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方言研究

赤峰方言研究
赤峰方言研究

赤峰方言研究

赤峰方言是指中国北方赤峰人的方言土语。由于赤峰位于东北、华北、西北的交界处这个“尴尬”地区,赤峰方言汇聚了东北、华北和西北三地的方言特色。但可能由于电视上或广播上的标准发音都和赤峰方言的一半话比较接近,大多数赤峰人并未意识到自己说的是方言土语。我们赤峰人要么觉得这些土话“全国通用”,要么觉得这些根本不是土话。不过,赤峰方言比起温州话、广州话、义乌话、福州话等方言来说同标准普通话差异要小很多,毕竟赤峰话也属于北方语系。

赤峰方言,赤峰中心地区很接近于东北话。赤峰许多土话也是东北话。但我们赤峰话也有自己的特色。听人说,赤峰人说话“不张嘴”,这也确实有点道理。例如,“我(wo,读三声)”在赤峰经常读作“we (读三声)”,有时读“我们”时我们也经常读作“wang(往)们”。赤峰方言也有自己的特色。标准普通话的“干什么”,东北话说成“干啥”,我们赤峰话经常说成“干ha(哈,读二声)”,甚至说快了直接变成“ga(嘎,读二声)”。我们还常用“liao(读一声)了”表示“跑了、逃了、走了”的意思。

赤峰宁城的方言可是和赤峰其他地区有很大的不同,赤峰人直接称宁城人说的语音语调为宁城话,宁城方言是典型的“方言岛”现象。宁城话属冀鲁官话。由于宁城县的汉族人大多是山东移民后裔,所以,如果按山东方言划分,宁城话的发音应属于山东方言西齐片。宁城东部地区的人一般说带有辽西口音的东北普通话,而南部地区的人一般

说带有承德口音的北京官话。宁城话主要使用于宁城中、西、北部地区,其中以位于宁城县中部的八里罕镇及其周边地区居民的宁城话口音最为纯正。

赤峰就是这样富有特色。然而,在2012年11月4日网络上开始流传的“全国普通话排行榜”中,赤峰作为原热河省的一部分,与河北承德、内蒙古通辽部分地区、辽宁朝阳、辽宁阜新这些原热河省城市并列榜首(如下表)。

最好Top5

排名省份点评

1原热河省(河北承德,内蒙古赤峰,内蒙古通辽部分地区,辽宁

朝阳,辽宁阜新)

“北京官话”就在

2北京网友认为名副其实3安徽网友普遍感到惊讶

4浙江北方网友觉得不服气

5江苏多人表示前后鼻音不分

该表格取自百度百科“全国普通话排行榜”

看来,咱们赤峰人还是可以为此而骄傲一下。

随着将赤峰打造为旅游大市的呼声日高,要想很好地接待外地友人,惯用方言的人们还要学学普通话啊。

赤峰方言大全

1 赤峰方言大全(转贴自赤峰漂流瓶) 晌午头子:中午 乌了巴突:水不太开乔 扎古扎古:我给你治一治。治病! 敲黑:形容比较黑 拉轰地,吾地:一类的,语气词。 整不机密:弄不把握。 脖儿搂:耳光 磨叽:罗嗦 咯几:心里别扭 打不了腰:没什么出息 饥荒:外债 这疙瘩:这块地方,这地方 老疙瘩:在家里兄弟姐妹中最小的 中:行,可以 夜来个:昨天 嘎东:赌点东西 哨人:捉弄人 开瓢:指板砖或石头之类的砸在脑袋上出来的效果。粘歪:起腻 能(nēng)叽:嘟囔,小声磨叽癞叽:不精神,发蔫小掂(diàn)儿:小气,同意词抠门

呐咂(nāzà):窝囊,憋屈 坐蜡:事情很棘手 掉链子:关键时候不行了,指物指人指事都可。 撒嘛:东张西望 瘪独子:混蛋,没人样 棵碜:形容人长的很丑 噜噜:唠唠叨叨 噶哈:干什么,语气词。 干儿手:混子,混混 蹿蹬:鼓动 悄:就是挺的意思。咱们说的俏黑悄黑的就是挺黑的 白忽:吹牛 胡次:胡说的意思 车车或浪系:指搭理例:大家都别车车那个人 五迷三道:晕头转向~ (应该是五迷三道,好像不算) 唠嗑:聊天 咋地:怎么地 冒了:就是多了(例:喝冒了,就是喝多了,同意词还有喝高了)匹:意思为比,你匹他高一些,你比他高一点,但比一比不说成匹一匹尿叽:说话挺逗的意思。 悄尿儿的:就是偷偷的意思 吆或:大声喊

前后脚儿:指一先一后 损人、骂人话----------------------------------------- 浪张:大概和嚣张的意思相近,不过是贬义词。多指女人风骚,钩三搭四 得(dè)色:指臭显摆,自己哪里好生怕别人不知道 妖道把势:指女人泼辣 色:在“瞧你那色!”里读shaǐ作德行讲 吭吃瘪肚:笨的话都说不利索 涨冒或涨包,很张狂的意思。 无极六兽:百无聊赖 来逮(laídaì):名词意思是狼,形容词一般这样说“你咋那么来逮!”一般形容人比较狠,绝,狼心狗肺。 各应人:烦人,讨人厌 欠儿登:哪儿有事哪儿到哪的人 朝:傻,例:你朝不朝! 精:朝的反义词,形容人很精明。但注意,如果说你2精子,那又是一个意思了,指精神病患者。 朝种:骂人话,形容人很蠢 先生:赤峰人说先生可不是尊敬的意思说你是个大先生,意思就是说你是个冤种~ 尿:显能耐的意思,例如:你挺有尿阿~~~。加注:尿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搭理的意思如:我以后再也不尿你这号人啦 遂了吧:意思胆怯了 屁屎狼烟:十分狼狈的样子 各应人:烦人的意思魔症:神经病

