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理中汤
理中汤合方思路与技巧(一)
理中汤合方思路与技巧(一)理中汤合方思路与技巧什么是理中汤?理中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被广泛应用于调理脾胃功能失调引起的各种症状。
它由多种草药组成,通过调理脾胃,促进消化吸收,达到缓解症状和改善整体健康的目的。
合方的重要性合方是指将不同草药按照一定比例组合在一起,以增强药效、减少副作用、提高疗效。
合方是理中汤成功的关键,下面介绍几种合方的思路和技巧。
理中汤合方的思路1.根据症状:根据患者的主要症状,选择具有相应药物特性的草药。
比如,对于食欲不振的患者,可以选择具有开胃作用的草药如炙黄芪、陈皮等。
2.脾胃调理:理中汤的核心作用是调理脾胃功能,所以合方中要选择具有健脾胃、益气血的草药。
常用的草药有党参、炙黄芪、白术等。
3.辨证施治: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体质特点,选择相应的草药进行合方。
比如,对于寒湿体质的患者,可以选用温中散寒的草药如干姜、陈皮等。
4.药物配伍:在合方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配伍作用。
有些草药可以增强药效,有些草药则具有相互抵消的作用。
合方时要注意搭配合理,避免草药之间的反应影响疗效。
5.定期调整:患者的病情会随着治疗过程的进展而变化,所以合方也需要定期调整。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反应,根据需要对合方进行修改和调整,以提高疗效。
理中汤合方的技巧1.适量使用辅助草药:理中汤的合方中,可以适度添加一些辅助草药,以增强药效或缓解不适。
常用的辅助草药有陈皮、草果、枳实等。
2.配伍注意药性相宜:理中汤的合方中,草药的药性相宜是十分重要的。
比如,白术和炙黄芪都属于健脾胃的草药,它们的药性互相协调,能够达到更好的调理效果。
3.情志调理:中医讲究情志与脏腑的关系,合方中可以适当添加一些情志调理的草药,以起到辅助调理的作用。
常用的情志草药有藏红花、远志等。
4.食疗结合:脾胃是中医中的根本,饮食对于脾胃的调理也十分重要。
在合方中可以适当引导患者食疗,选择一些对脾胃有益的食物进行搭配和调理,以增强疗效。
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理中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由黄耆、白术、茯苓、半夏、生姜、人参、甘草等多味中药组成。
它具有以下的功效与作用:
1. 理中益气:黄耆、白术和人参是理中汤的主要成分,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可以帮助消化系统的功能,改善胃肠道功能,增进食欲,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2. 和胃止呕:理中汤中的半夏和茯苓具有和胃止呕的功效,对于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 理气止泻:生姜和甘草具有理气止泻的作用,可以帮助调节肠道蠕动,缓解腹泻和腹痛,特别适用于肠胃不适引发的腹泻。
4. 安神益智:黄耆和甘草具有益气养心的作用,可以平复心神,缓解焦虑和失眠等症状,有助于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
5. 改善体质:理中汤中的各种中草药组合有利于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体质,改善亚健康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理中汤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胃脘胀满、腹泻等症状,但对于其他疾病并不一定适用。
在使用时,请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自行服用。
理中汤(又名理中丸、人参汤)
理中汤(⼜名理中丸、⼈参汤)【原⽂】1.霍乱,头痛发热,⾝疼痛,热多欲饮⽔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者,理中丸主之。
《伤寒论》(386)2.⼤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伤寒论》(396)3.胸痹,⼼中痞⽓,⽓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枳实薤⽩桂枝汤主之;⼈参汤亦主之。
《⾦匮要略·胸痹⼼痛短⽓病脉证并治第九》【组成与⽤法】⼈参⼲姜⽢草,炙⽩术各三两以四物依两数切,⽤⽔⼋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升,⽇三服。
若脐上筑者,肾⽓动也,去术加桂四两。
吐多者,去术加⽣姜三两。
下多者,还⽤术。
悸者,加茯苓⼆两。
渴欲得⽔者,加术⾜前成四两半。
腹中痛者,加⼈参⾜前成四两半。
寒者加⼲姜⾜前成四两半,腹满者,去术加附⼦⼀枚。
服汤后,如⾷顷,饮热粥⼀升许,微⾃温,勿发揭⾐被。
【功效】温中健脾。
【医案】1.经期过长初诊:2005年8⽉2⽇。
