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达翻译理论下英文短篇小说翻译策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奈达翻译理论下英文短篇小说翻译策略研究作者:师坛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8年第04期
内容摘要:短篇小说翻译是英文文学作品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翻译英文短篇小说的过程当中,译者应准确表达原文内容,并再现原文风格、人物特征等,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现原文作品。而奈达翻译理论则为满足英文短篇小说翻译的这一要求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简单阐述了英文短篇小说翻译特征及奈达翻译理论,并从人物语言、修辞及长句等三方面的翻译探讨了英文短篇小说的翻译策略,以为同行业工作者提供若干建议。
关键词:奈达翻译理论短篇小说翻译策略
小说翻译要求译者可深刻理解原文,并能利用恰当的目的语来再现原文的艺术风格,使读者可获得类似于原文的阅读感受,这恰好与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思想相符。奈达翻译理论认为,翻译不只是将文本自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而是要求译文可让译文读者通过阅读译文产生与原文读者相似的反应。将奈达翻译理论应用于英文短篇小说的翻译当中,必然有利于提高小说的翻译质量和水平。
一.英文短篇小说翻译与奈达翻译理论概述
1.英文短篇小说翻译特征
好的译文不仅要求忠实于原文内容,而且还要求将原文作品风格再现。对于英文短篇小说的翻译,其效果的评价重在是否将原文风格再现,这也是多数译者不断努力追寻的目标。泰特勒翻译三原则中的第二原则即为“译文风格与笔调需同于原文”,奈达在定义翻译时也明确指出,翻译,即利用最贴近、自然的译入语来再现原文的内容及风格[1]。由此可以看出,对于英文短篇小说的翻译,原文作品风格的再现极为关键。不同民族的文化语言虽存在较大差异,但却也存在类似的表达,英文短篇小说的翻译即是找到不同语言之间可实现类似表达的过程,翻译的过程当中虽可能不完美,但重在再现作品的整体风格。
2.奈达翻译理论
奈达翻译理论是由世界翻译理论家尤金·A·奈达所提出的。奈达于1964年首次提出“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两个概念;1969年,奈达正式定义了“动态对等”的概念,指出动态对等即译文读者可通过阅读译文获取基本同与原文读者阅读原文的反应,即译文与原文可实现自然对等;2004年,为消除人们对于“动态”一词的误解,奈达提出了“功能”一词,并改动态对等理论为功能对等理论,其在书中指明,翻译可不受原语语言形式的制约,在综合考虑读者感受的前提下,保证译文与原文在形式及内容上的对等,从而翻译出最贴切于原文的译文。由此可以看
出,奈达翻译理论的重点在于译文是否可让读者获取与原文读者阅读原文基本相同的感受方面,而并不强调完全移植于原文。
20世纪90年代,奈达进一步完善功能对等理论,在充分考虑到不同文化语言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较大的基础上,于《语言、文化、翻译》当中将翻译的功能对等分为两个层次,最高及最低层次,其中最高层次是指通过阅读和分析译文,读者可获取基本同于原文读者的感受。此层次是译文最想达到的对文境界,但此层次至今为止仍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无法真正付诸于实践当中,尤其是译文与原文之间语言存在较大差异时,最高层次的对等极难实现。功能对等的最低层次是指读者在阅读译文后可对原文读者感受进行理解。这是翻译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若未达到,说明此译文的翻译并未合格。就翻译的实质而言,其就是一个寻找译文与原文能尽量贴近的过程,从而使译文读者能够得到与原文读者基本相同的反应。
二.奈达翻译理论下英文短篇小说的翻译策略
1.人物语言的翻译
语言,即指小说人物之间的对话及独白,可体现人物性格,是刻画人物个性的重要手段。语言即心声,通过语言,可了解人物的身份、性格、心理状态等[2]。英文短篇小说中的人物
具其自身性格特征,在进行翻译时,为避免出现千人一面的现象,更好地再现作品的风格,同时遵循奈达翻译理论中的功能对等,就必须全面考虑原文人物的语言色彩、主体等级、语言表达方式等,尽量展现原文人物中的语言特征。在此,可采取以下策略:
第一,模仿人物的口吻。如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所著《在海湾》中当洛蒂问她的表哥皮普为什么要往里倒水的时候,皮普是这样回答的:“Oh,that’s moisten it,”,“to make the work a bit easier.Keep it up,Rags.”原文句中的“moisten”和“work”,本意为“弄湿”、“工作”,在进行翻译时,考虑到皮普和拉格斯的年龄大于洛蒂,俩人较洛蒂也更加成熟,因此,选择了较高语级的“润滑”和“工程”,这样非常符合人物的说话口吻。因此,译文翻译为:“哦,这是要润滑,”,“这样可以让工程更容易点。继续干,拉格斯。” 这样翻译是对人物说话口吻的模仿,很好地再现了原文中人物的性格与身份。
第二,利用谐音模拟原文。《在海湾》的字数虽不多,但对于人物的刻画利用细节描写展现得非常形象。如“A ninseck must be an animal,”she said stoutly.此句中的“ninseck”其实是利用讹音来模仿小女孩的声音,展现了小女孩的活泼可爱,在翻译时,也可利用汉语中部分地区可能很难区分“n”、“l”、“s”、“sh”等音的特征,利用谐音直接将“ninseck”翻译为“昆丛”,整句翻译成“‘昆丛也是动物,’她坚决地说道。” 以展现原文的效果。
第三,加注说明。《在海湾》中有一句: she didn’t care twopence about her house and called the servant Gladys”Glad-eyes”.句中的“Gladys”和“Glad-eyes”为谐音,但汉语当中难以找到相应
的谐音,若依原文形式进行翻译,就极易引起读者的误解,此时,就可改变某些文本或是保留字面翻译,但同时应加注相应说明,以免引起误解。
2.修辞的翻译
同汉语文学作品一样,英文短篇小说当中也会有很多修辞手法的应用,以使作品更加形象、具体,体现作品风格。中英语言虽有很多相对应的修辞手法,但在实际翻译当中,若遇特殊情况,译者还需进行灵活处理。具体地,可采取以下策略:
第一,保留修辞手法,保证内容、形式对等。如《在海湾》中,为表现小女孩们的欢乐与活泼,在小女孩们冲进牧场的时候,原文中用了“like chickens let out of a coop”来形容冲进牧场的动态画面,在进行翻译时,可保留这种比喻的修辞手法,但在形式及内容方面,可保持与原文对等,翻译成“小女孩们冲进牧场,就像一群出了笼的小鸡一样。”很好地体现了原文的修辞风格。
第二,舍弃修辞,采取意译法。如“The others glanced at one another like conspirators.”句中的“conspirators”原意为“同谋”,但若直接翻译成“同谋”,整个句子就会显得非常别扭。此时,就可结合上下文,前文说到洛蒂因为受到其他小孩的嘲笑而说不想玩了,也知道洛蒂马上就要哭了,于是就有“The others glanced at one another like conspirators.”意在说明,大家相互看了一眼,都知道洛蒂快要哭了,在进行翻译时,就可依原文的意思将其翻译成“心照不宣”,这样既表达了原文意思,又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使文章显得自然。
3.长句的翻译
句子可表达一节完整的思想,但长句的结构相对复杂,且含各类分句套,翻译难度明显加大。为能尽量贴近原文风格及原作者的写作习惯,在进行翻译时,应尽量保留原有的语言结构。但中英语言习惯存在较大差异,为能使译文显得自然、贴切,就需掌握一定翻译技巧[3]。具体地,在实际翻译当中,可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拆分翻译。如“The few streets rising one above the other were irregular in their tortuous effort to cuddle up to the houses that were built haphazard and wide apart.”原文仅一个句子,但句子结构非常复杂,若依原文直译,就会显得译文啰嗦、冗长,为此,可将原文进行拆分,将其变为两个短句,使其与中文表达习惯相符,翻译为“仅有的几条小路迂回地盘旋于山腰,几处距离较远的居所零星、毫无拎地分布着。”这样整个句子显得非常自然,也与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贴近。
第二,增译或减译。为提高译文吸引力,在进行翻译时,可适当增加一些词汇,使译文更加地道、通顺,也与中文表达习惯相符。如“The spring was nothing new to him,nor was its sounds,its perfumes,its colors;nor was its tender and caressing breath.”原文中连用四个“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