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在初中知识累积阶段,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对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生活化教学,对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小的推动力。
作为教师,要从学生的特性入手,整合课本知识点,科学应用生活化资源,保证教学的质量。
本文将针对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中的意义进行研究探讨,以供教育者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教育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道德与法治的身影。
而道德与法治的渗透学习也离不开生活元素的应用。
所以作为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潜能,更应将生活化教学带入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相关教学情景,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唤醒学生学习的热情,以此推动中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意义任何教育都离不开生活,生活可谓是教育的根基。
因此,教学中更应融入生活资源,与教材内容相整合,以此提高课堂效率。
受以往教学的影响,教师的教学侧重点仍以教材为主,让学生依靠背诵、记录来完成学习,大大降低了学习的自主性。
而生活化教学的应用,打破了课堂沉闷的氛围,为教学课堂增添了活力,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更加热烈,通过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更了解到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对未来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研究策略(一)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化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初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也鲜活起来,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创新了教师的教学方式,让教学方法百花齐放。
多媒体技术涉及范围广泛,其中的图像、音频、视频非常方便于教师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前仔细筛选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内容,用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同时,将多媒体技术与以往的教学方式相结合,取其精华,课上教师结合精简的板书,为学生梳理重难点,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知识框架。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深化与改革,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越来越彰显其比较高的价值。
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重任。
为此,本文主要对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合理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员带来启示。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初中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渠道,是学生人生道路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对于道德与法治的基础内容,若是教师深刻的进行研究与探讨便会发现离不开生活实际应用,生活也是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灵感来源。
因此,教师应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开展有效的生活化教学,使学生在生活中对德育进行充分的理解并吸收,丰富自身的品德思想,将德育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并切实的使学生养成健全且积极的思想人格。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一)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教育改革的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并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积极探索,实现对课堂教学的优化和创新,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
而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具有较强先进性和可行性的教学策略,将其运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并促使学生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而对课堂知识形成更加深刻、透彻的理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推动教学改革。
(二)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和法治意识方面的引导,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将生活化教学策略合理引入课堂教学中,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开展教学,可以让学生对课本知识形成正确认知和深刻感悟,进而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形成奠定良好基础。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利于学生对自己的思想与行为进行规范,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让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提升教学实效性。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运用生活化案例的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运用生活化案例的教学策略道德与法治课是初中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课程之一,它不仅涉及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的养成,更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重要途径。
而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生活化案例的教学策略,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生活化案例可以使学生更加接近实际生活,更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道德与法治知识对学生来说,是相对抽象的、理论性的,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和背诵,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而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实际生活案例相结合,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事件描述,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可以通过讲述学生身边的身体伤害和“紫色恶魔”奉行暴力、欺凌他人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身体伤害的法律定义以及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更容易掌握相关法律知识,还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伤害他人行为的严重性。
其次,生活化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
生活中,很多人发生的偏差行为,都是由于对道德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引起的。
通过讲述一些有关犯罪、违法现象的生动案例,让学生感受到人类社会的道德禁区和道德底线。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在公共场合遵守纪律?如果违反纪律,会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什么影响?如果身边出现了违反公共纪律的行为,我们应该怎么做?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感受到违反法律和损害道德的严重性,从而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
最后,生活化案例的教学策略能够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造能力。
给学生提供一些情境、场景和案例,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和经验去探究和发现其中蕴含的法律和道德规范。
例如,可以给学生一份关于“友情”和“谎言”的案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现实中类似的例子。
这样可以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讨论:朋友之间是否需要说谎?如果不说,会造成什么影响?如果说了,会造成什么影响?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通过探究、讨论和思考,进一步认识到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的必要性。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道德和法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而初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法治意识的关键时期。
为了使学生真正了解道德和法治的内涵,应该采用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
一、倡导道德文明道德文明是整个社会的基础,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学校应该通过多种形式来倡导道德文明,如开展道德讲座、组织道德知识大赛、挂起道德标语等。
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在日常教育中重视道德引导,在教育中贯穿道德教育。
小组活动是一个生动的形式,它能够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配合,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更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舒畅心情、畅所欲言。
在每次小组活动中,教师经常会提出一个道德难题,让学生清醒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并在讨论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遵纪守法遵纪守法是我们把道德规范贯彻到行动上的一种表现。
只有遵纪守法,才能够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举止出发,在不违反校纪校规的情况下,让学生做各种不同的体验和活动。
比如在教室内放声大笑则应引导学生控制音量,避免其他同学被打扰,也避免了同学对学生行为的不良引导。
我们法治社会是千百年来人类经过长期努力创造出来的形式,它是我们整个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志。