黄某,⼥,35岁,⽉经紊乱近3个⽉,⽉经按期于7⽉22⽇来潮,⾄今12天未净,经量多,经⾊鲜,夹少量⾎块,⽆不适症状。
带下⽆殊,纳可,寐安,⼤便秘结。
8⽉1⽇⾎常规检查提⽰:⾎⼩板 36~74×109/L(正常值100~300×109/L),⾎⼩板压积 0.08(正常值0.12~0.212)。
B超检查:⼦宫三径46mm×41mm×49mm,⼦宫内膜厚度4mm,宫内节育环位置正常。
⽉经史:16岁初潮,27~30天⼀周期,3~10天净。
⽣育史:1-0-2-1。
⾆偏淡嫩,苔薄腻,脉细软。
西医诊断:⾎⼩板减少症。
治法:温中健脾⽌⾎。
⽅剂:理中汤合黄芪建中汤加味。
党参15g ⽩术9g 炮姜5g 炙⽢草6g 炙黄芪15g 桂枝6g ⽩芍12g 饴糖(冲)30g ⼤枣6个,3剂。
⼆诊:2005年8⽉5⽇。
经⽔8⽉4⽇晚上净,左侧头痛,⾆脉如上。
治法:补益⽓⾎。
⽅剂:归脾汤(《济⽣⽅》)加⽣⽩芍10g、蔓荆⼦10g、珍珠母20g,5剂。
理中汤(理中丸)配方,理中汤方歌方解
理中汤(理中丸)配方,理中汤方歌方解理中汤(理中丸)配方,理中汤方歌方解【方剂组成】人参、炙甘草、白术、干姜各9克。
【用法】水煎温服或蜜丸。
歌诀:理中汤方用人参,甘草干姜白术追,太阴里证心下痞,小便不利治认真。
【方解】本方是甘草干姜汤加人参、白术而成,故治甘草干姜汤证心下痞硬而小便不利者。
治心下痞、胃虚主用人参,故本方又名人参汤(丸)。
【仲景原文解析】《伤寒论》第159条: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
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
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解析:太阳伤寒,治应汗解,如果误服攻下的汤药,要造成下利不止、心下痞硬的甘草泻心汤证,服泻心汤则证已,但又误用其他攻下的药,则可造成下利不止。
此时医者用理中汤治疗,不仅无效,反而下利更甚。
这是由于理中汤专理中焦的胃,今之下利不止,是因反复误下,使下焦肠虚失权而滑下不止,宜以收摄止泻的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
若服后利还不止,则当利其小便,使水谷别,而下利自止。
《伤寒论》第386条: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解析:见五苓散条。
《伤寒论》第396条: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解析:伤寒病愈后,其人喜唾,久久不已,此为胃中有寒饮,宜以理中丸温以和之。
按:喜唾为胃虚有饮,此证多有,不必限于大病差后,本方有良验。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第5条:胸痹,心中痞,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解析:心中痞,指心中痞塞气不畅通之意。
气结在胸,是说气结于胸中而胸满闷。
胁下逆抢心,是说自觉有气自胁下而逆于心胸感。
枳实薤白桂枝汤,功能降逆行气以消胀满,故可用其治疗。
而又说人参汤〔即本方)亦主之者,是因中气大虚,饮自下乘,亦可引起气结胸满的类似证候。
前者是实证,后者是虚证,要根据证的虚实选方。
理中汤治疗胃寒的医案
理中汤治疗胃寒的医案
理中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伤寒论》,其
主要功效是温中益气,治疗脾胃虚寒的症状,同时也能改善乏力、不
思饮食等身体虚弱的症状。
下面就由我为大家分享一则治疗胃寒的医案。
患者李先生,年过四旬,平时吃饭偏好凉性食物,喜欢喝凉水和
冰饮料,导致他的胃肠系统没有得到充分调理,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原
因不明的腹痛、口干舌燥、食欲不振、大便干燥等症状,经常感觉虚
弱无力,甚至出现了失眠的情况。
李先生前往当地中医院就诊,医师
针对他的胃寒症状开了理中汤的方剂让他服用。
李先生在服用理中汤的过程中逐渐感觉到效果,原本疲惫无力的
身体渐渐变得有了些许力量,食欲不振的情况也得到了缓解。
经过几
天的调理,他的腹痛、口干舌燥等症状也逐渐消失了。
将近一个月的
时间后,他的病情已基本痊愈。
可以看出,对于胃寒患者来说,理中汤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中药治
疗方案。
理中汤中的黄芩、半夏等药材能够温中祛寒、燥湿化痰,可
以消除腹痛、口渴等症状,同时通过加强对脾胃的调理达到最终的治
疗效果。
但在使用理中汤时,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配,因为不同的患者病因病机不同,治疗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此外,使用
时也需要严格遵循医师的指导和用量要求,以保证安全有效地实现治
疗效果。
总的来说,如果您也正处于胃寒所带来的身体不适期间,我们建
议去寻求中医师的帮助,并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理中汤进行治疗,以
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
同时,还需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过多摄
