,治疗四个疗程。联合组在针灸治疗基础上接受康复医学治疗。①主动锻炼和被动训练两种方法结合,以达到缓解神经错误支配肌肉痉挛、促进肌肉正常 活动收缩以及稳定关节功能的目的。每天上午、下午各训练一次,每次进行 1h。 协助患者进行缓慢行走、迈步行走、站立平衡、锻炼患侧关节弯曲能力,上肢外展、上举以及肘关节屈曲和伸展,加强眼部和手部协调性训练。②肢体按摩:对患侧肌肉做向心性按摩,然后再对各个关节进行按摩,按摩的动作要轻柔、缓慢。 ③穴位按摩:从印堂两侧从眉弓向太阳穴,从印堂沿着鼻两侧经迎香、颧骨至两耳前往返按摩;面部的重要穴位用拇指按摩,稍用力。 1.3观察指标 显效:患者自述疼痛消失,偏瘫症状基本消失,神经系统功能显著恢复,能 够自行活动和生活;有效:患者自述疼痛有减轻,偏瘫症状有好转,神经系统功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6-05-12T16:35:15.143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20期供稿作者:钱亿飞 [导读] 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江苏常熟 215500)脑中风后遗症主要表现在语言障碍、认知障碍、行动障碍等方面,对脑中风后遗症的研究是现代医学界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 钱亿飞 (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江苏常熟 215500) 【摘要】目的:研究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方法:选择来我院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患者48例,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针灸治疗,每周五次,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可以明显看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精神质量,患者恢复速度较快,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针灸;康复训练;脑中风后遗症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0-0043-02 随着现代社会的急速发展,脑中风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脑中风是心脑血管疾病中致残率以及致死率较高的一种,当前已经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其恢复的程度较慢,时间较长[1]。脑中风后遗症主要表现在语言障碍、认知障碍、行动障碍等方面,对脑中风后遗症的研究是现代医学界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临床治疗中,针灸可促进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新的神经元,有效缓解和治疗患者的后遗症[2]。本院对近年来收治的脑中风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治疗,发现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可以有效治疗患者的脑中风后遗症,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10月来我院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患者48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3例,患者年龄34至81岁,平均年龄(59.7±3.8)岁,病程周期2个月至13个月,平均病程周期(6.3±3.9)个月。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24例。其中对照组中男13例,女11例,患者年龄35至81岁,平均年龄(59.1±3.7)岁,病程周期2个月至13个月,平均病程周期(6.5±3.1)个月。治疗组中男性12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34至80岁,平均年龄(56.2±4.3)岁,病程周期2个月至12个月,平均病程周期(5.8±4.4)个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包括:运动治疗法与舒尔氏刺激治疗法。运动治疗法训练的内容包括:由一开始的卧床转变至坐立,这样可以锻炼患者的平衡力与耐力,再而转变至站立,当可以独立站立时,需要家属搀扶行走,当患者可以独立行走时,可以进行台阶,起蹲等动作。舒尔氏刺激治疗法:利用卡片、语言指令等形式练习患者的语言功能、认知功能以及理解功能。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针灸治疗,针灸治疗需每周五次,主要在外关穴、内关穴、合谷穴、足三里穴、命门穴、三阴交穴、手三里穴、阳陵穴、悬钟穴、梁丘穴、大椎穴、膻中穴、百会穴、气海穴、曲泽穴、肩髃穴位留针三十分钟,如语言障碍者加配廉泉穴、哑门穴;嘴角歪斜者配颊穴、地仓穴;身体痉挛者配申脉穴、照海穴、跗阳穴、居髎穴;吞咽困难者配哑门穴、水沟穴;弛缓者配昆仑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两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 1.3 评价标准 在两组患者接受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比,如经过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的各项指标显示正常,恢复正常生活,后遗症情况基本消失则为康复;如患者神经功能的各项指标开始慢慢好转,基本生活可以自理则为有效;如患者神经功能的各项指标无任何明显变化,生活自理能力与治疗前无任何差别则为无效[3]。 