汉语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

汉语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 本文的内容主要是讨论一些例子。例子就是资料,它是很重要的。李荣先生在《方言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方言》1983年第2期81-91页)说过:“例子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要先想好例子,再表示意见。要是举不出合适的例子,那种意见是站不住脚的。例子一摆呀,你的功夫就出来了。就能看出你的学力如何,见识如何。例子就好比商店橱窗里陈列的商品。摆出来的都不怎么样,仓库里的就可想而知了。” 一关于方言词语的调查研究 (一)《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方言词 大家都知道《现代汉语词典》是具有规范性质的汉语共同语词典,但是很多人平时不太注意词典里收入了很多带<方>字标记的方言字、方言词。很多带<口>字标记的口语词,还有很多专用于地名、姓名的字头其实大部分也是方言字词。这些条目加起来在词典里至少都有上千或更多的数量。《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这么多的方言字词,是需要方言的词语研究的。这就是“普通话在方言之中,又在方言之上”的道理,现代汉语是整体的,它包括现代汉语方言。下面随意举一些《现代汉语词典》里方言词: 阿姨姨母 腌臜(1)脏;不干净。(2)(心里)别扭;不愉快。 娭毑(1)祖母。(2)尊称年老的妇女。 爱人儿逗人爱:这孩子的一双又大又水灵的眼睛,多~啊! 俺代词。(1)我们(不包括听话的人)。(2)我。 熬心心里不舒畅;烦闷。 熬磨(1)痛苦地度过(时间)。(2)没完没了地纠缠:这孩子很听话,从不~人。 巴结(2)努力;勤奋:他工作很~ 巴望(1)盼望。(2)指望;盼头。 吧嗒(2)抽(旱烟):他~着叶子烟打主意。 拔白(天)刚亮。 白日撞白天趁人不备走进人家去偷东西的小偷儿。 摆子疟疾:打~。 板实(1)(土壤)硬而结实。(2)(书皮、衣物等)平整挺括。 半彪子不通事理,行动鲁莽的人。

中国方言(全部介绍)

中国方言 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使汉语逐渐产生了方言。 现代汉语有各种不同的方言,他们分布的区域很广。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的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语音方面尤为突出。但由于这些方言和共同语之间在语音上都有一定的对应规律,词汇、语法方面也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它们不是独立的语言。根据方言的特点,联系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以及目前方言调查的结果,可以对现代汉语的方言进行划分。当前我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的意见还未完全一致,大多数人的意见认为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 七大方言简介: 北方方言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在汉语各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 北方方言可分为四个次方言:⑴华北、东北方言,分布在京津两市,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还有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⑵西北方言,分布在陕西、陕西、甘肃等省和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新疆汉族使用的语言也属西北方言。⑶西南方言,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及湖北大部分(东南角咸宁地区除外),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北角等。⑷江淮方言,分布在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华北、东北方言,除外)、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客家人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等省,其中以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为主。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到南方,虽然居住分散,但客家方言仍自成系统,内部差别不太大。四川客家人与广东客家人相隔千山万水,彼此可以交谈。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 3.6%。 湘方言又称湘语或湖南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通行地域较小的一种方言。湖南省有多种不同的方言,湘方言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种。 通行地域湘方言通行于湖南省的岳阳、南县、汨罗、湘阴、沅江、益阳、桃江、安化、宁乡、长沙、望城、株洲、湘潭、湘乡,双峰、涟源、娄底、新化、冷水江、叙浦、辰溪、邵阳、邵东、新邵、隆四、洞口、武冈、新宁、城步、东安、零陵、双牌、祁阳、祁东、衡阳、衡山等地,约占全省面积的一小半。此外,广西北部全州、灌阳、资源、兴安等4县也通行湘方言。使用人口估计在2500万以上。 分区由于社会、历史、地理以及政制变革等各方面的因素,古老湘语南、北、西三面长期以来处于官话方言包围之中,东部又受客、赣系方言的影响,以致语音系统不断产生变化,逐渐形成了新湘语和老湘语两种明显有别却又并存并用的特殊局面。从

方言语法研究第一步

听《方言语法研究第一步》讲座有感 ——2011级汉语国际教育 邓思颖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的老师,他是此次学术讲座的主讲者。此次讲座的主要内容是简述了方言语法研究的方法和邓教授分享了个人研究及其教学的心得。尝试讨论的问题是为什么要从语法的角度研究方言和怎样研究方言。 邓教授对方言作了界定,他引用了詹伯慧1985《现代汉语方言》中对方言的定义,即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作为同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分布在不同的地域;二是同属于一古老语言发展的结果。方言从属于民族共同体。在这个定义中,我们首先对方言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方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也就是说方言在语言的基础上因地域的不同而出现了变化。赵元任1980年在《语言问题》这本书中,也对方言下了定义,即平常说方言,是同一族的语言,这个往往受政治上的分支的情形来分,与语言本身不是一回事儿。方言的渐变与地理有关,但如果把它区分不同的语言又与政治有关,与语言本身是无关的。乔姆斯基也对方言做出了定义。在中外学者对方言的定义中,邓老师提出了方言学的一些观点,他本人认为方言其实是独立的语言,具有完整的语法系统,方言的差异也就是语言的差异。同时方言的研究离不开方言语法。邓老师通过举例例证了自己的观点。 关于语法的研究,首先我要明确定义,知道什么是语法学,一种语言的组词造句;邵敬敏2011年的《现代汉语通论》中对语法的定

义是语法是语言构造的规则。通过学者们的定义从而衍生出了语法学的定义。在《语言学名词2011》这本书中是这样定义的,语法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语言的组词造句规则,一般包括词法学和句法学。邓老师提出,生成语法学总的研究方向就是希望构建出明确的语法,建立一套解释充分的语法学理论。形成语法学,着重以形式化的方式研究语法,强调语言形式的重要性,从语法内部找出解释语言结构的原因。不是从语法外部寻找答案。(如,语用、认知、历史来源、语言接触、文化等。)邓老师通过例子,给我们讲解了汉语句子的不同结构。 在方言语法研究方面,吕叔湘在1982年《语文常谈》中指出,方言的差别最引人注意的是语音,划分方言也是主要依据语音。事实上凡是语音的差别比较大的,语汇的差别比较大,至于语法,在所有汉语方言之间差别都不大。方言语法的研究的终极目标:了解方言真实的面貌,了解人类语言的特点。 方言研究入门的基本法:一要打好汉语语法的基础;二要培养对语言现象的敏锐力;三是系统的学习基本的理论;四是带着理论思考个别现象;五是研读经典篇章;六是多听、多说、多写和多看。