入冷饮及寒性食物,促进脾胃的健康运转,从而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理中汤26方
中医药同名方剂学习资料——理中汤理中汤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不同来源的中医药方剂26种“理中汤”的组成和用法,以供大家参考。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组成:槟榔(锉)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益智(去皮,炒)1两,桂(去粗皮)1两,陈橘皮(去白,焙)1两,半夏(姜汁制)1两,沉香1两(锉)。
制法:上为粗末。
功效:患后不思饮食。
用法: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2片,大枣2个(擘破),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普济方》卷三五五。
组成:人参(去芦)、白术、干姜、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加木香(煨)、肉豆蔻。
功效:产后虚证,下痢纯白,腹痛,里急后重,手足冷。
用法:每服3钱,陈米、盐、乌梅煎,空心服。
来源:《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组成:白术3钱,炮姜1钱半,炙草1钱半。
功效:孕妇心气疼痛,脉迟者。
用法:水煎,去滓温服。
来源:《幼幼集成》卷五。
组成:人参1钱,炙甘草1钱,绿升麻1钱,漂白术2钱。
功效:痘已现形,而吐泻不止。
用法:加煨姜3片,大枣3个,水煎服。
来源:《叶氏女科》卷一。
组成:人参8分,白术(蜜炙)8分,五味子3分,甘草3分,干姜5分。
功效:肾虚经来泄泻,经来之时五更泄泻,如乳儿尿。
用法:水煎,空心服。
来源:《医学心悟》卷六。
组成:人参2钱,黑姜1钱5分,甘草(炙)2钱,白术(陈土炒)3钱,附子(姜汁、甘草水制)1钱。
用法:加大枣3个(去核),水煎服。
来源:《普济方》卷三七一。
组成:人参(去芦)、白术、白僵蚕(炒)、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效:小儿慢惊虚困,痰涎不利。
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来源:《普济方》卷四○四。
组成:人参(去芦)、白术、白姜(炮)、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锉。
功效:脾胃虚冷,脘痛,腹胀,泄泻。
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来源:《古今医彻》卷一。
组成:人参1钱,白术(土炒)1钱,干姜(炮)1钱,甘草8分,乌梅肉2个,川椒10粒。
中医经方:理中汤
中医经方:理中汤蔡长福:理中汤为伤寒论核心方原方:人参、甘草(炒)、白术、干姜(炮),各三两。
组方:炙甘草50g、党参50g、白术50g、干姜40g。
(摘自仲师之徒蔡长福的新浪博客)怕冷为什么吃桂枝汤不管劲?为什么用附子不管用?我这辈子治过好多,非常难。
最后我就转了脑子了。
就知道人冷了吃碗汤,身上马上就不冷了。
人怕冷,不是光肾的事。
脾阳败了,冷就治不掉了。
所以想起来理中汤——理中汤是张仲景伤寒论的核心总方。
人的生死都在理中汤上,没有发现理中汤这么好的。
伤寒论三百七十五方,理中汤是个核心。
可是后人不知道利用,光知道从皮毛去治......。
推荐博文:民间验方集合(不断更新中)脾为后天之本,能量不转化,热不对外来,这个冷你永远治不掉。
你光治皮毛有什么用?要大量的营养才能化为能量。
理中汤就这几味药,你看仲景用多大!都四两哎。
这四味药放在一起,有多大的能量!你后人用药哪有用这么多的?用10克20克,吃了根本不管劲。
下半身怕冷,再把附子加上。
浏览更多博文请点击:/wneldbk100冷,也就是脾胃虚了。
仲景为什么立下理中汤?你中不建,什么都没有了。
只有大剂量的理中汤,才能把脾建起,人能量才能够。
这种冷,你还要分清,就那一味药来回调换——冷于中干姜大,冷于下附子大。
万病不要离开脾胃,方方不要离开理中。
里面不化实,理中只管用。
里面化实,大陷胸出现了,大承气出现了,你还用(理中汤)吗?那就不用了。
大陷胸出现了,大承气出现了,泻过就补。
大陷胸汤喝过了,人就不着了(不行了)。
为什么郝万山讲过,独参汤一杯人就还过来了?我们知道这个道理,就明白了。
别看大实,那是临时的。
肚子一泻,热一去,邪一走,赶紧要补。
理中汤是张仲景三百七十五方中的核心方,建中还不是。
你把理中汤加减好了,这本书就写成了。
抓住理中汤,抓住脾胃,这本书写出来太有价值了。
......你把中焦补足了,轻易就受不了凉。
脾胃是后天生命的来源,理中汤是张仲景三百七十五方中的一个核心方。
理中汤的功能主治
理中汤的功能主治理中汤简介理中汤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种重要方剂,是由古代医家张仲景所创立。
理中汤由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草药组成,通过调理脾胃功能,达到益气健脾的功效。
理中汤具有多种功能主治,下面将进行详细介绍。