1.4 统计学软件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配对χ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P<0.05表示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34%,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66%,显而易见,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见下表。 表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在中医上脑中风称为脑卒中,是由阴阳失调、运化不畅与气血逆乱导致的,所以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时,需要以调节气血,顺气舒血,平衡阴阳,越早治疗效果会越好,一般在治疗2个月后患者会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研究表明[4],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脑中风后遗症的不同程度的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运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是现代医学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最有效地治疗方法。 康复训练是可以通过日常的行为习惯,使患者维持肌群生理功能,在建立运动平衡系统时,帮助患者重新建立正确的运动思维,使原本睡眠的脑细胞恢复正常功能,本研究中显示,对照组在单纯的通过康复治疗来治疗患者时,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虽然都有转好迹象,但其治疗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而治疗组,在康复训练的同时联合针灸治疗,可以明显的看出患者在生活与精神上的好转。针灸是中国中医理论治疗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针灸各个穴位来达到舒经活血、温阳益气、解痉缓急、疏通经脉、平衡阴阳等方法来治疗疾病。现代医学理论中表示[5],针灸对恢复机体运动功能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针灸可以快速的使局部神经系统达到

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护理

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护理 发表时间:2014-04-10T08:50:02.3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9期供稿作者:徐桂华 [导读] 多发性硬化(MS)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澄清,目前认为本病可能与自身免疫、病毒感染、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有关。徐桂华 (哈尔滨市第二医院 150000) 【摘要】多发性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明的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为主要病理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呈现病灶部位及时间上的多发性,多数为反复发作与缓解及阶梯样重的病程。世界各地均有发生,纬度越高离赤道越远的地域,发病率越高。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23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患者护理神经内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9-0229-02 多发性硬化(MS)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澄清,目前认为本病可能与自身免疫、病毒感染、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有关。多种现象表明免疫反应介导多发性硬化发病;在MS患者血清或脑脊液中,麻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EB病毒等抗体滴度升高,提示MS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MS有一定程度的家族聚集现象,可发生在同一家庭,提示遗传素质在M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MS发病率与高纬度寒冷地区有关,因而环境因素在 MS的发病中可能起作用。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收治患者多发性硬化23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在4~48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3.6岁。发作与缓解是本病的重要特点。首次发病后可有数月或数年的缓解期,可再出现新的症状或原有症状再发。发作时间持续24小时以上,缓解期至少1个月,最长可达20年,复发次数可为十余次或数十次,每次复发均可残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病情每况愈下。 1.2方法与结果:多发性硬化的治疗目的为阻止病程进展,减少复发,延长缓解期,缩短复发期,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重视生活护理,提高生存质量。治疗措施为以循证医学为依据采取糖皮质激素冲击为首选的急性发作期治疗和免疫调节剂为平台的缓解期治疗,防止急性期病变恶化及缓解期复发,晚期主要采取对症和支持疗法,减轻神经功能障碍带来的痛苦。结果:23例患者经过平均两周的住院治疗和精心护理,病情明显好转,出院时达成满意效果。 