赤峰汉语方言

赤峰汉语方言 赤峰市(原昭乌达盟)地处燕山北麓、大兴安岭南段与内蒙古高平原、辽河平原的截接复合部位。西、北、东分别与区内的锡林郭勒盟、哲里木盟为邻;东南、西南分别与辽宁省的朝阳市、河北省的承德地区接壤。它包括红山区、松山区、元宝山区、喀喇沁旗、宁城县、敖汉旗、翁牛特旗、林西县、克什克腾旗、巴林右旗、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等十二个旗县区,总面积90021平方公里。截止1999年人口普查统计,全市有蒙、汉、回、满、藏、朝鲜、维吾尔、苗、彝、壮、达斡尔、侗、瑶、白、土家、哈尼、傣、黎、僳僳、纳西、景颇、锡伯、羌、俄罗斯、鄂温克、鄂伦春、赫哲、布依等29个民族。人口总数446.3万人,其中汉族353万人,占总人口的79.1%。蒙古族77.5万人,占总人口的17.4%,其它少数民族15.8万人,占总人口的3.5%。由于社会活动和家庭生活的需要.长期以来,各民族语言间的相互影响,民族间互通语言文字的情况比较普遍。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提倡和支持下,蒙汉等各民族相互学习语言文字,从而加强了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增进了各民族间的团结与友爱,促进了赤峰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的繁荣,现在汉语文和蒙语文是全市通用的语言文字。 一、赤峰汉语方言的归属 汉语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由于社会历史状况和自然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不同地域里,汉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从而形成了互有差异的地方方言。赤峰汉语方言,也叫赤峰话,是汉语在赤峰地域上的地方变体的总称。它以红山区话为代表。

汉族是赤峰市人口最多的民族。据考古界发现,先秦时期,本市有商先族聚居,并在此创造了农耕文化,秦统一六国后,为防匈奴派大将蒙恬调几百万民工在燕长城之北(今赤峰红山区北、经水地、安庆沟乡到敖汉旗下洼一带)又修筑了秦长城。长城以南为秦右北平郡。并用“谪戍”的方法迁中原人到北方边郡充实户籍,开垦土地进行戍边。到了汉代,右北平郡仍为边防重镇,以汉人居住为主。唐贞观二十二年,唐王朝将赤峰地区划入河北道与关内道,设松漠、饶乐都督二府,宣抚西拉木伦河、老哈河两岸人民,使塞北汉民族得到了保护和安居。辽代,为汉人涌聚繁盛时代。唐末、五代,中原战患连绵,为避祸乱,汉民族潮水般涌入契丹之地。契丹统治者也乘机俘其民而归,数以几十万到几百万计的流亡或俘来的汉民,多集中于契丹政治统治中心——今赤峰境内:金元宋战乱,部分汉民回迁中原。至永乐元年,朱棣放弃大宁,汉民便随之迁往内地,亦峰境内汉民已为数甚少。清代是汉民涌入的又一个繁盛时代,其迁入的主要渠道为:①破产徒入;②灾荒流入;③招垦迁入;④放垦移入;⑤公主下嫁带入;⑥匠人寻入等。其中多为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北京及东北等地的汉人。解放以后,汉族人口继续增长,至1999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止,汉族人口已达353万人。赤峰汉语方言实际上是晋、冀、鲁、豫、京以及东北多种方言经过长期相互渗透、逐渐融合而成的一种弱化了晋、冀、鲁、豫、京、东北等方言特点的,比较接近于普通话的汉语方言的变种。它保留了北方方言的语汇和语法特征。在一个时期内,我国语言学界把现代汉语划分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等七大方言区。

平顶山方言词汇现状研究

收稿日期:2007-08-28;修回日期:2007-09-17 作者简介:段亚广(1970-),男,河南上蔡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方言及音韵研究。 第25卷第3期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5月Vol.25No.3Jour nal of Zhouko u Normal University M ay 2008 河南方言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段亚广 1,2 (1.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1;2.中山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510275) 摘 要:在过去五十多年的研究中,河南方言大致以1979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文章概括分析了这两个研究阶段中各自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河南方言研究的方向和课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河南方言;历史和现状;方向和课题 中图分类号:H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9476(2008)03-0113-03 河南省地处中原,在中国历史上相当长的时间里,其政治、经济、文化都较为发达,郑州、洛阳、开封、安阳、商丘、许昌等均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是由于这一特殊的地理文化优势,河南方言在民族共同语基础方言的形成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其语音也被称为中原音、中州音、汴洛音,在汉语史上有重要地位。进入20世纪后,汉语方言学在全国勃然兴起,至今方兴未艾。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有着重要汉语史价值的河南方言的研究却相对滞后:研究者寥寥无几,有影响的学术专著屈指可数。河南方言研究在当代方言学中的缺席造成今天汉语史和方言学研究的断链。在研究中,凡涉及到河南方言,大家深感手头材料捉襟见肘。本文拟就近五十年来的河南方言研究作一总括式评价,并对河南方言研究的未来提出一己之见,以期引起河南甚或更多的语言工作者来关注河南方言、研究河南方言。 一、河南方言研究历史概述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河南方言研究文章,是1935年以河南通志馆的名义发表于 河南教育月 刊 上的 河南方言调查 [1] ,而现代意义上的汉语方言研究始于1928年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成立,可见河南方言研究的起步并不晚。此后,直至今天,河南方言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年以前。事实上,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957-1965年,其背景是20世纪50年代末的全国方言普查。1950年,中国科学院语 言研究所成立,并于1954年成立了由丁声树任组长、李荣任副组长的方言组。1956年为了推广普通话,高教部、教育部下达了进行方言普查的指示。 两年多时间里,全国总共调查了1849个市县的汉 语方言。 [2] 河南省承担此次任务的是河南大学的前身 当时的开封师范学院,负责人是张启焕、陈天福、程仪。这次方言普查共调查了河南方言123个点[3],成果是十本手册和一本书。十本手册分别是郑州、开封、洛阳、南阳、信阳、许昌、漯河、濮阳、新乡、安阳等地区学习普通话手册,一本书是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词汇语法比较 (程仪,1959),均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次河南方言普查的主要特点是针对性强,即以推广普通话为目的。因此,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放在了河南方言同普通话规律的对照上[4]。语音部分稍详,词汇和语法较略。限于当时的条件和水平,这些研究还局限于非常基础的描写,并且在字表的设计、词条的挑选、语法例句的选择等方面都有很多不足。今天看来这些材料的价值有限,但它们毕竟是河南方言研究的早期材料,历史意义尤显可贵。 另外,这一时期值得注意的是赵月朋和贺巍在 中国语文 和 方言与普通话信刊 发表的几篇论文。赵月朋是最早关注洛阳方言的人,这一时期他发表的三篇论文中有一篇谈到了洛阳方言的语法现 象,实开方言语法研究之先河。贺巍先生的三篇文章都是关于获嘉方言的,有一篇谈到了韵母的音变问题,也较有价值。 第二阶段,1979-1999年。1979年 方言 杂志创刊,1981年全国汉语方言学会成立,这两个事件标志着当代方言学的复兴。1979年学位制实行,一