教师应该讲解宪法、法律等相关法律知识,让学生了解法律、宪法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三、积极宣传优秀道德模范优秀的道德模范能够激励人们的向上进取。
学校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宣传道德模范事迹,让学生在了解道德教育知识的同时了解模范人物身体力行的道德精神。
在教育生活中,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宣传优秀道德模范,让学生认识到优秀道德模范的艰辛努力,从而鼓舞学生更加努力学习,积极向上。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优秀人物来校作讲座,被听者经历深刻,更容易记忆。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应该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发展出一系列有特色、有创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活动。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1. 引言1.1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意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道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意识,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和品德品质。
而法治教育则是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尊重法律的意识和能力,让他们懂得法律的威严和约束力。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尤为重要。
通过道德与法治教育,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直、守信、勤奋、友爱等良好品质,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
法治教育可以使学生明白法律是社会行为的准绳,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从小树立守法的观念,有助于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只有通过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才能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在道德与法治的指引下茁壮成长,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2 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生活化教学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能够将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理念与具体的日常生活场景相联系,使之更加深入人心。
生活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知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遵守规则法纪的意识和能力。
同样,生活化教学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育更加富有趣味和亲和力。
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将在实践中感悟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意识。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引入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引入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生活化教学强调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的意义。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道德修养、守法守规的公民。
而要达到这样的教育目标,生活化教学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生活化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中通过生活情境和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本文将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以期能为教育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生活化教学策略的重要性1. 利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生活化教学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可以选取一些真实的案例来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案例了解到道德与法治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整个社会的重要性。
可以选取一些当前社会上发生的涉及到青少年的道德和法治教育问题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这些案例,了解到自己在面对类似情况时应该如何正确的处理,从而增强他们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
2. 融入实践活动在教学中融入一些实践活动也是生活化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通过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模拟法庭、模拟联合国会议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观念。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义务劳动等,让学生通过实践去感受社会的美好,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意识。
3. 进行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一种让学生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来学习的教学方式。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可以利用一些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体验和感受道德与法治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可以设计一些关于学校纪律、公共道德、社会秩序等方面的情境案例,让学生在情境中去理解、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和道德认知。
1. 意义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意义重大。
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乐于参与并深入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
生活化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分析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生活化教学是指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来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中学习和感悟。
它能够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而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并能够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通过案例分析和效果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际效果和意义。
本文旨在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探讨其实践意义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生活化教学的研究,为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生活化教学是一种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融入学生情感体验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而言,生活化教学的意义更加突出。
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和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生活化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的培养。
通过真实生活案例的讲解和分析,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实践道德与法治知识,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深入研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分析,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来源于:https://www.lizhi.fm/574257/29924346775675458632. 正文2.1 生活化教学的概念生活化教学即是指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境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和现实意义,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摘要:生活化教学方式是对新课程改革的有力落实,同样能够有效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果。
然而,目前农村初中思想道德与法制课的教学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的落实不够充分,实践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本文主要指出生活化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合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引言:道德与法治课堂部分知识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过于抽象,学生在学习中对这些知识一知半解,将知识有效应用于生活当中有较大的难度,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致不高[1]。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利于拉近课程与学生之间距离。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实施中存在问题(一)认知不足,教学态度不严谨生活化教学方式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主动进行教学观念的改变、教学方式的革新,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一些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作用缺乏足够的理解。
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形式,缺乏严谨的教学态度,忽略了生命为本的思想与实际作用,同时,浅显的教学手段也未能达到其目的。