主治功能1.调理脾胃–理中汤中的党参和白术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能够改善脾胃功能不佳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等问题。
–理中汤还可以调理脾胃,改善脾胃虚寒引起的腹泻、便溏等症状。
2.益气健脾–党参是理中汤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补气健脾的作用。
它能够增强体内的气血运行,提高机体抵抗力,并改善脾胃功能,增进食欲。
–茯苓是理中汤中的另一个重要成分,具有健脾利水的功效,可以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改善脾胃湿滞所引起的胸胁胀满、食欲不振等症状。
3.补中益气–理中汤中的甘草具有补中益气的作用,能够调和脾胃的阴阳平衡,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并缓解脾胃虚弱所导致的疲乏无力、气短乏力等问题。
–理中汤可以补充体内的气血,增强机体的生命活力,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4.缓解腹泻–理中汤中的白术具有健脾固肠的作用,能够缓解腹泻、腹痛等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症状。
同时,白术还能够增进食欲,提高体力,增强体质。
5.改善心情–理中汤中的甘草具有舒缓神经、改善心情的作用,对于情绪低落、焦虑不安等精神压力引起的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适用人群理中汤适用于以下人群:•脾胃功能不佳,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等问题的人群。
•脾胃虚寒引起的腹泻、便溏等症状的人群。
•体质虚弱,疲乏无力、气短乏力等问题的人群。
•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腹泻、腹痛等症状的人群。
•情绪低落、焦虑不安等精神压力引起的症状的人群。
注意事项使用理中汤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建议在中医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以确定剂量和疗程。
2.遵循医嘱进行使用,并按照正确的方法煎煮草药。
3.部分患者可能对理中汤中的某些草药成分过敏,应特别注意过敏反应。
4.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小儿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理中(理中汤)潜阳治疗高血压症及加减(+附子+半夏茯苓+黄连川椒乌梅+)
理中(理中汤)潜阳治疗高血压症及加减(+附子+半夏茯苓+黄连川椒乌梅+)理中丸是张仲景为治疗“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寒多不用水者”以及“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之症而设。
由于本方立法温中补虚,健脾助运,体现了治疗中焦虚寒证候的基本原则,故被后世医家加减用于多种脾胃虚寒症候及由脾胃虚寒为病机而致的多种临床症候群的治疗,临床运用非常广泛,是中医临床中最实用且速效的经典方之一。
理中汤(1)出处:《伤寒论》(2)组成:党参、干姜、白术、炙甘草(3)功能主治:补气健脾,温中散寒,主治脾胃虚寒,证见慢草不食,腹痛泄泻等证。
(4)方解:本方是温补脾胃,治疗中焦虚寒的要方,方中:•干姜(主) :温中散寒,恢复脾阳•党参(辅):大补脾胃之气,以振奋脾胃功能•白术(佐):健脾燥湿,以培补脾土之虚。
•甘草(使):健脾和中协调诸药。
(5)方歌:补气健脾理中汤,•温中散寒有干姜。
•党参白术炙甘草,•脾胃虚寒定能好。
(6)加减:本方加附子为附子理中汤,再加肉桂叫桂附里中汤。
组成:人参(15克)干姜(15克)白术(15克)甘草(15克){原方丸剂各用90克}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1. 脾胃虚寒证。
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呕吐,大便稀溏,脘痞食少,畏寒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润,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2. 阳虚失血证。
便血、吐血、衄血或崩漏等,血色暗淡,质清稀。
3. 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或病后多涎唾;或小儿慢惊等。
(本方常用于急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胃下垂、胃扩张、慢性结肠炎等属脾胃虚寒者。
)用法: 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作丸剂,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次一丸,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