中国八大方言

中国八大方言,看看你说的是哪种鸟语 最近对各地的方言产生了兴趣,到网上搜索了一下才发现原来大家说的普通话居然还不是正宗的国语,郁闷。现在说的国语其实是以前胡人说的语言,古时候的人说的是现在的广东话。黄瓜把搜索出来的结果整理了一下,给大家交流交流。 一、普通话 汉语自古以来有方言同时也有共同语。根据历史记载,春秋时候孔夫子时代管共同语叫雅言。雅言以洛阳雅言为标准。孔夫子有三千多徒弟来自当时的各地,古代也有方言,各地的学生都讲自己的方言,孔夫子讲课的时候怎么能够让来自各地的学生都听得明白呢?因为当时有共同语叫雅言,所以孔夫子在讲学的时候用雅言,这样交际没有什么障碍。 在汉代,共同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管共同语叫做通语。各地讲不同方言的人可以用通语进行交际,这是古代的情况。 晋代五胡乱华、衣冠南渡以後,中原雅音南移,作为中国官方语言的官话逐渐分为南北两支。北方以洛阳雅言为标准音,南方以建康雅言为标准音。洛阳雅言属于中原话,建康雅言属于吴语。主流上以南方的建康雅言为正统。隋朝统一中国定都长安,编著《切韵》,音系为金陵雅音为主,参考洛阳雅音的综合系统,因以南朝为正统政权。隋朝末期,扬州成为中国经济最繁荣的地区,因此,扬州吴音也曾成为南方雅言的代表,但是,没有得到官方语言的地位。 降及唐宋,即使在北方,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差别显著增大了。富丽堂皇的唐诗中,已经采纳了一些当时的口语。唐朝开始,江南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因此江南的苏州吴音也成为南方雅言的一种通行语。由于政治中心在长安,长安话属于中原话。因此,长安雅言也是北方雅言的标准音。到了宋代,汉文更出现了口语化的倾向。著名的大思想家朱熹的弟子所编的《朱子语类》,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朱熹使用宋代口语讲授和谈话的原貌。这证明即使像他那样文化修养很高的士人,尽管还是用古文写作,但平日的言谈,甚至讲授儒家经典,也已经不可能像六七百年前的北方庶民那样,“其辞多古语”,但他作为“读书人”,说的还是洛阳话。及至南宋,首都建在临安,因此,临安雅言也成为标准音的一种。临安雅言属于吴语,但是临安雅言中有很多中原话的痕迹,直至今天的杭州话也有中原话的痕迹。 元代时,首都在大都,因此,大都话也是一种通行语。由于元朝的统治者是蒙古人,不熟悉汉族文化,汉语的通行语继承了宋代的南方雅言。 明代的时候,南京由于战争等动乱,南京话从吴语(南方雅言)转变为江淮官话。明代以南京话为正统,南京话也是南方官话的代表。后来迁都北京,北京话也有一定通行度。明代北京话是在元大都旧北平话的基础上,和移居北京的南京移民的南京话融合后形成,到清代又受到满语的影响。江南的吴音开始以苏州白话为主要代表。吴音继承了南方雅言的地位,并且以当地强大的经济实力成为中国通行的语言之一。王士性在《广志绎》中说:“善操海内上下进退之权,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之而雅,俗者,则随而俗之。”,吴音最流行的时候,上至士大夫,下至歌妓以说苏白为荣。和官方“普通话”京白相对而言,苏州白话在当时社会地位相当于民间的“普通话”。当时越剧、昆曲、评弹都以苏白为标准音,甚至一开始的京剧都曾使用过苏白。 清代一开始,仍然以南京官话为正统。雍正年间(1728年)清设正音馆,确立北京官话为官方地位。到了19世纪末也就是清朝末年,中国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受到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特别受到日本的影响。日本在明治维新前后大力推广日本语的共同语,日本人把日本语的民族共同语叫做国语。国语这个词本来是中国古代一本书的名字,日本人把国语当做民族共同语的名称。19世纪末中国的文化生活发生很大变化,国语这个名词得到传播。由于太平天国的战争,江南经济开始衰落,吴音开始失去了标准音的地

