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实验指导书

新编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实验指导书
新编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实验指导书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实验指导书

使用说明

《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指导书适用于机制、农机本科专业和机制等专科专业,共有验证型实验 3 个、综合型实验 2 个、设计型实验 2 个。其中机制(本) 专业实验 6 学时,实验/理论学时比为 6/44 ,包括液压元件及系统的认识、压力形成及节流调速特性实验和液阻特性的测定实验 3 个实验项目。其中机制(专) 专业实验 10 学时,实验/理论学时比为 10/40 ,包括液压元件及系统的认识、压力形成及节流调速特性实验和液阻特性的测定实验等 5个实验项目。本实验现有主要实验设备 1 台(套),每轮实验安排学生 10 人,每组 10 人,每轮实验需要安排实验指导教师 1 人。

实验指导书执笔人:王海芳

实验指导书审核人:

实验一:液压元件及系统的认识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验证型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齿轮泵、叶片泵、轴向柱塞泵及叶片式马达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

2、掌握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及方向控制阀等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

3、掌握液压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

1、CB-32齿轮泵、3系列齿轮泵、手动轴向柱塞变量泵、YB型叶片泵各1个;

2、YM型叶片马达1个;

3、Y型溢流阀1个、YF型溢流阀1个、J型减压阀1个;

4、L型节流阀1个、LI型单向节流阀1个、QF型调速阀1个;

5、三位四通O型电磁换向阀1个、三位四通Y型电磁换向阀1个、34DYO-H型电液换向阀1个。

6、液压传动教学实验台。

三、实验原理及主要知识点

1、观察CB型齿轮泵的结构特点,掌握其工作原理;

2、观察YB型叶片泵的结构特点,掌握其工作原理;

3、观察SCY14-1型轴向柱塞变量泵的结构特点,掌握其工作原理。

4、观察溢流阀、减压阀等的结构特点、掌握其工作原理。

5、观察节流阀、单向节流阀、调速阀等流量控制阀的结构特点、掌握其工作原理。

6、观察液压传动教学实验台上的液压系统。

四、实验步骤

进行实物观察,了解其结构及原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参考书上结构对比实物加深认识

六、实验思考题及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思考题

1、液压系统的组成?

2、液压泵的基本原理?

3、齿轮泵的困油现象如何解决?端面泄漏如何解决?

4、溢流阀与减压阀工作原理上有何不同?各适用与什么场合工作?

5、简要列举几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中位滑阀机能及应用场合。

实验报告要求

l、学生将上述思考题1、2、3、4、5题中任选3题在实验报告中回答。

2、说说对液压系统的直观感觉?

实验二:压力形成及节流调速特性实验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验证型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液压系统中压力形成的概念,利用增加砝码的方法观察液压系统压力的变化。

2、掌握回油节流调速特性,并利用节流阀进行同步回路的调节,使两个液压缸实现同步。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

QCS-002液压实验台

三、实验原理及主要知识点

1、液压缸工作腔负载压力的形成:

①、测量摩擦阻力和活塞部件自重与压力的关系;

②、测量加重力外负载(砝码)与压力的关系。

2、利用节流阀调节液压缸的运动速度:

①、通过分别调节节流阀8、9、10的开口大小观察节流调速特性,观察负载大小与液压缸运动速度的关系。

②、通过调节节流阀的开口大小使两个液压缸实现同步运动。

四、实验步骤

QCS-002液压实验台简介

液压泵2打出的油液经过精滤器3分成两路。一路经调速阀6和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7后,分别经三个单向阀进入液压缸11、12、13的下腔,活塞上行,活塞下腔的压力分别由压力表P7、P8、P9测定。活塞上腔(大腔)的压力油经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7流回油箱。回油压力由压力表P6测定。另一路经调速阀5,并经分配转阀21、23(图中未画出)至被测液阻。被测液阻前后压力分别为P2(P4)和P3

(P5),利用压力表开关由精密压力表(或普通压力表)测定,而通过流量可由流量计(或量筒)和秒表测定。

实验台备有砝码,通过增加活塞杆上的砝码观察压力表的读数,可以测量出加重力外负载(砝码)与压力的关系。

实验台备有节流阀8、9、10,通过调节节流阀的开口大小观察节流调速特性,并通过调节节流阀的开口大小调节两个液压缸实现同步运动。

实验台备有细长孔、U型管、短孔、薄壁小孔、环形缝隙、电磁阀、节流阀和单向阀等形式的液阻。实验时,前四种被测液阻利用分配转阀21选择,而后四种则利用分配转阀23选择。

1、测量摩擦阻力和活塞部件自重与压力的关系:

将活塞上的砝码去掉(空载),向活塞有杆腔供油,测量活塞杆启动时的最低启动压力,做三次测量,取平均值。要求符合书P212表9-8的规定。

2、测量加重力外负载(砝码)与压力的关系:

将三个液压缸活塞上分别逐步增加砝码,分别测量出活塞上有1~3个砝码时的供油压力,做三次测量,取平均值,并记录下来。

3、测量节流调速回路的负载特性:

通过分别调节节流阀8、9、10的开口大小观察节流调速特性,观察负载大小与液压缸运动速度的关系,并记录结果。

4、通过调节节流阀的开口大小使两个液压缸实现同步运动。

将11、12、13三个液压缸中的任意两个液压缸的回油路的节流阀的手轮进行调节,使其节流口大小变化,实现两个液压缸的同步运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实验数据记录

表1 摩擦阻力和活塞部件自重与压力的关系实验

表加重力外负载(砝码)与压力的关系实验

2、实验结果分析:(分析误差原因)

六、实验思考题及实验报告要求

1、液压系统中压力形成?

2、液压系统中节流调速特性?

3、液压系统中摩擦力所起的作用?

实验三:液阻特性的测定实验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验证型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液压系统中压力损失的概念。

2、增强对小孔、缝隙等液阻特性的认识及掌握其压力—流量特性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

QCS-002液压实验台

三、实验原理及主要知识点

1、小孔液阻特性(流量一压力特性曲线)的测定

在油液流动状态不变的情况下,分别测定细长孔、薄壁孔、短孔、U型管的压力降△P及相应的流量Q。

2、流经同心环形缝隙和偏心环形缝隙的流量的测定。

四、实验步骤

1、细长孔液阻特性的测定

关闭调速阀6,打开调速阀5,调整溢流阀4,使Pl为2.5MPa,把手柄22、23放在“细长孔”标记位置上,精细地调整调速阀5的开度,使孔口前的压力P2达到预定值,转动压力表开关24,读出孔口后的P3值。计算得出细长孔的压力降△P = P2 -P3

与此同时,把手柄17放在“流量计”位置上,用秒表测定通过流量计31所需时间t,规定P2的预定值取:0.2、0.3、0.4、0.5、0.6、0.7MPa,记录测得的数据P1、P2、P3及时间t。

2、薄壁孔液阻特性的测定

将手柄22、23放在“薄壁孔”位置上,调整溢流阀4,使P1为2.5MPa,规定P2预定值为0.3、0.4、O.5、0.6、0.7、0.8MPa,重复上述细长孔液阻特性曲线的实验步骤。记录测得的数据P1、P2、P3及时间t。

3、偏心环形缝隙液阻特性的测定

把手柄20、21放在“偏心”位置上,使偏心率e = 0(同心情况下)。调整溢流阀4,使缝隙进口压力P4 = 5.0,4.5,4.0,3.5,3.0MPa,并用秒表测定流入量筒一定容积油液所需时间t。

然后在e = 1 (不同心情况下)对应相同的△P作重复测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小孔液阻特性(流量一压力特性曲线)的测定

2、缝隙液阻特性实验

表3 缝隙液阻特性实验数据

4

3、绘制压力—流量特性曲线

①、绘制细长小孔压力—流量曲线图(用方格纸画,贴在此处)

②、绘制薄壁孔压力—流量曲线图(用方格纸画,贴在此处)

4、实验结果分析:(分析误差原因)

六、实验思考题及实验报告要求

1、液压系统中的液阻特性?

