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实战之我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周前曾向王师请教太极拳乃至中国武术实战之事,时间很短没能畅谈。闲暇之时也常思考这个问题,每次总是彷徨,于中华武术是否真的有很强的实战能力迷惑不已。想借咱们这个club探

讨一二。

大多数人接触武术更多的是金庸、古龙的武侠世界,抑或是各种名目繁多的功夫片。霍元甲击败西洋大力士、黄飞鸿的无影脚、叶问一个打十个的咏春拳,个个看了让大家很提气,或多或少给中国武术蒙上了高深莫测的色彩。

在很多人心目中,中国武术很厉害,除了影视武侠作品中武功绝顶的大高手,间或也能听到某某大师如何如何、或是我认识某人能如何如何。但是现实世界怕是很无情的,河南台的武林风举办过很多期,大家想必对其打斗过程想到失望,无论你你来自少林武当、还是峨眉崆峒,打起来都是一个类型,从中看不出多少招式的精妙。我们平日学拳时提到的招式的用法在武林风的比赛中还没有看到过。如果有人说这些上台的人都不是高手,而且现在武术都被我党整的没落了,那么让我们来看看1954年时成名高手的对决是什么样的(有录像为证,大家可以上网找录像看):1954年在澳门有一场轰动一时的“吴陈比武”(吴式太极拳宗师吴公仪对阵澳门白鹤派高手陈

克夫),此场拳赛掀起了香港的武术热潮,继而直接造就了后来风靡华人世界的大牛们。怎么回事呢?比赛本身在香港成为头条,赛后《新晚报》主编为了报纸销量,力劝下属趁比武热改行写武侠小说吸引读者,还把这个下属的一个朋友拉进来一起写,这个下属就是梁羽生,那个朋友就是金庸,这部小说就是《书剑恩仇录》。典故说完,再看比赛本身,如果你看过短片,定会同意我如下的观点:“两边打的都很烂,谁输谁赢看不出来”。于是我很失望,失望之余,我感觉有必要得出一个结论: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它”的打斗就是这种鸟样子的,同牛羊用犄角顶、老虎上嘴咬的内涵相同(物种特性而已)。人类比动物聪明,搞定对方有很多办法,但要说到原始的打架,无论如何也打不出功夫片中精彩的招式来的。

武术肯定来源于实战,提炼了实战中精华的部分,这点毋庸置疑。文艺作品夸大了武术的效果,这大家都懂的,至少没见哪个人去苦寻九阴真经来练。但剥离掉夸大的成分,这些套路又能有多少应用到实战上?应用到的部分威力又有多大呢?是否真的有高人牛逼到10多个壮汉不能近身?同世界上的高手相较是否能取得优势?我想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薄看法,欢迎拍砖(谢绝人身攻击)

太极拳与其它拳种:按传统的讲法练武可以强身健体,修身养性;按现代的讲法,练武可以锻

炼人的灵活性、协调性以及身体的抵抗力。无论是何种套路,都会让人的四肢、腰部活动开,对锻炼身体自然是有好处的。但是有的套路对练习者

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翻腾跳跃比较多,但同时必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是指正确练习对身体造成的损失,而非意味伤害),任何长期的剧烈运动都会对人体造成损失,武术也不能例外。太极拳尤其是杨式太极拳为何能在众多的武术派别中脱颖而出、在社会上如此的广为传播,一方面是其特有的道家文化,另一方面就是其保健作用,既能让人得到锻炼,又不会给人体带来太多的伤害,老少皆宜。但因其动作慢,又老人练习者众多,故被大多数年轻人误解,这也是一种无奈。

谈完太极拳的健身,再来聊聊个人对太极拳实战的认识。说到太极拳的实战,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慢腾腾的怎么能打人?而喜欢太极拳的人又容易有另外一个误区,笃信以慢打快、四两拨千斤,因为有太极理论宗师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为证“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皆是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其实,窃以为任何拳种包括太极拳,实战应用必定是要快、狠、准,但练习太极拳套路要慢,为何?因为练拳练的是对身体的控制(包括