} 禁忌: 湿热内蕴中焦或脾胃阴虚者禁用。
方解: 本方所治诸证皆由脾胃虚寒所致。
中阳不足,寒从中生,阳虚失温,寒性凝滞,故畏寒肢冷、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脾主运化而升清,胃主受纳而降浊,今脾胃虚寒,纳运升降失常,故脘痞食少、呕吐、便溏;舌淡苔白润,口不渴,脉沉细或沉迟无力皆为虚寒之象。
理中汤、补中益气汤
理中汤、补中益气汤理中汤(《伤寒一论》)组成:人参、干姜、白术、甘草。
功用:温中散寒,健脾助阳。
施氏临证经验:1.消化性溃疡,胃阳虚寒者,用附子理中汤加高良姜、厚朴、陈皮、砂蔻仁、檀香、旋覆花、代赭石等,理气散寒,温中止痛。
2.慢性胃炎、胃张力减弱,寒热错杂者,用理中汤合左金丸、枳术丸、二陈汤、平胃散、效中满分消丸治脘痞腹满、吞酸嘈杂等。
可加麦芽、神曲消导,丹参、红花和血,薤白、玄明粉等导浊通便。
制成散剂长期服用。
3.慢性肠炎,泄泻腹痛,畏寒肢冷,用附子理中汤温阳散寒。
寒湿加胃苓汤,肾虚合四神丸,间参以涩汤止泻、燥湿健脾之品。
4.慢性痢疾,大便脓血,里急后重,见脾阳不足者,有湿热积滞兼夹者,合白头翁汤、左金丸;肾虚合四神丸去肉豆蔻,加椿根皮、石榴皮、赤石脂、禹余粮等。
5.肠伤寒(湿温)重症,脾胃寒凝,虚热外浮,用附子理中、左金、二陈,加五味子、白芍等,先固本元,温脾胃,复津液,退虚热。
6.霍乱吐泻,烦渴肢冷,脉闭不出,用附子理中汤加减。
方中用大山参、西洋参、五味子、远志益气强心生津,加桂枝、白芍、吴萸、黄连等调和阴阳寒热。
7.周围循环衰竭,神识不清静,四肢厥冷,呼吸迫促,用四逆加人参汤合生脉散,加吴萸、远志。
方中大山参、西洋能强心救逆。
8.阳虚头痛,四肢冷,头部痛剧,脉紧,属虚寒凝滞者,用附子理中汤加当归,理中扶阳。
9.月经过多,久漏不止,经色暗淡或紫黑,头晕短气,倦怠乏力,腰酸腹痛,脉沉迟,舌淡,属阳气虚不能摄守阴血者,用理中汤、黑地黄丸为主,合山萸肉、生熟地、升麻、芥穗、赤石脂、禹余粮等,温阳摄阴,健脾益肾。
【评按】程应旄说:“阳之动始于温,温气得而谷气运,谷气升而中气瞻,故名理中,实以燮理之功予中焦之阳。
盖谓阳虚,即中阳失守。
”理中丸(人参汤)乃阳气虚寒、中阳失守之效方。
阳虚则阴寒之邪凑之,中气失守,上不能摄口津,故喜唾涎沫,下不能固二阴,即久利下血,或月经淋沥。
用理中汤为主以守中益阳,合相应方药,不仅可疗久疾,而且可救急症,是治本之策。
【中医十大类方】理中汤
【中医十大类方】理中汤人参三两(15g)白术三两(15g)干姜三两(15g)甘草三两(15g)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干姜配上人参、白术、甘草,便是有名的理中汤。
中医治疗腹中虚寒的疾病,用药不离此方。
《伤寒论》用理中汤治疗发热头痛、身痛、恶寒、吐利,亦治大病后、喜唾。
《千金方》用治霍乱吐下、胀满、食不消化、心腹痛。
《赤水玄珠》用治小儿吐泻后,脾胃虚弱、四肢渐冷,或面有浮气、四肢虚肿、目合不开。
《三因方》用治伤胃吐血。
相传宋徽宗食冰太过,病脾疾,国医不效,后召名医杨介,以冰水煎理中汤而愈。
理中汤是治疗呈现里虚寒证的消化道疾病的主要方剂。
其中干姜与甘草,名甘草干姜汤,《伤寒论》用于治疗里寒证的烦躁、吐逆及肺中冷、眩晕、多涎唾。
所以加人参、白术者,想必因吐泻之后,胃肠道的功能受到损伤,出现消化力低下、营养不良的状态,如食欲不振、心下痞硬、大便稀溏、肌肉松软及精神萎靡、声低气馁等。
这种状态,中医称为里虚寒证。
这里的里,主要指脾胃,即消化吸收功能。
见里虚寒证的患者,全身状态比较差,或病程比较长,年老体弱者多见。
理中汤证如下:1.腹满腹胀、呕吐下利、大便稀溏、食欲不振、心下痞硬、或涎唾多而清稀;2.畏寒喜温、精神萎靡、口不干渴或口干而不思饮;3.舌质淡红、苔白或厚或腻、或滑。
——本方证多见于消化道疾患。
临床报道本方及加减方对慢性菌痢、慢性肠炎、过敏性结肠炎、急性吐泻呈虚寒者、婴儿腹泻、消化不良、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幽门痉挛、妊娠恶阻、胆道蛔虫、胆道术后胆汁分泌过多、慢性肝炎、顽固性腹胀、小儿肠痉挛、上消化道出血、便血等有效。
如慢性胃炎常表现为胃痛隐隐,口淡乏味,喜温喜按,受凉或进食生冷,劳累易诱发,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无力等,空军某医院内科认为此为虚寒证,用本方加减治疗慢性胃炎40例,结果治愈(胃酸恢复正常,自觉症状消失)21例,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胃酸不同程度改善)16例[1]。
理中汤(中医古籍)
理中汤(中医古籍)阳虚头痛:金宝臣,偶患头痛,午后甚重,服汤丸等药无效,余诊脉见沉迟,头凉如冰,沉痛不止,伴有呕吐。
因烦闷食梨致伤胃气,胃阳不足之故。
余以理中汤加藿香三钱、半夏三钱、白芷二钱、川乌一钱五、草乌一钱五水煎服,一付而睡,天明而愈。
(脉沉迟,阳虚不能鼓动血脉上浮,故沉迟。
川乌:祛风湿,散寒止痛,主要用于寒痹,寒邪凝滞引起的胃痛,寒疝等。
毒性很大,一般要炮制,久煎。
)(草乌:性味:味辛、苦,性热。
归经:归心、肝、肾、脾经。
功效: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主治: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
)又黄凤久之母,六十七岁,伏天因生气饮凉水,患头沉而凉,心烦呕吐,闭目不语,动重。
诊脉大而迟,以理中汤加半夏三钱、陈皮二钱、藿香三钱,二付愈。