实验四:换向回路实验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综合型

实验要求:必修、选修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换向阀典型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及职能符号;

2、了解换向阀的工业应用领域;

3、培养学习液压传动课程的兴趣,以及进行实际工程设计的积极性,为调动学生进行创新设计,拓宽知识面,打好一定的知识基础;

4、通过该实验,可利用不同类型的换向阀设计类似的换向回路。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

液压传动综合教学实验台,换向阀(阀芯机能“0”),液压缸,溢流阀,流量传感器,接近开关及其支架,压力表(量程:10MPa

三、实验原理及主要知识点

5

1泵站电机 2溢流阀 3压力表 4三位四

通电磁换向阀 5液压缸

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安装运行一个或多个液压换向回路。现以“0”型的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为例。

四、实验步骤

1、根据试验内容,设计自己要进行实验的基本回路,所设计的回路必须经过认真检查,确保正确无误;

2、按照检查无误的回路要求,选择所需的液压元件,并且检查其性能的完好性;

3、将检验好的液压元件安装在插件板的适当位置,通过快速接头和软管按照回路要求,把各个元件连接起来(包括压力表)。(注:并联油路可用多孔油路板)

4、将固定好的电磁阀及行程开关按照电器接线图连接起来,掌握接近开关的接线方法和工作原理;

5、按照回路图,确认安装连接正确后,旋松泵出口自行安装的溢流阀。经过检查确认正确无误后,再启动油泵,按要求调压;

6、系统溢流阀做安全阀使用,不得随意调整;

7、调整系统压力,使系统工作压力保证在安全压力范围之内;

8、实验完毕后,应先旋松溢流阀手柄,然后停止油泵工作。经确认回路中压力为零后,取下连接油管和元件,归类放入规定的抽屉中或规定地方,并使系统保持清洁。

参考试验(液压系统图)

1、两位四通电磁换向回路

2、两位四通手动换向回路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调节压力根据测量参数完成以下表格:

油缸有效行程:200mm

六、实验思考题及实验报告要求

1、使用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和二位四通阀的换向回路有什么区别,各有什么优缺点?

实验五:单作用气缸的换向回路实验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综合型

实验要求:必修、选修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气动换向阀典型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及职能符号;

2、了解气动换向阀的工业应用领域;

3、培养学习气动传动课程的兴趣,以及进行实际工程设计的积极性,为调动学生进行创新设计,拓宽知识面,打好一定的知识基础;

4、通过该实验,可利用不同类型的换向阀设计类似的换向回路。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

气动传动综合教学实验台,单作用气缸[弹簧回位]、单向节流阀、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三联件、长度合适的连接软管,

三、实验原理及主要知识点

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安装运行一个或多个气压回路。

四、实验步骤

1、依据本实验的要求选择所需的气动无件(单作用气缸[弹簧回位]、单向节流阀、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三联件、长度合适的连接软管);并检验元器件的实用性能是否正常。

2、看懂原理图,按照原理图搭接实验回路。

3、将二位三通单电磁换向阀的电源输入口插入相应的控制板输出口。

4、确认连接安装正确稳妥,把三联件的调压旋钮放松,通电,开启气泵。待泵工作正常,再次调节三联件的调压旋钮,使回路中的压力在系统工作压力以内。

5、当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通电时,右位接入,气缸左腔进气,气缸伸出,失电时气缸靠弹簧的弹力返回(在缸的伸缩过程中通过调节回路中的单向节流阀可以丛容的控制气缸的动作快慢)。

6、实验完毕后,关闭泵,切断电源,待回路压力为零时,拆卸回路,清理元器件并放回规定的位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观察气压传动系统工作情况,与理论分析有何不同。

六、实验思考题及实验报告要求

1、若把回路中单向节流阀拆掉重做一次实验,气缸的活塞运动是否会很平稳,而且冲击效果是否很明显?回路中用单向节流阀的作用是什么?

2、采用三位五通双电磁换向阀是否能实现缸的定位?想一想主要是利用了三位五通双电磁阀的什么机能?

实验六:顺序动作回路实验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综合型

实验要求:选修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压力控制阀的特点;

2、掌握顺序阀的工作原理、职能符号及其运用;

3、了解压力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及职能符号;

4、会用顺序阀或行程开关实现顺序动作回路。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

液压传动综合教学实验台1台,换向阀(阀芯机能“0”)1只,顺序阀,2只,液压缸,2只接近开关及其支架,2只溢流阀1只,四通油路过渡底板3个,压力表(量程:10MPa)2只,油泵1台,流量传感器1只,油管若干。

三、实验原理及主要知识点

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安装运行一个顺序回路。

四、实验步骤

1、根据试验内容,设计自己要进行实验的基本回路,所设计的回路必须经过认真检查,确保正确无误;

2、按照检查无误的回路要求,选择所需的液压元件,并且检查其性能的完好性;

3、将检查好的液压元件安装在插件板的适当位置,通过快速接头和软管按照回路要求,把各个元件连接起来(包括压力表)。(注:并联油路可用多孔油路板);

4、将电磁阀及行程开关与控制线连接;

5、按照回路图,确认安装连接正确后,旋松泵出口自行安装的溢流阀。经过检查确认无误后,再启动油泵,按要求调压。不经检查,私自开机,一切后果由本人负责;

6、系统溢流阀做安全阀使用,不得随意调整;

7、根据回路要求,调节顺序阀,使液压油缸左右运动速度适中;

8、实验完毕后,应先旋松溢流阀手柄,然后停止油泵工作。经确认回路中压力为零后,取下连接油管和元件,归类放入规定的抽屉中或规定地方。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观察液压传动系统工作情况,与理论分析有何不同。

六、实验思考题及实验报告要求

1、顺序阀在回路中起什么作用?

2、可否将上述回路改装为行程开关控制的顺序回路和压力继电器控制的顺序回路,尝试写出其原理图?