由于教学效果不佳,很多老师放弃了生活化式的教学方式,而一味地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教学设计不合理,教学效果不佳生活化教学既能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又能增强他们的道德修养,还能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等综合素养。
但是,在实践中,因为老师无法合理设计教学方案,教学视野有所局限,只会形式上创设生活情境,简单为学生举几个生活中存在的例子,而无法深层次结合生活化元素,学生无法感受到生活化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因此也只能片面理解老师教授的知识。
这种浅层表面的生活化教学不仅无法融合生活与教材,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反作用,还不利于提升学生运用所学只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力,甚至将有限且宝贵的课堂时间浪费[2]。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策略(一)提出生活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化教学是把生活和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知识,在学习中体会生活。
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生活化教学方式相融合
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生活化教学方式相融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生人生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的重要阵地,而想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接受这些道德法治知识,只有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生活化教学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方式。
一、开展情境化教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许多知识点都可以通过情境化教学的方式来呈现。
在讲述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不同角色中感受权利和义务的不同。
在讲述法律的适用时,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法律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
这种情境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将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组织社会实践活动道德与法治知识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和实践。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法庭等地方参观,让学生亲身感受法治环境的存在和作用。
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参与讨论、观察、调查等方式,去结合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深入了解法律能够对人们的行为和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有助于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道德法治知识。
三、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德育主题班会是将道德法治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这样的班会上,可以选取一些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如网络安全、学生之间的相处关系、安全教育等,通过故事讲解、情境模拟、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对道德法治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德育主题班会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道德法治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四、进行个案辅导对于一些涉及到学生个人生活的道德法治问题,可以通过个案辅导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在校园欺凌事件中受到了伤害,可以采取心理辅导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调整情绪,同时也可以通过法治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到校园欺凌行为的危害性,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五、开展道德法治知识竞赛通过组织道德法治知识竞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道德法治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
在竞赛中,学生可以通过团队合作、解答问题等方式来巩固和加深对道德法治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研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研究导言:一、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意义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意识、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生活化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理解和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更加容易和自然,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的感知和认同。
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可以深刻体验道德和法律的价值和作用,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法治意识,积极参与到社会建设中。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方法和策略生活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抓住生活中的实际情景,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融入其中,并通过设置情景、引发问题、探究解决办法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方法和策略:1.创设情景通过讲故事、编剧本、情境化的案例等方式,创设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情景,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道德与法治原则,明白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问题导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并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问题的关注和研究积极性。
3.探究式学习通过让学生自主调查、讨论和研究,引导他们从实际中去发现、理解和解决道德与法治问题。
通过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游戏化教学通过教学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融入到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惩罚与奖励教育面对道德与法治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惩罚和奖励措施,以激励学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并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行为。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案例为了更好地说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下面以“诚实与诚信”的教学为例进行实践案例说明。
教学目标:通过生活化教学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诚实与诚信的重要性,明白诚实和诚信在生活中和社会中的应用,并能够运用诚实与诚信原则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准确理解“诚实与诚信”的概念,明确“诚实与诚信”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分析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的重要课程之一,生活化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讨如何通过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
生活化教学是将课堂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通过真实的生活案例和情境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加直观、深刻的理解。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意识。
生活化教学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案例中感受道德与法治的力量。
在教授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时,可以选择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或者新闻事件,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并让他们思考在自己的生活中如何践行这一道德规范。
在教授法律法规时,也可以选取一些近期发生的法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对社会的保护作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
生活化教学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道德决策和法律应对的过程。
在教授遵纪守法的内容时,可以设计一些情境案例,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讨论和表演,体验在道德决策和法律应对中需要承担的责任和后果。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原则,还可以在情境中培养自己正确的道德选择和法律意识。
生活化教学可以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拉近学生与道德与法治的距离。
在教授公共秩序规则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区治安岗亭或者交通管理岗位,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公共秩序维护者的责任和艰辛,从而增强对公共秩序的尊重和遵守。
在教授环境保护法规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志愿活动,让他们亲自参与环保行动,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且体会到法律保护环境的意义。
生活化教学还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兴趣。
在教授公民责任时,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公民责任的意义,通过竞赛和互动激发学生对公民责任的关注和重视。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初中教育中变得愈发重要。