浅析汉语方言语法调查框架的现代化

(原载《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和探索——首届国际汉语方言语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戴昭铭主编,人民2003年。14-24页) 试谈汉语方言语法调查框架的现代化 丹青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1. 方言语法调查研究的成就和制约因素 1979年《方言》杂志的创刊,是汉语方言学发展史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方言学在“文革”后的正式复兴,并且走上了一个新台阶,杂志充当了汉语方言学发展的加速器。若以此为界,20世纪的汉语方言学事业正好分成前后两期。从语言要素看,方言研究主要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比较一下三大要素从前一期到后一期的发展,语音词汇研究的发展成绩骄人,而语法研究的进展尤为显著,因为它不但成果丰富,而且几乎是一种从无到有的飞跃,起点近零而蔚为大观,尤其是在方言事实的调查描写和材料积累方面。此一发展盛况,已有回顾性文章论及,兹不赘述。这里只想侧重分析一下方言语法描写从无到有、由弱而强的一些关键因素,同时探讨在深化方言调查研究方面所受到一些制约,以利于方言语法的调查研究在21世纪取得更加无愧于时代的进步。 1.1促进方言语法调查研究的成果的几个重要因素 毋庸置疑,方言语法描写的成绩得益于学者们对方言语法事实的辛勤调查和深入发掘。但这似乎并非问题的全部答案,甚至未必是主要答案。不妨思考下面的题。几千年来,汉人一直在说汉语及其各地的方言,天天面对语言事实,中国学者对自己的语言文字包括方言也早已有了学术探究的兴趣。国人有意识的语音分析和方音特色观察,从最早的反切,及韵书作者们对南北音差异之类的关注算起,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对方言词汇的成规模调查记录,自扬雄《方言》算起,也有两千年的历史。但在20世纪之前的这两千年里,为什么看不到关方言语法的描写记录(直接记录方言语句不是语法描写,将个别虚词作为词汇单位来观察也不是语法分析)?历史告诉我们,面对语言事实,具有学术兴趣,并不能自然产生语法描写,特别是对汉语这种外部形态不明显、语法规则多隐性存在的语法系统来说。与语音和词汇相比,语法的存在更加隐蔽,更难被直接观察到。汉语语法研究的开端大大晚于语音和词汇研究,现代汉语方言学兴起后,方言的语法研究之盛也晚于语音词汇研究,这都非常自然,是由语法规则尤其是分析性语言语法规则的隐密性造成的。语法学之立,语法描写之行,语法研究之盛,关键就是透过语法的隐密外表去发现其在的规律。因此,要了解方言语法调查研究凭什么发展,首要需要关注是哪些条件帮助人们逐步揭去语法的隐密外衣。 一、语法学在中国的建立与发展。 以1898年的《马氏文通》为标志,系统的汉语语法学正式建立,中国有了语法学概念系统的雏形。然后,在涵方面,汉语语法学经历了“传统语法-结构主义语法-结构主义后的当代语法”这几大发展阶段,在外延方面,实现了“文言语法-现代语法-近代语法及历史语法-方言语法”的扩展。语法学在中国实现以零为起点的飞跃,并迅速成为汉语研究中的首要显学。汉语方言语法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繁荣,正是这一过程的翻版,只是在共同语和方言的研究之间有一个滞后效应而已。这充分显示了语法理论系统的建立和发展对方言语法事实描写有决定性作用。理论和方法是揭去语法的隐密外表的最重要的工具,也是今后深化方言语法描写的至关重要的工具。 二、方言语法调查项目的建立和逐步改进。 方言不像共同语那样为人共知,也不像共同语那样受人关注,这是方言语法研究有滞后效应的原因之一。方言语法需要调查(包括研究者对自己母语的调查)。每个方言的调查研

唐山滦县方言中国方言网

唐山滦县方言--中国方言网 唐山滦县方言--中国方言网 首页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 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香港澳门台湾全国 当前位置:首页>>河北>>河北土话>>正文 唐山滦县方言 gzzs在2008-11-1021:49:15发表,被浏览807次此文章共有2页12 从历史文化来看。滦州一带在较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属于蛮荒之地,地僻而声教不通,人稀而更化难驯。然而滦州却有伯夷叔齐之大贤彪炳史册,有“老马识途”、“寻蚁求水”的大智慧影响后人,这使得滦州这一地域历史文化底蕴难量其厚,难与其匹。特别是辽代建置滦州以后,这块长期远离京都的偏僻之地一下就成了畿辅重地,成了京城的东大门,国家的中心文化很快就渗透到这里,并在这里生根开花结果乃至成为这里的主干枝脉 是一点也不奇怪的。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天赐的畿辅之利,赋予这里的方言以大气、地道的内容。 再以环境因素而论。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滦州这方水土北山南洼中间沙,北倚燕山山脉,南接渤海之滨,中间是滦河冲积平原,且东有滦河,西有徒河,中有沙河,所谓山水相依之地,必有灵秀出焉,这是滦州方言总的源头。但细划来看,滦州四个方言小区仍有其各自不同之处,用三腔四调来涵而概之,应是最恰当不过。一是北山腔,如高山峻立、石冷崖横、刀劈斧削、朴实无华;二是沙洼腔,如沙松软,如洼含蓄,温润细腻,委婉婀娜;三是滨海腔,虽百流入海但毕竟不是大海,滨河而已,千回百转,曲曲折折,柔曼多情。而沙洼腔又与滨海腔相到渗透,相互糅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是个中人,是难分其数的。因此,境内向有“三腔四调”之说,即虽有三种声腔,却有四个方言小区四种调门。 滦州方言即有上述三种原因,也有州人的智慧和狡黠在里边。这种智慧和狡黠,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谨慎,很多方言都无例外地反映了这一特点。比如环境不洁叫“啊咋”;衣服不整叫“拉他”;人利害叫“蝎虎”;物不良叫“嘎咕”;事须考虑叫“掂对”;事可人意叫“不离儿”。你看,几个象声词,几个动作,几种动物就把要表达的意思清清楚楚地传达出来了,外埠人也许听不明白,个中人可是心中雪亮,这叫不伤和气已经曲尽其意,这不是大智慧和大狡黠么?这种存在和狡黠往往表现在对人的负评论上,直呼人的缺点和毛病似乎是不道德的事,不说又挺闹心,于是多用 代词。比如不知而妄为叫“瞎帐”;无理而妄为叫“混帐”;讥人阔绰叫“抖漂儿”;谓人出风头叫“露脸”;人失节叫“丢脸”;称无行之人叫“下三烂”;语言无味叫“扯淡”;谄媚人叫“溜须”;慕人势利叫“巴结”;讥人无赖叫“泥腿”;故揭人短叫“寒碜人”;给人造谣叫“编笆”;行无目的叫“瞎赶仗”。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滦州方言的智慧和狡黠还表现在许多词语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比如对下面这些小动物的称谓就很意思,管蟋蟀叫“蛐蛐儿”;草虫叫“蝈蝈”;蝉叫“吉了”;蛙叫“河蟆”;蛇叫“长虫”;