实验七:防冲击回路实验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综合型

实验要求:选修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液压系统回路中设置缓冲阀的目的。

2、掌握典型的缓冲回路,理解它们是怎样达到缓冲效果的。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

液压传动综合教学实验台1台,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只,液压缸1只,溢流阀3只,单向阀2只,油管若干,四通油路过渡度板3块,压力表(量程:10MPa)2只,油泵1台,流量传感器1只。

三、实验原理及主要知识点

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安装运行一个防冲击回路实验。

四、实验步骤

1、根据实验原理图,认真分析液压原理图,掌握工作原理和控制原理;

2、根据实验回路需要,准备液压元器件,并确认液压元器件是完好的;

3、将检验好的液压元件安装在插件板的适当位置,通过快速接头和软管按照回路要求,把各个元件连接起来(包括压力表)。(注:并联油路可用多孔油路板);

4、将电磁阀与控制端口按照接线图连接起来;

5、按照回路图,确认安装连接正确后,旋松泵出口自行安装的溢流阀。经过检查确认正确无误后,再启动油泵,按要求调压,一定在系统额定压力范围内调节压力;

6、系统溢流阀做安全阀使用,不得随意调整;

7、调节系统压力,使液压缸的运动速度适中;

8、实验完毕后,应先旋松溢流阀手柄,然后停止油泵工作。经确认回路中压力为零后,取下连接油管和元件,归类放入规定的抽屉中或规定地方。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观察液压传动系统工作情况,与理论分析有何不同。

六、实验思考题及实验报告要求

1、可否用蓄能器吸收冲击替换上述回路,尝试写出其原理图??

2、可否用平衡阀的释压回路替换上述回路,尝试写出其原理图?

链表实验报告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一:链表的基本操作一·实验目的 1.掌握链表的建立方法 2.掌握链表中节点的查找与删除 3.掌握输出链表节点的方法 4.掌握链表节点排序的一种方法 5.掌握C语言创建菜单的方法 6.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 二·实验环境 1.硬件环境:当前所有电脑硬件环境均支持 2.软件环境:Visual C++6.0 三.函数功能 1. CreateList // 声明创建链表函数 2.TraverseList // 声明遍历链表函数 3. InsertList // 声明链表插入函数 4.DeleteTheList // 声明删除整个链表函数 5. FindList // 声明链表查询函数 四.程序流程图 五.程序代码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int Elemtype; typedef int Status; typedef struct node//定义存储节点 { int data;//数据域 struct node *next;//结构体指针 } *linklist,node;//结构体变量,结构体名称 linklist creat (int n)//创建单链表 { linklist head,r,p;//定义头指针r,p,指针 int x,i; head=(node *)malloc(sizeof(node));//生成头结点

r=head;//r指向头结点 printf("输入数字:\n"); for(i=n;i>0;i--)//for 循环用于生成第一个节点并读入数据{ scanf("%d",&x); p=(node *)malloc(sizeof(node)); p->data=x;//读入第一个节点的数据 r->next=p;//把第一个节点连在头结点的后面 r=p;//循环以便于生成第二个节点 } r->next=0;//生成链表后的断开符 return head;//返回头指针 } void output (linklist head)//输出链表 { linklist p; p=head->next; do { printf("%3d",p->data); p=p->next; } while(p); printf("\n") } Status insert ( linklist &l,int i, Elemtype e)//插入操作 { int j=0; linklist p=l,s; while(jnext; ++j; } if(!p || j>i-1) return -1; else { s=(node *)malloc(sizeof(node)); s->data=e; s->next=p->next; p->next=s; return 1; } } Status delect ( linklist &l,int i, Elemtype &e)//删除操作 { int j=0; linklist p=l,q; while(jnext) { p=p->next; ++j; } if(!p->next || j>i-1) return -1;

液压与气压传动测试实验报告书-2015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液压与气压传动 实验项目:液压与气压传动测试实验实验班级: 学号,姓名:, 总页数:11 指导教师:李益林刘涵章实验时间:2015.3. ~2015-7. 机电学院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室

目录 目录 (2) 实验一液压泵拆装 (3) 1.CB—B10型齿轮泵流量计算 (3) 2.YB1-10双作用叶片泵排量计算 (3) 3.思考题 (4) 实验二液压泵性能测试 (5) 一、叶片泵测试与计算 (5) 二、画P—Q特性曲线图 (5) 实验三液压阀拆装 (6) 实验四溢流阀性能测试 (7) 一、溢流阀测试数据记录及处理 (7) 二、画启闭特性曲线图 (7) 实验五节流阀进油路节流调速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测试 (8) 一、测试数据记录及处理 (8) 实验六调速阀进油路节流调速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测试 (9) 一、测试数据记录及处理 (9) 画负载特性曲线图 (10) 实验七基本液压传动系统工作原理图绘制 (10) 1.观察S001液压传动系统试验台,标出各种液压元件的名称。 (10) 2.观察S001液压传动系统试验台,完成填充。 (11) 3.液压元件图形符号描述传动系统示意图。 (11)

实验一液压泵拆装 1.CB—B10 型齿轮泵流量计算 1)计算齿轮轴齿数:Z = 个。 2)测量齿顶圆直径D= mm. 3)测量齿轮齿宽: B = mm,CM. 4)计算齿轮模数:m = D / ( Z+ 2 ) = mm,CM. 标准模数m : 数值计算后,应向下面标准模数值靠近取值(mm)。 5)当转速n= 1450 r/min 的电机,泵的容积效率取ηv= 85% 时,计算齿轮泵排量 V = 2π·Z·m2 ·B (mL/r)(齿宽、模数用厘米单位代入计算。) 6)因为实际齿槽容积比齿轮体积稍大一些,通常取V = 6.66Zm2 B 7)计算齿轮泵流量q v = 6.66·Z·m2·B· n·ηv·10-3 (L/min) (齿宽、模数用厘米单位代入计算。) 2.YB1-10双作用叶片泵排量计算 1)YB1-10双作用叶片泵铭牌参数: 额定压力= Map ,额定转速= 转/分, 排量= 毫升/转。 2)测量定子内表面大圆弧直径D =mm,半径R = CM。 3)测量定子内表面小圆弧直径d =mm,半径r = CM。 4)测量定子宽度:B = mm,CM。 5)测量叶片厚度:δ = mm,CM。 6)计算叶片数: Z = 片。 7)叶片倾角:θ= 13 度。 8)叶片泵转速:n = r/min。(取>1000 ~<1450 ) 9)叶片泵工作区环形体积:V1 = 2π(R2 - r2)B 10)叶片所占容积:V2 = 2·[(R - r)/cosθ]·B·δ·Z 11)双作用叶片泵理论排量V t = V1- V2(mL/r),即

