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bursaldisease,IBD)(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本病毒能在鸡胚上生长繁殖, 通过绒毛尿 囊膜接种(CAM )。病毒经CAM接种后, 鸡胚3~5d死亡,胚胎全身水肿,头部和趾 部充血和小点出血,肝有斑驳状坏死,但 由变异株引起的病变仅见肝坏死和脾肿大, 不致死鸡胚。
• 鸡胚适应的 IBDV毒株也能适应于细胞培养, 其中包括鸡胚源细胞,法氏囊细胞和一些 禽源和哺乳动物源传代细胞系。病毒适应 于鸡源细胞培养后,经 2 ~ 3 代,可产生细 胞病变,并能形成蚀斑。
• 本病往往突然发生,传播迅速,当鸡舍发 现有被感染鸡时,在短时间内该鸡舍所有 鸡都可被感染,通常在感染后第 3d 开始死 亡,5~7d达到高峰,以后很快停息,表现 为峰式死亡和迅速康复的曲线。
• 死亡率差异很大,有的仅为 3 %~ 5 %,一 般为 15 %~ 20 %,严重发病群死亡率可达 60 %以上。蛋鸡比肉鸡死亡率高。不少国 家报道有 IBD 超强毒毒株( vvIBDV )存在, 死亡率可高达 70 %。本病常与大肠杆菌病、 新城疫、鸡支原体病混合感染,死亡率也 可提高。
• 本病 1957 年首先发生于美国东海岸特拉华 州的冈博罗,所以又称为冈博罗病(gumboro disease) 。目前本病在世界养鸡的国家和地 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也是我国近几年 来严重威胁养鸡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本 病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一方面是因为 死亡率、淘汰率增加等;另一方面是本病 可造成免疫抑制。
传染性法氏囊病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
概述 病原生物学特性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诊断方法 防制
概述
•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发病率高、病程短,呈峰式死亡。主要症 状为腹泻、脱水、颤抖、极度虚弱。特征 性的病变为法氏囊前期肿大、出血,后期 萎缩,肾脏肿大,腿肌和胸肌出血,腺胃 和肌胃交界处条状出血。幼鸡感染后,可 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 种疫苗免疫失败。
• 病毒在外界环境极为稳定,能够在鸡舍内 长期存在。病毒特别耐热, 56℃3h 病毒效 价不受影响, 60℃ 90min 病毒不被灭活, 70℃ 30min可灭活病毒。
• 病毒耐反复冻融,反复冻融5次毒价不下降。 在pH2的环境中60min仍存活,pH12 60min 可灭活病毒。超声波裂解病毒不被破坏。 对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有耐受性。 0.2 % 过氧乙酸、 2 %的次氯酸钠、 3 %的福尔马 林可在30min灭活病毒。耐阳光及紫外线。
• 初次分离病毒不能适应于鸡胚肾细胞培养, 但在法氏囊细胞传 4代后,可适应于鸡胚肾 细胞,连续传2代后,可产生细胞病变和形 成蚀斑,有些毒株不易在CEF上适应。Vero 和 BGM-70 细胞系均能支持一些 IBDV 毒株 生长,BGM-70尤其敏感,甚至可用于有些 毒株的初次分离。
• 目前已知IBDV有2个血清型,即血清I型(鸡 源性毒株)和血清Ⅱ型(火鸡源性毒株)。采 取交叉中和试验,血清 I 型毒株中可分为 6 个亚型 ( 包括变异株 ) 。这些亚型毒株在抗 原性上存在明显的差别,亚型间的相关性 用交叉中和试验测知为 10 %~ 70 %,这种 毒株之间抗原性差异可能是免疫失败的原 因之一。
wk.baidu.com
诊断方法
• 根据本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变特 征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病毒的分离鉴定、 血清学试验和易感鸡接种是确诊本病的主 要方法。
病毒分离鉴定 • 自然感染IBDV的鸡群,在发病后的2~3d, 法氏囊中的病毒含量最高,其次是脾和肾。 取发病典型的法氏囊和脾,经磨碎后,加 灭菌生理盐水作1:5~1:10悬液,以3000rpm 离心10min,取上清液加入抗生素作用 1h, 经绒毛尿囊膜接种9~12日龄SPF鸡胚。
病理变化
• 病死鸡表现脱水,腿部和胸部肌肉出血。 法氏囊的病变具有特征性,可见法氏囊内 粘液增多,法氏囊浆膜、黏膜水肿和出血, 体积增大,重量增加, 5d 后法氏囊开始萎 缩,切开后黏膜皱褶多混浊不清,黏膜表 面有点状出血或弥漫出血。严重者法氏囊 内有干酪样渗出物。肾脏有不同程度的肿 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见有条状出血点。
• 受感染的鸡胚在 3~5d死亡,可见到胚胎水 肿、出血。鉴定分离出来的 IBDV ,可用已 知阳性血清在鸡胚或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 作中和试验;血清亚型的鉴定则需进行复 杂的交叉中和试验。
琼脂扩散试验 • 常用于IBD诊断。应用此法还可以进行流行 病学调查和检测疫苗免疫后的 IBDV 抗体, 但是本方法不能区分血清型差异,主要查 出群特异性抗原。
病原生物学特性
• 传 染 性 法 氏 囊 病 病 毒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属双股双节RNA病毒科 (Birnaviridae) ,禽双股双节 RNA 病毒属。它 的基因组由两个片段的双股 RNA构成,故命 名为双股双节RNA病毒。病毒是单层衣壳, 无囊膜,病毒粒子直径为 55 ~ 65nm 。病毒 无红细胞凝集特性。IBDV 以法氏囊含量最 高,其次是脾脏、胸腺和肾脏。
流行病学
• 自然感染仅发生于鸡,各种品种的鸡都能 感染,主要发生于2~15周龄的鸡,3~6周 龄的鸡最易感。近年有138日龄的鸡也发生 本病的报道。成年鸡一般呈隐性经过。人 工感染 3 ~ 6 周龄火鸡仅表现亚临诊症状, 法氏囊病变可见有组织学变化。
• 病鸡是主要传染源,其粪便中含有大量的 病毒,污染了饲料、饮水、垫料、用具、 人员等,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传播。病毒 可持续存在于鸡舍中,污染环境中的病毒 可存活122d。
临床症状
• 本病潜伏期为 2~3d。最初发现有些鸡啄自 己的泄殖腔。病鸡精神萎顿,羽毛蓬松, 采食减少,畏寒,常聚堆,随后病鸡出现 腹泻,排出白色粘稠或水样稀粪,泄殖腔 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严重者病鸡头垂 地,闭眼呈昏睡状态。
• 后期体温低于正常,严重脱水,极度虚弱, 最后死亡。近几年来,发现由 IBDV 的亚型 毒株或变异株感染的鸡,表现为亚临诊症 状,炎症反应弱,法氏囊萎缩,死亡率较 低,但由于产生严重的免疫抑制,造成的 危害更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