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而生活化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道德与法治教育。
本文将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拓展课堂教学内容,结合生活案例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生活案例来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案例来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在进行讲解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时,可以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诚实守信对生活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虚假和欺骗的危害性。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二、开展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参与生活化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参与通过亲身经历来感受和认识道德与法治。
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道德与法治。
进行社区义工活动、开展环保宣传活动、组织参观法院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加深他们对于道德与法治的理解。
三、设立角色扮演,增强互动氛围角色扮演是生活化教学模式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可以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验道德与法治。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要求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一些道德冲突的模拟,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感受到道德选择的重要性和困难性,增强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法治意识。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以增加课堂的互动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注重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案例分析是生活化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从案例中领悟到道德与法治的内涵和精髓。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形成独立的道德判断和法治观念。
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化教学策略
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化教学策略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法治观念的重要内容。
为了提高道德与法治
教育的生活化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要与学生积极互动。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
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培
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要注重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经验相
联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原则。
在班级里组织一次社会义工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实际行动来了解社会需求和责任。
要注重课件的设计和教具的使用。
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精美的课件和使用丰富多样的教
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可以制作一份关于法律常识的PPT,用图片和案例来
展示不同情境下的法律问题与解决方法;也可以使用道德与法治教育相关的动画、视频等
教具来引发学生对当前社会问题的思考。
要进行实践性教学。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院、公安局等相关部门,让学生亲身感
受和体验社会正义和法治精神。
教师还可以利用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了解社区的
法律制度和法治建设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观念。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应包括与学生积极互动、注重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设计精美的课件和使用丰富多样的教具以及进行实践性教学等方面。
教师通过这些策略的
运用,能够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观念,使道德与法治教育更加生动有趣,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探析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探析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中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涉及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的养成。
在开展这一教育活动时,我们应尽可能地将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其中的理念和知识。
本文将探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实施方法与效果。
一、生活化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创造真实、动态和情境化的教学环境,来促进学生学习、探究和发现知识的教学方法。
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和活动安排来创造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在类比、比喻和联想中理解相关的法律、道德和伦理问题。
例如,通过模拟法庭、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场景,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验相应的法律规则和道德准则,从而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具体的案例或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研究和讨论的教学方法。
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入真实的、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在分析和讨论中了解相关法律、道德和伦理问题,同时也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例如,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维护校园安全、如何处理校园欺凌、如何防范网络诈骗等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游戏化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是一种通过设定游戏化元素,如积分、排名、等级和奖励等,来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与探究的教学方法。
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我们可以适当引入游戏元素,如角色扮演、竞赛、模拟和互动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同时也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
例如,通过开展模拟游戏、道德竞赛、电影文化分享等活动,让学生在趣味中了解相应的法律、道德和伦理问题,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1.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有效性生活化教学能够将抽象、枯燥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更加易于接受和理解。
通过教学活动的生动性、情境性和互动性等特点,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兴趣,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运用生活化案例的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运用生活化案例的教学策略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生活化案例进行教学是一种常见的教学策略。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了解到法律、道德的本质和价值。
第一、生活化案例引导学生道德情感教育。
以生活中的案例为教学素材,让学生在比较真实的案例场景下,可以非常直观、深刻地了解道德行为的优劣性和应该如何去做。
例如教育学生不撒谎的重要性,老师可以举一个真实的案例,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撒谎的后果和对自己及他人的伤害。
第二、生活化案例引导学生学习法律常识。
生活中的案例是比较常见和贴近现实的,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法律条文的实际应用,体现法律条文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例如针对著名的交通肇事案,可以利用该案件来引导学生理解交通安全法律的内容和要义,让学生在案例中学会合理驾驶和遵守交通法规,提高学生对交通安全问题的自我防范以及法律素养。
第三、生活化案例引导学生学习法治意识。
运用真实的案例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法律对社会和个人生活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拥护法律、维护法制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案例中,通过讲述邻居之间的纷争和调解,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在处理纠纷时要依法行事,注重法治、秉持公正,同时也要注重与邻里和睦相处的道德原则,达到良好的社会影响。
第四、生活化案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案例,可以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剖析,准确的把握案例中的道德、法律意义,同时学生也可以分析这些案例对自身的影响和学习的价值。
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思维上更加具有活力和创造力,也能够更好的把握案例的中心和核心要义。
总之,生活化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法律素质和认知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灵活地运用生活化案例,使学生更多地融入到案例学习当中,从而达到拓宽学生知识结构的目标。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法治意识的重要课程。
生动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展开研究,探讨如何通过真实的生活案例和情境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一、生活化教学策略的重要性生活化教学策略是指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他们从生活中获取知识,培养道德情感和法治意识。