2 护理措施 2.1自理缺陷 2.1.1提供安全方便的环境:将呼叫器置于患者伸手可及处,日常用品如餐具、水、便器、纸巾等定位放置于床旁,以方便患者取用[1];活动空间不留障碍物,灯光明暗适宜;走道、楼梯设置扶手;病房、浴室地面平整、防湿、防滑;配备手杖、轮椅等必要的辅助用具,以增加活动时的安全性;指导患者眼睛疲劳或复视时,尽量闭眼休息或双眼交替休息;指导其使用字体较大的阅读材料和书籍等。 2.1.2遵医嘱应用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MS急性发作和复发的主要治疗药物,常采用大剂量短程疗法,一般用甲基泼尼松龙1 000mg/d加入5%葡萄糖500ml静滴,3~4小时滴完,连用3~5天后改泼尼60mg/d口服,12天后逐渐减量至停药。糖皮质激素有免疫调节和抗炎症作用,可减轻水肿,改善轴索传导,缩短急性期和复发期病程。长期应用不能防止复发,且可出现严重副作用,故不主张缓解期预防性应用糖皮质激素。 2.1.3病情观察:观察肢体无力的程度及病变累及范围,有无视觉减退、眼肌麻痹、眼球震颤、感觉异常、构音障碍、共济失调症状,结合病史了解是否存在复发-缓解或进展征象,如病情恶化及时通知医生并作相应处理。 2.2知识缺乏 2.2.1疾病知识指导:与患者及家属共同讨论病情,解释本病的病因、病程,病变常累及的部位,患者常出现的症状、体征、治疗目的、方法以及预后。鼓励患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减少复发。 2.2.2饮食指导:给予高蛋白、低脂、低糖、富含多种维生素、易消化、易吸收、无刺激性的饮食,并维持足够的液体摄入,保证足够的营养供给;饮食中还应含有足量的纤维素,以利于激发便意和排便反射,预防便秘或减轻便秘的症状。 2.2.3用药指导:让患者了解本病常用治疗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2]。应告诉患者严格按医嘱用药,防止突然停药所致“反跳现象”等不良反应;同时注意观察有无骨质疏松、感染、水电解质紊乱及消化系统并发症。 3 讨论 根据患者自理能力缺陷的程度,向患者提供生活照顾和帮助,指导、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协助保持舒适体位,变换体位有困难者协助翻身,防止局部长时间受压,为患者制定作息时间表,使之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防止过度疲劳[3]。帮助患者洗漱、进食、大小便和每日温水全身擦拭等。对于有脊髓平面受损、肢体运动障碍的卧床患者,应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指导进行主动或被动锻炼。肌张力增高或共济失调的患者,应给予辅助支持,指导步行训练,并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受凉或肢体活动过度。排尿困难患者可以按摩膀胱区以助排尿。留置尿管者应作好尿管护理,定期开放,一旦排尿功能恢复,应尽早撤除留置尿管。鼓励患者坚持适当的肢体功能锻炼,根据体力调整活动量和活动范围;保持平衡心态,生活有规律;指导患者避免感染、外伤、妊娠、过度劳累、精神紧张、预防接种、冷热刺激等引起复发的因素;勿使用热敷或过热的水洗澡;女性患者首次发作后2年内避免怀孕。 参考文献 [1] 张宝婵;洪碧霞;冯洁贞;张俊鹏;多发性硬化患者抑郁状况的调查及应对[J];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24期. [2] 傅荣.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的护理[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3,23(5):461-462. [3] 刘丽娟.46例重症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 ,40(5):356-357.

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的研究

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6-06-24T11:20:48.51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6期作者:张争启 [导读] 探讨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的治疗方法。 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157001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的5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的治疗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其基础之上进行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患者的FMA评分为:上肢治疗前9.01 ± 2.25,治疗后19.20 ± 8.32;下肢治疗前8.25 ± 3.10,治疗后21.32 ± 8.57,其BI值治疗前为38.25 ± 10.11,治疗后为74.48 ± 18.32.对照组的FMA评分为:上肢治疗前8.92 ± 2.14,治疗后13.25 ± 6.35;下肢治疗前为8.05 ±3.20,治疗后为14.16 ± 6.67;其BI值治疗前为38.26 ± 9.35,治疗后为60.34 ± 15.10.这两组患者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结合机制研究表明,现代康复对传统针灸具有重要的意义,反过来,针灸对康复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针灸;康复治疗;脑卒中 脑卒中是目前我国第一大致死性和致残性疾病,致残率高达80 %以上,约有2/3的脑卒中患者遗留功能障碍,其中最常见的是偏瘫,采取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能最大程度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虽然传统针灸医学与现代康复医学产生的时代不同,起源的国度有异,但其之间的内在联系及互补性使其结合在脑卒中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此,我院对其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的5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的治疗组,对照组25例患者,男10例,女15例,左侧偏瘫11例,右侧偏瘫14例;年龄为41 - 78岁,平均年龄为(67.20 ± 9.41)岁,病程7 - 32d,平均病程为(16.43 ± 6.72)d。