气息肌肉的和顺、腰胯的打开、虚实的转换、对力的感觉等等),但绝不是说真实战起来同样慢腾腾,否则即使对方的千斤之力露出破绽,你的四两力跟不上、不到位也是枉然。无技巧情况下的对攻,有力打无力、手快打手慢是硬道理;王宗岳并没有否认这一点,他也承认这是“先天自然之能”,太极拳只是让人在力量、速度不足的情况下如何用巧劲制胜;就像围棋中对杀不利的情况下就善用腾挪转换,战争中正面打不过就打游击;但绝对不是说就一味靠巧劲,明明自己力量速度占优还想着四两拨千斤,如若那样,也就没有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了。而且取巧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围棋中只靠腾挪不敢对杀是不行的,战争中只靠游击战是不能打赢抗日战争的。总之,要针对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而非偏信教条。

套路到实战:中华武术门派众多,套路浩如烟海,套路中的每一招都是在假想实战。比如我们太极拳中最开始的起势,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个起势,要练好不容易,而且里面也蕴含了攻防的含义(当然是假想的:如有人按住你的双手,那么用起势的动作摆脱对方,让对方失去重心后仰)。武术教练如果不能说清楚每一个招式的攻防含义,会被人嘲笑没水平;而每当完美的演绎(一般会有弟子来示范配合一下)了一个招式的攻防,就会迎来忠实拥趸钦佩信服的目光。我不得不承认,能在演示一个招式动作时很好的发力、或是很好的制约住对方是真功夫,觉对是要苦练才能达到的。那还是悟性高的,对我这种悟性,再练一百年也达不到那种境界。我练不到不代表我不能质疑,我经常思索这看起来像实战的演示和实战到底有多少不同,或是有多少相似性?苦逼的是我想来想去总是悲催的认为这离实战仍然有相当的距离,别的不说,这种演练缺少了最基本的因素:就是打架的氛围,其目的是和谐的演出这个动作,而不是真刀真枪的干。举个例子,我上驾校练车的时候过单边桥怎么过怎么有,但是考小路的时候偏偏掉了下来。要知道,真比武的时候是双方高度紧张和注意力集中的时候,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很少有机会让你舒服的施展漂亮的招式(那时候能否想的起来怕也是问题)。各类的比武视频有力的证明了一点。不论是太极拳还是其它武术,无论把招式的技击含义演绎的多好,真正能在实战中打出来的很少(至少从流传出来的视频看是这样)。

这就好比教练平时教我们练习射门,都是在练踢点球(拳架),但是从来不练习跑动中射门(技击对抗),我们自己更是从来没有或是很少在比赛中去射门(实战);那么在这种训练体系中出来的人如何能在高强度对抗的球赛中进球呢?

我不敢说套路是花架子(虽然看上去确实像),也没有见过历史上的杨无敌、董海川、孙禄堂等人如何打败各路高手的,但我也没有看到当今各种武术大师们谁能在实战中打出套路中的技击手法的,甚至我至今仍没有看到现而今的各种武术大师们的实战视频。

小平同志教育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传统武术也许很强大,但是缺少实战的证明,从日复一日的套路中是否能够练出真功夫(能实战)来,我会持怀疑态度。有不少人会说,我认识的谁谁如何如何,不信你去较量较量。我没有实战的功夫,不敢去。我承认的是常年练武术比同等身体条件下不练习的人可能强点(也仅是可能,因为真打起来比拼的除了技巧还有气势、狠劲、运气等等)。但我的观点是练习套路到实战是两个范畴,甚至套路并不是实战的必要条件(比如我可以练习散打、摔跤、拳击等),也不是最优的途径(甚至可能是很低效的途径)。

武林高手真的存在吗?

我同意王师的看法,现在的武术在没落,已经没有大师了。冷兵器时代,练武有切实的需求,动作灵活了战场上不容易被击中,生存几率大一些。“旧社会”生存不易,练武谋生的人怕别人抢了饭碗,因此门户之见很深,但也练功练的勤,一天几个时辰、冬夏不休。除了套路之外,想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