单链表实验报告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顺序表的创建、取值、查找、插入、删除等算法,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 二、实验仪器或设备 (1)硬件设备:CPU为Pentium 4 以上的计算机,内存2G以上 (2)配置软件:Microsoft Windows 7 与VC++6.0 三、总体设计(设计原理、设计方案及流程等) 设计原理: 单链表属于线性表,线性表的存储结构的特点是:用一组任意存储单元存储线性表的数据元素,这组存储单元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因此,对于某个元素来说,不仅需要存储其本身的信息,还需要存储一个指示其直接后继的信息。 设计方案: 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方法,设计各个程序段,最终通过主函数实现各个程序段的功能。设计时,需要考虑用户输入非法数值,所以要在程序中写入说可以处理非法数值的代码。 设计流程: 1. 引入所需的头文件; 2. 定义状态值; 3. 写入顺序表的各种操作的代码; 写入主函数,分别调用各个函数。在调用函数时,采用if结构进行判断输 入值是否非法,从而执行相应的程序 四、实验步骤(包括主要步骤、代码分析等) #include // EOF(=A Z 或F6),NULL #in clude // srand( ) ,rand( ),exit (n) #in clude // malloc( ),alloc( ),realloc() 等 #in clude // INT_MAX 等 #in clude #in clude #in clude // floor(),ceil( ),abs() #in clude // cout,ci n #in clude // clock( ),CLK_TCK,clock_t #defi ne TRUE 1 #defi ne FALSE 0 #defi ne OK 1 #defi ne ERROR 0 #defi ne INFEASIBLE -1

数学实验课程实验指导书Word版

《数学实验》课程实验指导书 2006-4-29

目录 实验一、微积分基础 3实验二、怎样计算 5实验三、最佳分数近似值 6实验四、数列与级数 7实验五、素数 8实验六、概率 9实验七、几何变换 11实验八、天体运动 13实验九、迭代(一)——方程求解 15实验十、寻优 16实验十一、最速降线 18实验十二、迭代(二)——分形 20实验十三、迭代(三)——混沌 21实验十四、密码 22实验十五、初等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 23附表(实验报告) 24

实验一、微积分基础 一、实验目的及意义:1、熟悉Mathematic软件常见函数图形 2、通过作图,进一步加深对函数的理解,观察函数的性质 3、构造函数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表,观察函数的变化。 二、实验内容: 1.1函数及其图象 1.2数e 1.3 积分与自然对数 1.4调和数列 1.5双曲函数 三、实验步骤 1.开启软件平台——Mathematics ,开启Mathematics编辑窗口; 2.根据各种问题编写程序文件 3.保存文件并运行; 4.观察运行结果(数值或图形); 5.根据观察到的结果写出实验报告,并浅谈学习心得体会 四、实验要求与任务 根据实验内容和步骤,完成以下具体实验,要求写出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问题→数学模型→算法与编程→计算结果→分析、检验和结论→心得体会) 1、1函数及图形 (1)在区间[-0.1,0.1]上作出 y = sin(x)/x 的图象,观察图象在 x = 0 附近的形状 (2)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函数y = sin(x) 和它的展开式的前几构成的多项式函数y = x-x^3/3!,y = x-x^3/3!+x^5/5! . . . 的图象,观察这些多项式函数图象对 y = sin x 的图象逼近的情况. (3)分别取n =10,20,画出函数 y = sin(2k-1)x/(2k-1),k=1,2,...,n求和} 在区间[-3PI,3PI]上的图象.当N 趋向无穷时函数趋向什麽函数? (4)别取n = 5,10,15, 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函数f(x) = sin x 与p(x) = x * (1-x^2/PI^2)*(1-x^2/(2^2*PI^2))*...*(1-x^2/n^2*PI^2))在区间[-2PI,2PI]上的图象,观察 p(x) 图象对 y = sin x的图象逼近的情况. 1、2数e 观察当n趋于无穷大时数列a n=(1+1/n)n和A n=(1+1/n)n+1的变化趋势: (1)n=10m,m=1,2,. . . ,7时的值,a n,A n观察变化趋势. (2)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三个函数地图象y=(1+1/10x)10^x , y=(1+1/10x)10^x , y=e观察当 x 增大时

液压与气动实验指导书答案新整理

《液压与气动》课程 实验指导书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学号 ************* 班级 *********** 姓名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工程系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 实验一液压元件的拆装 一、实验目的 液压元件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液压泵和液压阀的拆装,可加深对液压泵和液压阀结构及工作原理的了解,并能对液压泵及液压阀的装配工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实验用工具及材料 本实验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在计算机上安装eDrawing虚拟插件,学生可以完成对液压虚拟元件的拆装和观看。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拆解各类液压元件,观察及了解各零件在液压泵和液压阀中的作用,了解各种液压泵和液压阀的工作原理,按一定的步骤装配各类液压元件。

1.斜盘式轴向柱塞泵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结构示意图见图1-1。 9 图1-1斜盘式走向柱塞泵结构图 1—转动手轮2—斜盘3—压盘4—滑履5—柱塞6—缸体7—配油盘8—传动轴 9—变量机构 (1)工作原理 当油泵的传动轴8通过电机带动旋转时,缸体6随之旋转,由于装在缸体中的柱塞5的球头部分上的滑靴4被回程盘压向斜盘,因此柱塞5将随着斜盘的斜面在缸体6中作往复运动。从而实现油泵的吸油和排油。油泵的配油是由配油盘7实现的。改变斜盘的倾斜角度就可以改变油泵的流量输出。 (2)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1、根据实物,画出柱塞泵的工作原理简图。 2、简要说明轴向柱塞泵的结构组成。 答:轴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当电动机带动传动轴旋转时,泵缸与柱塞一同旋转, 柱塞头永远保持与斜盘接触,因斜盘与缸体成一角度,因此缸体旋转时,柱塞就在 泵缸中做往复运动。它从0°转到180°,即转到上面柱塞的位置,柱塞缸容积逐渐 增大,因此液体经配油盘的吸油口a吸人油缸;而该柱塞从180°转到360°时,柱 塞缸容积逐渐减小,因此油缸内液体经配油盘的出口排出液体。只要传动轴不断旋 转,水泵便不断地工作。改变倾斜元件的角度,就可以改变柱塞在泵缸内 的行程长度,即可改变泵的流量。倾斜角度固定的称为定量泵,倾斜角度可以改变 的便称为变量泵。 3、回答思考题: (1)该轴向柱塞泵用的是何种配流方式? 答:配流盘。 (2)轴向柱塞泵的变量形式有几种? 答:轴向柱塞泵通过变量机构改变直轴泵斜盘倾斜角或斜轴泵摆缸摆动角,以改变输出流量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实验报告模板

》 液压与气压传动——Array观察并分析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磨床工作台纵向运动液压传动系统,在对工件进行磨削加工时,工作台要进行纵向进给运动(左右方向的移动) @ 二、实验内容(主要对元件或系统的描述) 观察平面磨床对工件进行磨削加工的工作过程 (1)平面磨床磨削运动时的进给运动分别有工作台的纵向移动、砂轮架的横向移动和砂轮架的垂直移动。 (2)工作台的纵向移动工作行程及换向是由两个可调节位置的撞块来控制的,说明是用液压方向控制阀来控制液压油分别进入工作台下面液压缸的左、右两腔的。 (3)工作台的纵向移动速度通过旋转速度手柄可调节其大小,并可实现无级调速,说明是用液压流量控制阀来控制进入液压缸工作腔的液压油流量的。 三、主要实验步骤(认识性实验略) 、 四、实验小结(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实验的意见和建议等)