又案:王宝臣因伏天吃冰,忽患头痛身颤,心热思凉,大渴饮水不能食。
经赵医调治,言系暑热,用石膏等药证更重,七日才愈。
余诊脉大无力,知冰伤阳气,气虚作渴,虚中生热,卫阳不足则头沉身重而颤。
阴盛伤脾,脾阳虚而不健运故不能食。
用理中汤加元芪五钱、附子二钱,倍用参术,生姜三片,五剂愈。
头晕:米姓学生,十四岁,因饮凉水较多,次日头晕,四肢乏力,不思饮食。
以理中汤加生芪五钱、附子一钱五、三付而愈。
呕吐:王姓妇,妊娠两月,食入一刻即吐,心烦痞闷,头眩身颤,四肢无力,口粘喜唾,脉虚大。
是伤气食凉,寒伤胃阳。
以理中汤加姜夏三钱、砂仁三钱、陈皮三钱、川朴二钱。
又案:王某六十五岁,脉见沉迟而细,头迷心烦,重则呕吐,四肢无力。
此胃阳不足之故。
以理中汤加藿香二钱、姜夏三钱、陈皮二钱、白芷二钱煎服,六付而愈。
腹痛:杨某四十五岁,因怒食凉而睡,次日腹痛肢寒,泄血如水,色黑紫,脉迟无力。
六日未愈。
用理中汤重用人参一两、白术五钱加僵蚕三钱、芥炭二钱、附子一钱五、乌梅二钱煎服,二剂全愈。
又案:曹有明,十七岁,患腹痛常吐唾,病发时食苏油即止,医云虫痛,服驱虫药不效。
余诊脉缓兼弦,此吐唾是膈上有寒,痛不止为大阴寒甚。
脾虚寒湿,用健脾温中:理中汤
脾虚寒湿,用健脾温中:理中汤按:现代人生活节奏快,饮食不节,因此胃肠疾病比较高发;对于治疗常出现的胃脘冷痛、腹胀腹泻等病症,辩证属于脾胃虚寒中焦虚寒证,用理中汤加减皆有不错的疗效。
【理中汤的组成】理中丸出自于《伤寒论》,由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组成,做丸药,也经常用汤剂。
【理中汤的功效和适用症】凡是因为脾胃虚寒、中焦寒湿、升降不利而导致的脘腹疼痛、喜温喜暖、恶心、反胃、呕逆、大便溏泄、自利不渴、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等症状,都是使用理中汤的适用症。
因为素体阳虚,脾胃虚寒,或长期生冷饮食,导致脾阳不足,寒从内生,寒性收引阳气凝滞导致腹痛里寒,脾胃气机升降不利,而出现呕吐下利、不思饮食、口淡不渴等症状,根据“寒者热之”、“虚之补之”的原则,用理中汤以健脾补气、温中祛寒祛湿。
【理中汤的配伍特点】药方用干姜大辛大热,振奋脾阳;配伍人参甘温补气健脾;白术苦燥,健脾利水祛湿;甘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
配偶特点:温补并用;祛湿行气而不耗气,温补而不碍气;温补阳气祛湿理中共用。
病情急重者可用汤药,病情缓和可以用丸药。
【理中汤加减变化】阳虚较重,脾肾虚寒,全身之阳气不足者,可加入附子,为附子理中汤。
兼有表证,可加入桂枝,共为桂枝人参汤;起温中解表、益气健脾、扶正祛邪的作用。
中焦虚寒兼有痰湿者,可加入半夏、陈皮、茯苓等药物,共同起到温中补脾、化痰祛湿的作用。
理中汤加入黄连为连理汤,用于中焦虚寒又兼有湿热中阻,寒热错杂的证候。
中焦虚寒兼有气血不足者,可加入黄芪、当归等药物,滋养脾胃之气血。
【病案举例】曾经治疗一中年女性,长期畏寒怕冷,不耐风寒,饮食怕生冷,稍微受凉即容易腹泻,后用理中汤加肉桂、肉豆蔻、石榴皮等药物调理而愈。
【方论】柯琴:“太阴病,以吐利腹满痛为提纲,是遍及三焦矣。
然吐虽属上,而由于腹满,利虽属下,而由于腹满,皆因于中焦不治以致之也。
其来由有三:有因表虚而风寒自外入者;有因下虚而寒湿自下是者;有因饮食生冷而寒邪由中发者。
理中汤温中仲景 治伤寒太阴病自...
理中汤温中仲景治伤寒太阴病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中汤〔温中仲景〕治伤寒太阴病自利,不渴,寒多而呕,腹痛,粪溏,脉沉无力,或厥冷拘急,或结胸吐蚘,及感寒霍乱。
{太阴脾经也,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腹痛,为太阴病,自利渴者为热,不渴者为寒,喜呕腹痛便溏,皆虚寒所致,寒徵于外,则手足厥冷拘急,寒凝于中,则结胸泄泻吐蚘,霍乱者,阴阳不和而挥霍撩乱,或吐或泻,亦有寒热二证,若阴寒所致者,宜此汤,三阳传阴经而下利者为协热利,阴寒直中阴经而下利者为寒利,外邪传里而腹痛者,其痛不常,阴寒在内而腹痛者,痛无休止,时欲作利,大腹属太阴,少腹属少阴,脐下属厥阴,亦有挟食积与痰火者,三阳下利身热,太阴下利手足温,少阴厥阴下利身冷,其大较也,下利虽有表证,不可发汗,以下利为邪气内攻,走津液而胃虚也。
}白朮〔东壁土炒二两〕、人参、乾薑〔炮〕、甘草〔炙一两〕、每服四钱,自利腹痛者,加木香,不痛利多者,倍白朮,渴者倍白朮,〔白朮益气燥湿,故能生津。
〕蜷卧沉重,利不止,加附子,〔此兼少阴证〕,腹满去甘草,〔甘令人满〕,呕吐去白朮,加半夏薑汁,〔白朮甘壅,薑夏散逆。
〕脐下动气,去朮加桂,〔白朮补气,桂泄奔豚。
〕悸加茯苓,〔饮停则悸,茯苓利水宁心〕,阴黄加茵陈,寒结胸加枳实,本方等分,蜜丸,名理中丸。
〔仲景曰,大病癒后喜唾,久不了,胃中有寒,宜理中丸温之。
〕此足太阴药也,人参补气益脾,故以为君,白朮健脾燥湿,故以为臣,甘草和中补土,故以为佐,乾薑温胃散寒,故以为使,以脾土居中,故曰理中。
{王海藏曰,上吐下泻不止,当渴而反不渴,脉微细而弱者,理中汤主之,经又曰,伤寒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主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宋徽宗食冰太过,病脾疾,国医不效,召杨介进大理中丸,上曰,服之屡矣,介曰,疾因食冰,臣请以冰煎此药,是治受病之源也,果愈。
虚寒胃痛,就用理中丸(汤)!