相比于抽象的教科书知识,生活化教学更加直观、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和效果。
在道德与法治课上,生活化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具体实施1. 案例教学通过真实的生活案例来讲解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些知识。
在讲解盗窃行为时,可以选取一些真实的盗窃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件经过、罪责和后果,引导他们认识到盗窃行为给社会和个人带来的危害。
这样的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深刻理解法律的公平性和严肃性,形成对违法行为的深刻认识。
2.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法律的约束和对错之分。
可以设置一个虚拟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包括法官、律师、被告、证人等,然后让他们以此情境为基础进行讨论和表演,从而深入了解法律程序和司法原则。
这样的生活化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3. 实地教学利用社会资源和教育实践基地进行实地教学,向学生展示真实的法治环境和法治成果。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院、公安局、监狱等场所,让他们亲身感受法律的权威和社会的正义。
也可以邀请法官、检察官等法律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和交流,让学生有机会了解法律人士的职责和工作内容。
这样的实地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信任,促使他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4. 互动讨论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实际问题和矛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帮助他们认识到不同的道德选择和法律解释。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课程,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缺乏足够的情境感和实践性,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律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不足。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特点分析、应用方法和教学效果评估,以期为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学生学习道德和法治知识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学生难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在这种背景下,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引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生活化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
生活化教学策略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判断力,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研究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意义重大,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还对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是整个研究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采用文献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我们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深入了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特点和应用情况。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将综合运用书籍、期刊、论文等各类文献资料,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和总结,以便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我们将结合实地调研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对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研究方法,我们将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以验证生活化教学策略对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影响,探讨其在课堂实践中的实际效果。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中学生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课程之一。
而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化,使学生真正从中受益,成为我们教师需要思考和努力的问题。
一、观念转变,注重生活化教学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往往被视为抽象的知识,只是一些理论的堆砌和乏味的教科书知识。
而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们却很难将这些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教师首先要有观念上的转变,将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化,注重将理论知识融入生活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知、体验、思考,使之融入日常生活中,成为学生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
二、以身边事例教育引导学生生活化教学的关键在于通过身边的事例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具体例子,让学生了解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具体应用,从而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并接受这些知识。
可以通过学校习惯教育、班级管理规范、家庭关系等方面的例子进行教育引导,让学生从中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知识是如何贴近自己的生活的。
三、开展实践活动生活化教学并非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以落实。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义务劳动、参观法庭、模拟法庭审判等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重要性,使之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和责任心。
四、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生活化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拥有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学校、社会的公益活动,让他们在行动中体会到做好事的快乐,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五、建立正面榜样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正面榜样。
在生活中,教师要始终遵守道德规范和法治要求,言行举止要符合道德与法治的要求,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也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树立积极向上的榜样,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有所改变,注重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之成为学生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
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化教学策略
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化教学策略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和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法治意识的重要环节。
在教育中,如何将道德与法治教育生活化、情境化地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是教师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从生活化教学策略的角度出发,探讨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践策略,旨在为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落实道德与法治教育提供帮助和借鉴。
一、情景模拟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真正取得成效必须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行为中。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道德和法律的影响力。
在生活中常见的欺凌行为,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受到欺凌的痛苦,从而深刻理解道德和法律对于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二、案例分析道德与法治教育需要注重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真实的案例,针对性地进行讨论和分析。
利用新闻报道中的社会案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案例中存在的道德和法律问题,明确给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三、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同样可以运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的方式向学生传递道德和法治的理念。
设置道德与法治知识竞赛、道德观念角逐等游戏环节,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亲身体验道德与法治教育需要学生在行为上有所体验和实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法治的力量和道德的可贵。
组织学生参观法庭、警察局等司法机关,参与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法治的公正和道德的价值。
五、情感体验道德与法治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情感体验去感悟道德与法治的内涵。
通过美文赏析、名人名言、经典音乐等形式,让学生在心灵上感受道德的力量,从内心深处明白道德与法治对于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和谐的重要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以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体现教学的趣味性。