治疗组25例患者,男13例,女12例,左侧偏瘫15例,右侧偏瘫10例;年龄为43 - 75岁,平均年龄为(64.91 ± 10.63)岁,病程5 - 34d,平均病程为(15.65± 5.22)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康复治疗,患者入院后,急性期均给予神经科常规治疗,待病情稳定后,给予康复治疗。对照组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治疗:良肢位的摆放,使肢体位于功能位,患侧肩关节外展外旋,肘关节伸展位,髋关节内收内旋,膝关节轻度屈曲及踝关节背屈位(关节的被动、主动 - 助力运动、主动运动,鼓励患者用健侧带动患侧关节运动。体位转移及坐立位平衡训练,体位转移按循序渐进的原则由卧→坐→站立训练,平衡训练强调躯干侧曲及旋转,步行及上下楼梯训练。以上均为2次/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3 - 4 次/d,指导家属协助训练。2周为 1 个疗程,共治疗 2个疗程。治疗组处理常规的康复训练之外,进行针灸治疗。主要采用醒脑开窍针法,取人中、极泉、内关、尺泽、合谷、委中、三阴交等。操作按照醒脑开窍针刺方法操作,随症加减:口眼歪斜者,加颊车、地仓、下关、迎香; 舌强不语者,加金津$玉液$廉泉,通里; 上肢不遂者,加肩髃、曲池、少海、手三里; 下肢不遂者,加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足三里、昆仑、太冲。诸穴均平补平泻,2周为 1 个疗程,1 次/d,共治疗 2 个疗程。 1.3评价标准 ①运动功能评定采用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运动量表评定肢体运动功能; 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Barthel(BI)指数评定,有专人测评。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 20.0 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采用 t 检验,以 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的患者的FMA评分为:上肢治疗前9.01 ± 2.25,治疗后19.20 ± 8.32;下肢治疗前8.25 ± 3.10,治疗后21.32 ± 8.57,其BI值治疗前为38.25 ± 10.11,治疗后为74.48 ± 18.32.对照组的FMA评分为:上肢治疗前8.92 ± 2.14,治疗后13.25 ± 6.35;下肢治疗前为8.05 ±3.20,治疗后为14.16 ± 6.67;其BI值治疗前为38.26 ± 9.35,治疗后为60.34 ± 15.10.这两组患者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讨论 3.1脑卒中的介绍 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次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发病后的主要症状包括: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②肢体活动不灵,突然跌到;③突然出现失语或听力障碍;④突然出现一侧肢体麻木。根据脑动脉狭窄和闭塞后,神经功能障碍的轻重和症状持续时间,分三种类型。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颈内动脉缺血表现为,突然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失语,单眼短暂失明等,少有意识障碍。椎动脉缺血表现为,眩晕、耳鸣、听力障碍、复视、步态不稳和吞咽困难等。症状持续时间短,可反复发作,甚至一天数次或数十次。可自行缓解,不留后遗症。脑内无明显梗死灶。2.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RIND)与TIA基本相同,但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有的患者可达数天或数十天,最后逐渐完全恢复。脑部可有小的梗死灶,大部分为可逆性病变。3.完全性卒中(CS)症状较TIA和RIND严重,不断恶化,常有意识障碍。脑部出现明显的梗死灶。神经功能障碍长期不能恢复,完全性卒中又可分为轻、中、重三型。 3.2针灸结合康复治疗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针灸可以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络、调节气血$纠正气血逆乱,有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脑血流障碍,从而改善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但针灸过分重视肌力的恢复,而忽视了异常运动模式的改变,所以对于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 量却没有相应的提高,而现代康复训练正好弥补了这个不足。现代康复训练可以刺激外周神经诱导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建立正常的运动功能模式,改善肢体痉挛和萎缩,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减少或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