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灌溉水源和取水方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灌溉水源的类型与特点
1.地表灌溉水源 《我国水资源现状简介》
我国河川径流多年平均总量约为2.65万亿方,占到 世界河川径流总量的5%以上,居世界第六位。 每 亩耕地的平均占有水量为1760方,相当于世界平均 值的一半左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350方约为世 界平均水平的25% 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以 2003年为例,全国用水总量为5320亿方,其中农 业用水总量为3096.4亿方,占全国用水总量的 58.2% 中国用全世界5.8%的水资源和7.2%的耕 地,养育了全球20%的人口,从中可以看出,我国 水资源严重不足,我们必须统筹兼顾,合理调配各 种水的给水度远大于承压含水层,在动 用的储存量相同时,水位降幅小,因而动能消 耗和运行费用远较承压含水层低。在垂直补给 比较丰富,且水质适于灌溉的地区,应以浅层 地下水作为主要灌溉水源,深层承压水由于上 下均为弱透水层阻隔,不能接受大气降水和地 表水的直接补给,越层补给也有一定限制。因 此承压水不宜作为 主要的灌溉水源,仅能作为 非常干旱年份的后备水源。
地下水作为灌溉水源时,主要是分析地下水储 存量及补给来源,埋藏深度,可能出水量以及 开采条件等。
(三)雨水做灌溉水源
雨水是地球表面陆地上淡水的总来源。当雨水作为 一种用来满足人们生活生产及生态环境需要的物质 资料时,它就成为雨水资源,雨水转化为可利用资 源的过程就是雨水资源化。即采取一定的工程技术 措施,对自然降雨及径流进行干预,使其储存起来 或就地入渗,用于干旱季节农业灌溉。据测算,每 年我国西北地区的降雨有10%~15%白白流失, 65%~70%无效蒸发,仅有20%~30%作为当地 的水资源得到了利用。甘肃省实施(121)工程, 即在干旱地区每户修建两眼储水30~50方的水窖, 发展一亩庭院经济作物。内蒙古的(112)工程, 要求每户修建一眼水窖,发展两亩水灌或节水灌溉 农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外年径流量比较表
国家 巴西 原苏 加拿 美国 印尼 中国 印度 世界
联大
总计
年径 5.1 4.7 3.1 2.9 2.8 2.6 1.7 47. 流量 9 1 2 7 1 5 8 00
万亿
亩均 1.70 .0.1 0.47 1.04 1.31 0.17 0.07 0.23 水量 7 39 7 0 9 6 2 6
第七章
灌溉水源和取水方式
制作者:农水15-3第五组 时间:2014-4-6
第一节 灌溉水源
灌溉水源:指天然资源中常用于灌溉的水体,有地 表水和地下水两种形式。 {1} 地表水:当地地表径流,河川径流,湖泊一级城 市污水 {2}地下水:一般指潜水和逐年跟新的深层地下水。
在缺水山区,通过坡面,道路等集雨工程将 雨水收集起来也可用于灌溉,海水和高矿化度地下 水经过淡化处理后也可用于灌溉。为了扩大灌溉面 积和提高农业灌溉保证程度,必须充分利用各种灌 溉水源,将雨水,地表水,地下水,浅层微咸水, 城市生活污水和灌溉回归水等综合开发利用实现水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的持续发展。
亿
人均 4.22 1.78 13.0 1.35 1.90 0.26 0.26 1.08 水量 0 0 00 0 0 0 0 0
亿
• (3)天然条件下灌溉水源的具体情况,一般均 与灌溉用水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无论是总量 或年内时程分配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利用或选 择灌溉水源时,就要弄清楚这种差距,一边据 此确定必要的工程技术设施。
• (二)地下灌溉水源。 埋藏在地表以下的地层,裂隙,孔洞等空隙
中的重力水,一般称为地下水。分为潜水和承 压水,潜水是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的隔水层以 上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或称浅层地下水,具有 自由液面;承压水是充满与两个隔水层之间含 水层的,具有承压水头的地下水。供农业开采 利用的地下水资源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可 以补偿的资源,一部分是原储存在含水层中的 资源。可以开发利用的地下水资源的多少除决 定于区域天然水文地质条件外,还与开采条件 有关 。
我国灌溉水源可利用的水量在时程上分布很不均匀, 年内径流量一般有50%~70%集中在夏秋四个月份, 其他时期水量不足,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剧烈。由于 河川径流的这一特点,表明我国调蓄径流以丰补歉 是很有必要的。
• 我国灌溉水源的水量在地区上的分布也极不均匀,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沿海地区水量较充裕,内陆 地区则水量不足。
雨水作为灌溉水源,应考虑当地气象条件,集流 场工程,集流材料与雨水集流效率以及雨水拦蓄后 的蓄存设施。
二、灌溉水源的基本要求
(一)灌溉水源的水质及其要求。 灌溉水质主要是指水的化学,物理性状,水中 含有物的成分及其含量。作为灌溉水源,水质 要求主要包括含沙量、含盐量、及水温等。灌 溉水源的水质应符合作物生长和发育的要求, 还要兼顾人畜饮用及鱼类生长的要求等。
1、水温 麦类根系生长的温度一般为15~20 ℃ , 最低允许温度为2 ℃;水稻适宜温度一般不低 于20 ℃。总之,应根据各种作物的生育阶段 对温度的要求和各地的自然特点,采用适当的 调节措施
2、含沙量 灌溉水允许含沙粒径一般为 0.005~0.01㎜,允许含沙量视渠道输水能力 而定;粒径0.1~0.05 ㎜的泥沙,可少量输入 田间;粒径大于0.1~0.15 ㎜的泥沙,一般不 允许入渠。
3、盐类 作物耐盐能力有一定限度,含盐量过高,使作 物根系吸水困难形成枯萎现象,还会抑制作物正常的生 理过程。灌溉水含盐量一般应小于2克每升。
• 我国主要流域水资源分布表见P211表7-2.水资源 和土地资源在地域上的分布不协调,表明利用灌溉 水源时,在较小范围以至在很大区域之间实行跨地 区的调水具有实际意义。开发利用灌溉水源或进行 灌区规划选择灌溉水源时,需要分析灌溉水源的总 量及变化过程,对于地面水源来说,(1)以河流 为主要灌溉水源时,主要分析年径流总量,年际变 化规律与年内变化规律,年径流量的分布过程及统 计规律,还要进行现状及规划年可引水量分析.(2) 以水库为主要灌溉水源时,需要分析不同代表年水 库可蓄水量,可供水量,进行水库径流调节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