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应用学习过的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类似事件时不慌张。
但是,开展这样的综合性课程,需要教师大量收集教学素材,记录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件,并且分析与这一事件相关的道德与法治知识。
在收集了一定数量的教学素材之后,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进行分析。
例如,在一次月考之后,班级里有位同学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成绩,其他同学在向他“取经”的时候却遭到了拒绝。
这就是这位同学没有理清楚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入手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白,一个班集体的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只有这样才能够互相促进,在成就自己的同时,获得其他同学的欣赏和认可,取长补短,携手共进,为自己、为其他同学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这就是学习的“双赢原则”。
三、借助外界帮助深化学习层次现阶段,网络、媒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些媒介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让学生借助这些信息手段更加深入地了解一些社会现象。
例如,教师可以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作为上课的素材和对象,为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资料,如新闻播报、网友的评论等,让学生借助学习过的知识,对这些道德模范做出的伟大事迹进行分析,分析他们对个人、社会分别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欣赏、学习这种优秀品质。
除此之外,道德与法治教学并不是在课堂上就能够完成的,还需要教师与家长携起手来,为学生建设一个全面的道德与法治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从而收集到更好的教学素材。
教师可以建设一个家校沟通平台,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得教学内容能够真正地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彻底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全面化、生活化。
总之,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课堂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应用知识,让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修养,与家长携手,一同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03-19T15:01:51.50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月3期作者:黄迎春[导读] 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不仅要学好文化课,还要重视思想道德的培养。
而初中阶段是有效培养学生正确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最重要时期。
为了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实行生活化教学,通过实际生活来引导学生。
这篇文章分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黄迎春四川省什邡市北师大什邡附中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不仅要学好文化课,还要重视思想道德的培养。
而初中阶段是有效培养学生正确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最重要时期。
为了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实行生活化教学,通过实际生活来引导学生。
这篇文章分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课堂;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1-198-01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关键构成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就是教师对着书本照本宣科,在理论上进行说教,完全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质量不高。
教学实践证明,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践行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真正帮助学生培养道德与法治素养。
下文给出了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一些策略。
一、在课堂上结合日常生活创建问题
要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课堂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将课堂内容同社会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创建问题情境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增强学生在课堂的专注力,还能让学生主动思考,深入探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因此,教师为了让课堂对学生充满吸引力,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可以和实际生活有效结合,以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为基础,并找到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和课堂内容的链接点来创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对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思考。
例如,教师在对《做守法的公民》进行教学时,可以模拟一个合理的情景,“前几天,附近的小区发生了偷盗现象,张先生家笔记本电脑还有银行卡都被偷走了,幸运的是,昨天,盗贼被警察抓获,并绳之以法。
”然后,教师问学生,“盗贼的这种行为会受到什么惩罚呢?”“如果发现盗贼进入家里偷盗,你们该怎么办呢法?”然后让学生结合本节内容进行探讨,各抒己见,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并将学生的注意力到教材内容上来。
如此一来,学生会更加认真听讲,并对教材内容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将真实事件融入课堂教学中
道德与法治和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生活中的很多事件都可以和道德以及法治联系起来。
而且,以实际生活进行教学,比教师的纯粹理论式教学有力量得多。
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
因此,为了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师要在生活中做有心人,养成经常在生活中收集素材的好习惯。
等到具体进行课堂教学时,便能信手拈来。
如此一来,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不再是空洞乏味的理论说教课,而是因为这些这些生活实例变得饱满而有分量,并且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例如,教师在对《尊重他人》这节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向某个学生借一本书,然后立即走开,并问同学,“老师的做法正确吗?老师应该怎样做才正确呢?”然后,让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教师告诉学生向别人借东西,要礼貌地表达谢意,以示尊重。
接下来,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并让大家相互监督,对学生每天说“谢谢”“对不起”与“不客气”的次数进行记录,然后进行比较。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便能将教材中的“尊重他人”的具体内容和真实的生活关联起来,让学生真正做到尊重他人。
三、巧用表演创设生活化情景,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特点,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
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可以扮演导演的角色,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安排学生编排演生活情景剧。
毫无疑问,这必定让学生兴致盎然,课堂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
经过教师这样的安排,枯燥无味而且严肃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立刻变得非常轻松有趣又不失教育性。
教师可以编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景剧。
学生在对情景剧进行编排并表演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对课堂教学内容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获得了很强的情感体验。
四、让道德与法治教学与时事热点紧密联系起来
关注时事热点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非常有帮助。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关心时事。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程当中,法治教育属于重点内容。
通过法治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习法律知识,更要逐渐形成较强的法律意识,逐渐懂得遵纪守法。
现在,时事热点中和道德以及法治相关的事件非常多,像《今日说法》栏目里的热点事件都是和法治教育相关的。
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时,要对热点具备一定的敏感度,适当关注热点问题,并思考热点事件中涉及到的道德和法治内容,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一起分析。
如此一来,社会道德与法治课堂就会对学生充满吸引力。
例如,教师在对《爱在家人间》这节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最近网上的一个热点事件搬上课堂,事件是这样的:一位八旬老太数百万的拆迁费被儿子瓜分得一分不剩,然而,大家却都不愿意赡养老人,万般无奈之下,老人不得不狠心将子女告上法庭。
通过这个反面教材,教师让学生认识到家人之间如何缺乏爱,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后果,从而让学生发现家人之间爱的重要性。
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道德与法治课堂对于初中生的身心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要践行生活化策略,通过各种方式将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利用生活来教学,让教学更具说服力。
参考文献
[1]王灵锐.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5(41):375-376.
[2]郭晓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华夏教师,2018(26):30-31.
[3]连常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3):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