【2018-2019】评价赤峰方言-word范文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评价赤峰方言 篇一:赤峰方言研究 赤峰方言研究赤峰方言是指中国北方赤峰人的方言土语。由于赤峰位于东北、华北、西北的交界处这个“尴尬”地区,赤峰方言汇聚了东北、华北和西北三 地的方言特色。但可能由于电视上或广播上的标准发音都和赤峰方言的一半话 比较接近,大多数赤峰人并未意识到自己说的是方言土语。我们赤峰人要么觉 得这些土话“全国通用”,要么觉得这些根本不是土话。不过,赤峰方言比起 温州话、广州话、义乌话、福州话等方言来说同标准普通话差异要小很多,毕 竟赤峰话也属于北方语系。 赤峰方言,赤峰中心地区很接近于东北话。赤峰许多土话也是东北话。但我们 赤峰话也有自己的特色。听人说,赤峰人说话“不张嘴”,这也确实有点道理。例如,“我(wo,读三声)”在赤峰经常读作“we(读三声)”,有时读“我们”时我们也经常读作“wang(往)们”。赤峰方言也有自己的特色。标准普通话 的“干什么”,东北话说成“干啥”,我们赤峰话经常说成“干ha(哈,读二声)”,甚至说快了直接变成“ga(嘎,读二声)”。我们还常用“liao(读 一声)了”表示“跑了、逃了、走了”的意思。 赤峰宁城的方言可是和赤峰其他地区有很大的不同,赤峰人直接称宁城人说的 语音语调为宁城话,宁城方言是典型的“方言岛”现象。宁城话属冀鲁官话。 由于宁城县的汉族人大多是山东移民后裔,所以,如果按山东方言划分,宁城 话的发音应属于山东方言西齐片。宁城东部地区的人一般说带有辽西口音的东 北普通话,而南部地区的人一般 说带有承德口音的北京官话。宁城话主要使用于宁城中、西、北部地区,其中 以位于宁城县中部的八里罕镇及其周边地区居民的宁城话口音最为纯正。 赤峰就是这样富有特色。然而,在201X年11月4日网络上开始流传的“全国 普通话排行榜”中,赤峰作为原热河省的一部分,与河北承德、内蒙古通辽部 分地区、辽宁朝阳、辽宁阜新这些原热河省城市并列榜首(如下表)。 看来,咱们赤峰人还是可以为此而骄傲一下。 随着将赤峰打造为旅游大市的呼声日高,要想很好地接待外地友人,惯用方言 的人们还要学学普通话啊。

恩施方言词汇语法研究讲解

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汉语言文学) 恩施方言词汇语法研究 院(系)名称文学与传媒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陈彦蓉 指导老师金小栋 2015年5月10日

The graduation thesis of Hubei Institute for Nationalities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undergraduate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y on the vocabulary of Enshi dialect grammar Department name Professional Name Name of student Chen Yan Rong Instructor Jin Xiao Dong On May 10, 2015

目录 摘要 (1) 引言 (3) 一、概述 (3) (一)恩施方言简介 (4) (二)恩施方言形成原因 (4) 二、恩施方言词汇语法的运用 (4) (一)恩施方言的特殊发音 (5) (二)恩施方言的词汇运用 (5) (三)恩施方言的疑问句表达 (6) (四)恩施方言歇后语与俗语的特色 (6) (五)恩施方言与四川话的相同点 (7) 三、恩施方言的表现形式 (7) 四、恩施汉语方言的发展 (8) 结语 (8) 主要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摘要 恩施方言博大精深。兼容巴蜀文化之俗,荆楚文化之雅。恩施方言(又称本地土话),是土家人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中创造的独具特色的交流语言。它带着浓厚的民族气息,有着恩施特有的人文底蕴,是恩施人民宝贵的文化结晶,也可以说是一条文明的长河,见证了恩施的发展。 本文主要恩施方言简介、恩施方言的词汇语法运用、恩施方言的特点、恩施汉语方言未来的发展四个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恩施方言;方言词汇语法;方言发展

海门方言语法专题研究

海门方言语法专题研究 位于长江口北岸的海门市及其相邻地区是长江以北最大的吴语 人口聚居地。本文选取海门方言中较有特色的副词以及程度、否定、体貌、定指等语法项作为研究对象,在共时描写的基础上,尝试同其他吴语方言及明清吴语文献等作横向或历时的比较研究。论文除引言和结语之外共分五章。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海门市的地理历史及人口概况,海门方言的语音系统与语法特点,海门方言语法研究的现状,本文的 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第一章为副词,描写时间、范围、语气、情态四个次类五十多个常用副词的句法语义特点。第二章为程度,从附加、重叠、前加状语、后加补语四个角度描写海门方言的程度表达方式。第三章为否定,描写海门方言的“弗、朆、奥、呒得、呒处”五个否定词的语义以及相关的否定句、疑问句格式。第四章为体貌,描写海门方言的实现体、将行体、起始体、进行体、持续体等体意义的表达形式。第五章为定指,着重描写海门方言定指系统中概数词“多”的定指用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汉语方言普通名词的定指表达类型。本文的主要结论有:1.地处江海一隅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得海门话相对于城市方言上海话、苏州话而言保留了更多明清吴语的语法成分,在吴语中心城市已经或正在消失的一些语法现象仍然活跃在海门话中,例如“交关”的程度补语用法;2.海门话与母方言崇明话之间存在的某些语法差异主要源于江淮方言南通话等邻近方言的影响,例如“快煞”的前置用法;3.汉语方言普通名词的定指表达常式是“指示词+数词+量词+名词”,指词型、量词型、数词型定指都是因省略或融合而形成

的变式,海门话概数词“多”的定指义来自定指词的省略;4.吴语已然体是非问句的多种样式是表体成分、表问成分与谓语动词三者自由组合的结果,其中表体成分必须紧靠谓语动词;海门话较为特殊的“朆 +V+(口伐)?”已然体是非问格式可以看作上海话的“V+勒+(口伐)?”否定词格式与苏州话的“阿曾+V?”发问词格式两者共同影响的结果。

北京土话-- 中国方言网

北京土话-- 中国方言网 首页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 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香港澳门台湾全国 当前位置:首页>> 北京>> 北京土话 >>正文 北京土话 gzzs在2006-8-2 10:58:21发表,被浏览2782次此文章共有 2 页 1 2 遛儿早儿:早晨起来散步。例:早上出门见面时打招呼:“遛早儿去呀?” 歇着吧:(1)休息之意,例:您歇着吧,我来。(2)阻止之意。例:你歇着吧,别再给我鼓捣坏了。 抖机灵儿:显示自己,特指轻浮表现,含贬意。例:(1)你别在我这儿抖机灵了。例(2)“瞧,来了新领导,他又该抖机灵了。” 搓火儿:生气、憋气。例:“今儿这事儿,真让人搓火儿。” 逗闷子:开玩笑。例:“没事儿别在这儿逗闷子。” 抖搂:“搂”读轻声,一般此词叠用。(1)摆弄、抖动之意。例:“那几件皮衣服在箱子里放了好长时间了,拿出来抖搂抖搂吧,见见风。” (2)说一说,亮出来之意。例:“一肚子委屈,全抖搂出来了”。“他那点儿事儿,给他抖搂抖搂。” 那主儿:“那”读音nei。指那个人,含贬意。例:“那主儿脾气可大呢,少招惹他。” 陏陏:看看。例:“你那本书看完了,让咱也陏陏”。 满世界:到处。“界”轻读。例:“他一天到晚满世界瞎跑,不知他忙什么呢。” 套瓷:拉近乎,搞好关系。例:“别跟我套瓷,没用。” 油儿:滑头。含贬意。例:“嘿,他可油儿着呢,你可斗不过他。”