通过观察可知,任何一个完整的液压传动系统都是由能源装置、执行装置、控制调节装置和辅助装置四大主要部分组成的。了解了平面磨床工作台的纵向运动特点及控制方式,了解了各液压系统各组成部分元件名称及作用。

液压与气压传动——Array齿轮泵的拆装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拆装外啮合齿轮泵,对典型结构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有一定的认知。通过认知和分析,了解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主要对元件或系统的描述) (1)观察外啮合齿轮泵的结构特点; (2)外啮合齿轮泵的拆卸; (3)外啮合齿轮泵的组装 三、主要实验步骤(认识性实验略) (1)准备拆装工具一套: 包括固定扳手、活动扳手、组合螺丝刀、内六角扳手、内卡簧钳、铜棒、专用钢套、橡胶锤,液压油等。 (2)观察外啮合齿轮泵的结构特点: a、观察泵盖上的卸油孔和卸荷槽,并比较泵体两端的卸荷槽。 b、观察泵的三片式结构的装配特点。 c、观察齿轮泵中存在的三个可能产生泄露的部位:齿轮外圆与泵体配合处、齿轮端面与端盖间和两个齿轮的齿面啮合处。 (3)外啮合齿轮泵的拆卸 a、用内六角扳手拆掉连接前后泵盖与泵体的内六角螺栓。 b、用铜棒和橡胶锤轻轻敲击驱动轴,使后(输出轴侧)泵盖与泵体从结合面处分离。 c、从前(非输出轴侧)泵盖上取出从动齿轮和主动轴。 d、从前泵盖上取出主动齿轮和主动轴。 e、取下泵体定位销和前泵盖。 f、零件拆卸完毕后,用汽油清洗全部零件,干燥后用不起毛的布擦拭干净。 (4)外啮合齿轮泵的组装

单链表的插入和删除实验报告

. 实验一、单链表的插入和删除 一、目的 了解和掌握线性表的逻辑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掌握单链表的基本算法及相关的时间性能分析。 二、要求: 建立一个数据域定义为字符串的单链表,在链表中不允许有重复的字符串;根据输入的字符串,先找到相应的结点,后删除之。 三、程序源代码 #include"stdio.h" #include"string.h" #include"stdlib.h" #include"ctype.h" typedef struct node //定义结点 { char data[10]; //结点的数据域为字符串 struct node *next; //结点的指针域 }ListNode; typedef ListNode * LinkList; // 自定义LinkList单链表类型 LinkList CreatListR1(); //函数,用尾插入法建立带头结点的单链表

ListNode *LocateNode(); //函数,按值查找结点 void DeleteList(); //函数,删除指定值的结点void printlist(); //函数,打印链表中的所有值 void DeleteAll(); //函数,删除所有结点,释放内存 //==========主函数============== void main() { char ch[10],num[10]; LinkList head; head=CreatListR1(); //用尾插入法建立单链表,返回头指针printlist(head); //遍历链表输出其值 printf(" Delete node (y/n):");//输入“y”或“n”去选择是否删除结点scanf("%s",num); if(strcmp(num,"y")==0 || strcmp(num,"Y")==0){ printf("Please input Delete_data:"); scanf("%s",ch); //输入要删除的字符串 DeleteList(head,ch); printlist(head); } DeleteAll(head); //删除所有结点,释放内存 } //==========用尾插入法建立带头结点的单链表

网络安全课程实验指导书

网络安全课程实验安排及指导书 2009-10-21

实验安排1、推荐必做实验 网络扫描 计算机病毒及恶意代码 防火墙实验 入侵检测系统 2、推荐选作实验 VPN配置 证书的申请和使用 windows安全配置实验

实验一:网络扫描实验 【实验目的】 了解扫描的基本原理,掌握基本方法,最终巩固主机安全 【实验内容】 1、学习使用Nmap的使用方法 2、学习使用漏洞扫描工具 【实验环境】 1、硬件PC机一台。 2、系统配置:操作系统windows XP以上。 【实验步骤】 1、端口扫描 1)解压并安装ipscan15.zip,扫描本局域网内的主机 2)解压nmap-4.00-win32.zip,安装WinPcap 运行cmd.exe,熟悉nmap命令(详见“Nmap详解.mht”)。 3)试图做以下扫描: 扫描局域网内存活主机, 扫描某一台主机或某一个网段的开放端口 扫描目标主机的操作系统 试图使用Nmap的其他扫描方式,伪源地址、隐蔽扫描等 2、漏洞扫描 解压X-Scan-v3.3-cn.rar,运行程序xscan_gui.exe,将所有模块选择扫描,扫描本机,或局域网内某一台主机的漏洞 【实验报告】 1、说明程序设计原理。 2、提交运行测试结果。 【实验背景知识】 1、扫描及漏洞扫描原理见第四章黑客攻击技术.ppt 2、NMAP使用方法 扫描器是帮助你了解自己系统的绝佳助手。象Windows 2K/XP这样复杂的操作系统支持应用软件打开数百个端口与其他客户程序或服务器通信,端口扫描是检测服务器上运行了哪些服务和应用、向Internet或其他网络开放了哪些联系通道的一种办法,不仅速度快,而且效果也很不错。 Nmap被开发用于允许系统管理员察看一个大的网络系统有哪些主机以及其上运行何种服务。它支持多种协议的扫描如UDP,TCP connect(),TCP SYN (half open), ftp proxy (bounce attack),Reverse-ident, ICMP (ping sweep), FIN, ACK sweep,X mas Tree, SYN sweep, 和Null扫描。你可以从SCAN TYPES一节中察看相关细节。nmap 还提供一些实用功能如通过tcp/ip来甄别操作系统类型、秘密扫描、动态延迟和重发、平行扫描、通过并行的PING侦测下属的主机、欺骗扫描、端口过滤探测、直接的RPC扫描、分布扫描、灵活的目标选择以及端口的描述。 一、安装Nmap Nmap要用到一个称为“Windows包捕获库”的驱动程序WinPcap——如果你经常从网上下载流媒体电影,可能已经熟悉这个驱动程序——某些流媒体电影的地址是加密的,侦测这些电影的真实地址就要用到WinPcap。WinPcap的作用是帮助调用程序(即这