虚寒胃痛,就用理中丸(汤)!理中丸,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配方有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9克,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每次服1丸,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
功效为温中祛寒,补气健脾,主治脾胃虚寒、饮食少思、口淡无味、呕吐恶心、大便溏泄、腹痛喜热按、舌苔淡白滑腻、脉沉弱无力。
理中汤配方与丸剂相同: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9克。
加水煎之,2煎并合,分3次热饮。
关于本方的剂型,张氏明示丸、汤两种需丸需汤,全由病情之缓急而定。
病情较急者,多用汤剂;丸剂宜于病情较缓者。
方解:此方为温补中焦脾胃的主药方剂。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水谷入于胃,脾助胃化饮食为精微,脾输转精微以养五脏。
若脾胃阳气不足或升降无权,运化失司,清浊不分而致吐泻,寒气偏胜,故吐涎沫或泻下清稀,阳气不伸,则腹胀满而疼痛。
理中者理中焦,方中干姜温中散寒,温补脾阳;白术健运中土;人参补中益气;甘草调和诸药而和中健脾。
四药合凑,成温健脾运之功。
中气既立,清气自升,浊气自降,吐泻自平。
理中丸亦有化裁:1.理中丸加附子,为附子理中丸,为温补脾胃。
主治脾胃虚寒证、神倦懒言、畏寒肢冷、食少不饮、腹胀喜温、二便清利、霍乱、转筋、口噤等。
2.理中丸加枳实、茯苓,为枳实理中丸,为温里消痞,逐痰饮,止腹痛。
主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扩张或无力症、胃肠留饮等。
3.理中丸加半夏、茯苓,为理中化痰丸,为温中化痰。
主治脾胃阳虚有湿痰症。
4.理中丸加附子、肉桂,为附桂理中丸,升阳祛寒力量较强。
主治脾胃虚寒、痰饮内停、中焦失运、呕吐食少、腹痛便溏、脉来迟细。
关注歧黄中医方显红,请点击我头像右上角的“关注”,我会定期为你发送靠谱的中医药知识和个人临床经验方,为你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大家如果有任何健康方面的问题,可以随时给我留言或者给我发私信,我会抽空回复大家的。
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理中汤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有点陌生的,其实它是一种中药方剂,对一些特定的疾病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一起来看一下。
干姜(炒)苏子厚朴
理中汤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有点陌生的,其实它是一种中药方剂,对一些特定的疾病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一起来看一下。
干姜(炒)苏子厚朴(姜汁炒)官桂陈皮甘草(炙)各3克沉香木香各1.5克(水磨入)
茯苓(去皮)良姜各2.1克乌梅1个
【制法】上药锉为一剂。
【功能主治】治寒泄,悠悠腹痛,泻无休止,色青,脉沉迟。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2枚,灯草1团,水煎,温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三
【处方】槟榔(锉)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益智(去皮,炒)1两,桂(去粗皮)1两,陈橘皮(去白,焙)1两,半夏(姜汁制)1两,沉香1两(锉)。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患后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2片,大枣2个(擘破),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处方】人参(去芦)、白术、干姜、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加木香(煨)、肉豆蔻。
【功能主治】产后虚证,下痢纯白,腹痛,里急后重,手足冷。
【用法用量】每服3钱,陈米、盐、乌梅煎,空心服。
生活常识分享。
理中汤
理中汤第二节温中祛寒剂理中汤(温中散寒法)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人参三两白术三两甘草三两干姜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主治】霍乱呕、吐、下利,无寒热,脉濡弱者;并治太阴病自利不渴,寒多而呕,腹痛,脉沉而细。
【方论选萃】元王海藏:上吐下泻不止,当渴而反不渴,脉微细而弱者,理中汤主之。
三阳传阴经而下利者,为协热利;阴寒直中阴经而下利者,为寒利。
三阳下利身热,太阴下利手足温,少阴厥阴下利身冷,此大较也(《阴证略例》)。
明许宏:霍乱者,乃一时之间,挥霍闷乱,上吐下泄者是也。
若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邪生于阳也,属五苓散,与《外台》和中汤以散之。
若脉微小,寒多不用水者,邪发于阴也,属理中丸汤,甚者加附子主之。
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
故用人参为君,补中正气;以甘草为臣,辅之也;以白术为佐,正气固中;以干姜为使,温脾散寒。
经曰:“寒淫所胜,平以辛热”是也(《金镜内台方议》)。
清程应旄:阳之动始于温,温气得而谷精运,谷气升而中气赡,故名理中。
实以爕理之功,予中焦之阳也。
若胃阳虚,则中气失宰,膻中无发宣之用,六腑无洒陈之功,犹如釜薪失焰,故下至清谷,上失滋味,五脏凌夺,诸症所由来也。
参、术、炙草,所以固中州;干姜辛以守中,必假之以焰釜薪而腾阳气。
是以谷入于阴,长气于阳,上输华盖,下摄州都,五脏六腑皆以受气矣。
此理中之旨也(《伤寒论后条辨》)。
清王晋三:理中者,理中焦之气,以交于阴阳也。
上焦属阳,下焦属阴,而中焦则为阴阳相偶之处。
仲景立论,中焦热,则主五苓以治太阳。
中焦寒,则主理中以治太阴。
治阳用散,治阴用丸,皆不及于汤,恐汤性易输易化,无留恋之能,少致和之功耳。
人参、甘草甘以和阴也,白术、干姜辛以和阳也。
辛甘相辅以处中,则阴阳自然和顺矣(《绛雪园古方选注》)。
清何秀山:脾为阴藏,宜温宜健。
如夏月饮冷过多,寒湿内留,上吐下泻,肢冷脉微,脾阳惫甚,中气不支者,则以理中汤为正治。
理中汤的配方组成
理中汤的配方组成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理中汤。
理中汤啊,那可是中医里很有名的一个方剂呢!