谁跟谁呀:表示关系特别好。例:“咱俩谁跟谁呀,不用这么客气。” 侃,侃爷:吹牛。能吹牛的人,能说的人。例:(1)“你去跟他聊聊,他可能侃呢。”(2)“那主儿整个一个侃爷,没几句真的。” 颠儿:走跑。例:“吃饱了,颠儿吧!” 各色:特别,与众不同,怪癖。含贬意,例:“那位可各色着呢,谁也不爱搭理他!” 骨碌儿:“骨”读gu。一节儿,一段的意思。例:“这杠子上添了一骨碌儿红颜色。” 大老爷儿们儿:大男人。例:“你一个大老爷儿们儿,怎么这么小气呀!” 抠门儿:小气,吝啬。例:“这人可抠门儿呢,跟他可借不出什么东西。” 老爷儿:太阳。例:“老爷儿下山了,天快黑了。” 末了儿:最后。例:“末了儿,还挨了一顿批评。” 念秧儿:求别人,但又不直说,而是在闲聊时总提及某事,给人暗示。例:“他那是跟你念秧儿呢,想让你帮帮他。” 半熟脸儿:有些面熟。 把得紧:控制的紧。例:谁的钱都把得特紧。 棒棰:外行。 不老少:表示多。例:还真~。 打这儿:从此之后。例:~他是他我是我 打住:到此为止,别再说了。 倒气儿,闹气儿:喘气。例:躺在那r~。 兜圈子:有话不直说,顾左右而言他,兜起圈子来。

四川方言词汇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813456169.html, 四川方言词汇研究 作者:陈欢欢 来源:《现代交际》2018年第04期 摘要:本人在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四川方言和普通话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四川方言既属于北方方言的一个次方言,又有着独特的地方文化特征,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各种风俗习惯、服饰的文化都在方言中体现了出来。本文以简单的语言,概括介绍了四川方言形成并定型的历史;并以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丰富的四川方言词汇,介绍了与四川人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各种称谓词语。本文主要分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四川方言为什么属于北方方言以及其形成并定型的历史。第二部分:介绍与四川人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基本又有地方特色的词汇,了解这些基本四川方言词汇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场合。第三部分:详细介绍与四川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称谓词语,用对比的方式分析了这些社会称谓词语与普通话中社会称谓词语的异同。 关键词:四川方言词汇社会称谓语 中图分类号:H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4-0098-02 一、四川方言的形成 四川话属于北方方言。四川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和北方相差那么远,怎么又会属于北方方言呢?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四川的社会历史和人文构成来看,也不能脱离清朝之前的1000多年里的深厚积淀,这是巴蜀文化包容吸收其他来源的根基。 巴蜀地区历史上有过多次北方人的涌入,在文化上产生的影响非常重要。 第一阶段,秦国灭巴蜀后,曾有大量北方人迁移到蜀国。例如:吕不韦就是被秦王流放入蜀的。 第二阶段,曹魏灭蜀汉。三国时期是外来人涌入巴蜀的高峰。蜀汉后主刘禅还流传出一个“乐不思蜀”的典故。 第三阶段,是奠定巴蜀文化最重要的时期,即唐朝安史之乱至唐末军阀大乱导致大批北方权贵入蜀。如初唐四杰,杜甫的祖父杜审言、王维、孟浩然、杜甫等全都有入蜀经历。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李隆基入蜀避难,北方文人士子入蜀走向高峰。唐宋时期是巴蜀文化基本形成的阶段。正是大批北方精英人群与巴蜀地方文化的融合,造就巴蜀地区在文学、习俗、艺术等方面既“阳春白雪”又“下里巴人”的特色。而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巴蜀方言也同样是受到北方人的影响而逐渐形成并定型的。

方言词汇调查研究

商丘市民权话词汇调查 学号:90213039 班级:09外汉本一作者:鲍会娜 指导老师:邱斌 (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江西吉安,343009) 【摘要】本文以民权话为调查对象,详细列举民权话中的一些常用词汇,制作了民权话与普通话词汇对比一览表。调查发现民权话词汇的一些特点:从音节数量看,民权话部分词语与普通话的同义对应词语在音节数量上对应不整齐;从构词语素看,民权话部分词语与普通话中的同义对应词语的语素也有所不同。 【关键词】民权话;词汇;对比 引言 民权县地处黄河故道,属商丘市,交通便利,四周分别是兰考县,曹县,睢县,商丘市,离省会郑州168公里。民权县辖1个街道办事处、7个镇、10个乡,分别是:城关街道办事处,龙塘镇、北关镇、人和镇、程庄镇、王庄寨镇、孙六镇、白云寺镇,花园乡、双塔乡、顺河乡、褚庙乡、野岗乡、老颜集乡、胡集回族乡、王桥乡、林七乡、伯党回族乡。通行于民权的语言除程庄镇以外的各乡镇基本相同,其在语音某些方面方面区别于普通话,如: 1.部分sh发f音——如“说”(fo),“水”(fei),主要流行于程庄镇及其方言辐射区。 2.部分词有“子”字的后缀,并发“dei”音——豆芽子(dei),面条子(dei),大嫂子(dei)。 3.与大部分河南地方方言一样的“的/得/地”发“lei”音——“好得(lei)很”,“热得(lei)很”。 4.部分“ao”和“ue”的音发为“uo”,有时甚至会引发声母的变化——如“脚”(jiuo),“雪”(suo),“药”(yuo),“略”(luo)。 5.阴平(一声)和上声(三声)的发音大约与普通话相反。 民权县地方方言内部略有差异,表现为程庄镇的地方话颇有特色,在民权方言区形成了一个孤岛,比如下面的这段话:“一个老汉,上会买了只小菊。回家,小菊不欺席。喂它玉吁吁,险噎,它还不欺。锯锯,它还不欺。”这是程庄镇地方话发音的谐音字组成的一个小笑话,其实他的普通话表达方式是:“一位老汉,上会买了头小猪。回家,小猪不吃食。喂它玉秫秫,嫌噎,它还不吃。煮煮,它还不吃。”用最为准确的国际音标标注的话,其中猪、吃食、秫秫、煮煮等字词的发音分别为[t揶y24]、[t揶‘i24][揶i42]、[揶y42·揶y]、[揶y55·揶y]。