液压与气压传动学习及实验指导 课后答案

综合测试题Ⅰ答案 四、名词解释 1. 当液体流经圆锥环形间隙时,若阀芯在阀体孔内出现偏心,阀芯可能受到一个液压侧向 力的作用。当液压侧向力足够大时,阀芯将紧贴在阀孔壁面上,产生卡紧现象。 2. 在液压系统中,若某点处的压力低于液压油液所在温度下的空气分离压时,原先溶解在 液体中的空气就分离出来,使液体中迅速出现大量气泡,这种现象叫做气穴现象。当气泡随着液流进入高压时,在高压作用下迅速破裂或急剧缩小,又凝结成液体,原来气泡所占据的空间形成了局部真空,周围液体质点以极高速度填补这一空间,质点间相互碰撞而产生局部高压,形成压力冲击。如果这个局部液压冲击作用在零件的金属表面上,使金属表面产生腐蚀。这种因空穴产生的腐蚀称为气蚀。 3. 变量泵是排量可以改变的液压泵。 4. 液压系统采用变量泵供油,通过改变泵的排量来改变输入执行元件的流量,从而实现调 速的回路称为容积调速回路。 5. 非时序逻辑系统是系统的输出只与输入变量的组合有关,与变量取值的先后顺序无关。 五、分析题 1.解:1)进油节流调速系统活塞运动速度v 1= q min /A 1; 出口节流调速系统活塞运动速度 v 2= q min /A 2 因A1>A2,故进油节流调速可获得最低的最低速度。 2)节流阀的最小稳定流量是指某一定压差下(2~3×105Pa ),节流阀在最小允许开度 A Tmin 时能正常工作的最小流量q min 。因此在比较哪个回路能使液压缸有较低的运动速度时,就应保持节流阀最小开口量A Tmin 和两端压差△p 相同的条件。 设进油节流调速回路的泵压力为p p1,节流阀压差为△p 1则: 111p A F p p ?+= 111A F p p p -=? 设出口调速回路液压缸大腔压力(泵压力)为p p2 ,节流阀压差为△p 2 ,则: 2221A p F p A p ?+= 22122A F A A p p p -=? 由最小稳定流量q min 相等的定义可知:△p 1=△p 2 即: 212121A F A F A A p p p p -+= 为使两个回路分别获得缸最低运动速度,两个泵的调定压力 p p1、 p p2 是不相等的。 2.解:1) A 为 内控外泄顺序阀,作用是保证先定位、后夹紧的顺序动作,调整压力略大于10×105Pa ; B 为卸荷阀,作用是定位、夹紧动作完成后,使大流量泵卸载,调整压力略大于10×105Pa ;

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报告

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报告实验一油泵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定量叶片泵性能实验所用的实验设备及实验方法。 1 、分析定量叶片泵的性能曲线,以了解叶片泵的工作特性。2. 二、实验项目 1、测定叶片泵的流量与压力关系。 2、测定叶片泵的容积效率及总效率与压力的关系; 3、测定叶片泵的功率与压力的关系; 4、绘制叶片泵的综合曲线。 三、实验台原理图: 油泵性能实验液压系统原理图 1—空气滤清器,2—泵,3、6—溢流阀,5—二位二通电磁换向阀,9、13—压力表,12—调速阀,14—节流阀,18—电动机,19—流量计,21—液位温度计,22—过滤器,23—油箱 四、实验步骤 1、实验步骤: 1)了解和熟悉实验台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和元件的作用; 2)检查实验中各旋钮必须在“停”位置上,溢流阀压力调到最小值(开度最

大),然后进行实验。. 3)启动运转油泵:按“泵启动”按钮,使油泵运转工作一定时间,方可进行实验工作。 4)调整溢流阀作为安全压力阀,节流阀14关死,调溢流阀6,使压力表指针 指到安全压力4。此时溢流阀6作安全阀用,然后开始实验。MPa2、实验方法:1)测定油泵的流量与压力的关系。将节流阀14调到最大开口,旋转一分钟后使压力表9的读数达到最小值(认定大于额定压力30%)为空载压力,测定空载压力时流量(用流量计和秒表测定)。然后逐步关小节流阀14的开口,使压力增Q 大,测定不同压力下(分别为额定压力的25%、40%、55%、70%、85%、100%)的流量,即得曲线,额定压力为4。)?f(PQ MPa2)测定功率与压力的关系: N?PQ泵的有效功率为:有效根据测得数据压力及值,可直接计算出各种压力下的有效功率。Q P? 3)容积效率容?Q的比值,即容积效率和理论流量是油泵在额定工作压力下的实际流量Q理容实Q实?100%?容Q理P?P。式中:—液压泵的实际流量(当压力时的流量)Q1实QQ,则:代替在实际生产实验中,一般用油泵空载压力下的空载流量理0Q????q实???100%?1??100%????容QQ????理0q?Q?Q。—液压泵的漏油量式中:q0实由上式知,各种压力下的容积效率可根据第一项实验的数据计算之。 ? 4)总效率总N有效?100%??总N泵输入. N?PQ式中,有效N可由实验台控制箱上的功率表读得。从油泵的输入功率有效五.实验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1

实验技能课实验指导书剖析

实验1-7 毕托管的标定 一、 实验原理 在理想不可压流体中,毕托管测速的理论公式为: 2 02U P P ρ-= 此式表明:知道了流场中的总压(0 P )和静压(P ),其压差即为动压;由动压,可 算出流体速度。 02() P P U ρ -= 毕托管的头部通常为半球形或半椭球形。直径应选用0.035d D ≤(D 为被测流体管道的内径总压孔开在头部的顶端),孔径为0.3d 。静压孔开在距顶端(3~5)d 处,距支柄(8~10)d 的地方,一般为8个均匀分布的0.1d Φ小孔(NPL 为7孔)。总压与静压分别由两个细管引出,再用胶皮管连接到微压计上,即可测出动压,从而可计算出流速。 图1毕托管测速原理图

若要测量流场中某一点的速度,需将毕托管的顶端置于该点,并使总压孔正对来流方 向,通过微压计就能得到该点的动压。在来流是空气的情况下,有 2 02 U P P h ργ=-=,(ρ 是空气的密度,γ是微压计中工作液体的重度,h 是微压计的读数)。但是由于粘性及毕托 管加工等原因, 2 02U P P ρ-= 不是正好满足的,需要进行修正。根据1973年英国标准BS-1042:Part2A1973的定义: 2 01 2P P C U ρ-= C -毕托管系数。所谓毕托管标定,就是要把C 的数值通过实验确定下来。 标定毕托管一般是在风洞中进行的,要求:(1)风洞实验段气流均匀,湍流度小于0.3%;(2)毕托管的堵塞面积小于实验段截面积的1/200;(3)毕托管插入深度h>2nd(n=8,d 为毕托管直径);(4)安装偏斜角小于2o;(5)以d 为特征长度的雷诺数必须大于250;(6) 最大风速不能超过 2000S d μ ρ(μ是空气动力粘度,S d 为静压孔直径)。这几点如能得到满 足,C 就决定于毕托管的结构,此时0 C C =称为毕托管的基本系数。流体力学实验室从英国进口了一支经过标定的NPL 毕托管,C=0.998。 毕托管进行标定时,将待标定的毕托管 与NPL 标准管安装在风洞实验段的适当位置上(总的原则是让两支管处于同一均匀气流区)因为是均匀流,则有 22C U P h ργ=?=标准 标准标准 22C U P h ργ=?=待标 待标待标 上面两式中,ρ、U 、γ均是同一的。两式相除,得 C h C h = 待标待标标准 标准 则 h C C h =待标待标标准 标准 0.9980.998 C h C h =∴ =标准待标待标标准 上式是毕托管标定的基本公式。通常是在10个不同风速下测量其C 待标 取其平均值;也 可以用10种不同风速下的 h 待标 和 h 标准 按最小二乘法求其基本系数。

液压与气动技术实训指导书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本教材 液压与气动技术 实训指导书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 合编浙江天煌教仪有限公司