理中汤主要是由人参、白术、干姜和炙甘草这几味药组成的。
你看啊,人参,那可是大补的东西呀,就像给身体注入一股强大的能量,能补元气呢!白术呢,就像是个勤劳的清洁工,能帮忙把身体里多余的湿气啊啥的清理掉,让身体更清爽。
干姜呢,就像个小火炉,能给身体带来温暖,特别是对脾胃虚寒的人来说,那可太重要啦!炙甘草就像个和事佬,能调和其他几味药,让它们更好地发挥作用。
有人可能会问啦,这理中汤到底能治啥呀?那用处可多啦!比如说,有些人经常觉得肚子冷痛,一吃凉的就不舒服,甚至还容易拉肚子,这时候理中汤说不定就能派上用场啦。
还有啊,有些人总是觉得没力气,精神不好,也可能是脾胃出了问题,理中汤也能帮忙调理调理。
咱可以把人体的脾胃想象成一个大锅炉,理中汤就是让这个锅炉正常运转的燃料和工具。
人参给锅炉提供能量,白术清理锅炉里的杂质,干姜让锅炉热起来,炙甘草让一切都协调有序地运行。
如果锅炉出问题了,那整个身体的运作不就受影响啦?
这理中汤虽然好,但也不是谁都能随便用的哦!就像你不能随便给汽车加不适合的油一样。
如果是热性体质的人,或者体内有火的人,用了可能反而不好呢。
所以啊,在用之前一定要找专业的中医看看,可别自己乱喝哟!
总之,理中汤是中医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对于调理脾胃虚寒等问题有着独特的作用。
咱可得好好了解了解它,说不定啥时候就能帮上咱的大忙呢!。
理中汤——精选推荐
理中汤理中汤是由⼈参、⽩术、炙⽢草、⼲姜等组成的药物。
具有治疗脾胃虚寒证,⾃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不⾷及中寒霍乱,阳虚失⾎,如吐⾎、便⾎或崩漏,胸痞虚证,胸痛彻背,倦怠少⽓,四肢不温。
现⽤于急、慢性胃炎,胃窦炎、溃疡病、胃下垂、慢性肝炎等属脾胃虚寒者。
[组成⽤法]⼈参6~12g、于姜6~12g、炙⽢草6~12g、⽩术6~12g。
制丸法:上四味10倍量,共研细末,过筛,炼蜜为丸,每丸重9g,⽇⼆次,每次l丸。
汤法:上四味,以⽔煎服,⽇三次。
[⽅证]1.腹满腹胀、呕吐下利、⼤便稀溏、⾷欲不振、⼼下痞硬、或涎唾多⽽清稀。
2.畏寒喜温、精神委靡、⼝不⼲渴或旧⼲⽽不思饮。
3.⾆质淡红、苔⽩或厚或腻或滑。
[现代应⽤]1.以腹痛、腹泻为主诉的消化系统疾病多见本⽅证,如急慢性胃肠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胆道蛔⾍症、肠易激惹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痢疾等。
2.虚寒性疾病多伴有津液不摄,分泌亢进,临床表现为多涕、多涎、多尿、遗尿、胃酸多、痰多、妇⼈带下多等分泌物增多⽽清稀不臭者,运⽤理中丸(汤)的机会较多。
可见于过敏性⿐炎、⼝腔炎、前列腺增⽣症、消化性溃疡、胆汁返流性胃炎、慢性⽀⽓管炎、阴道炎、盆腔炎等。
怠慢性湿疹、⽪炎等渗出物较多时也有本⽅证的可能。
3.各种⾎证,如⽀⽓管扩张、上消化道出⾎、过敏性紫癜、⾎⼩板减少性紫癜、失⾎性休克、功能性⼦宫出⾎症等见出⾎量不多、⾎⾊暗⿊⽽质稀者,也有运⽤本⽅的场合。
4.以胸痛为主诉的疾病,如⼼绞痛,风湿性⼼脏病、冠⼼病等。
[经验参考)⽔⽅以消化系统疾病为主要治疗⽅向,如《伤寒沦汇要分析》载俞长荣⽤本⽅治疗⼀⽔肿病新瘥的35岁⼥性,⾯部仍有轻微浮肿,⾯⾊淡黄,唇⾊不荣。
近⽇胃脘作痛,绵绵不休,门中⼲燥,⼤便3⽇未通,脉象沉涩,⾆⽩⽽⼲,服理中汤⼀剂⼤便得通,⼝⾆转润,胃痛减。
门⼈问及:⼝燥便秘⽽⽤理中汤,岂不怕便燥结更甚吗?俞⽒答:此证乃脾虚中阳不振,运化失司,⽔津个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