中国方言的分类

中国方言得分类 中国方言得分类官话一共四大片。 吴粤湘赣紧相联。 客家还有平与晋, 闽话要分北与南。一,中国得第一大方言就是官话方言,使用人口占全国人口得70%,以北京话为代表,其内部分为四片。 1, 华北官话:北京、东北、山东、河南为一个部分,或称为北方话。也有将东北话分立一个次方言区得。 北京地区自古就就是北方游牧民族与汉人混居得地方,唐代胡将安禄山就就是据北京起兵得,五代后更就是让于契丹族。北京一带得方言就是在辽、金、元时期,汉、满、蒙及其它游牧民族得语言混合而成得,这一时期变化较快。明朝,其受南方汉语影响较大,相对稳定。清军入关后,“疑ng、微v”声母消失,入声消失定型。其就是与古汉语差异最大得方言。清雍正朝开始向全国推广,称为官话。作为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得权威方言有其合理性。但正如部分网友所说,再权威也就是方言,北方话不就是高于其她方言得语言,其她方言也有普通话不能取代得文化功能。普通话不就是完美语言,所以才有赵元任殚精竭虑设计带入声国语得事情。其语言特点就是,最大特点就是不保留入声;其她还有无全

浊音,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但就是没有唇鼻音“m”(混入了前鼻音),不能根据古汉语得声韵书籍推导读音,与南方汉语声韵体系差异大。 2,西北官话:分布在西北地区。 3,西南官话:分布在西南地区。其语言特点就是,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不太分,原来带有“疑ng”声母,南部地区甚至有“n,l”不分、“f,h”不分以及“z,c,s”与“j,q,x”不分。 4,江淮官话:分布在扬州、南京、盐城、镇江一带。扬州城历史上遭到不下七次屠城与洗劫,近几次多就是满蒙军队所为,其它江淮方言区情况大致如此。所以,这个地区历史上就是吴方言区,现在语言发生变化,成了江淮次方言区。江淮次方言历史上曾经就是明朝时期得官话。 其语言特点就是“n,l”不分,带有入声,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也未必分。二,吴方言或称江南话,分布在苏南、浙江与上海,就是中国得第二大方言。 吴越地区一直就是北方汉族贵族与全国各地文人得导入区,在东晋、南宋有两次大规模得北方移民浪潮,另外范仲淹、王安石、王羲之、苏东坡、白居易等历代文化人都长期生活在这里,或晚年定居于此。东晋、南朝、南宋时期曾经就是南方汉族政权得官话(南京历史上也就是吴方言区)。近千年来,吴越地区文化发达,昆曲、弹词皆就是以吴方言为载

客家方言研究

鲁东大学文学院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语言调考查与研究》课程论文 课程号:1101020 任课教师王宝刚成绩 论文题目:客家方言语言研究 (题目要求:手写。) 正文 (正文要求:打印;另起一页;页面横排,分两栏,留装订位置。每页上都需手写学生信息,包括: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等。 )

客家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使用方言的人口约占汉族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客家方言是汉族语言的一个分支。了解客家方言有助于了解古今汉语的历史面貌和演变过程,也可以使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现代汉语的构成及其特点,这对于文献学、考古学、民俗学、民族史、文化史的研究起着一定的作用。本文将从词汇方面论述客家方言的特点,主要包括古词语的运用、方言词语的创新、词汇意义的差异、语法意义的差异、构词的差异这五个方面。他们的先祖多是因中原战乱等原因而从中原(河南,安徽,山东)南迁赣南,闽西,粤北地而形成的一个汉族新民系。后又因战乱和人口膨胀等原因一部份又从这三地继续迁往全国其他省份以及东南亚,一个民系成立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有共同的语言。客家民系的共同语言即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主要通行于广东东部和北部、广西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台湾、四川和湖南部分地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菲律宾以及美洲的华侨、华裔中也有使用者。使用人口约3700万。客家话以梅县话为代表 如上所述,客家人民大多数是从中原迁徙而来的,由于所住地区大部分是山区,帮能保持其传统观念,如文化、礼俗、语言等,但客家人的多次迁徙,在汉语区沿途停留,难免受到其它方言的影响,加上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所以当今客家话有许多其独特的地方,接下来,将论述的是客家方言的语音和词汇方面的特征。 先从语音上来看: (一)于都客家方言中的叹词的归纳从语音角度来划分,于都客家方言中的叹词可归纳为单音节叹词、双音节叹词和多音节叹词三类,具体如下: 1.单音节叹词有亥[xai51]、、的[ti35]、、嗯[en51]。 2.双音节叹词有哦喉[o33xo35]、妈嘞[mɑ55lei55]、啊嘞[ɑ55lei55]、。 3.多音节叹词有妈嘞家嘞[mɑ55lei55t??ɑ55lei55]、啊呀嘞[ɑ55i??55lei55]。于都客家方言中的叹词的语义特点叹词是要表达一定的情感或起到一定的作用的,因此,我们可以大致将叹词分为表情感的叹词和表指示的叹词两大类。 (二)表情感的叹词 1、亥[xai51](发音短促) 1表惋惜之情。例句:亥,冇哩哇!(亥,没有了哇!) 2表失望的感情。例句:亥,考得介差!(亥,考得那么差!) 3、哦喉[o33xo35] 1表惋惜之情。例句:哦喉,介荷包跌了哩哇!(哦喉,我的钱包掉了!)2表示突然想起忘带了某物或忘了某事。例句:哦喉,记蒙!(哦喉,我忘记了!) 4、啊嘞[ɑ55lei55] 表惊讶之情。例句:啊嘞,[niu??55]处的样子哟!(啊嘞,怎么这个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