实验一液压传动基础实验 液压传动是机械能转化为压力能,再由压力能转化为机械能而做功的能量转换传动机构。油泵产生的压力大小,取决于负载的大小,而执行元件液压缸按工作需要通过控制元件的调节提供不同的压力、速度及方向,理解液压传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概念,是学习本课程的关健。 本实验通过液压缸的往复运动,了解压力控制、速度控制和方向控制的相关控制阀的作用及进一步理解液压传动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概念。 本实验教师可以边演示、边讲解、边提出问题;也可以使学生自行完成实验:并观察现象、记录数据,解答问题。 一、实验目的: 通过教师边实验演示、边讲解,边提出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掌握液压实验的基本操作,了解各种液压控制元件及在系统中的作用。理解液压传动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概念,也可以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实验指导书的基础上完成本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回答指导书所列出的思考题。 二、实验装置: 图1为液压基础实验系统图。按图1所示用带快速接头体的软管分别连接各模块组成实验用的液压系统图。 液压基础实验系统的组成: 液压元件:油缸一只,7:单向调速阀(2FRM5)一只,8:单向节流阀(DRVP8)一只,1、2:先导式溢流阀(DB10)两只,4:直动式溢流阀(DBDH6P)一只,5:减压阀(DR6DP)一只,6: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4WE6E)一只,3、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3WE6A)一只,油泵(VP8)一只; 辅助元件:压力表两只、四通接头一只、三通接头三只、软管20支、流量计一台。

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

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 实验一 油泵性能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油泵的主要技术性能,测定油泵的流量特性、容积效率和总效率。 2.、掌握小功率油泵的测试方法。 3、产生对油泵工作状态的感性认识,如振动、噪声、油压脉动和油温变化等。 二、实验内容 1、油泵的流量特性 油泵运转后输出一定的流量以满足液压系统工作的需要。由于油泵的内泄漏,从而产生一定的流量损失。油泵的泄漏量是随油泵的工作压力的增高而增大的,油泵的实际流量是随压力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需要测定油泵在不同工作压力下的实际流量,即得出油泵的流量特性曲线Q = f(P). 2、油泵的容积效率 油泵的容积效率,是指它的实际流量Q 与理论流量Q 0之比,即: %100?= O v Q Q η 式中:Q 0可通过油泵的转速和油泵的结构参数计算。 对于双作用叶片泵: n SZ r R r R b Q ?? ???? ---=θπcos )(2220 R 、r 分别为定子圆弧部分的长短半径 b 为叶片宽度 θ 为叶片的倾角 S 为叶片厚度 Z 为叶片数 n 油泵转速 在实验中,为便于计算,用油泵工作压力为零时的实际流量Q k (空载流量)来代替理论流量Q 0,所以 %100?= k v Q Q η 由于油泵的实际流量Q 随工作压力变化而变化,而理论流量Q 0(或空载流量Q k )不随压力产生变化,所以容积效率也是随油泵工作压力变化的一条曲线。通常所说的油泵容积效率是指油泵在额定工作压力下的容积效率。 3、油泵的总效塞 油泵的总效率η是指油泵实际输出功率N c 与输入功率N R 之比即 %100?= R c N N η

式中:N c = 60 1 ·P ·Q(kw), P ——油泵工作压力(MPa), Q ——油泵实际流量(L /min); N R ——104.7M ·n(kw), M ——电机输出扭矩(N ·m), n ——电机转速(r ·p ·m)。 由预先测出的电机输入功率N dR 与电机总效率d η的关系曲线(见图1-1),用三相电功率表测出油泵在不同工作压力下电机的输入功率dR N ,然后根据电机效率曲线查出电机总效率 d η,就可以计算出电机输出功率dc N ,这也就是油泵的输入功率N R 。即 N R = N dc = N dR ·d η 所以 %10060?== d dR R c N PQ N N ηη 电机效率曲线如图1—1 图1—1 电机效率曲线 三、实验装置和作用 液压原理图见图1—2中油泵性能实验部分。

单链表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单链表 专业班级:11软会四班 指导教师:吉宝玉 日期:2012 目录 一、实验目的 (2) 1、 (2) 2、 (2) 二、实验内容 (3)

三、实验基本要求(软、硬件) (3) 四、算法设计思想 (3) 1、 (3) 2、 (3) 3、 (3) 4、 (3) 5、 (3) 6、 (3) 7、 (3) 8、 (3) 五、算法流程图 (4) 六、算法源代码 (4) 七、运行结果 (9) 1、 (9) 2、 (10) 3、 (11) 4、 (11) 5、 (11) 6、 (12) 7、 (12) 8、 (13) 9、 (13) 八、收获及体会 (14)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并掌握单链表的结构特点和相关概念; 2、学会单链表的基本操作:建立、插入、删除、查找、 输入、撤销、逆置、求前驱和后继等并实现其算法。

二、实验内容 利用头插建立一个带头结点的单链表,并用算法实现该单链表的插入、删除查找、输出、求前驱和后继、再把此单链表逆置,然后在屏幕上显示每次操作的结果当所有操作完成后能撤销该单链表。 三、实验基本要求(软、硬件) 用VC++6.0软件平台,操作系统:Windows XP 硬件:内存要求:内存大小在256MB,其他配置一般就行。 四、算法设计思想 1、定义一个创建链表的函数,通过该函数可以创建一个链表,并为下面的函数应用做 好准备。 2、定义输出链表的算法,通过对第一步已经定义好的创建链表函数的调用,在这一步 通过调用输出链表的函数算法来实现对链表的输出操作。 3、定义一个遍历查找的算法,通过此算法可以查找到链表中的每一个节点是否存在。 4、定义查找链表的每一个前驱和后继,通过定义这个算法,可以很容易的实现对链表 的前驱和后继的查找工作。 5、定义插入节点的算法,通过定义这个算法,并结合这查找前驱和后继的算法便可以 在连链表的任意位置进行插入一个新节点。 6、定义删除节点的操作,这个算法用于对链表中某个多余节点的删除工作。 7、定义一个逆置单链表的操作,通过定义这个算法,可以逆置输出单链表。 8、定义一个撤销链表的算法,这个算法用于删除单链表中的所有节点,使链表为空。

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指导书教学内容

建筑材料课程实验指 导书

本课程实验的基础知识 1、建筑材料实验的抽样及处理 抽样检验就是通过一个样本来判断总体是否合格。选取试样是建筑材料检验的第一个环节,抽样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所检验材料的整体结果,必须制定出一个抽样方案。同时通过检验还要制定出判定其指标的验收标准。这样才能使取样方法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代表性。 2、建筑材料实验影响因素,同一材料在不同的制作条件下或不同的实验条件下,会得出不同的实验结果,主要因素有仪器的选择,试件尺寸,试件的形状,表面状态,加荷速度,温度,湿度。 3、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及实验报告,在取得了原始的实验数据之后,为了达到所需要的科学结论,常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处理,最基本的方法是数学处理方法。经数据处理后,编写或填写实验报告:从而确定实验结果。但是,当我们对同一物理量进行重复测量时,经常发现他们的数值并不一样,每项实验都有误差,随着科技水平及人们认识水平提高,误差可控制的比较小,但不能完全消除。为了科学的评价数据资料,必须得认识和研究误差,才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正确认识误差的性质,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以消除或减少测量误差; (2)正确处理数据,合理计算结果,以更接近于真实值的数据; (3)正确组织实验,合理设计或选用仪器和操作方法,以便在经济的条件下取得理想的结果。 本课程实验教学项目及其教学要求

一、实验目的 学习掌握材料密度的概念和意义,掌握材料密度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材料内部一般均含有一些孔隙,为了获得绝对密实状态的试样,须将材料磨成细粉,以排除其内部孔隙,再用排液置换法求出其绝对密实体积。 三、主要仪器及耗材 李氏瓶、天平、温度计、玻璃容器、筛子、烘箱、小勺、漏斗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将试样磨成粉末,通过900孔/cm2的筛后,再将粉末放入 105~110℃烘箱内,烘干至恒重。 2、将不与试样起反应的液体倒入李氏瓶中,使液面达到0~1mL刻度之间,记下刻度数,将李氏瓶置于水温20℃+2℃的盛水玻璃容器中。 3、用天平称取60-90g试样,用小勺和漏斗小心地将试样送入密度瓶中,直到液面上升到20mL左右。再称剩余的试样质量,计算出装入瓶中的试样质量m。 4、轻轻振动密度瓶使液体中的气泡排出,记下液面刻度,前后两次液面读数之差,即为瓶内试样所占的绝对体积V。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 按下式计算密度ρ(精确至0.01g/ cm3): ρ=m/V

液压与气动实验指导书与报告2013

液压与气动实验指导书与报告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铜陵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实验中心

注意事项 液压与气动实验是《液压与气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际动手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每个学生做到: 一、每次实验前要认真预习,并在实验报告上填写好实验目的 和所用实验设备。 二、实验中要遵守实验规则,爱护实验设备,仔细观察实验现 象,认真记录实验数据。 三、在实验结束离开实验室前,要将实验原始记录数据填入实 验报告中,经实验指导教师签字认可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四、实验后,要及时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分析,填写 好实验报告,交授课教师批阅。

实验一液压泵(马达)拆装 一.目的 液压元件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拆装,可加深对泵和马达结构及工作原理的了解。 二.要求 1. 通过拆装,掌握液压泵和马达内每个零部件构造,了解其加工工艺要求。 2. 分析影响液压泵和马达正常工作及容积效率的因素,了解易产生故障的部件并分析其原因。 3. 如何解决液压泵的困油问题,从结构上加以分析。 4. 通过实物分析液压泵的工作三要素(三个必须的条件)。 5. 了解如何认识液压泵和马达的铭牌、型号等内容。 6. 掌握液压泵和马达的职能符号(定量、动量、单向、双向)及选型要求等。 7. 掌握拆装油泵和马达的方法和拆装要点。 三.内容和要点 拆装:齿轮泵(马达) CB-B型齿轮泵,结构图见图2—1 图2-1

液压与气压传动教案.doc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教案《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组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教案 本课共36学时,讲课32学时,实验4学时。属院级必修课。 每一节课都应做到承前启后。 1 液压传动概述(第一次课) 首先介绍什么是传动?传动的类型有哪些? (5分钟) 引导学生举生活中常见的实例说明以下五种传动。 (1)机械传动;(2)电传动;(3)气压传动;(4)液压传动;(5)复合传动。 使学生对传动及其类型有所认识和掌握。 1.1液压传动的发展概况(5分钟) 讲清什么是液压传动,液压传动是如何发展的,液压传动的应用领域如何。 1.2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2.1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15分钟) 用两个例子说明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1)手动液压千斤顶半结构图——最简单的例子,用于换轮胎等举升工作,生活中常见。 (2)磨床工作台的液压传动系统半结构图——涵盖的液压元件种类比较全,用于讲解液压传动系统的组 成及液压系统的图形符号很适合。 通过动画演示磨床工作台向左运动、向右运动、过载溢流、油缸停止油泵卸荷等工况下各元件的工作状态,让学生了解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各液压元件的作用。 1.2.2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5分钟) 磨床工作台的液压传动系统半结构图——用于讲解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及液压系统的图形符号很适合,该系统涵盖的液压元件种类比较全。 1.2.3 介绍液压系统图及图形符号(5分钟) 将磨床工作台的液压传动系统半结构图改画成用职能符号表示的液压系统图:体现液压系统图的特点,强调液压图形符号的特点。 1.3 介绍液压传动系统的优缺点(10分钟) 第一章小结(5分钟) 习题:1.1 1.2 1.4 2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 2.1液压泵和液压马达概述 2.1.1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20分钟) 用“电机→油泵→马达→滚筒”图,讲解液压泵及液压马达的能量转换过程。 用单柱塞泵结构简图的吸入及排出过程,说明容积式泵及马达的基本工作原理。强调构成容积式泵必须具 备的条件。强调常用的三大类泵及马达;强调泵及马达的职能符号。 2.1.2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性能参数(20分钟) 讲清液压泵(马达)的基本性能参数,使学生掌握以下几点: (1)什么是液压泵的压力?液压泵的工作压力是如何变化的?(2)什么是液压泵的排量和流量?什么是流量损失?流量损失受哪些因素影响? (3)什么是液压泵的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液压泵的功率损失有哪几方面? (4)什么是液压泵的容积效率和机械效率?它们分别受哪些因素影响?如何计算液压泵的总效率? (5)什么是液压马达的容积效率和机械效率?强调其与液压泵的区别。 2.2齿轮泵 2.2.1外啮合齿轮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5分钟) 用实物录像或三维动画演示其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为下一次课进行其结构分析奠定基础。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 答案汇总

数据结构(C语言版)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实验1 实验题目:单链表的插入和删除 实验目的: 了解和掌握线性表的逻辑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掌握单链表的基本算法及相关的时间性能分析。 实验要求: 建立一个数据域定义为字符串的单链表,在链表中不允许有重复的字符串;根据输入的字符串,先找到相应的结点,后删除之。 实验主要步骤: 1、分析、理解给出的示例程序。 2、调试程序,并设计输入数据(如:bat,cat,eat,fat,hat,jat,lat,mat,#),测试程序 的如下功能:不允许重复字符串的插入;根据输入的字符串,找到相应的结点并删除。 3、修改程序: (1)增加插入结点的功能。 (2)将建立链表的方法改为头插入法。 程序代码: #include"stdio.h" #include"string.h" #include"stdlib.h" #include"ctype.h" typedef struct node //定义结点 { char data[10]; //结点的数据域为字符串 struct node *next; //结点的指针域 }ListNode; typedef ListNode * LinkList; // 自定义LinkList单链表类型 LinkList CreatListR1(); //函数,用尾插入法建立带头结点的单链表 LinkList CreatList(void); //函数,用头插入法建立带头结点的单链表 ListNode *LocateNode(); //函数,按值查找结点 void DeleteList(); //函数,删除指定值的结点 void printlist(); //函数,打印链表中的所有值 void DeleteAll(); //函数,删除所有结点,释放内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